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317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docx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每日练检测题2

第5课开辟新航路

1.(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2014·全国大纲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3.(201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4.(2009·江苏历史·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5.(2008·北京文综·17)“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2015·天津文综·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2.(2015·海南单科·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3.(2013·福建文综·22)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

其突出反映了(  )

图7图8图9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4.(2013·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

大,反映了(  )

图5

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

5.(2012·重庆文综卷·20)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6.(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7.(2011·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

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2007·上海文综·11)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

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安格森.麦迪生:

《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以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2.(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3.(2008·四川文综延考卷·18)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生产

B.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了技术革新

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

D.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需资金充足

4.(201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5.(2012·福建文综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图8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6.(2010·江苏单科·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7.(2009·海南历史·15)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  )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8.(2009·全国文综二·15)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9.(2008·海南历史·11)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10.(2008·宁夏文综·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2.(2015·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3.(2015·海南单科·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

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4.(2015·上海单科·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5.(2012·福建文综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12·海南单科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7.(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8.(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9.(2010·安徽文综·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10.(2010·海南单科·12)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11.(2008·海南历史·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12.(2008·天津文综·21)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

千米)

年份

世界总里程

欧洲

美国

1870

210000

105000

85277

1880

373000

169000

144000

1890

617000

224000

269000

1900

790000

284000

320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第5课开辟新航路

1.【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王室大力支持下开辟西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的,故A项正确;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史实,故C、D项错误。

【答案】A

3.【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但是资金并未在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由此可知ABC表述错误,D为正确答案。

【答案】D

4.【解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答案】C

5.【解析】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答案】C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解析】中国茶叶产量的大增并不是引起英国茶叶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寻找主要原因应该从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角度考虑,故A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涉及到英国和荷兰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由于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物品流通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方便,最终导致物价下跌,故C项正确;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3.【解析】本题是一题漫画型最佳选择题,漫画内容是运到纽约的商品都要以英国为中转站,且要用英国船只运输。

而荷兰是“海上马车夫”,世界航运业发达,所以,以英国为中转站且用英国船只运输,损害了荷兰利益,故选B。

【答案】B

4.【解析】四个图片展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变化,图一白色区域在亚欧大陆,从东方到西方,排除A;图2到达1500新航路的开辟,打通了连接欧洲和亚洲,美洲的新航线,从时间上排除C;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开始于16世纪晚期,排除D。

【答案】B

5.【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逐渐获得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A项是在1607~1775年期间;B项应是在17世纪;D项是17世纪中期。

【答案】C

6.【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

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

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答案】B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

【答案】D

8.【解析】A项应该是17世纪;通过计算得知,B项正好相反;C项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答案】D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大工业仍使……”、“大工业创造了……”、“它(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材料强调了大工业即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A、C、D项错误。

【答案】B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情况,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往往是在新的部门和领域,受旧势力影响小,便于推广新技术,并且市场对棉纺品的需求量大增,从这些角度考虑,应选B项。

【答案】B

4.【解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

故选C。

【答案】C

5.【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

【答案】B

6.【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7.【解析】19世纪中期,虽然欧洲民主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但保守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当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时遭到舆论的遭难。

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大量的妇女承担起主要的生产任务,为了方便生产,妇女服装开始简便化,裤装和短裙流行。

【答案】C

8.【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世纪”,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C

9.【解析】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答案】A

10.【解析】斯塔夫里亚诺斯的话,既体现了各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体现了各国进步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中尤其强调了这是受到各个不同国家成果的影响,因此这反映了世界各地横向联系加强的史实。

【答案】A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解析】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至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解析】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德国统一,到1900专利授予书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支持,与民主政体的建立无关,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中“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作用,故C项正确;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这篇论文的提纲1反映出能源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没有完整体现论文的

主题,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总体看这篇论文的提纲,一方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

另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反映出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关

系,最为全面,故B项是最佳选项;“征服自然”是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态度,故C项错误;

工业革命只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一部分,人类应对环境问题只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之

一,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B项

5.【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

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所以答案B。

【答案】B

6.【考点】第二次工业命革命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机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