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610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阶段性学情检测

(一)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深邃(suì)抽搐(chù)沟壑(hè)峥嵘(zhēng)

B.晨曦(xī)漪澜(yí)迷惘(méng)盎然(àng)

C.憩息(qì)油腻(nì)喷薄(báo)铿锵(qiāng)

D.屏息(bǐng)婆娑(suō)字帖(tiè)干瘪(biē)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4.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

曹营中主动请缨劝降诸葛亮,却被诸葛亮骂死的人是()(3分)

A.王允B.周瑜C.王朗D.夏侯杰

5.如果文天祥被评为感动中国历史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不超50个字)(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分别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

嗟乎!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佯狂不知所之者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D.不能容于远近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素不闻诗书之训训:

教诲

B.其辱人贱行辱:

可耻

C.且矫诏纷出矫诏:

皇帝的命令

D.不敢复有株治株治:

株连惩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又有剪发杜门杜:

杜塞,关闭

B.赠谥美号赠:

赠送

C.视五人之死视:

比较

D.人皆得以隶使之隶:

像对待奴隶一样

(二)

游天台山记(节选)

徐霞客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

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

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

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

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

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

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

复上至太白堂,循路登绝顶。

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

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

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①所望。

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

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

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

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进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②,水从坳中斜下。

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

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

暝色四下,始返。

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注】①慊:

满足。

②阈:

门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绝旅人绝:

没有

B.盖连日晚霁霁:

下雨

C.溪回山合回:

通“洄”,水回旋而流。

D.揉木缘崖缘:

沿着

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上数里②上食埃土

B.①水为门束②宛转处为曲所遮

C.①而四山回映②顺风而呼

D.①乃从小径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

A.游于是乎始

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赵尝五战于秦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3分)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3分)

(3)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2)人间如梦,。

(《赤壁怀古》)

(3)是以蓼洲周公,,显荣于身后。

(《五人墓碑记》)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6)师者,。

(《师说》)

(7)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8)臣心一片磁针石,。

(《渡扬子江》)

(9)忽见陌头杨柳色,。

(《闺怨》)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17题。

看麦熟

刘成章

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

“清明麦子埋老鸹。

”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

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

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

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⑤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

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⑦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

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

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

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⑧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

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

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

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

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

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

爹又在做着什么?

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

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

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

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

“哪有这种情理?

”娘也会柔声相劝:

“听你爹的话,回去吧。

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

”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

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⑨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

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

娘啊娘啊,我回来了!

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

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

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14.文章开头比喻手法运用很有特色,结合第一段内容具体分析这一手法及其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婆娘们并不懂得的《诗经》中的诗句?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文章结尾,作者赞美“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请简要概括“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

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

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

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

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

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

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

鲁迅说过:

“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

”《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

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

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

《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

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

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

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

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

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

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8.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

19.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

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

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6分)

20.“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

(6分)

六、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

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

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请以“明媚的角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

学情检测

(一)参考答案

一、

1.A。

2.D【辨析】A、B两项中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里用来赞美年轻科学家的勇气和陕西、江南剪纸的风格,感情色彩不协调,C项中“首当其冲”是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用在句中和句意不符,D项中的“想入非非”也可以当中性词用,可以理解为“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

3.C。

A项“病情”和“蔓延”搭配不当,“病情”改为“病毒”;B项“学雷锋活动”缺谓语动词“开展”。

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揉,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4.C。

5.(4分)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那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

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

一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6.A(均表转折)。

7.C(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

8.B(追授死者官位)。

9.(3分)B(霁,雨后转晴)

10.(3分)B.(A①名词作动词,向上走②名词作状语,向上;B①②介词,表被动;C①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D副词,①表承接②副词,表转折)

11.(3分)D(状语后置句)

12.(6分)

(1)山路荒僻并且漫长,(弥陀庵)恰巧处在山路的中途,可以(在庵中)吃饭或住宿。

(且、适、饭各1分)(3分)

(2)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

(安能、屈、句式各1分)(3分)

(3)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除、都督各1分)(2分)

三、默写

13.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尊还酹江月、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赢得仓皇北顾、金就砺则利、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泣孤舟之嫠妇、不指南方不肯休、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将小麦比作日渐加厚的绿毡、厚可盈尺的绿绒被、隆起的有着金子颜色的海浪碧波,从厚度和颜色上展现了麦子日渐长高、饱满、成熟的全过程,(2分)形象地写出了丰收之景和人心情的快乐。

(2分)

15.①婆娘们虽不懂《诗经》的词句,但是她们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感念父母的恩德,用孝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2分)

②《诗经》之歌融入秦腔,在关中平原上传唱,说明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这声音能够焕发出民族的纯朴本色;(2分)

③体现“看麦熟”风俗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

(2分)

16.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情、孝顺、质朴的民族传统美德。

(答到任意4点即可;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1分)

17.

