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74982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docx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

  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时儿童生活场景,师生共同做有关的背景介绍,提问“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古时儿童的生活情况吗?

”那今天学了古诗二首你就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读诗解题、做背景简介。

  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

宿:

过夜。

  新市:

地名,在湖南省。

  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

  一、二句: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

篱笆。

  疏疏:

稀疏。

  径:

小路。

  深:

深远。

  这句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

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

树头理解:

树头:

树枝头。

  未:

没有。

  阴:

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

  C.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4.理解

  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板书:

儿童黄蝶菜花走:

跑。

  急走:

快跑。

  诗意: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

地方。

  寻:

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

指名读全诗,齐读板书:

喜爱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

填空:

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听到了什么呢?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三、学习《清平乐.》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

  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

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的?

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

  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

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

  四、作业:

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自己的想象任选一诗写一段话。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注重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注重在读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时抓点带面,点上着力,次要内容以读代讲,重点内容反复朗读,读中感悟。

  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学生讲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学生读辛弃疾的《清平乐.》就要让学生了解辛弃疾本人,了解他生活的时代,从而为学习文本做好准备。

  不同形式的朗读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

  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学习,是开放性学习,本课运用请同学上台表演、连环画等不同的教学环节,不仅是为了增加学习兴趣,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