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431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docx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

导演、摄影画面处理之经验: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2012-03-3015:

35:

24)

转载▼

标签:

文化

拉片中注意的若干问题,拉片是学习的手段,是进行量化分析的细化方法:

景别与影片风格:

景别的排列和节奏:

时间,景别落差。

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空间:

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

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

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

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机位设定:

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运动:

摄影机的外部运动。

目的:

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

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

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

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色彩:

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

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

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光线:

唯美:

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

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

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

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角度:

角度=视点,角度=构图。

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

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区域曝光,局部处理:

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分析对话:

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

美国动作片与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叙事一直在前进。

动作:

有两种情况:

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

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

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影像透视:

是否变形,现代电影的任务变形已经成为时尚,但是要注意变形是影片的风格还某场戏的手段。

后者的表现力没有力量。

一次手段,二次是重复,三次是风格、四次是大师

景深:

可以形成场面调度,超焦距也是控制景深的方式,景深范围小的手段是吴宇森创造的,有许多美学意念。

他的拍摄手段往往与高速拍摄连在一起的。

叙事主体:

是人还是物,张艺谋的《大红……》《红……》中物与人是相同的主体。

影调:

是画面的明暗关系,例如《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尾。

要学会影调控制。

黑白拍摄要考虑影调的关系。

即使拍摄彩色也要用黑白的观看方式比较一下明度关系。

要学会用色调控制观众的视觉生理和规律。

视线:

是语言以外的交流方式。

看镜头和看画面左右效果不一样。

视线一定是对应和呼应的。

视线的作用,在情节和景别构图中是很重要的。

轴线:

一个场景中两个人物关系的变化,轴线是人物和机位的关系,要注意轴线是单一轴线和多元轴线。

调度;有两种:

A在场景空间充分调度人。

B调机位,用机位将人和场景调度和组织在一起。

要分析机位如何表现人物,分析人物在场景和画面中的什么位置。

人到环境到,人到光线到,人到形象到。

是调度的方法。

位置:

人在画面中的位置。

人物的位置处理可以形成影片风格。

同样的谈话戏,人物在屏幕上的什么位置上一非常重要的。

场景:

常规场景有外景、内景、实景。

三种场景在影片中的比例会对风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外景省钱,摄影棚费钱,外景出气氛,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镜头长度,影响到影片的长度和视觉生理压力。

单个镜头长——视觉压力大;节奏慢——全片镜头数量少。

国外电影一般1600—2200个镜头,国内是1500—1800个镜头。

但是如何剪辑完全是感觉的过程。

镜头数量:

现代电影观念,镜头数量越多视点越丰富,信息量也会大。

镜头数量多将影响影片的叙事结构,运动镜头多镜头数量则少,也会影响到导演的叙事方式。

气氛:

环境气氛的渲染和音乐的渲染,气氛是虚的东西,无法量化,但是在对影片分析的时候要把握相关的内容。

拉片要随时记自己感受。

生活中也要随时记自己的感觉。

电影创作经验经典汇总

关于导演

导演不能轻易就改变自己的想法,错也就错到底,受所有的人指挥,导演就没有风格了。

还会落得没有主见的下场。

风格和手法一定要有统一,没有统一的“风格”就是贬义词。

现在中国的电影就是缺乏反应镜头,没有对象和空间与观众交流。

拍戏中千万不要改戏,就是该戏的情节,但是导演可以改细节。

镜头的目的要先满足叙事,不要仅仅依靠叙事来表现,写意是形式方面的,写意主要是表现情绪。

要注意过渡戏的时间长短的适度。

在拍摄中,用分镜头图的方式拍摄将会使各种现场工作和相关的调度辅助部门变得非常的容易把握,资金预算也非常的明确。

借位置,借角度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在创作的过程中,导演与演员、摄影师合作的方法是做减法,再做加法,不要一开始就用加法,是所有人的观点就不是自己的风格。

