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8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docx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

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之火灾

化学实验室由于实验条件的复杂性和所用材料危险性,如果操作和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燃烧、爆炸等事故,遭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的燃烧

 如果你的衣服着火,你的本能反应可能是惊慌害怕并跑向最近的淋浴器或灭火毯。

千万不要跑!

跑动会使火焰燃得更旺,从而增加火对你严重伤害的可能性。

正确的反应是不要跑,倒在地上,并且打滚以熄灭火焰。

同时用手护住你的脸以保护你的脸和肺。

如果你的同学或同事衣服着火,惊慌害怕,并且开始跑,阻止他(她).并扑灭火。

燃烧

燃烧是一种物质迅速被氧化的化学反应,燃烧需要三个要素:

氧气(更确切地说是氧化剂)、燃料(还原剂)及足够的温度。

因此,为了灭火,你至少要控制三者之一。

你可以:

1、隔绝氧气与火的接触2、移走燃烧物3、降低温度.

燃烧过程

  可燃物质状态不同,燃烧过程也不同。

火的类型

由参加燃烧的物质种类分,火可以分为四类。

  A型火是那些燃料后以灰烬的形式留下残渣的物质起火,比如纸,木头,布料,橡皮,和某些塑料.

  B型火包括易燃的液体和气体,比如汽油,稀释的油漆,厨房的油脂,丙烷,乙炔等等.

  C型火包括供电线和用电设施(马达,计算机,控制面板)着火。

注意,如果切断用电设施的电源,C型火则可以归为其它三种火之一。

  D型火包括不稳定的金属着火,比如镁,钠,钛,和有些有机金属化合物,如烷基铝、格氏试剂 

任何一种火都可以归入一类以上。

如,火是由纸和油脂引起的,则此火是AB型.

易燃液体

一、定义:

我国规定闪点不超过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

易(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开始时燃烧速度较慢,火焰也不高,因为这时的液面温度低,蒸发速度慢,蒸气量较少。

随着燃烧时间延长,火焰向液体表面传热,使表面温度上升,蒸发速度和火焰温度则同时增加,这时液体就会达到沸腾的程度,使火焰显著增高。

如果不能隔断空气,易(可)燃液体就可能完全烧尽。

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常见易(可)燃液体的闪点见下表。

常见易燃、可燃液体的闪点

液体名称

闪点(℃)

液体名称

闪点(℃)

汽油

-58~10

甲苯

4

石油醚

-50

甲醇

9

二硫化碳

-45

乙醇

13

乙醚

-45

醋酸丁酯

13

乙醛

-38

石脑油

25

原油

-35

丁醇

29

丙酮

-17

氯苯

29

辛烷

-16

煤油

30~70

-11

重油

80~130

醋酸乙酯

1

乙二醇

100

一些常见的低燃点有机化学药品(32度以下)如下。

化学药品

燃点(。

C)

乙醛

-38

丙酮

-18

乙腈

6

乙酰氯

4

丙烯腈

0

碘代烯丙烷

<21

11

丁醇

24-29

二硫化碳

-30

甲基氯

<0

环已胺

-20

1,2-二氯乙烷

13

二乙基胺

<-26

碳酸二乙酯

25

二乙醚

-45

二恶烷

12

乙醇

12

乙酸乙酯

-4

乙酸丙酯

16

氯甲酸乙酯

16

甲酸甲酯

-20

正已烷

-23

甲醇

10

4-甲基-2-戊酮

17

哌啶

16

2-戊酮

12

嘧啶

20

四氢呋喃

-17

甲苯

4

三乙胺

-7

醋酸乙烯

-8

二、特点

1、闪点低(,着火能量小(多数小于1毫焦耳),爆炸危险大,甚至火星、热体表面也可致燃。

加之有不少易燃液体的电阻率较大(108欧姆·厘米以上),在操作、运送时容易积聚静电,其能量足以引起燃烧与爆炸。

氧化剂也可使易燃液体燃烧或爆炸(如环戊二烯与硝酸)。

2、沸点低(多数低于100℃),汽化快,可源源供应可燃蒸汽。

加之易燃液体的粘度大多比较小,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甚易向四周扩散,并飘浮于地面、工作台面(因易燃液体蒸汽大多比空气重),更加增大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3、多数有毒

三、分类:

1、易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两级(见下表),超过45℃者则称可燃液体,为确保安全,闪点在60℃以内的可燃液体也可参照易燃液体的要求来处理。

