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642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上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期中复习

【复习目标】

1.会区分变化与性质,了解“对蜡烛及其燃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两个实验的综合运用、推理能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要领。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对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概念的理解。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它们的性质,知道原子的构成,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认识水的组成,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s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课时安排】教学安排:

3课时

【复习重点和难点】

1.会区分变化与性质,推理能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要领。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对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概念的理解。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的构成。

4.认识水的组成,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意义、以及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第1章知识知识梳理】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者的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1、认识常见仪器:

2、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理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

①块状:

用夹取;操作要领是:

“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

用(或)取用;操作要领是:

“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

操作要领是:

“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并使视线与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4)少量取液——滴管

3、给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__________________。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连接仪器装置。

将玻璃管的一端,然后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然后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将连接好的仪器旋转塞进容器口。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连接仪器,,用手握住试管若,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5、玻璃仪器的洗涤。

判别仪器干净方法:

仪器上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火焰:

焰心、______(最明亮)、______(温度最高)

(2)如何检验产物?

(3)熄灭后:

有____烟(为石蜡蒸气),点燃,蜡烛______。

结论:

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_______,CO2和H2O的量_______。

【第2章知识梳理】

第一节空气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

2Hg+O22HgO和2HgO2Hg+O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

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

原因:

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

原因: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常见

实例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④氦气可作冷却剂;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空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

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

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防治空气污染: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第二节氧气的制法

气体制取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

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

气体的热胀冷缩)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

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

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

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适用情况:

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适用情况: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适用情况: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

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发生装置:

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

①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

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

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

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移:

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熄:

熄灭酒精灯。

验满:

(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注意事项: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发生装置:

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验满:

(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

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2KClO32KCl+3O2↑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验满:

(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

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

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第三节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氧气的检验方法:

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表达式)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P+5O22P2O5

木炭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

②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CO2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SO2

氢气

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放热、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2H2+O22H2O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Mg+O22MgO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2Cu+O22CuO

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

2Hg+O22HgO

一氧

化碳

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O22CO2

蜡烛

火焰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

木炭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

光。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CO2

【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

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注意事项】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二)题型、方法归纳:

1.走进化学世界的内容在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中考主要考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2.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考查:

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及有关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描述,以及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等概念的理解,常见的题型有选择、填空、探究题。

(3)典例精讲:

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加热后有气泡产生    B.蜡受热熔化

C.海水蒸发析出食盐晶体   D.白糖加热变黑

【分析】:

根据物质的外形,状态有无变化,以及是否有某些现象发生,是可以作为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参考,但最科学的办法是通过实验来检验它是否生成了其他的物质,例如本题的选项A和C从表面看好象有其他物质生成,A有气体放出,C有食盐产生,但它们都不是水发生了变化,而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逸出和食盐析出而已。

选项B,蜡受热熔化,也只是状态变化,液态的蜡仍然是蜡,冷却后又成为固体蜡,本质未变,但选项D,白糖加热变黑,这种黑色物质已不是白糖,它既无甜味又不溶于水,已完全失去了白糖所具有的性质,它是炭所以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例2.在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酒精可以燃烧       B.白糖可溶于水

C.生石灰遇水能生成熟石灰  D.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锈

【分析】:

“性质”与“变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比如:

“木材能燃烧”是指木材具有这种化学性质(可燃烧)。

“木材在燃烧”是指木材正在发生一种化学变化(燃烧),因此“变化”是物质性质的表现而“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根据。

例3:

.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甲同学实验结果比实际偏低的原因可能有:

(1)药品量不足;

(2)装置气密性不好;(3)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高,可能是广口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散失造成的。

例4: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在常温下,氧气也能与有些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氧气,故A正确;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而氮气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B、D正确;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氧气,但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通常状况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氧气,故C错。

例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A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无黑色固体生成。

例6: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