先拍过场戏,再拍内外结合的有灯光戏,让大家进入情景,再拍重要戏,最后拍重场戏。

另外先拍长镜头戏,长镜头戏可以检验设制组的配合关系,可以检验人员素质和团结关系。

不变机位不变视点画面的趣味感就没有,主要是视觉不鲜明。

我国电视台播音员的脖子下面的黑影就是灯的问题,大部分是冷光源,光的影子形成其他造型,使画面效果很差,背后的景物应该比窗帘更深一点。

满眼的蓝色背景,十分难看。

摄制组最有竞争的就是演员,戏的气势,台词的把握,但是演员之间的竞争的结果是容易不团结。

在拉片的时候一场戏的长度时间和镜头数量是研究及其戏与戏之间的比较是分析一个导演的态度和风格的重要参数,研究单一的镜头没有实质的意义。

纪录片和新闻采访拍摄中,人物经常换服装、换场景、换光效才能使画面丰富。

场景决定空间形式,美术决定影像风格,演员决定表演风格,摄影决定动感风格,导演决定影片风格。

蒙太奇是不让观众思考,将主观的思维强迫的加给观众。

这与长镜头的观点是相反的,让观众来自己感受是尊重观众的电影表现手法。

导演要控制实际演员的距离和表演者与摄影机的距离,控制最终的银幕形象

与观众的交流的感觉和效果。

导演的本能就是玩摄影机和演员的调度。

徐克电影突出人物和运动的横向与纵向调度,吴宇森注重演员与摄影机的关系,注意与背景的关系距离。

重视人物的出场方式,大特写出场,背影出场。

拍摄中演员的情绪必须中断和保持。

拍摄中一定是跳拍,否则照明、录音就无法操作。

现代电影的主观音乐比主观镜头多,这是一种趋势。

关于学习

来电影学院有二种目的,一是拿学位,二是学本事。

关键是能力,关键是结果,学习仅仅是一个过程。

做事要务实,不图虚荣。

选择导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帮助,选择能很快拿到学位的研究方向学习,不要因为导演系就是好的专业,太多的人去研究就没有就会了。

要做数字电影和动画、游戏的导演,就不能去纯粹的导演系。

学习艺术和搞艺术不要认定真实性,越不真实越能表达艺术和个性,真实的就是仅仅的生活,不是艺术。

学习电影摄影,基础课是十分重要的,电影学院学习摄影的学生第一年是必须掌握静态摄影的基本功的。

想折磨演员就拍静态电影摄影,演员就会出问题。

看电影重要的就是看一场戏怎样开始,看每一场戏的第一镜头是如何开始的。

学习的结果是由环境、方法决定的,每一个人的的成长,智商是一个方面,情商非常重要,谁比谁都不傻,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

导演系学生练习利用镜头表现空间的关系,仅仅给你二个门,让你利用光线、角度、景深的变化,拍摄出进出了许多不同的空间的画面形式。

学问有2种,粗和细的方式。

最好不要玩文字游戏,在写论文的时候不要乱加修饰,花里胡梢。

现在教育部发现研究生论文都是抄的虚的东西。

决不看和批改你的空虚辞藻。

我们学校的学生拍摄中不注意反应镜头的运用,或者不会使用反应镜头,善于运用反应镜头是一个导演技术成熟的标志。

电影学院学生的毛病就是不会讲故事,观念和内容都有,就是不会编辑成故事。

我们学校的学生拍摄故事的电影却要拍成感觉的表现方式,拍摄MTV却拍成故事,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拉片的时候要随时笔记自己的感受,生活中也要笔记自己的感觉。

人的思想不要走极端,电影是一个合作的行业,没有独立的思维不行,但是。

电影学院的学生对中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就是将环境融入了叙事中。

现在要学院要陆续的举办一些大的讲座,搞学院大教堂,请国际的一流的电影大师来讲。

研究的论文和导师的研究的方向要契合,不契合就不会达成教学的关系。

所以论文的选题是很重要的。

能力与过程是两码事。

取得学位的目的就是上高台阶,但是在高台阶上没有那种意识也是不行的,意识不好一下就从上面摔下来。

看电影要看风格和看表现手法,风格和修养每一个人都有。

还要反风格,不要学谁的,学谁的就不是自己的了。

投资小与细节的问题:

不要做地下电影,先做学习15分钟的电影,小电影节很多,DV的形式就可以参加比赛。

获奖、拿钱是重要的,基金会、图书馆,给电视台做30分钟,做MTV等,关键是选题。

而时间不一定是15分钟。

电影的学习要的是结果。

“想要知道这个效果的来历吗?