液体易燃性的分级与分类

类别

级别

闪点

例子

易燃液体

一级

<28℃

丙酮,甲醇,乙醛,苯,乙醇,汽油

二级

28—45℃

丁烯醇,乙酸,乙酸丁酯,松节油,煤油

可燃液体

三级

45-120℃

丙二胺,壬醇,己酸乙酯,二乙三胺

四级

>120℃

已二酸二辛酯,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酯

也可按化学组成来分类

1)由电开关及静电产生的火花、赤热物体及烟头残火等,都会引起易燃液体着火燃烧。

因而,注意不要把它靠近火源,或用明火直接加热。

4).通常,物质的蒸气比重大的,则其蒸气容易滞留。

因此,必须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

5).闪点高的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液温度很高,一般难于扑灭。

 

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是在实验室中常用而又特别易燃的物质,在使用中应特别注意:

1).由于着火温度及燃点极低而很易着火,所以使用时,必须熄灭附近的火源。

2).因为沸点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因此,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免其蒸气滞留在使用场所。

3).此类物质一旦着火,爆炸范围很宽,由此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

4).容器中贮存的易燃物减少了时,往往容易着火爆炸,要加以注意。

事故例子

乙醚从贮瓶中渗出,由远离两米以外的燃烧器的火焰引起着火。

◆正在洗涤剩有少量乙醚的烧瓶时,突然由热水器的火焰燃着而引起着火。

◆将盛有乙醚溶液的烧瓶放入冰箱保存时,漏出乙醚蒸气,由箱内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引起着火爆炸,箱门被炸飞(乙醚之类物质要放入有防爆装置的冰箱内保存)。

◆焚烧二硫化碳废液时,在点火的瞬间,产生爆炸性的火焰飞散而烧伤(焚烧这类物质时,应在开阔的地方,于远处投入燃着的木片进行点火)。

蒸馏甲苯的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发生爆沸而引起着火。

◆将还剩有有机溶剂的容器进行玻璃加工时,引起着火爆炸而受伤。

◆把沾有废汽油的东西投入火中焚烧时,产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焰而烧伤。

◆用丙酮洗涤烧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时,残留的丙酮气化而引起爆炸。

干燥箱的门被炸坏飞至远处。

◆将经过加热的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进行萃取,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时,喷出二甲苯而引起着火。

◆将润滑油进行减压蒸馏时,用气体火焰直接加热。

蒸完后,立刻打开减压旋塞,于烧瓶中放入空气时发生爆炸。

◆将油浴加热到高温的过程中,当熄灭气体火焰而关闭空气开关时,突然伸出很长的摇曳火焰而使油浴着火(熄灭气体火焰时,要先关闭其主要气源的旋塞)。

◆对着火的油浴覆盖四氯化碳进行灭火时,结果它在油中沸腾,致使着火的油飞溅反而使火势扩大。

四、防护及灭火方法

对于闪点高于65℃,比水重或与水互溶的易燃液体,用水灭火较好,因为水对于这样的易燃液体具有显著的吸热降温、覆盖或稀释作用。

对于闪点低于65℃、比水轻、且又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主要应靠干粉、二氧化碳以及泡沫等类灭火剂。

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对于一般非水溶性易燃液体具有良好的灭火效果。

由于泡沫比重(0.001—0.5)远比一般的易燃液体的比重要小,所以可漂浮于液面,形成良好的覆盖层,

且能保持较久并防止产生复燃。

对于水溶性易燃液体和非水溶性易燃液体的起火,均可用干粉灭火剂来扑救,且能迅速控制火势。

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的。

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二氧化碳、HCH、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

易燃固体

燃点较低,对物理或化学作用敏感,容易引起燃烧的固态物质,称为易燃固体。

物理作用因素可包括热学因素(如火种、热源),机械力(如摩擦、撞击、震动),高能辐射(如激光、红外辐射)等。

化学作用因素可包括氧化剂,氧化性酸,酸,还原剂等。

,此类物质有:

P(黄磷、红磷)、P4S3、P2S5、P4S7(硫化磷)、S(硫黄)、金属粉(Mg、Al等)、金属条(Mg)等。

例如红磷、五氧化二磷遇火种、高温热源、摩擦、撞击、高能辐射或强氧化剂时很容易燃烧,H发泡剂(N,N'-二亚硝基戊次甲基四胺)遇无机酸或有机酸等物品时,易于剧烈燃烧,对亚硝基苯酚遇浓碱可引起燃烧、爆炸,硝化纤维素遇间苯二胺可引起燃烧、爆炸等。

如2,4—二硝基间苯二酚遇高热、强烈震动、氧化剂或重金属粉末时容易爆炸,重氮氢基苯受热至100℃以上时爆炸,氨基化钠在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或受潮时均可产生爆炸。

粉状易燃固体飘浮于空气中时,容易形成爆炸性粉尘.

