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670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docx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共1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zhòngdiǎn)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zhòngdiǎn)知识点汇总

(整理(zhěnglǐ)版)

班级(bānjí)姓名(xìngmíng)____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mèngzǐ)·告子》。

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课后第3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答: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说:

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

答: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注释: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弈:

下棋。

2、秋:

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

全国。

4、诲:

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

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hónghú):

天鹅。

8、援:

引;拉。

9、缴:

古时指带有丝绳(sīshénɡ)的箭。

10、之:

他;指前一个人。

 11、俱:

一起。

12、弗:

不。

 13、矣:

了。

 14、为:

因为(yīnwèi)。

 15、其:

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quánwén)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zhuānxīn);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说:

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注释: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

辩论;争论。

 18、以:

认为。

19、去:

离。

 20、日中:

正午。

21、及:

到。

22、盘盂:

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

寒冷的意思。

  24、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

热水。

  25、决:

判断。

 26、汝:

你。

27、知:

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yīɡè)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shíhou)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rènwéi)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yīɡè)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shíhou)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táohuā)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páibǐ)的句式(jùshì);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fēishì)的痕迹。

“我们(wǒmen)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课后第2题)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仿写1:

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仿写2: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

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shēngzhǎng)“不确定(quèdìng)”指老天(lǎotiān)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

人生活(shēnghuó)的“不确定(quèdìng)”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课后第2题: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

“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

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腊月初八、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四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tūchū)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shíjiān)为顺序(shùnxù);有详有略。

7.*藏戏(zàngxì)

《藏戏(zàngxì)》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强烈表达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

文章还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

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9.*和田的维吾尔

《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用是突出了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问。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zuòyòng):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dédào)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yītiān);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dīshēnɡ)对母亲说:

“妈;昨天(zuótiān)是4月28日。

”……

作用:

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重点句子(jùzi)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yòuzhìkěxiào)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háizi)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líkāi)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答: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zìjǐ)的工作岗位。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3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zhòngyútàishān);或轻于鸿毛。

固:

本来(běnlái)。

或:

有的。

于:

表示(biǎoshì)比较。

4、课后第3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zhǐyào)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

这段话共有四句(sìjù)话。

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

《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

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duōme)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céngjīng)”指的是火柴(huǒchái)擦燃后的幻想。

前一个(yīɡè)“幸福(xìngfú)”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

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18.跨越(kuàyuè)百年的美丽

 1.本课是一篇(yīpiān)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wénzhāng);文章以“美丽(měilì)”为主线;课题(kètí)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2.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3.课后第2题:

①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4.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1)答: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

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美丽的含义:

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课文(kèwén)的写作思路是:

 提出(tíchū)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3.课后第2题:

答:

第一个事例(shìlì)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shìl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zhōngyú)发明了酸碱试纸。

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补充事例:

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鲁班上山手被草叶割伤;发明了锯。

课后第3题:

1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答:

“?

”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内容总结

(1)【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