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05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 教案.docx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52广播和电视教案

广播和电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重点与难点

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能利用的一切资料:

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内容:

①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传过来的?

②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

又是如何接收的?

③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是什么?

⑤无绳电话又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在课前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处理信息.

 

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

体现新课程是“完全开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全新课程”的理念.

课堂活动

①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在此过程中电磁波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b.在讲述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时可与信鸽加以类比,强调电磁波在此过程中起着运载信号的作用.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归纳出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的结论.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②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

(1)信号的发射:

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再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信号的接收:

先利用放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天线接收电磁波;由于天线可以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因此需要再利用收音机调谐器选出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还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所以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归纳出信号的发射是由电台完成的,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完成的.

 

 

投影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图.

 

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③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稍稍谈一谈它与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区别.

b.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

电视信号分为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

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让学生大致复述一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投影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图.

 

课堂可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课后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电视演播室或电视台. 

 ④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认真阅读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的概念并回答几个问题.如:

如何连接DVD与电视机.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阅读专业文章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所学内容.用多媒体播放用电磁波传递

板书设计

广播和电视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的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光纤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广播和声音广播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传输的信息多?

看屏幕(课件播放).

(学生们讨论)

[生甲](讨论得出)电视传播的信息比声音广播多.

[生乙]电视除能通过声音得到信息,还可以看到它的周围环境、色彩、天气等等信息.

[师]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因此,几十年来,无线电通信,电视广播等所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信息之路越来越宽了.微波通信已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

大家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进行新课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板书]

移动通信[板书]

[师]移动电话有线连接吗?

[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

[生乙]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师]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

[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师]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

[生甲]不能.

[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

[生甲]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生乙]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移动电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么我们学生更喜欢玩的是什么?

电脑.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电脑是怎么和世界联通的.

网络通信[板书]

[师]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叫什么?

是怎么工作的?

[生甲]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因特网(Internet),这样就能做到资源共享.

[生乙]在因特网上可以收发电子邮件(E-mail),还可以查阅资料,看新闻、购物、和朋友聊天、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等.

[生丙]电子邮件的传递方式是

[师]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将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基础.全球信息网的建立,使人们通过一台联网的电脑,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看屏幕(微机播放网络通信)了解网络通信.

[师]网络通信在传播信息中越来越快捷方便.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激光的应用”.

光纤通信[板书]

[师]为什么要发展光纤通信呢?

它有哪些优点呢?

[生甲]普通的光源夹杂许多不同波长(频率)的光,方向性差.如果用它作载波,就像收音机同时接收到了许多频率节目,声音重叠在一起,让人无法分辨清楚.

[生乙]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单一频率、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laser),才使光作为载波得以实现,用光进行通信成为现实.

[生丙]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光导纤维(opticalfiber)里传播.

[生丁]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生戊]光导纤维是很细很细的玻璃丝,是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拉制成的.

[生己]光缆是数条光纤敷上保护层,制成多芯光缆.

[师]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通信容量大,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光能沿弯曲的玻璃丝传播.

[师]光纤通信发展非常快,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跨越海底的光缆通信网络,我们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光纤通信,已经建立了纵横大城市之间的光缆通信系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学生们阅读、教师巡回并与学生探讨)

卫星中继通信[板书]

[师]卫星中继通信是怎么工作的呢?

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甲]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

[生乙]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生丙]通信卫星就像一个无人值班的空中微波中继站,它从一个地面站接收发射来的信号,经过放大变频后,再发送回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

[生丁]现在一个地方出现的突发事件,全世界的人们几乎可以立刻看到现场的画面,这就是通信卫星带来的好处.

[师]人类自从用了电磁波这一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进行通信以后,不断地向前发展.现代信息社会中,我们需要交流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就需要把这一信息之路修得越来越宽.我们已经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实际上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与微波相比,光的频率更高,如果用光来通信,这条“高速公路”要比短波、微波的“公路”宽出百万倍、千万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

看屏幕(微机播放光纤通信资料),通过讨论说出你对光纤通信的了解.

