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1036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docx

一年级新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

2016年秋季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整体变化:

单元由16个调整为12个,字与拼音单元由原来的五个合并为一个单元。

看似单元减少,但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减少。

二、拼音部分变化:

整体变化:

1、旧教材字与拼音分为五个部分五个单元学习。

新版的教材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学习。

2、每一节学习的拼音内容不变,页数由原来的两页整合为一页。

3、取消了拼音在四线三格中的范写。

4、每个韵母或声母图画旁边都配有一个含有本韵母或声母的音节。

5、课文与拼音的安排顺序进行调整,均调整在拼音学习之前,课文发挥多重作用。

6、“拼一拼”中出示的需要拼读音节,在本课中出现的韵母或声母都用红色标注,便于学生巩固复习。

细微调整:

1、新教材拼音分为12课进行分散学习,秉承拼音与课文识字相结合的原则。

2、旧教材中字与拼音

(一)被分解为2课,减缓学生学习拼音的坡度。

旧教材中安排在单韵母后的两篇课文《咏鹅》和《小书架》位置分别进行了调整,发挥新的作用。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第一课是古诗《咏鹅》,由本课开始在课文上方出现拼音的标注。

本课承接识字与拼音,在字的拼音中标出即将学习的“单韵母”。

《小书架》和单韵母成为拼音的第2课。

课文《咏鹅》和《小书架》对即将开始的拼音学习进行铺垫,让学生在学文时先初步认识单韵母。

2、旧教材中字与拼音

(二)也被分解分新教材拼音的3、4课,其中的《对韵歌》和《画鸡》调整在声母学习前出现。

3、旧教材字与拼音(三)中的内容被分解为新教材的5、6、7课。

其中《值日生》独立为一课,《登鹳雀楼》和声母z—r为一课,《热带鱼》和声母yw为一课,并增加了音节的认读。

4、旧教材字与拼音(四)中复韵母的学习的内容被分解为8——11课。

其中,8、9可以看作为一个小整体,为复韵母ai---er的学习。

其中《豆儿圆》独立为第8课课,为这些复韵母的学习进行铺垫,减缓学习坡度。

9课中在“拼一拼”中增加了和调换了需要认读的音节。

10—11课,可以看作第二个小整体,是复韵母an---ong的学习。

其中,《马路上》也独立为一课,发挥其减缓学习坡度的作用。

11课后也增加了音节的认读与整个拼音的整理与复习。

5、旧教材中字与拼音(五)的内容一部分被归并到新教材拼音部分的11课,整个拼音的整理与复习部分,一部分独立为新教材拼音部分的12课。

《大家都说普通话》作为拼音单元的完结篇,旨在教育和引导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

三、其他部分

主要变化:

1、单元1—7为学拼音前的单元,其中安排的课文及绿色通道中的生字均没有注音。

2、课文的题目下不再出现横线用来表示背诵,在课文下方直接出现文字的背诵要求。

3、语文天地题目数量减少,坡度增加,循序渐进。

4、课文后边的问题减少,只有《乌鸦喝水》《小母鸡种稻子》《冬天是个魔术师》《玛莎长大了》4课后出现问题,并且问题也做了调整。

由两问变为一问,增加了朗读课文的要求。

5、写字总数由原来的138增加为140个。

要求认读的字由原来的334,减少为330个。

去掉了查字表。

6、其他一些细节性的比如:

图画中人物的变化、上学了单元“情景图”中加入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等。

书的大小比旧教材略小一点,薄一些,书内有些内容的字体也略小一些,封面内容更换。

四、教学建议

(一)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

1、把握年段阅读教学目标。

※胸中有“课标”:

(1)喜欢阅读,坚持每天阅读。

(2)学习朗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5)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合。

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眼中有课本:

借助课文,培养阅读兴趣,帮助识字是一年级的重中之重。

一年级上册:

前七单元:

借助课文,随文识字,学习指读方法。

第八单元:

借助课文,随文识字,熟字带拼音,学习拼音。

九单元后:

借助课文,巩固随文识字,看拼音识字。

一年级下册:

借助课文,巩固随文识字,看拼音识字。

因此,建议教师借助课文阅读,来重视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千万不要去识字化,而强调阅读分析。

应本着浅理解,重朗读,重识字、写字的原则进行阅读教学。

2.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力求少讲精教,把阅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课堂上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在读书、在思考(谁来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师生围绕主问题在交流、在质疑,思维碰撞,体悟涵咏(老师要做什么、怎么做?

