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469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 A卷.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A卷

2021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卷

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单核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挤,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为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B.工业园区C.住宅区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

3.丙功能区比重较大的人口是

A.老年人口B.女性人口

C.青壮年人口D.少年儿童人口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

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示四个功能区中,劳动力人均创造的GDP最高的是

A.农业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旅游区

8.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特色小镇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聚集在小镇。

在这里,产业、生活空间、生态环境协调一体。

如法国工业城镇维特雷,人口只有28万人,当标致汽车从首都巴黎迁到雷恩,迅速催生的机械生产工业与分包加工工业,强劲地带动了该城镇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全球工业城镇成功的案例。

读下图“法国维特雷小镇区位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与巴黎和雷恩相比,维特雷发展的优势是

A.沿海,优越的地理位置

B.相对低廉的租金和地价

C.完善的交通和基础设施

D.雄厚的新技术研发实力

10.拥有优美环境的维特雷,为吸引巴黎和雷恩的工程师安家落户应

A.完善生活配套设施B.开发周边旅游景区

C.建设大型娱乐场所D.扩大城镇建设规模

11.与维特雷这类特色小镇相比,我国某些单一依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

A.生活宁静、舒适B.经济收入不稳定

C.发展的潜力巨大D.易吸引高端人才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13.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14.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工业上楼”是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城市为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所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主要方式是建设高层工业楼宇,销售或租赁给工业企业。

高层工业楼宇正在替代曾经流行一时的“花园式工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反映出当地

A.城市环境明显改善B.土地供应日趋紧张

C.产业转型基本完成D.信息工业发展迅速

16.下列最适合入驻高层工业楼宇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制造B.软件开发C.水泥生产D.水果罐头

17.与高层住宅楼相比,高层工业楼宇建设时较少考虑建设的配套设施是

A.餐饮服务设施B.公共交通设施

C.水电网络设施D.文化娱乐设施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导致城市河流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绿地多③下水道多④人口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下列问题。

20.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1.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图为北京和纽约l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78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

B.2010年纽约以植被层和水体为主

C.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

D.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

23.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B.内涝概率上升

C.地下水位不断上升D.蒸发量增加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

%)。

完成下列各题。

24.甲是

A.新疆B.上海C.浙江D.陕西

25.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

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荆州,历史名城。

紧邻长江干流。

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

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

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下图)。

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

“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

(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

(2)简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后中心地位衰落的原因。

(3)描述荆州水运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城镇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中原城镇群地处我国中原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材料三黄河流域及所经的九个省区,沿线有山西中部城镇群、关中城镇群、中原城镇群、山东半岛城镇群和京津寞重点城镇群,但没有同长江经济带那样进入国家区域战略(区),即没有形成黄河经济带。

(1)试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推测黄河经济带没有形成的可能原因。

(3)为顺利推进中原城镇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8.阅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人口3万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简述东莞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巢湖(32°N,118°E)位于安徽省中部,多条河流汇入湖内,湖水经裕溪河注入长江(如图所示)。

巢湖与长江干流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

盛复时节,巢湖周边地区湖陆风尤其明显。

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热力环流现象——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区,而在白天,风从湖面吹向陆地。

(1)每年盛夏季节(7、8月),巢湖地区的湖陆风现象尤为明显,试推测原因。

(2)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巢湖周边城市的规模在扩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增强。

在该背景下,说明巢湖沿岸城市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各自变化特点。

(3)今巢湖与古巢湖相比,面积萎缩严重。

试推测巢湖萎缩的主要自然原因,并简要分析巢湖面积减小对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021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卷

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

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故BCD错误。

故选A。

2.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

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

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正确。

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

故ABC错误。

故选D。

3.读图可知,丙地距城市中心最远且地价较低,因此丙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在工业区比重较大的人口是青壮年劳动人口,故选C。

【答案】

4.B

5.A

6.C

【解析】

4.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通达度和客流量,地铁站点交通便利,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客流量,也就是周边的人流量,B正确。

故选B。

5.图中甲、乙、丙站点都是一级站点,客流量大,且位于地铁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A正确。

故选A。

6.从图中看该城市有多个一级站点,也就是有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正确。

故选C。

【答案】

7.D

8.A

【解析】

7.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功能区,产值最高、建设用地比重最大的应该是商业区,对应丁。

农业区建设用地比重是最低的是农业区,对应该甲。

旅游区与工业区相比,旅游区的建设用地要小于工业区,因此,旅游区对应该乙,工业区对应丙。

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据图加题中信息,依据不同功能区人口总数、劳动力人口大致比重,GDP总量,可计算出答案为D,旅游区劳动力人均创造的GDP最高。

故选D。

8.农业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的原因为年轻劳动力的大量外迁,造老年人口比重增大,答案为A。

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比例应该上升,B错误;经济因素不会使人口出生率下降,C错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人口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但这影响在其他地区也存在,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A。

【答案】

9.B

10.A

11.B

【解析】

9.据图可知维特雷没有分布在沿海,故A错误。

据图可知,维特雷的城市等级比巴黎和雷恩低,所以其租金和地价相对更低廉,故B正确。

与巴黎和雷恩相比,维特雷的城市等级更低,所以其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新技术研发实力,都比不上巴黎和雷恩,故C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本题的关键词为“安家落户”,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A正确。