一、性质

(1)在常温时为固体,燃烧时可熔化为液体的易燃物,由于起燃熔化后可以流动,故危险性增大。

(2)泡沫塑料、软木等多孔性隔热材料,由于内有空气,保温性能良好,起火后不易很快冷却,较难扑息。

纤维类多孔性材料,由于孔内含有空气,如遇起火,也较难扑息。

上述物质由于燃烧不完全,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与多量烟雾,可引起中毒并妨碍疏散。

4,不少易燃固体有毒(如二硝基苯,二硝基苯酚,二硝基间苯二酚,二硝基苯阱,H发孔剂,二氯苯),或燃烧产物有毒(如硫磺,三硫化四磷,氨基化钠,苊)。

若为金属粉末,则生成相应氧化物的高温烟粒,可引起较严重的烧伤(如镁粉、铝粉、钛粉、锰粉、铪粉、钍粉、锆粉)。

3、易燃固体的危险性可由燃点与燃烧热来表示,燃点愈低、燃烧热愈大,愈危险。

二、分类:

易燃固体按其燃点与易燃性可分两级。

1、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极易燃烧和爆炸,对火源、摩擦极敏感,有的遇氧化性酸可燃烧爆炸,或在燃烧时放出大量有毒气体。

按其组成可分三类:

(1)红磷与含磷化合物,如三硫化四磷、五硫化二磷等。

(2)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苯,二硝基萘、硝酸纤维素(硝化棉,含氮量低于12、5%)等。

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基苯酚,H发孔剂等。

此类化合物在燃烧时可引起爆炸,产生有害气体,灭火时要防中毒。

(3)其它,如氨基化钠、重氮氨基苯,闪光粉等。

2、二级易燃固体

燃烧性能较一级易燃固体差,但也易燃,且可释出有毒气体,按其组成可分四类:

(1)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丙烷、二硝基氨基苯酚、二硝基联苯、三硝基芴酮、含硝酸纤维素的制品(赛璐珞等)等。

亚硝基化合物,如二亚硝基间苯二酚。

此类化合物,灭火时要防中毒。

有的物质在燃烧时会爆炸,应予注意。

(2)易燃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钍粉、锆粉、锰粉等。

此类化合物易于形成爆炸性粉尘。

着火时先用石棉毡(或砂土)覆盖,再用水扑救。

(3)萘及其类似物,如荼、甲基萘、均四甲苯、莰烯、樟脑、荼二甲酸酐等。

此类化合物容易升华,蒸汽较空气重,燃烧危险性大。

(4)其它,如硫磺、聚甲醛、苯磺酰阱、偶氮二异丁腈、氨基胍重碳酸盐、氨基化锂等。

三、实验室常见的易燃固体

红磷

三硫化四磷

五硫化二磷

二硝基苯

二硝基萘

硝酸纤维素(硝化棉)

亚硝基苯酚

闪光粉

赛璐珞

二硝基丙烷

二硝基氨基苯酚

二硝基联苯

二亚硝基间苯二酚

镁粉

铝粉

钍粉

锆粉

锰粉

甲基萘

莰烯

樟脑

萘二甲酸酐

硫磺

聚甲醛

苯磺酰肼

氨基化锂

注意事项

黄磷性质活泼,极易氧化,燃点又特别低,一经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引起自燃,在暗处能看到它发出淡绿色磷光。

但黄磷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通常放置在水中保存。

另外黄磷本身极毒,其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也为有毒物质,遇水还能生成磷酸,对皮肤也有腐蚀作用。

所以遇有磷燃烧时,在扑救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中毒。

对撒落的黄磷要及时清除,集中处理。

曾盛装过黄磷的容器,或沾有黄磷的管道,在未经彻底清除前不能改作他用或作废品处理。

在使用黄磷时,要注意防护,不能用手指、皮肤与它接触。

因为人的体温已高于其自燃点,直接接触就会引起燃烧。

而它在燃烧时又呈熔融状态,粘附在皮肤上,往往造成深度灼伤。

这时只能用水冲洗,而不能揩擦,否则将会扩大烧伤范围。

如遇黄磷着火,可用砂、土覆盖,也可用水浇灭。

不过,火被扑灭后,在拨开砂土或水分蒸发时,它一接触空气又会复燃。

所以,还应及时将黄磷收集,然后浸入水中。

硫黄粉末吸潮会发热而引起着火。

事故例子

装有黄磷的瓶子,从药品架上跌落,洒出黄磷而着火。

◆铝粉着火时,用水灭火,火势反而更猛烈。

◆将熔融的黄磷倒入水中制成小颗粒时,烧杯倾歪了,洒出黄磷而引起着火,并烧着衣服,致使烧伤。

自燃物质

一、定义:

凡在无外界火源存在时,由于氧化、分解、聚合或发酵等原因,可在常温空气中自行产生热量,并使逐渐积累,从而达到燃点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自燃物质,如有机金属化合物。

二、特点:

自燃物质化学活性一般都比较活泼,燃点大都较低。

潮湿、高温、包装疏松、结构多孔(接触空气面积大),助燃剂或催化剂的存在等因素,可以促进自燃。

三、分类

1、一级自燃物品

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容易自燃的危险品,如黄磷、还原铁、还原镍、以及多种作为聚合催化剂(或原料)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三乙基铝、三丁基硼等)。

2、二级自燃物品

化学性质较一级自燃物品稳定,但可在空气中氧化并引起自燃的危险品,主要是一些含植物油类的物质,包括:

桐油配料制品(如油布、油绸、油纸、漆布、蜡布、蜡管等),浸油金属屑,浸油棉麻、毛发、破布或纸屑,云母带。

桐油、亚麻仁油、白苏油等类干性油,由于含有不饱和键化合物(如桐油酸、亚麻酸等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在潮湿和高温环境中易于产生自氧化作用与聚合作用,从而可引起自燃。

虽较一级自燃物品稳定,但可因积热不散而发生自感,遇火星也可致燃,应贮阴凉、干燥、通风处所,温度不宜超过30—32℃,相对湿度要在75—80%以下,与氧化剂、氧、氯分贮。

浸油金属屑应与酸类分开,以防致燃。

严禁烟火,曝晒。

应注意通风防潮,防止霉变。

3、其它自燃物品

①精制油之后废弃的白土过滤布等类浸油织物,活性炭、油烟,金属粉,硫化碱,煤粉,橡胶粉等物品,均可因在氧化过程中积热不散而引起自燃。

②煤粉在含有适量水分或硫矿石时可以自燃。

③实验动物褥草,干草饲料由于堆贮发酵、通风散热不良等原因可以自燃。

④高压容器中的液态氢氰酸,在含有微量水分或碱类物质时,可因催化聚合反应而自燃,并使高压容器破裂。

⑤苯甲酸、反丁烯二酸(富马酸、延胡索酸)、顺丁烯二酸(马来酸,缩苹果酸)、苯酐(苯二甲酸酐)等在亚铁化合物的催化下可因氧化而自燃的物质。

⑥硝化棉、赛璐珞、硝化甘油等硝酸酯类物质以及有机过氧化物在自行分解过程中可以发生自燃

⑦其它一些含不饱和键、易于聚合的有机物在混入催化性物质时可以引起自燃成自发爆炸。

四、注意事项

在夏季潮湿闷热时节更需注意防止发生自燃事故。

有机金属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Pt、Pd、Ni、Cu—Cr)也属于自燃物品。

为防烷基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自燃,可用苯为溶剂,配成浓度较低的溶液(10—20%以下)。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一接触空气如飞溅出来就会着火。

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

并且,不要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附近。

这些有机金属化合物,不但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水还会强烈分解,产生易燃的氢气,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在制备、储存及使用中必须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失火时亦不可用水扑救。

处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

由这类物质引起的火灾,通常用干燥的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但数量很少时,则可以大量喷水灭火。

事故例子

将盛有经溶剂稀释的三乙基铝的瓶子,放入纸箱搬运的过程中,瓶子破裂发生泄漏而引起着火。

◆在滤纸上洗涤还原性镍催化剂,其后把滤纸丢入垃圾箱中而引起着火。

遇水致燃物

一、定义:

遇水、潮湿空气、含水物质可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量,引起燃烧、爆炸,或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从而造成危险的物质。

这类物质包括:

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CaO(生石灰)、NaNH2(氨基钠)、LiAlH4(氢化锂铝),NaBH4等(硼氢化钠)等。

二、分类:

1、一级遇水致燃物

遇水反应激烈,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危险性甚大。

2、二级遇水致燃物

遇水、酸时,反应速度较平和,可引起燃烧或爆炸,但不常引起自燃或自发爆炸。

3、其它遇水致燃物品

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发烟硫酸、氯磺酸、三氯化磷、四氯化钛、四氯化锡、无水三氯化铝、生石灰等物,与水反应时可释出大量热,致使附近的有机物、可燃物燃烧起火(例如氧化钙与1/3重量的水分作用,可使温度升至150—300℃或更高,可使盛装的木桶或遮覆的油布起火)。