(1)对丰收的期盼与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2分)

(2)对关中婆娘充满了赞美之情;(2分)

(3)对关中风土人情和民族质朴本色的讴歌之情。

(2分)

五、论述类文本

18.首先,写“我”对李逵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接着,论述李逵让人害怕的理由;然后,进一步论述李逵集纯朴与嗜血于一身的两种特质;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

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9.①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

②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③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20.①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②反对滥用暴力。

③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六、作文

[文题诠释] 

  命题作文的审题首先是找到关键词,弄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这个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

“角落”与“明媚”。

角落是指两堵墙或类似墙的东西相接之处的凹角。

角落比较偏僻,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由此可以引申为比较偏僻的地方,不受重视的人或物等。

明媚是指景物鲜明可爱、明亮动人,可以引申为内心充满阳光,心灵美好,品质高尚等。

 

  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但题目是一个偏正型短语,应突出修饰限制部分。

行文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明媚”,可以表述为:

虽然是角落,但是很明媚。

 

[立意角度] 

  概括来说,这个命题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静态角度与动态角度。

静态角度是指虽然是角落,但有明媚之处;动态角度是指本来是角落,但后因一个人的出现,或因一件事的发生,而变得明媚了。

具体立意列举如下:

 

  1.写一个地方。

可写某一地方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但有着淳朴的民风、古典的气息、美丽的传说。

或是某位名人的故乡,可以称为明媚的角落;也可写某个荒凉偏远的地方,因某人的出现,或某件事的发生,或某项政策的实施,从而变得美丽富饶。

 

  2.写一个人或一类人。

可虚实结合,写某人处在角落,不受人重视,但他有着纯洁的心灵、美好的品质,或写他经过个人努力取得了骄人成绩,都可以称为明媚的角落。

也可写一类人,如下岗工人、清洁工等不受人重视的边缘人群,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可以称作明媚的角落。

 

  3.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如某人内心世界孤寂消极,因某一个人的出现或一件事的发生而变得充满阳光,活泼开朗起来,他的内心变成了明媚的角落。

 

  4.写历史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官场失意,被贬到偏远的地区,但他们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开朗乐观,有所作为,造福一方,给偏远的地方带来明媚的阳光。

 

  可写的角度很多,如同学们可写城中的一角——书店,家中的一角——书桌,它们都可看作是明媚的角落。

[佳作示例一] 

明媚的角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你坐在西行的马车上,眼中满是迷茫和痛苦。

 

  年纪轻轻便深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年仅不惑便是朝中的一品大员、两广总督。

眼中的皇帝勤政爱民,自以为得遇明君,心中所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上书言事,大陈鸦片之弊,手捧尚方宝剑开赴广州。

虎门销烟,你一举成名,何等的意气风发?

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但为何却又一贬到底?

伊犁,你这次被贬的目的地,一个除了沙子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难道皇帝不是原来的皇帝了吗?

难道天朝大国竟胜不过外夷?

你心中的理想、抱负在一瞬间全部成为了空想,有的只是西行路上的漫漫黄沙,有的只是那总也走不到的不毛之地——伊犁。

 

  哦,终于到了西安,再向西行使再也看不到城市的影子了,本应该继续西行,但是你却病倒了。

大病之中,你想到了西湖上的苏堤,想到了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想到了“一片江山尽姓韩”,想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韩愈……于是,你疾步西行,去奔赴那原本是苦难现在却成了机遇的贬谪之地。

你号召人们开垦荒田,加大生产;供水不足,你便带领人们开渠挖沟……经过你的努力。

原本处在荒蛮状态的伊犁人们吃饱了肚子。

改善了生存、条件,逐步摆脱了蒙昧,思想得到了教育,社会风俗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你就像光彩夺目的太阳。

在广州,你可以光芒万丈;在伊犁,你仍然光彩四射。

虽然远离京师,远离繁华,偏处一隅,但你没有沉默。

因为你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曾经的漫天风沙得到了扼制,曾经的落后野蛮得到了开化,曾经的风餐露宿、饿殍遍野、衣不遮体永远成为了历史……原本黑暗落后的角落因为你的到来而变得明媚温暖起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即使在重病之中,你所想的仍然是苍生百姓。

没有往日的喧嚣,没有繁忙的应酬,你的心中只有伊犁,只有伊犁人民,你所想的只是让伊犁人们看到明媚的阳光。

 

  你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伊犁的明媚,伊犁人民也因为你的到来而心中逐渐明媚起来。

相信伊犁人民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让这里更加温暖。

也相信我们的雄鸡版图。

肯定会成为一片更加明媚的热土!

 

[教师点评] 

  文章选取了历史上林则徐被贬伊犁的故事作为写作的素材,以伊犁作为角落,以林则徐的被贬到来作为明媚的原因,很好地处理了“角落”与“明媚”的关系,动态地写出了伊犁由荒芜到明媚的过程。

本文选材精当,论述到位,语言娴熟,显示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堪称一篇不错的文章。

 

[佳作示例二] 

明媚的角落

  走出积木垒起的立体生活,走向那被遗忘却依旧明媚的角落。

 

  穿过繁华喧嚣的隧道,来到曲阜一个清冷的庭院。

似乎听得见战国时期青铜编钟浑厚的声响,又似乎听见了三千弟子的朗朗诵音。

不过,眼前只有残破的檐牙,铺满败叶的台阶,风挟着一阵萧萧而过,似乎夹杂着一声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