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191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docx

134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2134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1、(广东省2009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试卷)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

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

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江苏省南京市200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右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

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3、(南通市2008届高三基础调研测试)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

4、(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某中学生读了右面的漫画后得出以下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

C.表明当时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

D.一五计划全面展开

5、(江苏省无锡一中2008年学业水平测试一模试卷)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6、(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7、(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8、(山东省潍坊市07-0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9、某文学作品写道:

“1977年的元宵节,狗蛋他爹做了几个灯笼拿到街上卖,马上被公社干部指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文革社会动乱导致    B.仍然坚持“左”倾错误

C.人们思想守旧导致     D.改革开放尚未深入人心

10、(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历史试卷)右图所示为《公私合营江苏省南通市杂货业

股票》。

这种股票应出现于

A、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B、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C、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D、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

11、(山东省聊城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设”。

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2、(江苏省盐城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右图提供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政府

A.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B.进行国营企业改革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13、(广东省四校联合体2007-2008学年度高三联合考试(08.1))宣传画不仅是艺术,而且还折射出时代风貌。

观察下列宣传画,其中反映20世纪50年代末社情的是

 

14、(广东省深圳市2007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5、(汕头金山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进入2003年,轿车的市场价格和企业新车下线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

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实质上这一现象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

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自然经济D.公有制经济

16、(天津市汉沽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

C.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蓝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

17、(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

1974年:

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

我也过年。

1980年: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

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8、(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19、(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20、(合肥一六八中学2009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三亚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

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

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22、(锦州市2009届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

“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山东省嘉祥县第三中学2008年高考历史学科综合能力模拟试题)“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

这两段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大跃进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开辟经济特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福建省龙岩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人的取名往往带有时代的特定烙印。

下列哪一组最能反应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

A.建国、建新、抗美、解放B.学峰、向红、文革、爱武

C.学军、卫东、逢春、新生D.安娜、勤富、小康、求知

25、(福州八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查)“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

……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③发展乡镇企业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6、(湛江市2007年普通高考历史测试题

(一))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27、(江苏省东台市2008届2007-2008学年高三教学调研考试)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行语”或“口头禅”,如果下列将下列词汇按其流行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

A.大跃进B.改革开放

C.以阶级斗争为纲D.公私合营

28、(广东省2009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试卷)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

“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金山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30、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

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民工潮”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31、(合肥一六八中学2009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粮票现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中国加入WTO

32、(2007—2008学年南安一中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 有一首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讲话

C.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3、(宜昌市“三校联合体”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

“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

”这些歌谣最早应该出现于

A.太平天国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后D.解放后

34、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已经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35、(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服饰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

从下列周恩来的服饰看,国民革命时候留下的照片是

36、(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7、(天津市汉沽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的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8、(天津市汉沽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设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39(南京市200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卷)下图是我国1955年印制的粮票、布票和油票,当时实行凭票购物的主要原因是

A.投机商人哄抬物价,市场不稳B.“一五”计划的实施,使城镇人口猛增

c.“左”倾错误导致农业生产下降D.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物资缺乏

40、(合肥一六八中学2009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41、(2006~2007学年广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题)中国历来都重视历法和年号,其中“改正朔,用阳历”开始于

A.光绪登基时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42、有关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43、下列选项有可能发生在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身上的有()

①穿着西装和皮鞋②家住小洋楼③喜欢驾驶着私家车游弋于商界

④习惯与人礼貌地握手⑤经常约客户吃西餐谈生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44、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

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③④

45、(福建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930年,有一个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张三穿着中山装B.看见一群男士拖着长辫子

C.李四在西餐馆就餐D.两个青年正在握手问好

46、(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历史试卷)下列图片资料中属于近代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

ABCD

47、(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历史试卷)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D.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48、(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历史试卷)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

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49、(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历史试卷)“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50、(汕头市2008年高中二年级质量检测)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

D.进入2l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51、(福州八中2008-2009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

右图是反映旧上海外滩交通状况的历史照片。

照片中,有电车、手推车等交通工具,路

上有穿长衫戴礼帽和穿中山装的行人。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应该是在

A.清朝末年

B.民国时期

C.新中国建国初期

D.文革时期

52、(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53、(上海市曹杨二中2009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54、(合肥一六八中学2009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2008年7月29日,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驶进合肥火车站,这说明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

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

C.“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55、(08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

C、网络管理员—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D、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56、(屯溪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57、(福州八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查)鲁迅先生说:

“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

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

”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58、(福建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光绪皇帝得到外国人进献的某样贡品,经常在皇宫大内玩耍,溥仪为了它派人踞平了宫殿里的很多楠木门槛。

请问这会是什么贡品

A.滑板B.旱冰鞋C.自行车D.摩托车

59、(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历史试卷)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福州,要到厦门观光,为了方便和实惠,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B.飞机C.轮船D.自行车

60、(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历史试卷)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

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此器”应是

A、电灯B、电报

C、电话D、电视

61、(山东省潍坊市2007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925年,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A.报童沿街叫卖《申报》创刊号

B.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C.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D.摩登女郎身着旗袍吃西餐

62、(金华一中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民国(1912年建立)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享受到

①打电话与朋友约会②骑自行车逛街③穿着中山装看电影

④喝着咖啡读《申报》⑤上网搜索辛亥革命的资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63、(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高级行政官雅尼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电视转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还说: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观众为34亿人次,2004年雅典奥运会达到39亿。

我们相信,北京奥运会的全球收视人数将突破40亿,创造新的纪录。

”这说明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64、(广东省深圳市2007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金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65、(汕头市2OO7年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10.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村料一《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

这是小土群在炼钢。

 

材料三大跃进时的壁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