小结

本节我们了解了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的知识.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移动通信

网络通信

光纤通信

卫星中继通信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的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光纤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广播和声音广播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传输的信息多?

看屏幕(课件播放).

(学生们讨论)

[生甲](讨论得出)电视传播的信息比声音广播多.

[生乙]电视除能通过声音得到信息,还可以看到它的周围环境、色彩、天气等等信息.

[师]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因此,几十年来,无线电通信,电视广播等所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信息之路越来越宽了.微波通信已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

大家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进行新课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板书]

移动通信[板书]

[师]移动电话有线连接吗?

[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

[生乙]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师]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

[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师]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

[生甲]不能.

[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

[生甲]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生乙]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移动电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么我们学生更喜欢玩的是什么?

电脑.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电脑是怎么和世界联通的.

网络通信[板书]

[师]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叫什么?

是怎么工作的?

[生甲]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因特网(Internet),这样就能做到资源共享.

[生乙]在因特网上可以收发电子邮件(E-mail),还可以查阅资料,看新闻、购物、和朋友聊天、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等.

[生丙]电子邮件的传递方式是

[师]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将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基础.全球信息网的建立,使人们通过一台联网的电脑,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看屏幕(微机播放网络通信)了解网络通信.

[师]网络通信在传播信息中越来越快捷方便.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激光的应用”.

光纤通信[板书]

[师]为什么要发展光纤通信呢?

它有哪些优点呢?

[生甲]普通的光源夹杂许多不同波长(频率)的光,方向性差.如果用它作载波,就像收音机同时接收到了许多频率节目,声音重叠在一起,让人无法分辨清楚.

[生乙]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单一频率、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laser),才使光作为载波得以实现,用光进行通信成为现实.

[生丙]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光导纤维(opticalfiber)里传播.

[生丁]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生戊]光导纤维是很细很细的玻璃丝,是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拉制成的.

[生己]光缆是数条光纤敷上保护层,制成多芯光缆.

[师]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通信容量大,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光能沿弯曲的玻璃丝传播.

[师]光纤通信发展非常快,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跨越海底的光缆通信网络,我们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光纤通信,已经建立了纵横大城市之间的光缆通信系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学生们阅读、教师巡回并与学生探讨)

卫星中继通信[板书]

[师]卫星中继通信是怎么工作的呢?

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甲]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

[生乙]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生丙]通信卫星就像一个无人值班的空中微波中继站,它从一个地面站接收发射来的信号,经过放大变频后,再发送回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

[生丁]现在一个地方出现的突发事件,全世界的人们几乎可以立刻看到现场的画面,这就是通信卫星带来的好处.

[师]人类自从用了电磁波这一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进行通信以后,不断地向前发展.现代信息社会中,我们需要交流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就需要把这一信息之路修得越来越宽.我们已经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实际上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与微波相比,光的频率更高,如果用光来通信,这条“高速公路”要比短波、微波的“公路”宽出百万倍、千万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

看屏幕(微机播放光纤通信资料),通过讨论说出你对光纤通信的了解.

小结

本节我们了解了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的知识.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移动通信

网络通信

光纤通信

卫星中继通信

浩瀚的宇宙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

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

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近代人观天:

用望远镜观测.

3.现代人观天:

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

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

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

三、恒星也在运动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

四、太空有无数的星系

1、太阳系:

由“八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

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

银河系:

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展示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和图片)

总星系:

20世纪初,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2.5米天文望远镜.1923年10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这台望远镜拍摄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离为225万光年,远远超出银河系范围.

随着仙女星系以及其他河外星系的发现,人们从恒星世界走入星系世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总结: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五、破解宇宙奥秘之路

学生阅读书本

演示:

演示说明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原始火球爆炸空间膨胀、温度降低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本节小结: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及其重要作用是的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的向外延伸.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的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