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327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docx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节选课件资料

蚌埠市史志大事件

(1911--1985)

清朝

宣统三年(1911年)

 5月15日 自清宣统元年十一月(1909年12月)开工兴建的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建成,桥长586.23米,9孔,桥墩8座,计建筑费100万银元。

5月 蚌埠火车站建成。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

   ◇ 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孙中山颁令追授在蚌牺牲的淮上军营长廖璞纯为大都尉,建烈士祠,并在蚌山上树立“淮上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11月 津浦铁路全线贯通。

  

本年 新辟头道街(今华昌街)、二道街(今凤阳路)、车站后街(今交通路)等街道。

◇ 瑞生堂、李万生药号开业。

  

◇ 在淮河铁路桥西河南岸开挖船塘(后称老船塘),至民国8年竣工,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供泊船使用,抗战胜利后填平。

  ◇ 施敬文在施家洼开设玉兴号米店。

  ◇ 苏北人夏金庆在今凤阳路开设新新理发店。

◇ 华阳义赈会募捐修筑淮河北岸蚌埠至五河金刚嘴堤防,堤高五尺,顶宽八尺。

  ◇ 凤阳关设蚌埠分关,下辖符离集、固镇、宿县、门台孜4个查验卡,负责征收和检查辖境内的常关税。

 

 2年(1913年)

秋 倪嗣冲受袁世凯密令,将其军队驻扎沿淮一带。

为便于在蚌督皖,先购车站附近王姓地40余亩,后购高姓地30亩,分别建都督府及皖北镇守使署,翌年建成。

  

本年 蚌埠商会在老大街(今青年街)附近设立,有草房数间。

  3年(1914年)

1月 中国银行在二道街设立汇兑所,为蚌埠最早开业银行。

)_

  6月30日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

新落成都督府即称将军公署,又称“将军府”。

 

  ◇ 德商在蚌开办营业处,并在火车站西北处和华昌街芝麻巷建造堆栈,收购鸡蛋、芝麻。

  ◇ 倪嗣冲变更淮北引岸(淮盐销岸),将由江苏板浦运销于皖北、豫东之食盐全集中于蚌埠,设立皖北盐务局,征收盐课;令其侄倪道烺总其事,并设阜安盐栈。

另将凤阳常税关移于蚌埠。

  ◇ 蚌埠第一家钱庄——益丰银号在头道街开业。

  

4年(1915年)

  本年 倪嗣冲令从上海购48千瓦发电机一台,在“将军府”安装发电。

所发电力专供府内照明,蚌埠最早出现电灯。

  ◇ 德国商人在蚌开办麻油制造公司,拥有资本3万银元,雇工30余人,日产麻油10余担。

  ◇ 安徽电政管理局在升平街设电报局,为二等乙级局。

至民国11年在局内附设电话局。

◇ 江淮水利测量局在蚌设水文站。

5年(1916年)  

  本年 怀远人张明月和蚌埠人李可仁合资在二道街福音里北口建皖凤舞台,观众厅设有“戏楼”。

  ◇ 天津人李培三,在天桥西开设亨利翻砂厂,生产面条机、轧花机。

参加修建淮河铁桥的天津人刘相臣在二道街开设刘顺兴机器修理安装店,承揽小火轮修理。

蚌埠有了早期机械工场。

◇ 南京人俞昆涛在今中山街北首租房15间,创办普济医院,初设病床8张。

注射、手术等西医治疗技术开始传入蚌埠。

  

  ◇ 裕庆建筑公司在大马路开业,为蚌埠较早的营造厂商,老板周筱泉。

◇ 新增大马路、华盛街、国庆街、国安街、国富街、国治街、国强路等街道,头道街更名华昌街,二道街更名二马路。

  

◇ 木商吴炳生在蚌山西侧始建第一座私人花园,占地5亩,名寄园,民国21年废。

  

6年(1917年)

  本年 粮业公所成立,垄断全埠粮业。

时有粮行、粮坊50余家。

◇ 中华基督教会设在怀远的长老会堂会派万国同来蚌传教,在中山街口东北角建教堂一所。

  7年(1918年)

