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863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知识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现行新版教材将两位数乘一位数(原版此内容设在二年级下册)与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行整合放在三年级上册起始单元。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数,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这是学习本单元乘法的重要基础。

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也能为学生继续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打好基础。

二、单元总体目标

1.通过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难点:

1.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两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基础;同时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对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用小棒教具等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两位、三位乘一位数做好了铺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教材情境设计教学活动,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学习应用过渡到三位数乘一位数,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算理,获得算法。

五、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整十数、整百乘一位数口算1

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1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

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1

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1

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1

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数位上是0)2

合计9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点虽然出现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但却是学生关于质量单位认识的起始单元。

千克与克是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关于千克和克的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轻、重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次接触,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秤可以称物重,认识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千克与克都是计量物重的单位,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其中体会克和千克有多重,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单元总体目标

1.初步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克有多重,明确克与千克是两个称重单位。

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运用这些称重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际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称重单位的认识,感受称重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千克和克的认识。

2.克和千克的进率。

3.运用称重单位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

1.千克与克的认识。

四、单元学情分析

关于克与千克,学生之前在教材上并没有真正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轻、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对如何进行量化比较,却并不十分明确。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理解并会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是教学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五、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千克的认识1

克的认识1

合计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二年级(上册)知道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二年级(下册)认识了线段、直角。

本单元继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知识广泛存在,对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认识既是图形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实践活动:

周长是多少。

其中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二、单元总体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2.认识周长。

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

1.认识周长。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认识了线段、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知识。

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生活联系紧密,更有利学生的学习与认识,教学时要重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学会测量,建立空间观念,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形和空间领域的知识打下基础。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增强空间及图形的感受能力。

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课时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1

2.认识周长1

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

4.周长是多少1

合计4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学生二年级时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以笔算为教学主线,把口算、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交融安排,使三者相互促进,为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计算和验算。

3.能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商。

4.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除法的验算。

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难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四、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笔算会有困难,教学时要突破过去就计算讲计算,过分强调提高学生计算技能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除法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从教材的安排上还能看出,本单元特别加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课时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

2.除法的验算1

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1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1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

6.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一)1

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二)1

合计8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继第一学段一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基础上新的扩充,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画图、替换、转化等策略作铺垫。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两部分,分别是分析数量关系和间隔排列。

第一部分分析数量是让学生用列表、画线段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列式计算、列表、画线段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这是由第一学段直观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渡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事物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的运用。

二、单元总体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并掌握用列表的方法去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线段比较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出发或是由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学习讲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用列表的方法去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策略。

2.用线段比较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策略。

3.间隔排列。

难点:

1.用列表、线段比较的方法去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2.间隔排列。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策略基础上,教学用找已知条件的分析数量关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因而是零散的、无意识的。

只有将知识系统化,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并学会运用。

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课时

1.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1

2.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1

3.间隔排列1

合计1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图形运动学习的起始单元。

在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有两种基本的形式:

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另一种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图形运动,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一种。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定位在直观认识层面上,比如图形的平移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平移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理解、辨认图形的平移。

这些直观上的认识为今后继续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也为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图形作好铺垫。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常见的现象。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在观察、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

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平移、旋转。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做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

1.用轴对称图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小学学段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运动。

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这有助于他们选取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但学生还不知道这三个专门术语,也不会有意识地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在确定图形的运动时,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教学中需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落实教学目标。

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课时

平移和旋转1

轴对称图形1

解决问题1

合计3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分数教学的起始单元。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的知识,所以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计算上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学生建立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这将为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作铺垫。

本单元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包括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多彩的分数条四部分知识。

第一节教材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包括分数的读、写与各部分名称,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第二节教学几分之几,在体会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三节在比较分数大小、进行加减计算时,继续体会分数的意义。

第四节游戏活动加深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其中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认识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3.分数的加减计算。

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几分之一。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

2.分数的加减计算1

3.多彩的分数条1

合计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