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1068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docx

人教版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

18《小猴子下山》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做动画并配音:

有一天,一只顽皮的猴子兴高采烈地下山来玩耍,想顺便找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

可是回家的时候他却变得垂头丧气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看看小猴子经历了什么。

3.板题,读题。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这些词语,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会认“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无所获。

4.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自主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观察插图,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三、字词运用

(一)学习生字词

1.拼一拼,读一读。

2.出示词语。

猴子结果扛着满树追问扔掉

摘下捧着西瓜抱起掰玉米蹦蹦跳跳

(二)形近字比较

猴(猴子)结(结果)  扛(扛起)

候(时候) 洁(洁白)红(红花)

满(满足)扔(扔掉) 抱(抱走)

辆(车辆)奶(牛奶)泡(泡茶)

(三)多音字

jié(结网)zhǐ(只有)kòng(空白)

结只空

jiē(结实)zhī(一只)kōng(空气)

(四)近义词

高兴——(开心)非常——(十分)(特别)

(五)反义词

里——(外)进——(出)可爱——(讨厌)

(六)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可运用造句、图片或动作演示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不可机械呈现,死记硬背)

掰(bāi):

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扛(kánɡ):

用肩膀承担物体。

扔(rēnɡ):

抛弃、丢。

摘(zhāi):

采取,拿下。

捧(pěnɡ):

用双手托。

抱(bào):

用手臂围住。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干了什么?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习提示(供教师参考)

(1)学生自读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看看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

用横线画出有关词语。

小猴子下山,先走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然后又来到“瓜地里”,最后追到“树林里”。

(3)再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汇报,老师适时点拨指导。

3.梳理小结: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了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可是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最后一无所获。

六、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问题引领:

(1)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心情怎样?

(2)找出文段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

2.学习提示:

(1)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馈问题1:

小猴子首先来到玉米地里。

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3)小猴子看到结得又大又多的玉米做了什么事情?

用原文回答。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①圈出这句话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②谁能上台来做一做“掰、扛”的动作。

③一个玉米为什么小猴子会用“扛”这个动作?

什么东西需要“扛”?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4)积累词语“又大又多”,指名拓展训练。

玉米又大又多苹果又大又红珍珠又白又圆小草又嫩又绿

(5)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

(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朗读第1自然段。

3.梳理小结:

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别提有多高兴了。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问题引领:

(1)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心情怎样?

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2)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2.学习提示:

(1)读一读:

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2)回顾第一自然段,小结学法。

(3)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尝试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相机指导、协助。

(4)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第2自然段:

(1)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心情怎样?

小猴子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

(2)小猴子看到这又大又红的桃子,做了什么?

他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扔、摘”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谁能来演一演这两个动作?

(理解并演示“扔、摘”两个动词。

(4)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下面这个字的近义词。

采——摘

(5)如果是你看到这些桃子,你会不会像小猴子这么做?

你觉得小猴子的做法怎样?

(指导体会小猴子做法的可笑)

(6)朗读并表演这一自然段。

(指导读出:

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第3自然段

(1)找出第3自然段中写小猴子拿着桃子的动作的词。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理解并演示“捧”这个动词。

(2)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心情怎样?

小猴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

(3)想一想:

摘桃子和摘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出示书本插图,让学生了解桃子长在树上,西瓜长在地上。

(4)小猴子看到西瓜,居然又把桃子给扔了,真是太可笑了。

你能在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将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试着读一读,演一演。

(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第4自然段

(1)读读这一自然段。

(2)我们来看看小猴子又做了什么?