  春 大马路天桥建成。

该桥系铁路部门于民国6年在八亩园(私人花园)附近购地40余亩始建,桥面为钢木结构,全长17.35米,宽6米,桥下净空5.15米,载重负荷8吨。

桥两端与路面成“S”形衔接。

本年 上海五洲药房在蚌开设分店,为首家专营西药的商店。

  

◇ 凤阳天主教堂神甫钱世勋派教友王道高来蚌传教,民国10年在当铺巷建立教堂。

  8年(1919年)

  2月 倪嗣冲亲信、凤阳关蚌埠分关总办唐少侯承领督军公署电灯厂,邀股集资在仁寿里建成私资民营光华电灯公司,并新装发电机发电,极少数市民开始用上电灯,路灯亦有18盏。

公司首任经理吴岫云,聘德国人傅赫德为工程师。

公司装机50千瓦,输电线路540米。

  4月11日 蚌埠大火。

晨8时许,东南风,淮珠市场东北隅某木匠铺因烘烤木料引起火灾,火势蔓延,时间复久,烧毁商户1000余家,毙人50余名,全埠损失3万余元(银元)。

  10月17日 夜10时许,火车站北皖北镇守使署忽肇火患,延烧附近机关局所及钱庄、典铺、民房等房屋千余间。

◇ 蒙城人刘子亮来蚌开设增华肥皂厂,为蚌埠制皂业开始。

  9年(1920年) 

本年 首建私营广丰置产公司,经营房地产。

  ◇ 安徽省银行总行设于蚌埠。

  10年(1921年)

  5月 倪嗣冲在朱家岗建成占地40余亩之“倪公祠”,举行落成典礼。

皖南镇守使马联甲、原热河都统姜桂题、安徽公益维持会长倪道烺等送匾数百幅,多书“功冠凌烟”、“江淮壁垒”、“万家生佛”、“锦堂贵相”等,为其歌功颂德,并请名伶贯大元、李百岁、孙菊仙等来蚌唱堂会。

本年 蚌埠设立JC厅,将城市分为5个区:

第一区自火车站至国安街口,第二区自国安街至华昌街一带,第三区包括华昌街以西的中兴街、中山街、中正街、二马路西段,第四区包括天桥西的中荣街、华丰街、中和街、华利街一带,第五区为西南部一带。

  

11年(1922年)

  本年 蚌埠至阜阳公路建成,皖北镇守使李传业之子购“小道奇”车一部,经营客货公路运输。

  12年(1923年)

  秋 在华丰街厚德里创建皖北中学,是为蚌埠最早的中学。

  本年 蚌埠最早的石印报纸《皖淮报》出版,为凤台人苏华英、颍上人杨焕臣二人所办。

报纸每日出竖排四开三四张不等,日发不逾200份,未及一年,即告停刊。

后陆续有其他报纸开办。

◇ 意大利修士罗娣在天桥下设立测候所,为蚌埠最早气象观测机构。

  

13年(1924年)

  本年 安徽省烟酒税局设立蚌埠卷烟营业凭证税局。

  ◇ 蚌埠天主教脱离江南教区,成立淮泗道教区。

蚌埠教堂为教区总堂,堂址设天桥东大马路南侧,首任主教意大利人柏露梯。

◇ 安徽省立蚌埠通俗教育馆在蚌山东北角建立,内设图书、讲演两部。

14年(1925年)

  本年 英美烟公司翻译范雨田在太平街买下50多间房屋,从上海购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办起大来烟厂,为蚌埠首家卷烟厂。

翌年开工,首批生产来富牌香烟。

  15年(1926年)

  6月 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在蚌设立市党部,委员为张希孟、葛竹波、戴九峰等,办公地点在二马路益丰银号内。

`

  本年 淮泗道尹袁励宸首倡兴建合肥至蚌埠公路,蚌埠段系在旧有道路上整修而成。

◇ 蚌埠组成“四二四”足球队,是成立最早的球队。

16年(1927年)

  本年 蚌埠已有银钱、糖纸、转运等48个同业公会。

◇ 冯继怀、朱幼岑等集资20多万银元从无锡购进一套面粉加工机械,兴建信丰面粉厂,日产面粉1000袋。

  ◇ 留芳照相馆开业,为蚌埠照相业之始。

  ◇ 在徐州经营宝兴面粉厂的河北省盐山县人杨树诚,投资60万银元,来蚌兴建第二宝兴机器面粉厂,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9430平方米,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采用国外产品。

