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781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和热是(  )

A.酸和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

B.1mol酸和1mol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所放出的热

C.强酸稀溶液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

D.稀Ba(OH)2和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

2.对应燃烧热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一定是放热B.可燃物不一定是1mol

C.单位不一定是KJD.可燃物不一定是气体

3.热化学方程式是(  )

A.仅能表示化学反应中伴随放出热量多少的化学方程式

B.能够表示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C.热效应的大小与反应的温度、压强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

D.当多步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时,相对应的热量要相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方向是吸热的,当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正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和活化分子浓度

C.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浓度升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NH3(g)═N2(g)+3H2(g)是熵增的反应

B.△H、△S分别取“负”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在醋酸溶液中存在两种分子

D.相同温度下,pH值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其浓度是醋酸大于盐酸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泛PH试纸可测定某溶液的PH值为13

B.将PH试纸湿润后,测得的PH值一定有误差

C.用PH试纸蘸取溶液,过半分钟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精密pH试纸,测得的PH值一定不能为7.0

7.相同温度时,甲溶液的PH是5,乙溶液的PH是4.甲、乙两溶液中c(OH﹣)之比是(  )

A.10:

1B.1:

10C.2:

1D.1:

2

8.在48mL0.1mol/L硫酸溶液中加入4.7mL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假若混合溶液的体积是酸、碱溶液体积的加和,则溶液中的c(H+)(  )

A.0.9mol/LB.0.18mol/LC.0.42mol/LD.0.84mol/L

9.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

(1)+

O2(g)=8CO2(g)+9H2O(g);△H=﹣48.40kJ/mol

B.C8H18

(1)+

O2(g)=8CO2(g)+9H2O

(1);△H=﹣5518kJ/mol

C.C8H18

(1)+

O2(g)=8CO2(g)+9H2O(l);△;△H=+5518kJ/mol

D.2C8H18

(1)+25O2(g)=16CO2(g)+18H2O

(1);△H=﹣11036kJ/mol

10.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当△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C(s)+0.5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1molNaOH分别和1molCH3COOH、1mol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

CH3COOH<HNO3

1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1)液氨汽化

(2)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3)浓硫酸稀释

(4)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5)酸碱中和生成水

(6)FeCl3溶于水显酸性.

A.

(1)

(2)(6)B.

(1)

(2)(4)(6)C.

(2)(6)D.

(2)(4)(6)

12.一定量的稀硫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其中一定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B.水C.醋酸钾溶液D.硫酸铜固体

1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mol/(L•s),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  )

A.48mol/(L•s)B.36mol/(L•s)C.24mol/(L•s)D.12mol/(L•s)

14.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

3X(g)+nY(g)⇌Z(g)+2W(g)5min末生成0.2molW,消耗Y为0.1mol,则n的值为(  )

A.4B.3C.2D.1

15.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当溶液中c(H+)>10﹣7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酸性

B.当溶液中c(H+)>10﹣7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碱性

C.当溶液中c(H+)=c(OH﹣)>10﹣7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中性

D.当溶液中c(H+)=c(OH﹣)>10﹣7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酸性

16.从植物花朵中提取到一种色素,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弱酸,可用HR表示,HR在盐酸溶液中呈现红色,HR在NaOH溶液中呈现蓝色,将HR加入浓硝酸中呈现红色,微热后溶液的红色褪去,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测(  )

A.HR应为红色B.HR应为蓝色C.R﹣应为无色D.R﹣应为红色

 

二、填空题

17.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H2=﹣393.5kJ/mol

(3)H2(g)+

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H=  CH3COOH(l)的燃烧热是  ;在(3)式中,当有71.45KJ的热量放出时需要燃烧标准状况下的H2  升.

18.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

(1);△H=﹣570.kJ/mol

C3H8(g)+5O2(g)═3CO2(g)+4H2O

(1);△H=﹣2220.0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1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1252.5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

(2)已知:

H2O

(1)=H2O(g);△H=+44.0kJ/mol,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19.8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气体,放出的热量是74.2KJ,则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体积是  L,热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的SO2用NaOH溶液吸收,最少需要NaOH  mol.

20.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半分钟不再变色,立即停止滴定.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的振荡过于激烈,使少量溶液溅出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上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  mL,终点读数为  mL.

21.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回答如下问题:

(1)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2)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3)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22.已知,反应①:

I2(aq)+I﹣(aq)⇌I3﹣(aq)△H1;

反应②:

I3﹣(aq)⇌I2(aq)+I﹣(aq)△H2;

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1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t/℃

5

15

25

35

50

K1

1100

841

680

533

409

请回答:

(1)若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2,在相同温度下,K1•K2=  .

