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733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

设计特色:

课文情节美、语言美、构图美,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创设情景,在给画配音和“三说小马”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同时注重挖掘文章内涵,注意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门去试试

,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

 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渎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质疑、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欣赏:

白龙马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歌曲西游记里唐僧骑的是什么动物吗?

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今天有一匹小马要过河,你看,把他难住了……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与马有关的童话故事。

2、板书课题 师: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小马过河。

3师:

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

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

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

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师: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

快快打开书63页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查评问题设置

1请同学们看着书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先写小马要帮妈妈(),接着写小马在路上(),问了()和()后,小马()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便跑回家问(),最后小马()。

{师评表扬}

2我会认(不好,一只拦路虎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tuōmòfángdǎngbóqiǎntūliàitíjì

驮磨坊挡伯浅突哩唉蹄既

指名读,跟读,男女生赛读

多音字

磨(mò,mó)运用:

他在磨()坊旁边磨()刀。

3小马过河游戏;

驮磨坊挡伯浅突哩唉蹄既

记忆字音字形难度大的小组交流。

猜谜语,加一加等识字方法方法

4指导书写:

学生找出容易出错的字“突”重点指导

三合作学习展示交流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2自然段。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1)你能说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和()?

(2)小马为什么河?

小组讨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默读第3-4自然段,(后分角色表演课文)

思考:

小马在送麦子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它是怎么想的?

又问了谁?

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

这时是怎样的心情?

(为难、不知所措)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了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问道:

“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水很浅,刚没(mò)小腿,能趟(tāng)过去。

多音字:

(1)没(mò,méi)

运用:

这片田地被水淹没()了,没()能收获一粒粮食。

“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小马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从小马问老牛的话中,可以看出小马(有礼貌不懂就问)

四周的近义词:

周围

3分角色表演(5.6自然段)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大叫语气怎么读出来?

(着急,声音要高,速度要快)

水很深吗?

小马用怎样的口气来说这句话?

小马吃惊地问

当然啦!

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松鼠用怎样的口气来说这句话?

松鼠认真地说

唉!

“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用怎样的口气来说这句话?

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

理解词语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2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近义词:

立刻——马上

连忙——赶忙

模仿说句子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请用“连忙”说一句话!

四精讲点拨3、学习(7—8)自然段。

(分角色表演)

(1)自由朗读,想想第7自然段写了小马和妈妈的几次对话?

(2)最后,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

(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是有多深。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我••••••我没想过。

为什么用••••••(省略号)?

表示小马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妈妈亲切地说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讨论:

为什么同一条河大家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小组合作)

高大---浅矮小----深练习一:

因为老牛(),所以它觉得水很()

因为松鼠(),所以它觉得水很()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练习二

《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

1、河水不深也不浅。

()

2、小马相信松鼠和老牛说的话。

()

3、遇事要多动脑筋,亲自试一试,才能解决问题。

()

五知识拓展

小马咨询站小马:

你好!

我是小象,我很想学打羽毛球,隔壁家受过羽毛球训练的小鹿说:

“打羽毛球很容易,随便打打就可以啦!

”后来,朋友小羊说:

“羽毛球啊,太难学了,劝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

”小马小马,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祝:

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小象

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敢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长大!

六作业超市

假如有一只小兔和一头大象也要过河,会怎么样?

请你发挥想象,自编故事,写在日记本上。

题目就是《小兔和大象过河》

七板书设计14小马过河

老牛贴画

老牛贴画松鼠贴画

浅画一条河深

小马贴画

既不浅也不深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在有感情朗读方面相对比较稚嫩,教学中应采取多种二策略,如创设情境,强调重点词语等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有感情朗读。

效果分析

总评:

听了庞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很有新意,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

第一,打破传统的讲读模式。

整堂课几乎没有老师的讲,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教师以兴趣为先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高兴,增强读书的成就感。

教师利用课文自身的荚去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第二,注重思维的训练。

教师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学生一次又一次说得有新意,超越课本,超越别人。

第三,教学思路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潮。

读童话——分角色朗读童话——给动画片配音,每一个环节都使学生处在高度的兴奋中。

第四,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动画片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把为本文自制的动画片引进课堂,让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当配音演员,其实是要学生复述课文,练习说话,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教师巧妙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了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老马一()麦子一()小河

  一()老牛一()松鼠一()伙伴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2.小马驮着口袋,()地往磨坊跑去。

  3.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

  4.小马听了松鼠的话,()收住脚步。

  5.老马告诉小马:

“孩子,()别人说,()不动脑筋,()试试,是不行的。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该()掉()原() 

刻()桌()愿() 

四、比一比,再组词。

 

伯()坊()式()原()麦() 

怕()访()试()愿()表() 

五、数笔画填空。

 

“麦”共_____画,第5画是_____,组词_____。

  

“突”共_____画,第5画是_____,组词_____。

   

“刻”共_____画,第3画是_____,组词_____。

   

“意”共_____画,最后1画是_____,组词_____。

 

《小马过河》课后反思

  有人说:

教师站得有多高,我们的学生就能看得有多远。

因为,语文课我们留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是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思考者,带着我的思考,走进文本,走进学生……

  课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施的建议是这样写的: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课标中同时也提示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学手段应形象、直观、多样。

这是我在备课之前、备课之中一直在反复思考的点。

  《小马过河》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在理解本课难点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而是让他们先各抒己见,然后再统一认识,这样既重视了孩子们的能动性,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很有好处。

在解决课后问题时,(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他们说什么?

)我让学生直接对我说,把我当成老马,我做出相应的肯定,那一刻我们彼此感觉特别亲切。

学生很喜欢结合实际的拓展部分,当他们说不到点子上时,我随机举了个例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

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课标的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

我认为可从“创设情境感悟品味丰富想象”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处理。

理论依据如下:

1、教学中要充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课是人文学科的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教给学生雄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感情。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文学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加强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与融合,让孩子全方位的动、看、说、谈、思、写、唱、跳、演、画、玩。

在玩中学、做中玩、活动中学。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生活要联结起来,在教育情境中形成一个统一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