民国19年工厂投产。

◇ 在南郊东西营房中部(今体育场南)修建**飞机场。

18年(1929年)

  2月 中央银行蚌埠支行在二马路西首设立,兼理中央金库蚌埠支库业务。

经理徐继庄,行员16人。

  秋 私立江淮中学在陆军路建成招生。

  本年 省立第四中等职业学校蚌埠分校在倪公祠开办(后改名为省立第七中等职业学校),设制革、染织专业,首任校长赵稼书。

  ◇ 育德女子小学内始设幼稚园。

  ◇ 二马路(兴平街口至横铁道段)修建成沥青路面,为蚌埠最早的沥青路面。

  ◇ **安徽省党部机关报《皖北日报》在二马路东亚旅社创刊,采用铅字排版,日出对开报纸一大张。

沦陷后报纸停办,民国34年12月迁至寿昌里复刊,发行量最多时2000份。

19年(1930年)

4月 安徽省ZF驻蚌办事处在华昌街华东公寓内成立,处长为原省ZF委员兼财政厅厅长袁励宸。

  10月 徐州崇信昌、义聚兴两家锅厂合股,以7500元大洋在纬一路北段购地3亩,建义聚永锅厂。

翌年3月投产。

  20年(1931年)

  春 有3间门面的王恒昌中药铺在二马路开业,店主庐江人王仲章。

 

6月 由邮政、盐务两局开办消费合作社,为蚌埠第一个合作社组织,经营生活日用品。

  9月下旬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长淮特委组织党员在蚌散发传单,号召民众抗日救国。

各界也组织抗日会,**,工人罢工,商人**,学生罢课,万余人在中山公园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本年 公泰酱园在经一路开业,由何近仁等人筹建。

  

  ◇ 原蚌埠JC局长、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遗柩由宿县原籍移蚌,葬于蚌山公园。

蚌埠红万字会在山北坡为其修坟墓、塑铜像

21年(1932年)

◇ 上海伯特利产科学校毕业生董振汉、焦惠芬合作在华利街创办达生产科医院,为蚌埠第一家专业产科医院,后于民国25年停办。

  

22年(1933年)

◇ 津浦铁路浦口分局设立蚌埠分段,管辖小溪河、临淮关、板桥、门台孜、长淮卫、蚌埠、曹老集、新马桥、固镇、任桥、西寺坡、宿州计12个站。

  23年(1934年)

  11月10日 刘志远在二马路开设中一无线电公司,试装播音机成功,每晚11时至凌晨1时为播音时间,蚌埠及宿县、临淮关使用四灯以上收音机者可清晰听到。

  本年 大马路、二马路、老大街等17条街道陆续安装路灯,供电线路长6公里,日供电量约4000千瓦时。

◇ 合肥人洪经权创建鸿丰染厂,有染缸3对,烘干机、蒸汽机各1台,0.4吨锅炉1座,为蚌埠较早使用简易机器染布的工厂。

  24年(1935年)

   5月25日 凤怀地方法院在国富街成立,院长胡恕,首席检察官徐恩麟。

法院管辖范围为凤阳(含蚌埠)、怀远两地。

  10月1日 蚌埠图书社开放,有图书1000余册,大小报10余种。

26年(1937年)

本年 顾永禄在铁路东开办顾正兴铁铺,生产的斧头钢火好,远近闻名。

  

◇ “一贯道”点传师王星五来蚌设立坛堂,发展道徒。

27年(1938年)

  11月 伪安徽省维新ZF在经一路3号开办《蚌埠新报》,日出对开一大张。

至民国29年下半年迁寿昌里,改名为《安徽日报》,民国34年8月停刊。

  ◇ 由日军控制的内河轮船公司在蚌成立,主要以驳船运煤及军需品,掌握正阳关以下淮河航运权。

28年(1939年)

◇ 由日本浪人控制的贩毒机关“宏济善堂”在中荣街口设立。

  30年(1941年)

31年(1942年)

  10月10日 蚌埠南山公园再次改名为中山公园,伪省ZF举行正名典礼。

伪省主席高冠吾为公园题辞。

  本年 由陈春泉兄弟两人开办隆源布厂,拥有电传动铁木织机4台。

32年(1943年)