(2)上述反应①的△H1  0(填“>”、“=”、“<”);若升高温度,则I2的溶解速率会  (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3)能判断反应①已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A.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B.溶液的颜色不再改变

C.I﹣浓度不再变化D.正逆反应速率均为0

(4)某温度下,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为800.在该温度下,向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加入I2和I﹣,这两种物质的起始浓度如下:

起始浓度(mol/L)

c(I2)

0.1

0.2

0.2

c(I﹣)

0.2

0.1

0.2

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填“甲”、“乙”或“丙”),平衡时I2的转化率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于镇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和热是(  )

A.酸和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

B.1mol酸和1mol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所放出的热

C.强酸稀溶液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

D.稀Ba(OH)2和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

【考点】中和热.

【分析】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弱酸弱碱等反应放出的热量不是,故A错误;

B、1mol酸和1mol碱反应,如果若是酸碱不是一元的也不可以,故B错误;

C、依据中和热的概念分析判断,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C正确;

D、稀Ba(OH)2和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但是同时生成了沉淀,则这些生成的热量是不能加算到中和热中去的,故D错误;

故选:

C.

 

2.对应燃烧热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一定是放热B.可燃物不一定是1mol

C.单位不一定是KJD.可燃物不一定是气体

【考点】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据此回答.

【解答】解:

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定是放热的,故A错误;

B、可燃物一定是1mol,故B错误;

C、单位是KJ,故C错误;

D、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能量,可燃物不一定是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3.热化学方程式是(  )

A.仅能表示化学反应中伴随放出热量多少的化学方程式

B.能够表示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C.热效应的大小与反应的温度、压强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

D.当多步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时,相对应的热量要相减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用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物质变化.反应焓变和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例关系,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来回答.

【解答】解:

A.热化学方程式是用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物质变化,故A错误;

B.热效应是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一方面,故B正确;

C.热效应的大小与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若是常温常压可不书写出来,故C错误;

D.盖斯定律告诉我们:

总反应方程式的焓变等于各部分分布反应按一定系数比加和的焓变.当多步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时,相对应的热量也要相加,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方向是吸热的,当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正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和活化分子浓度

C.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浓度升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升高温度,无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正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如浓度不变,则速率不变;

D.如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同时增大浓度,平衡不移动.

【解答】解:

A.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无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错误;

B.正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和活化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如浓度不变,则速率不变,如通入惰性气体,虽然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如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同时增大浓度,平衡不移动,如HI的分解反应等,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NH3(g)═N2(g)+3H2(g)是熵增的反应

B.△H、△S分别取“负”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在醋酸溶液中存在两种分子

D.相同温度下,pH值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其浓度是醋酸大于盐酸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2NH3(g)═N2(g)+3H2(g)中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增大;

B.△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C.醋酸为弱电解质;

D.HCl为强电解质,而醋酸为弱电解质,醋酸电离不完全.

【解答】解:

A.2NH3(g)═N2(g)+3H2(g)中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增大,则该反应为△S>0的反应,即熵增,故A正确;

B.△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则△H、△S分别取“负”时,高温下.△H﹣T△S>0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醋酸为弱电解质,在醋酸溶液中存在水分子、醋酸分子,共两种分子,故C正确;

D.HCl为强电解质,而醋酸为弱电解质,醋酸电离不完全,则相同温度下pH=2时,盐酸的浓度为0.01mol/L,醋酸的浓度大于0.01mol/L,即pH值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其浓度是醋酸大于盐酸,故D正确;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泛PH试纸可测定某溶液的PH值为13

B.将PH试纸湿润后,测得的PH值一定有误差

C.用PH试纸蘸取溶液,过半分钟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精密pH试纸,测得的PH值一定不能为7.0

【考点】试纸的使用.

【分析】A、广泛pH试纸能精确到1;

B、溶液分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C、用pH试纸蘸取溶液,会对溶液造成污染;

D、精密pH试纸能精确至0.1.

【解答】解:

A、广泛pH试纸能精确到1,故可以测得溶液的pH为13,故A正确;

B、溶液分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将pH试纸润湿后测酸性或碱性溶液时,则一定有误差,但测中性溶液时无误差,故B错误;

C、用pH试纸蘸取溶液,会对溶液造成污染,故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做比对,故C错误;

D、精密pH试纸能精确至0.1,故用精密的pH试纸,可以测得溶液的pH为7.0,故D错误.