)。

3.整体推进,有所侧重

(1)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把听说读写的训练看作一个整体,每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从整体上设计教学,并在具体实施中有所侧重。

(2)教学设计,要从单元整体入手,灵活组块,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从头开讲。

4.在语境中学习词语

5.加强朗读指导

第一学段的新课标要求是: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建议:

(1)教师要指导得法、示范到位。

如,诗歌、儿歌、童谣,就读出“歌”“谣”的味道;童话、故事,正确朗读的基础,鼓励讲故事,以“讲”代读。

(2)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二)关于写话教学的建议

1.从仿说,仿写开始:

(1)低起步,从说句子、补充句子开始,老师把学生说的好句子抄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写。

(2)仿写一段话,老师同样把学生说的好句子抄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写。

2.加强过程指导

读原文,启发学生观察,发现。

谁来了?

为什么来?

做了什么?

结果呢?

然后引领学生思考,照样子编一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说的写在黑板上,评议,选出自己喜欢的抄写一句。

这样就突出了过程指导。

3.做好积累

认真做好语文天地中积累词语,说、演、编、做等练习活动,积累写话材料,为学生后期写话做好准备。

4.注重写话兴趣培养

(1)内容上开发:

写自己想说的话,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2)形式上松绑:

张中行先生主张扔掉一切法,少拘束,敢放笔,怎样写都可以。

写话无非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引导,使“不像话”的话向听着顺耳方面转。

(3)要求上达标:

看图说话的内容应视班级学生实际,不应该整齐划一让学生写下来。

鼓励学生编故事,有条件的,请家长帮助录音存档。

(4)评价上鼓励:

关注写话兴趣,多鼓励,设展示台。

一句话不嫌少,几句话不嫌多。

涂鸦,随笔,想象写,写条短信,写个问题等什么都可。

原则上爱写,喜欢写就好。

1.不建议用汉语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可以用图(因为一年级上册教材尚未要求抄写音节)表示、也可以空着(请教同学或家长)。

2.学生的错别字不能算错字,不扣分,但老师要帮助指出来。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写话兴趣——想写自己的话、有话想写就写。

(有条件的,鼓励为孩子录音建档。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1.立足课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口语交际

(1)课后思考题本身就是编者针对课文内容而创设的适于学生交流的话题,也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利用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尤其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首要任务是学会倾听。

其一:

要认真听对方说了什么?

想要表达什么?

自己想对对方说什么?

其二:

对对方说话要有礼貌,等对方说完再举手示意发言。

2、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拓展思维,亦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注意:

明确讨论目标,避免跑偏。

讨论时,教师的作用应是调控、有效引导。

要避免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忽略大多数。

3.结合音像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会倾听

“课标”对低年段听故事要求: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因此,教师要利用书中听故事项目,训练学生:

学会倾听;能够复述大意,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教学流程:

一、听故事,要求:

身坐直,竖起耳,全神贯注用心听。

二、完成书中判断,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理由。

教师对每个人的选择不做判断,强调再次倾听故事。

三、再听故事,重点听清赛跑的规则。

四、比照自己之前的判断,再次做出判断。

五、讨论如何才能判断正确?

懂得倾听的重要。

学生千差万别,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要关注多数学生,尤其那些不爱说话、胆小、内向的学生。

一方面,事先做好小组长的工作,在小组交流中,请组长关注这些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小组汇报时,有意让这些学生先发言,并及时加以肯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有存在感,慢慢就会有乐于表达的欲望。

教学理念:

•注重实践,凸显真实性

•突出指导,要有针对性

•重自由表达,避免模仿

•重多数学生,关注弱势

(四)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程呈现的形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能力。

它强调的是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

重过程

特点:

重应用

重体验

重参与

1.重视过程,突出整合

例如一上“手和脑”单元,做一做,说一说,建议要在读完《小猪盖新房》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积木、纸盒、橡皮泥等盖房子。

既可搭出现实中的房子,更鼓励搭出想象中的房子。

教师不是只布置作业,让学生带个做好的房子拿来展示。

教师可将学生四人一组,一边搭,一边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想搭什么样的房子,再问问别人的想法,将做与说结合,再全班交流,大家评价。

将动手实践与口语交际融合。

同时,注意评价不以房子做得好坏为主要标准,而更应看重学生参与的态度。

2、避免包办重在自主

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要与家长沟通,避免家长包办代替,使学生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

例如一下4单元“观察种子生长情况”。

教师要出示书中插图,跟孩子们说好,种几粒种子,观察,做好记录。

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可以用拼音,也可以画图表示。

然后,请学生转述给家长听,其实,这本身就是一次听与说的练习。

老师利用微信可以跟家长沟通,看孩子表述是否清楚,并加以指导。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自己动手种种子,并做好观察记录。