◇ 兄弟烟厂在天桥东开业,有工人150人,厂房42间,手摇卷烟机3部,压梗机1台,生产宝钱、宝马牌香烟,成为当时省内的较大烟厂。

  

◇ 蚌埠**教协会在天桥清真寺成立,杨慕唐任理事长。

  ◇ 市政筹备处公布编查人口情况,全市设5区97保1834甲,辖41566户,总人口226690人。

9月4日 市政筹备处主任李品和以友谊股份有限公司名义,集资5000万元法币,将军民俱乐部改建成维多利大戏院,竣工开业。

戏院增建了前厅、楼厅,后又易名为维多利电影院。

  10月 市工务局在小南山顶东侧建立“抗日胜利纪念碑”。

36年(1947年)  

◇ 当局在大王庙设残废所和安老所,在原“将军府”址设育幼所,在施家洼、吴庵、王岗设汤粉站,在大马路、胜利路、小南山各划1处贫民村。

38年(1949年)

◇ 原随新四军第三师的东海烟厂迁入蚌埠,为市第一家国营工厂。

全厂70多人,用仅有的3部手摇卷烟机开工生产,年底累计生产卷烟3733箱。

  

4月 原属江淮军区第二专署领导的苏北宿迁县大华肥皂厂迁蚌,在经一路原金城银行旧址建厂,更名为建华化学企业公司,至年底生产肥皂46万余条。

5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支行成立(前身为华中银行江淮分行),行长董筱川。

◇ 公营酒厂建立,国家拨军粮50万公斤,军马10匹,至年底生产白酒59吨。

  

  8月1日 市立工人联合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成立,招收学生20名,为解放后医学教育之始。

  8月4日 皖北军区政治部任命黄仁廷为蚌埠警备区司令员(兼),张灿明为政委(兼)。

9月20日 江淮轮船公司华祥、靖淮两个轮驳船队,首航上海成功。

1949年10月1日 全市6万余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后举行....。

市民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商店悬挂五星国旗,晚间张灯结彩,全市人民欢庆3天。

  12月18日 主要商业街二马路修建竣工,重铺兴平街口至横铁路段柏油路面5600平方米,大修交通路口至东岗门段碎石路面3700平方米。

  12月20日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蚌埠市办事处成立(后改为支公司),开始办理火灾、运输、财产、船舶安全及轮船旅客意外事故等保险业务。

1950年  

  2月7日 市第一家国营机械工厂——皖北铁工厂(空压机厂前身)开工,主要承担机器修配。

◇ 开始重新修建蚌埠圈堤东段和西段,合计长11.25公里,设计堤顶高22.4米,宽6米,至1951年9月竣工。

  

 1951年

1952年

  8月15日 原公私合营淮光布厂和私营德成布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蚌埠染织厂,有22台丰田普通织机和20台电动铁木织机。

  11月18日 第一条35千伏田(家庵)蚌(埠)高压输电线路竣工送电。

本年 市花鼓灯艺人冯国佩应邀赴北京歌舞学校和中央歌舞团交流花鼓灯表演艺术。

  

◇ 搬运、财贸、教育、工业等系统为解决职工住房,经城建部门统一规划,合资于南岗外首建砖木结构瓦平房67幢,开辟了第一个职工住宅区.

1953年

9月 市花鼓灯歌舞首次进京参加全国民间歌舞调演,**、周恩来等党和**在怀仁堂观看演出,并接见老艺人冯国佩等人。

  

  ◇ 为综合利用山芋干,蚌埠饴糖酱色厂用山芋干代替碎米为原料,试制成功饴糖,并批量投入生产。

1954年

◇ 全省第一家机制纸厂——蚌埠建华造纸厂建成投产,至年底生产单面有光纸106吨,为市机制纸生产之始。

  

12月 上海私营大盛玻璃厂、大通热水瓶厂实行公私合营后迁蚌,成立公私合营蚌埠玻璃厂,翌年投产。

  

1955年

  秋 西郊八里桥人民窑厂取土时,发现战国时期古墓一座,出土一批青铜器,有鼎、壶各两件,系器型特殊的篮形器,鼎耳部铭文为“巨苍王”、“巨苍十九”等字样,花纹与寿县出土的楚器花纹相似。