(理解并演示“抱、追”这两个动词。

(3)小组朗读并表演这一自然段。

“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4)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梳理小结: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掰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扔了玉米摘桃子,接着走过一片西瓜地,又扔了桃子摘西瓜,最后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小兔。

4.拓展训练游戏:

你来做我来猜

积累和手有关的动词:

掰、扛、扔、摘、捧、抱、拍、摇、搬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问题引领:

(1)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2)小猴子想得到最好的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

这是为什么呢?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2.学习提示:

(1)生齐读第5自然段,指名反馈问题1:

说说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小猴子最后空着手回家。

(2)“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这时候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语气。

还要读准多音字“空”)

(3)小猴子想得到最好的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

这是为什么呢?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为小猴子三心二意,目标不明确,最终一无所获。

(4)联系实际,明白事理:

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

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3.梳理小结: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不应该三心二意,否则到最后会一无所获。

(四)回顾拓展,深化认识。

1.问题引领:

(1)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

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

下山之前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2.学习提示:

(1)小组讨论:

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讨论后分角色演一演。

(2)小组汇报表演。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以多种游戏方式巩固识字效果。

(教学过程供教师参考。

2.学生小组内交流容易出错的字。

讨论出写好字的方法。

3.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4.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块、非、常、往、瓜、进、空”认读并组词。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独体字“瓜、非”的书写,要关注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关注“非”的笔顺。

“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

(5)左右结构“块、往”的书写,除了关注“左窄右宽”的特点,还要注意左右部分的高低和笔画的穿插。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

七、巩固提高

1.给下列字注音。

块kuài非fēi  常chánɡ往wǎnɡ  

瓜ɡuā进jìn 空kōnɡ

2.多音字组词

jié(结网)zhǐ(只有)kòng(空白)

结只空

jiē(结实)zhī(一只)kōng(天空)

3.比一比,再组词。

进(进口)瓜(西瓜)非(非常)块(一块)空(天空)

近(远近)爪(爪子)北(北京)快(快乐)工(工人)

4.选字填空。

块快

(1)小猴子很(快)就吃完了一(块)西瓜。

住往

(2)小猴子(住)在山上。

(3)小猴子继续(往)前走,看见了一棵桃树。

5.仿写词语。

又大又红又白又胖又高又大又香又甜

八、比较阅读

小猫

老猫和小猫一块儿在河边钓鱼。

一只蜻蜓飞来了。

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

,就去捉蜻蜓。

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

,空

手回到河边来。

小猫一看,老猫钓着了一条大鱼。

一只

飞来了。

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

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

小猫一看,老猫又钓着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

“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老猫看了看小猫,说:

“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

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小猫听了老猫的话,就一心一意地钓鱼。

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小猫就象没看见一样。

不大一会儿,小猫也钓着了一条大鱼。

1.这个故事共有(7)个自然段。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一只蜻蜓飞来了。

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

(2)一只蝴蝶飞来了。

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

3.老猫是怎样教育小猫的,请在文中用“”画出。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九、检测反馈

1.拼一拼,写一写。

xīɡuāfēichánɡtiānkōnɡ

(西瓜)(非常)(天空)

yíkuàiwǎnɡrìjìnkǒu

(一块)(往日)(进口)

2.选字组词。

长常

经(常)很(长)(长)度

座坐

(坐)下(座)位让(座)

3.给词语排排队,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只好小猴子回家去空着手

(1)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跑进小兔子树林里

(2)小兔子跑进树林里。

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1)多音字组词。

结:

jiē(结实)jié(结网)

(2)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十、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三心二意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一无所获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十一、动漫微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干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有收获)

小猴子又下山了

小猴子今天又要下山去摘玉米回家,出发前,猴妈妈再三叮嘱他:

“小猴子,你今天下山去摘一些玉米回来吧,记住不要三心二意哦。

”小猴子说:

“妈妈,这次我一定会把玉米摘回来的。

小猴子来到山脚下的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高兴极了,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准备回家去。

当他走到一棵桃树下时,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真想丢了玉米去摘桃子。

经过西瓜地时,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他又想去摘西瓜。

经过一片小树林时,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蹿了出来,这时,小猴子真想去追小兔子。

可当他想起上次摘玉米的教训,临出门时妈妈的叮嘱:

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他赶紧扛起玉米回到了家。

妈妈夸小猴子:

真懂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