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15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docx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

1.法律条文(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办法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

第三十九条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保证能源计量器具量值准确。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能源消耗数据的在线采集,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科学计量,向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能源计量管理数据。

2.

相关管理办法(节选):

《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32号令

第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管理职责,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准确。

第六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当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

第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第八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确保在用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

第九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制度。

用能单位应当保证能源计量数据与能源计量器具实际测量结果相符,不得伪造或者篡改能源计量数据。

第十条用能单位应当将能源计量数据作为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对各类能源消耗实行分类计量、统计。

第十一条重点用能单位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当以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计量管理或者计量改造措施。

第十二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工作。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

第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对其能源计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列入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产品目录的用能产品能源效率实施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依法开展的能源计量监督检查。

《东莞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东府〔2012〕23号

第三条市质监局负责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用能单位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督促用能单位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

第五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接受和配合节能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对其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情况和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能源管理员;

(三)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目标管理;

(四)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执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制度。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计量数据库和分析制度。

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单位

kW

t/h

t/h

t/h

m3/h

MW

t/h

GJ/h

限定值

100

1

0.5

1

100

7

1

29.26

注1:

对于可单独进行能源计量考核的用能单元(装置、系统、工序、工段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注2:

对于集中管理同类用能设备的用能单元(锅炉等、泵房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4.3.5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单位:

%

能源种类

进出用能单位

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主要用能设备

电力

100

100

95

固态能源

煤炭

100

100

90

焦炭

100

100

90

液态能源

原油

100

100

90

成品油

100

100

95

重油

100

100

90

气态能源

天然气

100

100

90

液化气

100

100

90

煤气

100

90

80

载能工质

蒸汽

100

80

70

100

95

80

可回收利用的余能

90

80

注1:

进出用能单位的季节性供暖用蒸汽(热水)可采用非直接计量载能工质流量的其他计量结算方式。

注2:

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季节性供暖用蒸汽(热水)可以不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注3:

在主要用能上作为辅助能源使用的电力和蒸汽、水等载能工质,其耗能量很小(低于表2的要求)可以不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4.3.8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要求

计量器具类别

计量目的

准确度等级要求

衡器

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静态计量

0.1

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动态计量

0.5

电能表

进出用能单位有功交流电能计量

I类用户

0.5s

II类用户

0.5

III类用户

1.0

IV类用户

2.0

V类用户

2.0

进出用能单位的直流电能计量

成品油0.5

油流量表(装置)

进出用能单位的液体能源计量

重油、渣油1.0

煤气2.0

气体流量表(装置)

进出用能单位的气体能源计量

天燃气2.0

蒸汽2.5

水流量表(装置)

进出用能单位水量计量

管径不大于250mm

2.5

管径大于250mm

1.5

温度仪表

用于液态、蒸汽能源的温度计量

2.0

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温度计量

1.0

压力仪表

用于气态、液态能源的压力计量

2.0

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压力计量

1.0

注1:

当计量器具是由传感器(变送器)、二次仪表组成的测量装置或系统时,表中给出的准确度等级应是装置或系统的准确度等级。

装置或系统未明确给出其准确度等级时,可用传感器与二次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按误差合成方法合成。

注2:

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量的多少,将用户分为五类。

I类用户为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Wh及以上高压计费用户;II类用户为小于I类用户用电量(或变压器容量)但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Wh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III类用户为小于II类用户用电量(或变压器容量)但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Wh及以上的上费用户;IV类用户为负荷容量为315kWh以下的计费用户;V类用户为单相供电的计费用户。

注3:

用于成品油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

注4:

用于天然气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T18603—2001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

5.2.3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用能单位应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

5.3.6能源计量器具应实行定期检定(校准)。

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的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检定方式应遵守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的能源计量器具都要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并有确定检定周期。

4.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第七十四条 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32号令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七十四条等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或者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未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阻碍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东莞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东府〔2012〕23号

第十七条 对未按规定做好器具配备及检定、能源计量统计、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经审查报告不合格的重点用能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