  11月 市郊农村试种双季稻成功。

6月25日 市汽车公司成立。

至7月有两部伊卡露斯客车在市内营运,第一条线路从南岗三路至烟墩孜,长5.28公里。

人力车渐被取代。

  

  7月23日 苏联援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蚌埠肉类联合加工厂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560万元。

8月1日 原山东青岛实业化工厂分迁蚌埠,第一批职工135人参与筹建蚌埠化工厂(前身是骨肥厂筹备处,1985年改为明胶厂)。

1957年生产骨胶185吨,填补了省内制胶工业的空白。

  

11月 创办《蚌埠报》,为**蚌埠市委机关报,四开四版,逢周三、六出报。

1957年  

10月 市公安局在东区烟墩孜筹建蚌埠橡胶厂,用两口铁锅试制再生胶,为蚌埠橡胶制品工业之始。

  

11月 市肉类联合加工厂新产品冰鹅运往莫斯科,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献礼。

1958年  

3月5日 市卫生局从几家市属医院中抽调人员,筹集资金,利用药材站在泗水桥的一幢仓库办起第一个制药厂——卫星制药厂(今第一制药厂),生产十滴水等成药。

3月23日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率河南省豫剧一团来蚌演出。

4月 安徽第三纺织厂(后改称蚌埠纺织厂)开工兴建,于翌年投产。

  5月1日 市邮电综合大楼落成,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6月 市人民委员会发动市民义务劳动,修筑西郊席家沟圈堤,跨席家沟处新建钢筋混凝土桥坝一座。

  

7月15日 建成席家沟、新船塘、青年街和龙子河4座排涝站,安装55千瓦机泵10台,基本可保证在汛期大水时排除内涝。

  7月23日 省供销社江淮化工厂(市江淮化工厂前身)用苛化法制取烧碱成功,日产量4吨,为市基本化学原料生产之始。

  9月2日 贯彻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指示,郊区路东、路西两乡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为市第一个人民公社。

  9月 蚌埠医学院在四马路(长淮路)创建。

  10月1日 市文联创办文艺刊物《淮水》月刊。

翌年改称《淮河文艺》,1961年停刊,1979年复刊后改称《淮河》。

  1960年

  2月7日 空压机厂分厂(后改称第二空压机厂)在南郊....山下破土动工,厂区占地面积21.68万平方米,1974年4月基本建成。

1961年

  1月1日 新成立的蚌埠人民广播电台试行播音,波长215.8米,频率1390千周,发射功率1千瓦,每日广播3次,全天播音8小时。

至10月,电台奉令停办,1982年底重建。

  10月16日 空气压缩机厂、通用机械厂、机床厂、电机厂被国家一机部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企业。

  本年 安徽商学院从合肥迁址于蚌埠交通路,1978年改称安徽财贸学院,1981年在宏业村筹建新院,占地16万平方米。

  1962年

◇ 蚌埠淮河闸公路桥建成通车。

该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总投资2988万元,共28孔,孔径10米,全长798.3米,行车道宽7米,为省内最长的闸带公路桥。

  1963年

  12月30日 蚌埠拖拉机附件厂扩建后举行落成典礼,国家验收委员会正式验收,翌年1月1日正式投产。

1968年 

  11月 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在南山公园南门动工兴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占地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

全市各单位职工向毛泽东献忠心,参加义务劳动。

该馆于1972年竣工,后分别更名为蚌埠市文化宫、蚌埠市科学文化宫。

1969年

   ◇ 全市第一条渣油路面公路合(肥)蚌(埠)线路蚌埠段试铺成功。

1970年

1月7日 在原淮河铁路桥下游5.5公里处,动工兴建全长1179.6米28孔的淮河复线铁路桥,称淮河铁路新桥,1975年6月1日正式验交通车。

  

5月 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由北京迁至蚌埠。

6月 市第二自来水厂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设计日供水能力3万吨。

  

8月11日 蚌埠钢铁会战指挥部成立,钢铁厂第二次“上马”,厂址在东郊锥子山下,占地1036亩。

 染织厂西郊印染车间建设第一座染色废水处理设施,全市水污

1972年

本年 蚌埠火车站改建竣工,设有售票房、候车室、办公楼、外宾接待室,房屋总面积为3875平方米。

1973年  

10月 在曹山挖掘明初开国功臣“汤和墓”,获得珍贵文物100余件,其中一件元代青花瓷罐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通体绘有花纹八层,色泽浓艳,纹道精巧,经鉴定为青花瓷中精品,为国内罕见。