对于堆置大量铁粉(或其它一些粉状金属)的场所,也应防止水分进入。

否则水分促进铁粉氧化,释出大量热,甚至可使铁粉熔化。

三、特点:

遇水、潮湿空气、含水物质可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量,引起燃烧、爆炸,或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从而造成危险。

与酸、氧化剂相遇时,则更为危险。

一级遇水致燃物品中的活泼金属及其合金、氢化物不得用二氧化碳灭火,也不要用四氯化碳等卤代烷灭火剂。

所有遇水致燃物品在起火时,均不得用水、泡沫、或酸碱灭火剂扑救,以免增加危险。

本类物品也称温水燃烧物品。

操作遇水致燃物品时,应防接触皮肤、粘膜,以免灼伤。

四、注意事项

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

因此,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

其碎屑也贮存于煤油中。

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氢气着火。

分解金属钾时,则在氮气保护下,按同样的操作进行处理。

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卤化物反应,往往会发生爆炸。

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起着火、爆炸。

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磷化氢(PH3为剧毒气体),由于伴随着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着火,从而导致燃烧爆炸。

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与水(或水蒸汽)作用也会着火。

若把它丢弃时,可将其分次少量投入乙酸乙酯中(不可进行相反的操作)。

生石灰与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的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

五、防护方法

使用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

遇湿易燃物质除遇水反应外,遇到酸或氧化剂也能发生反应,而且比遇到水发生的反应更为强烈,危险性也更大。

因此,储存、运输和使用时,注意防水、防潮,严禁火种接近,不得与酸、氧化剂、氯气、氧气、一氧化二氮、溴、碘、硫、磷、含水物品、重金属盐、其它类危险品、以及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共贮。

房内严禁设置水源。

对于易燃固体应特别注意粉尘爆炸!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可用苏打粉、干燥的砂子、干粉、石墨粉、蛭石粉、干土、食盐或纯碱扑救。

忌用水、潮湿的东西、泡沫、二氧化碳(十硼烷可用)或卤代烃灭火。

遇湿易燃物质起火时,

严禁用水、酸碱泡沫、化学泡沫扑救!

应用干燥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事故例子

将经甲醇分解的金属钠丢入水中时,由于金属钠尚未分解完全而引起着火、燃烧(因为当用甲醇进行分解时,在金属钠的表面,生成粘稠的醇盐膜,使其难于分解)。

◆在通风橱内,用LiAlH4进行还原反应,于放有LiAlH4的烧瓶中加入乙醚时发生着火。

防火安全措施

 1.以防为主,杜绝火灾隐患。

了解各类有关易燃易爆物品知识及消防知识。

遵守各种防火规则。

  2.在实验室内、过道等处,须经常备有适宜的灭火材料,如消防砂、石棉布、毯子及各类灭火器等。

消防砂要保持干燥。

  3.电线及电器设备起火时,必须先切断总电源开关,再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熄,并及时通知供电部门。

不许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来扑灭燃烧的电线电器。

  4.人员衣服着火时,立即用毯子之类物品蒙盖在着火者身上灭火,必要时也可用水扑灭。

但不宜慌张跑动,避免使气流流向燃烧的衣服,再使火焰增大。

  5.加热试样或实验过程中小范围起火时,应立即用湿石棉布或湿抹布扑灭明火,并拔去电源插头,关闭总电闸煤气阀。

易燃液体的固体(多为有机物)着火时,切不可用水去浇。

范围较大的火情,应立即用消防砂、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来扑灭。

精密仪器起火,应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实验室起火,不宜用水扑救。

  6. 在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起火时,应事先作起火分析,并将实验过程的各个系统隔开。

火灾扑救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

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每个人都应清楚地知道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灭火注意事项

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扑救初期火灾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它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2、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它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4、用毛毡、草帘堵住下水井口、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其它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对策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的基本对策

★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扑救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基本对策

★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扑救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扑救放射性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消防常用名词解释

名词

曾用名词

说明

耐火极限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非燃烧体

 

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

非燃烧材料系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如建筑中采用的金属材料和天然或人工的无机矿物材料

难燃烧体

 

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

难燃烧材料系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如沥青混凝土、经过防火处理的木材、用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等

燃烧体

 

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

燃烧材料系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