回头我再告诉你!

”。

中国电影的学习是要的过程,但是港台电影直接要的是结果。

关于电影摄影

外景的拍摄往往比较快和轻松的,但是美术和道具的工作量大,群众演员也是比较麻烦的事。

拍戏先拍大的全景,最后拍静物和局部。

摄影师是磨坊的磨,驴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驴是导演)

光、妆以及形体构成形象。

摄影师是:

摄影师是操心的命;

摄影师是一个细致的性格的人;

摄影师又是听话的人;

摄影师的脑筋又是非常灵活的人。

形成电影摄影艺术的风格元素包含:

画面、镜头、场景、全片。

外部运动和内部运动交替的拍摄。

BW是摄影黑白平衡的缩写,DV是仅仅有白平衡,用于调整色温,正常的时候各色是成比例的曝光的,当光线不充足和色温的时候,摄影机的平衡控制系统就自动补充各色,以达到色彩的平衡,平衡的修正白光的强烈部分,在很黑不能曝光的时候,也平衡到暗部曝光的参数拍摄,使整个画面深色和浅色十分饱满,不是白得什么都看不见和黑得什么都看不见,同时也就修正了画面的偏色。

挑选照相机的时候,有蓝膜就是光学镜头,没有蓝膜就是塑料镜头。

胶片的影像具有厚度,层次好。

而磁带没有办法解决厚度和层次。

一般的摄像师掌握不了高清晰摄像技术的拍摄,需要技术培训。

看一个摄影师的技术,首先就看他将人物的肖像拍摄得怎么样。

在拍摄的一场戏中光圈是不能改变的,一改变画面的景深和色彩就不一样了。

以前的拍摄分镜头是必要的,现在必须注意:

可以仅仅是台本,场景看好了才有分镜头,没有看场景就不可能出分镜头,分镜头在现场要走场。

分镜头可以合拍再剪碎成片段。

前期影像视觉化和拍摄方法的电脑预视化是很有发展的,将来电影学院也有这些专业。

摄影的手法千万种,但是银幕上面只有一种。

学习摄影的同学要有2个坚持,空间的大小和光线的满足,其次辅助线条和色块的运用。

在同一场景中的人物的不同的轮廓光的处理。

人物肖像的拍摄一定是明衬托暗的脸或暗的背景衬托亮的脸。

一种是拍造型,另外就是拍表情。

我国的电影就是不敢将镜头剪开。

电影和电视的不同之处。

因为摄影的光线的区域不同。

不在光源的方向是改变,需要变的光线的反差。

关于长镜头:

世界电影的三个运动后,丹麦出现有、了一个道格玛宣言,与世界电影运动中现代主义类似,自从电影诞生的时候就不让观众知道摄影机的存在,××·布莱尔就要让观众知道摄影机的存在,电影的运动对于我们

不要同一内容同一机位相对的重复画面。

最好是同一镜头的同一内容不拍同一画面。

不要为长镜头拍长镜头。

摄影师控制照度的机会少,摄影觉得照度高好,摄影的曝光是解决演员肤色的重要的职责,关键在光圈上做文章。

拍戏一定要专业演员,非专业演员会砸锅。

摄影师不能功利,但一定要有目的。

好莱坞的爱情电影总是三场戏就上床。

否则情节不好推进。

屈光度:

在摄影之前调整好。

否则看到的与拍摄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摄影师现场拍摄的参数标准要保持不能随便改变,防止他人动机器的参数。