并与父母、老师说说观察时见到什么,什么心情。

教师也可请学生把种子带到学校,在学校按时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

然后每天督促孩子观察,做好记录。

全班一起交流,互相介绍,认识各种植物以及产生的问题,继续探究的欲望。

实际上是个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过程;访谈、观察、调查等综合参与的过程。

(五)识字的教学建议

•1.激发识字的情趣性

•——让学生爱学

•2.扩宽识字的多样性

•——让学生学会

(1)图示、绘画中识字:

•“山、水、从、众、休”等象形字、会意字

(2)演示、表演中识字:

“看”

•(3)游戏、活动中识字:

(太阳)(荷花)情趣、情景

•(4)故事、猜谜、顺口溜中识字:

“垂下眼睛(睡)”

•(5)比较中识字:

《乌鸦喝水》,如“渴,喝”

•(6)联想中识字:

•(7)在语境中识字:

一下9朋友《池塘边的叫声》招呼

•(8)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

•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

•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方法很多:

•1.“认字贴”剪贴成册;

•2.“识字袋”:

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利用课余时间以游戏形式识字;

•3.墙报上开辟“识字乐园”,引导学生在上面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

•4.每周设立“识字交流时间”……

 

•3.遵循识字的科学性

•——让学生会学

(1)汉字本身的科学性: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具有“因义构形”和“以形表意”的特点。

•汉字是可以分析的,能讲解清楚的尽量讲,同时引导

•学生自己会分析。

(2)遵循儿童认知的科学性

•——强调第一面:

利用声音、图片、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

——雨

说明:

•1.识字教学要调查研究,关注差异,不平均使用力量。

(小调查——读一读,关注弱势群体)

•A.没有学前调查的可以运用约定的方式,测出学生大部分不会的,才是真正要重点学习的生字。

•B.属于课标300个字的要重点讲解透彻。

•2.正确认识“多认少写”,认识的字不要求“四会”,不要求一步到位。

六、写字的教学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提出的要求: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

1.培养习惯:

一开始就把要求说清楚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地提示,直到习惯养成为止。

“头正肩平挺起胸,两脚并排脚放平,身子稍微向前倾。

自然大方坐端正,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间,指离笔尖一寸准,执笔要领记心间。

2.激发兴趣:

课标: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语言有情趣:

小脚收回来,彼此要谦让,两人要抱在一起。

房间要合理布局等。

——鼓励引导为主:

在评价时要正面鼓励加引导。

3.鼓励观察:

把一个字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看部分,看清字的每一笔的形态变化,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自由观察。

4.教师示范:

老师范写时,要边写边讲解要领,起笔在什么地方,收笔在哪,关键笔画的书写,整个字在形体上有什么特点。

尤其是在写字的起始阶段,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

在学生对汉字书写具有一定能力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关注特点。

6.坚持练习

写字是一种技能,精细的观察与实践练习是书写的双翼,缺一不可。

分析字形与书写练习要合理分配时间。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都要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

可以适时进行学生写字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写字的成果。

7.学会评价: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书写能力。

投影学生的作品:

有代表性

教师和学生一起评议:

鼓励好的,树立榜样。

表扬进步大的,树立自信。

处理好——写对与写好

处理好——表扬与建议

倡导教师多板书,少用课件,教师的板书就是示范。

教师要巡视发现笔顺的问题,教师监控。

(七)拼音教学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材在1-4册安排不同的拼音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编写分散教学难点,结合现实的语言生活,凸显拼音学习的“过程”。

一上:

认字母,拼音节,看拼音识字。

配合的语言实践是识字。

一下:

抄写字母和音节。

配合的实践活动是抄写生字的注音。

1.在情境中进行,增加趣味性,调节枯燥性,渗透要学的字母。

安排儿歌目的是尽量降低拼音教学的难度,帮助呈现音节(音与形)渗透拼音,课文中描红的字母就是后面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在读书、说话中引导出教学内容,借助说话帮助正音,使学习情境化,充满故事性。

(渗透上下、和社会、阅读关联)

2.利用事物图建立联系,完成教学。

这些情景图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者示形,帮助学生建立音与形之间的关系,便于形象记忆,降低拼音教学的难度。

3.“字与拼音”单元操作要点

教学步骤:

第八单元(拼音):

课文(渗透)-识字(熟字带拼音)-学习拼音-拼读

1先学儿歌,识字。

教学歌谣时用字对应所学声母或韵母。

2认读拼音字母。

3以熟字带学拼音,学拼音推动自主识字。

4拼读练习。

复习课文中红色的字母。

4.测试与评价

①原则上不单独进行总结性评价。

(八单元结束并不是拼音教学、学习结束)

②测试应与识字结合,

重点考查能不能看拼音识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