本年 主干道胜利路向东延伸工程开工,自解放四路口穿过雪华山、龙子河和曹山,接蚌合公路,城市东向第二条通道开通。

1975年

1月 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成立。

经筹备,翌年5月有250户居民试烧液化石油气,1985年用户1.7万户。

  

6月1日 铁路东站建成并开通使用。

该站为蚌埠铁路分局采用电气自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横列式区段站。

  

9月 在南山公园和大塘公园之间开挖的地下人行通道竣工,长164米,高3米,宽3.2米。

◇ 兴建张公山公园,占地面积56公顷,于1983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76年

    1月31日 下午2时许,南山、大塘公园新建地下道正式开放,因人多拥挤,管理不善,造成游人相互踩踏,致14人死亡,24人受伤。

6月 蚌埠天桥改建。

改建后的天桥与淮河路成正交,桥长42.47米,宽21.5米,车行道宽15.5米,于1977年6月竣工通车。

桥上装双排12柱60朵玉兰花灯,成为街景之一。

  

1978年  

4月 按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在西郊张公山和东郊雪华山开始新辟两个居民区,并扩建西郊大庆居民区。

其中,张公山万人居民区到1985年共建住宅楼及公建配套房264栋,总面积49.72万平方米。

  5月1日 经全市人民义务劳动而建成的龙湖公园开放,规划面积608公顷,其中水面250公顷。

  

5月 安徽大学蚌埠师范专科班(1982年改为蚌埠教育学院)在离市区9公里的涂山下创建,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教学用房1.5万平方米,首批招3个专业(班)109人。

  

6月 蚌埠首次实施人工降雨成功,缓解了当时旱情。

p_g__fI1`h

本年 安徽省肿瘤医院在蚌筹建,建筑面积8471平方米。

1979年医院开诊。

1979年  

8月 建成民用液化气充气站(后称储配站),拥有60立方米贮罐两台,可储气64吨。

  

  11月 王拓明创作的花鼓灯歌舞剧《摸花轿》,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开拍。

◇ 开放二马路小商品市场,至1985年设个体摊点411个,经营商品10大类500多种。

  

1980年  

6月 建筑业工程技术人员赴马达加斯加承包糖厂基建工程,为市第一个援外承包项目。

工程于1983年6月结束,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37人次。

所建糖厂为该国最大的糖厂。

1981年  

6月1日 市南山公园更名为南山儿童公园。

6月9日 邮电局第一个女子投递班成立。

  

◇国家电子工业部41所、国家兵器工业部207所迁入蚌埠。

 1982年

  1月5日 全市开展“学上海,学沿海,学先进”的活动。

  1月23日 全省第一个天文气象厅在市科学文化宫建成启用。

 

7月3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所属坦克学校从宿县迁来蚌埠。

    8月15日 航模运动员许兴和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以111.16公里的成绩超过苏联运动员瓦廖拉夫保持的79.629公里水上模型滑翔机直线距离世界航模纪录。

9月1日 新建的体育**场正式开放。

冰场占地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为水泥结构。

  

10月13日 市人民ZF批准钓鱼台古遗址、明朝东瓯王汤和墓、淮河铁桥修复落成纪念碑为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拨款7万元对汤和墓作了修缮。

  

  本年 市第一个大型田径足球场在公共体育场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场可容纳1万名观众。

◇ 国家电子工业部40所迁来蚌埠。

1983年

5月 卷烟厂新厂竣工并试产成功。

新厂从1979年开始建设,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3万平方米。

厂房生产车间采用全封闭、全空调、全除尘的设计。

  

  10月 西郊出土一颗古象牙化石,据测定距今约有30万年。

  11月4日 市委、市人民ZF向离休老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第一批632人领证。

  6月9日 蚌埠联合大学、蚌埠食品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年内开始招生。

6月25日 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成立,主席柳东。

  

7月 划怀远县10个村与郊区4个村合并组建天河乡。

  

8月20日 中荣街拆迁改造工作全面开始。

整个改造工程分6个区,总面积8万平方米。

10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