故选A.

 

7.相同温度时,甲溶液的PH是5,乙溶液的PH是4.甲、乙两溶液中c(OH﹣)之比是(  )

A.10:

1B.1:

10C.2:

1D.1:

2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分析】相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相同,先根据溶液的pH计算出氢离子浓度,再根据Kw=c(OH﹣).c(H+)计算出氢氧根离子浓度之比.

【解答】解:

相同的温度下甲溶液的PH为5,则氢原子浓度为10﹣5mol/L,氢氧根离子浓度=

mol/L=10﹣9mol/L,乙溶液的PH为4,则氢原子浓度为10﹣4mol/L,氢氧根离子浓度=

mol/L=10﹣10mol/L,所以两种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之比=10﹣9mol/L:

10﹣10mol/L=10:

1,

故选A.

 

8.在48mL0.1mol/L硫酸溶液中加入4.7mL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假若混合溶液的体积是酸、碱溶液体积的加和,则溶液中的c(H+)(  )

A.0.9mol/LB.0.18mol/LC.0.42mol/LD.0.84mol/L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先根据n=cV分别计算出硫酸中氢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混合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然后根据c=

计算出混合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

48mL0.1mol/L硫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n(H+)=×0.048L×0.1mol/L×2=0.0096mol,

4.7mL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n(OH﹣)=0.0047L×0.05mol/L=0.000235mol,

显然酸过量,混合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c(H+)=

≈0.18mol/L,

故选B.

 

9.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

(1)+

O2(g)=8CO2(g)+9H2O(g);△H=﹣48.40kJ/mol

B.C8H18

(1)+

O2(g)=8CO2(g)+9H2O

(1);△H=﹣5518kJ/mol

C.C8H18

(1)+

O2(g)=8CO2(g)+9H2O(l);△;△H=+5518kJ/mol

D.2C8H18

(1)+25O2(g)=16CO2(g)+18H2O

(1);△H=﹣11036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KJ的热量,根据m=nM计算出1mol辛烷的质量,然后计算出1mol辛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

1mol辛烷的质量为:

114g/mol×1mol=114g,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KJ的热量,则1mol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

48.40kJ×

=5518kJ,

所以C8H18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

故选B.

 

10.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当△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C(s)+0.5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1molNaOH分别和1molCH3COOH、1mol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

CH3COOH<HNO3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反应的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H<0,说明反应物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

B、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不是稳定氧化物;

C、反应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决定;

D、醋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解答】解:

A、△H=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H<0,说明反应物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所以反应热不是燃烧热,故B错误;

C、反应的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物质的焓即物质的内能,所以和物质能量有关,故C错误;

D、1molNaOH分别和1molCH3COOH、1molHNO3反应,醋酸存在电离平衡时吸热过程,所以放出的热量:

CH3COOH<HNO3,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1)液氨汽化

(2)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3)浓硫酸稀释

(4)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5)酸碱中和生成水

(6)FeCl3溶于水显酸性.

A.

(1)

(2)(6)B.

(1)

(2)(4)(6)C.

(2)(6)D.

(2)(4)(6)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浓硫酸稀释、烧碱的溶解放热过程;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以及水解反应.

【解答】解:

(1)液氨汽化为物理变化,是放热过程,故

(1)错误;

(2)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是吸热反应,故

(2)正确;

(3)浓硫酸稀释为物理变化,是放热过程,故(3)错误;

(4)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是放热反应,故(4)错误;

(5)酸碱中和生成水是放热反应,故(5)错误;

(6)FeCl3溶于水显酸性是由于水解,是吸热反应,故(6)正确;

故选C.

 

12.一定量的稀硫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其中一定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B.水C.醋酸钾溶液D.硫酸铜固体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Zn过量,生成氢气由硫酸决定,则减小氢离子浓度,不改变其物质的量,则可减慢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加入氯化钠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但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能达到目的,故A不选;

B.加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但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能达到目的,故B不选;

C.加醋酸钾溶液,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但是,反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能达到目的,故C不选;

D.加入少量CuSO4固体,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不达到目的,故D选;

故选D.

 

1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mol/(L•s),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  )

A.48mol/(L•s)B.36mol/(L•s)C.24mol/(L•s)D.12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10℃到50℃,该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4倍.

【解答】解:

10℃到50℃,该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4倍,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mol/(L•s),因此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3mol/(L•s)×24=48mol/(L•s),

故选A.

 

14.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

3X(g)+nY(g)⇌Z(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