周边是否有旅游景区,是否有大型娱乐场所,以及城镇建设的规模大小对以安家落户为目的的工程师来说,没有直接影响,故BC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维特雷“人口只有28万人”“产业、生活空间、生态环境协调一体”,所以维特雷生活也是宁静、舒适的,故A错误。

我国某些单一依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旅游旺季收入高,旅游淡季则收入很少甚至没有收入,所以经济收入不稳定,而维特雷“迅速催生的机械生产工业与分包加工工业,强劲地带动了该城镇的发展”,是没有收入不稳定这种情况存在的,故B正确。

我国某些单一依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只有旅游业,比较单一,发展潜力较小,而维特雷“产业、生活空间、生态环境协调一体”,其发展的潜力更巨大,也更容易吸引高端人才,故C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

12.D

13.B

14.A

【解析】

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2.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13.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14.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答案】

15.B

16.B

17.D

【解析】

15.“花园式工厂”虽然环境较好,但是占用土地面积较广,“工业上楼”则有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模式转变所产生的区域,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土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而通过“工业上楼”则可以缓解土地供应紧张的现状,所以这反映出当地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现状,B正确。

这种模式是对老旧工业园进行改造升级,对城市其它区域的环境等并没有进行改善和调整,所以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这种说法有些不妥,因为影响城市环境的并非只有工业区的各种污染排放,且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发展的也还是工业,A不符。

只是工业园区进行了改造升级,并没有对产业结构、产业模式进行调整,所以这个对产业转型影响不大,因为产业转型要进行的是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或改造,C不符。

模式转变后发展的还是工业企业,并没有体现出引入更多的科技人才或科技投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等,故信息工业发展迅速,与这种工业模式转变无关,D不符。

故选B。

16.最适合入驻的制造业部门,一是环境污染少、二是利润较高,由于生产地转入了工业楼宇,原料或产品必定不再是沉重的、庞大或量大的,这样也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费用(从顶层至相应楼层的搬运费用)。

从所给选项中可以看出钢铁制造,可能会产生污染或产品与原料的运输量大;水泥生产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水果罐头产品原料的运输量也大,而软件开发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污染且其产品也不至于过沉重,另外与其它几种产品相比利润较高,故最适合入驻的应为软件开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高层工业楼宇主要是进行工业生产,公共交通及水电网络设施要具备,但由于企业集中,生产间隙会有一些饮食的需要,所以可能会有餐饮服务等商业设施,相比较而言,高层楼宇主要产业活动是工业活动,企业员工进入工业楼宇时大多是上班时间,不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所以和高层住宅楼相比,建设时较少考虑建设的应是文化娱乐设施,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答案】

18.B

19.A

【解析】

18.绿地多会增加下渗,使洪峰错后。

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

人口多少和河流水位过程线提前关系不大。

据此分析本题选B。

19.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可有效减少地表水量,①可行;禁止开采地下水,②不可行;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增强对城市地表水的下泄能力,减少城市内涝,③可行;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有效提高雨水下渗,减轻地表水的汇集,④可行;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主要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地表径流影响不大,⑤不可行。

据此分析本题选A。

【答案】

20.D

21.C

【解析】

20.该题认真分析图中各要素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A错误;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B错误;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误;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

21.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

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误;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表,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误。

【答案】

22.C

23.B

【解析】

22.读图,1978年北京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以其他用途为主,A错。

2010年纽约以植被层和不透水层为主,B错。

根据图例,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C对。

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变化不明显,D错。

故选C。

23.北京土地覆盖结构中不透水层比重迅速增加,热岛效应强度增大,A错。

内涝概率上升,B对。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C错。

实际蒸发量减少,D错。

故选B。

【答案】

24.A

2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差异,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4.读图可知,甲省区未利用土地占比最大,应为新疆,乙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且建设用地占比较大,应为浙江,丙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建设用地占比少,应为陕西,丁建设用地占比最大,应为上海。

故选A。

25.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浙江省,丙为陕西省,两省在人口密度上差异较大,浙江省人口密度大,陕西人口密度小,且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陕西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建设用地占比相差较大,而两省区的城市服务水平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没有明显差异,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12分)

【答案】

(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地处平原地形,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紧邻长江干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临长江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2)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的改变;荆州河段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易泛滥成灾。

(3)变化特征:

水运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或下游)迁移。

原因:

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影响码头的位置随之向南移动,导致水运中心随之向南移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及交通。

(1)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考查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3)考查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河流、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荆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地处江汉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紧邻长江干流,水运便利;临长江天然屏障,易守难攻,防御作用大。

(2)读材料:

“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可知荆州城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

因此此题分析要根据当时荆江的不利于人口城市发展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当时荆州江面过宽,故渡江交通条件差;后随着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的改变;荆州河段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易泛滥成灾;故其中心地位不断衰落。

(3)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影响码头的位置随之向南移动,导致水运中心随之向南移动,水运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

27.(12分)

【答案】

(1)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紧邻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的交会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

(答对3点)(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

(2)黄河流量少,经常断流,没有航运之利;黄河流域的对外部交流包括对外贸易方面,是多途径多门户的(或经济腹地狭小),没有门户城市与枢纽城市;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显著。

(3)提升郑州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