色温是光源的光谱成分,连续光谱才有色温。

管灯有三种,有白光性、日光性和暖光性。

拍摄的时候用自动还是手动参数设置,就可以判定是否专业人士的唯一标准。

千万不能用自动光圈。

拍摄之前一定要调整好取景器,使之与画面的对比度一致。

调整监视器要先调黑白关系。

相机不要乱借,因为参数是自己的,别人拍摄完了参数就变了。

摄影的移动镜头看不清楚,现在都看不清楚了,如果是看不清楚,就不要使用。

摇得使画面不清楚就不能使用。

做摄影的人最好诚实,不诚实最后胶片一出来就露马脚,一旦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

摄影师最大的特点就是服从导演,帮助导演,配合别的部门。

摄影师缺德就是撤导演的台。

摄影的画面在外景总是出气氛。

摄影经验告诉我们,角度决定一切,找角度就是找构图。

角度决定形象,角度决定视点,角度决定画面,角度决定光线,角度决定空间。

拍摄多种方案还不如做好一种方案,因为剪辑是就是那么少的几秒钟能使用你的拍摄。

关键部在于设备-而在于画面的想法。

摄影也表现影片风格,设备的使用还需要对设备的熟练。

摄影师的职业道德,就是给人家干活,就是帮助导演完成他的想法,不要去指挥导演,不要与导演有矛盾,影片拍摄不好摄影师的名声也就臭了。

摄影师不是帮助导演就是拆导演的台。

《拯救大兵瑞恩》的拍摄使用的是磨蚀的旧镜头和烂镜头。

许多违背摄影技术的操作和创作也是艺术表现的需要。

火车上的戏可以在棚内拍摄。

摄影机下面掂上海绵就可以使摄影机晃动了。

战争片越雾越好、还原越差越好,越磨蚀越好。

摄影的技术必须自己使自己的本事范围内才答应拍摄,使用什么样的胶片能拍摄成什么效果一定是自己的技术,不要指望别人的帮助和替代来完成。

人物肖像的拍摄的光的效果完全是摄影师的技术,完全是摄影师的责任。

高速摄影要5倍以上才有效果。

其他可以节省,胶片不能节省。

经常准备一些尼龙袜子和窗纱,尼龙袜子只揉化人不揉化风景,特别奇怪。

变焦与摇、升降机一起使用能克服变焦的许多毛病。

焦点给谁不能拉风箱。

画面内部的运动是很重要的。

摄影师要根据演员的运动和视线运动,但是一些摄影师往往慢半拍。

拍摄大的场面要先做好调度,然后在细分为部分拍摄,最好在同一机位重复拍摄,单拍局部的镜头。

大场面拍摄要掌握好方向,拍摄人物的谈话镜头是连拍还是分开拍,胶片最好分开拍摄,磁带就最好连续拍摄。

导演的聪明和才能就是把别人卖了别人还要帮导演数钱,这不仅是人格魅力的问题。

我们学院的美术系有视觉形象化设计软件,但作为导演的任务平面图和调度最重要,平面的视觉设计不是最终的结果,导演的宗旨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美术的图如果画得太好演员就会较劲,导演要多听美术设计的建议,美术设计师能决定影片、视觉、场景风格。

好莱坞也有视觉平面化软件,软件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导演和演员要研究戏的核心,要不变应万变,选择和确定要灵活。

开关灯效果是摄影的难度,要把握导演的规定情景。

拍夜景是摄影师最轻松的事,也是美术师最轻松的事,许多东西就可以忽略了。

远景的焦点可以不精确,特写的焦点和景别就必须精确,全景的曝光就必须准确,全景的构图和焦点也可以不精确。

使用松紧带捆绑摄影机在摄影师身上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拍摄外景时放烟映像画面的效果会好很多。

模拟BT与数字BT是不一样的,千万要分清楚。

电影摄影拍摄时的化装要浓一点,电视摄像机拍摄时的化装要淡些。

大空间往小拍,小空间往大拍。

控制照度就可以控制场景的气氛、景深和画面的质量;控制亮度就可以控制画面的反差、画面密度和影调。

关于剧作

录音包含:

动效录音、特效录音、对白录音、音乐录音、气氛录音。

导演需要感觉实拍中声音的感觉。

三人的画面构成是非常难拍的,因为有4个轴,容易混乱。

不用事件也能表现人物的内心。

第一次叙事是剧本,第二次叙事是拍摄,第三次叙事是剪辑。

现代电影的叙事简单,但是造型讲究和表现方式考究。

所有的手段和技巧都是需要与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性格决定命运是有道理的,思维方式决定命运。

叙事中的人物命运的改变要考虑性格因素,再就是突发实践的结果。

语汇的排列的不同,形成每人说话的不同风格。

叙事的时间十到十五秒没有进展,观众的情绪必定低落。

关于表演

演员拍摄的时候不要吃东西,这样相貌不好看。

拍戏一定要专业演员,演员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信念的问题,台词是什么人都知道的,许多人都再注意着,演员的表现能力是专业演员的法宝。

要什么来什么,说什么能理解,非专业演员的赌注是很大的,要花很多钱才能调整好他们的表演心态。

表演的时候不要真的哭,真的哭就会影响下面的表演。

关于中国电影

电影的时代革命;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1928年电影声音出现1928年声音与画面同步;1935年彩色电影出现,1957年1966年1989年是声音的革命

中国电影的禁区:

1957,1966,1989年的电影和事件是不能拍摄的。

美国电影的4大禁区:

肯尼迪事件,越南战争、性和暴力不能拍摄、六十年代的青年运动。

中国的电影的问题就是剧本的问题,没有好的事件结构。

中国电影的细节问题:

两个人的戏是事件,三个人的戏就形成情节,但是第三者不一定在戏剧中是始终的存在。

所以在影片中一定起码上一三个人,情节的细节一定要真实,中西电影的不同就在于细节的不真实。

讲述方式一定是要真实,用细节来帮助情节,中国电影的问题就是同一件事的动作与语言的重复表现,让观众特别反感。

动作片的镜头非常碎,中国大陆是赶不上香港的动作片的拍摄的,要靠剪辑和感觉。

我们国内电影制作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速度。

《盲井》拍摄比较粗糙,70万人民币,赚了10倍,还在柏林电影节获奖。

关于电影艺术

70%在于想法,30%是制作,艺术就是娱乐,实际就是玩的方式。

做电影、看电影最好不要较劲,因为电影可以用很多方式表现,什么方式表现都可以是一种风格。

要追求银幕效果,不要屈服于现实的问题和受现实影响。

演员和摄影都要寻求画面内部的运动和结果。

画面的结果是一切感觉的依据。

第一场戏的空间如果以后还要用,那么第一场的时候就要交代得非常清楚。

规律是存在的反规律是必然的。

好莱坞电影总是非常做秀的拍摄,一开始就吸引观众。

微观的、细节的问题可以找人解决,宏观的问题是自己必须把握的不能找人来替代。

现在电影学院是集体做剧本。

每个故事200字左右。

另外的方法就是设置分场大纲和场景,是制作影片的基础和影片的规模。

有了场景就可以决定情节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包括表演的动作和美术道具的以及灯光的工作。

但是也有问题:

是如何让观众相信影片故事和情节的问题,细节真实成为重点工作。

香港电影的景别的衔接是没有规律的。

有一些电影是不拍说话者,仅仅是提供画外音。

一般是希望景别描绘空间,制作电影时间长要保持时间概念、节奏概念。

忘记了时间和节奏就完蛋了。

最后的竞争就是人与人的竞争,学校的竞争关键就是老师和学术氛围。

景别制约其他部门的创作。

电影的发展就是:

剧本决定论,然后是场景决定论;现在是景别决定论。

空间调度的假定性是允许存在的,观众看起来空间和表演的存在方式是不可能的。

但是又是允许的和可能的。

光线的变化能将全面的情节描述颠覆。

现代电影并不关心表现什么内容,关键在于怎样表现,即风格和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