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970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docx

向县政府质量兴县的汇报发言1

全县质量兴县及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京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年7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质监局党组和全体干部职工对县委、县政府各位领导莅临我局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向长期以来给予质监工作关心、支持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现就我县质量兴县及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相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总体情况

近几年来,为整体提高京山县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强化全县产品质量监管,以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己任,通过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实施名牌战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推动了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

截止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机电、建材、纺织服装、冶金、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6大支柱行业,共有工业企业(工商注册)610家,按标准组织生产即办理产品标准执行证书的企业为549家,标准覆盖率达到90%,继续保持“消灭无标生产试点”验收水平;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备案的有56个;全县有13家企业的9类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并获得了采标证和采标标志证。

2、质量兴县工作稳步发展、初见成效

一是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对我县生产的大米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样15个批次,经检验全部合格,比去年同期的86.6%增加了13.4个百分点;湖北省对我县的白酒、肥料、饮料、眼镜等产品实施了监督抽查,共抽取样品52个批次,合格率98%,同比2009年上升10个百分点。

荆门市局下达的定期监督检验计划244批次,有19家企业因停产、转产无法抽检,实际抽检225个批次,合格批次217个,合格率96.5%,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辖区内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合格率不断提高,全年检测米、油、面、纯净水等各类商品318批次,合格率为90%,比同期的89%略有提高。

2010年全年应检计量器具3780台件,实检台件3705件,受检率为98%,合格率为95%,同比增长8%,全年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

2011年市局下达的定期监督检验计划339个批次,上半年抽检并出报告180个批次,其中食品113个批次,建材49个批次,化工7个批次,其他9个批次,2家企业停产无法抽检(1家食品企业、1家建材企业)。

质量合格批次168个批次,不合格10个批次,合格率为94.3%,抽样未出报告95批次,涉及食品行业的113个批次中合格批次110家,不合格批次3家,合格率97.4%。

全县产品质量逐年呈上升态势。

二是培育名牌战略卓有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北名牌产品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省著名商标7件,全县共获有机食品证书12个,绿色食品24个,无公害食品176个。

“荆门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1个。

正是这些名牌产品,在近年中成为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撑和引擎,对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我们把“建设质量京山、实施名牌战略”作为一项突出的战略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把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牢牢定位在培育名牌、创建名牌和宣传名牌上。

目前,已组织湖北华兴仪表有限公司、湖北华信锅炉辅机公司、湖北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江花农产品深加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了湖北名牌产品。

另外,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湖北金茂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宏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也做好了迎接湖北名牌的复评准备。

同时,充分利用“质量月”、“315”活动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优企业及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使一大批企业走上了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是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2010年全年共办理质量监督手续79份,177个单位工程,建筑面积63.59万平方米,总造价6.127亿元;完成竣工备案工程47个,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受理质量投诉5起。

结案5起,做到了及时受理和处理,给投诉人以满意答复;开展了移民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了移民工程质量。

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标天数同比提高2%,环境噪音同比提高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工业废水排放同比下降0.8%。

创建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绿林镇),省级生态村2个(佘家坡村、卢棚村)。

市级绿色学校4所(京山一中、孙桥初中、杨集初中、钱场小学),市级绿色社区一个(大龙京都花园)。

企业节能减排成绩显著。

京兰水泥集团投资近亿元兴建的4.5MW和12MW低温余热发电站,年发电量5500万千瓦时以上,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相当于年节约标煤2万多吨,减少废气排放量2亿多m3;华贝化工公司投资4760多万元,新建“三废炉”回收热能进行利用,对变换系统、水系统与造气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年节约标煤4000多吨,节电400多万千瓦时,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华尔靓科技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新建的具有环保、节能、优质、高产性能的9台8100千伏矿热炉,可年生产高纯硅铁8万吨,年可节约用电约8000万千瓦时;在新市城区的老厂区也永久性关闭,从要根本上解决了城区的污染问题。

楚天钡盐公司的废水闭路循环用于生产、锻烧、烘干;粉(烟)尘回收成原材料再次利用,废渣用于建材产品生产,余热回收产生蒸汽供给生产;雄韬电源科技公司所用的燃料由煤改为稻壳,较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污染排放量;目前,全县重点工业企业通过节能减排,年节约标煤3万吨以上,节电亿千瓦时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亿元以上,已步入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服务质量不断改进。

全县电信、电力、旅游、宾馆、运输等服务行业积极推行ISO9000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认真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和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按照行业规范标准严格自律,提高了企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和水平。

大力开展“文明兴商”“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创建示范店和服务行业质量等级评价等活动,对肉品、酒品、成品油和农贸市场实施了“四大放心工程”,共创建“放心肉工程”示范店12家,“放心酒工程”示范店20家,“放心油工程”示范站17家,“放心菜工程”示范点12家;同时,在全县树立了一些行业品牌,如电力部门的“电力红马甲”,京山大洪山鸳鸯溪AA旅游级风景区、京山天河AA旅游级风景区等。

三、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情况

县质监局新一届党组组建一年多以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理念,立足本职,大担探索全新的监管方式,全力响应县委、县政府“行政审批零收费”的战略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组合出拳,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服务,走出了一条区域监管和综合服务齐头并进的新路子,各项业务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去年年底,为探索基层质监局在新形势生存与发展之路,使基层质监工作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贴近政府、贴近企业,我局经过认真研究,借鉴外地市县兄弟局经验,结合京山实际,确立了以“综合服务、区域监管”为主线的运行管理机制。

大胆改革、创新体制。

在机构设置上,保留办公室、人事监察室,将各业务科室合并为综合业务室,新成立了局财务结算中心;保留了稽查分局,将原质检所、计量所合并为综合检验检测所;新成立3个监管分局,专门负责全县15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的区域监管和综合服务工作。

初步形成了“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格局。

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不仅彻底解决了我们基层质监部门过去多头进企业、多层收费的矛盾,也得到了省市局、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誉,理顺了我们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质监队伍的活力。

(二)计量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民生计量服务卓有成效。

在今年“元旦、春节”、“五一”期间分别对餐饮、医院、集贸市场、加油站、超市、眼镜店等单位开展了计量监督检查。

启动了卫生计量服务工程,对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公共机构“医用三源”实施了强制检定。

组织开展了加油机专项检查、计量助农专项检查和定量包装专项检查活动。

2011年至今,共检定各类在用计量器具1778台件,受检率90%,检定合格率95%。

二是能源计量工作扎实推进。

加大了《节约能源法》宣贯力度,对9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跟踪监督检查和节能降耗服务。

督促企业落实《中小型企业计量保证体系》的台帐,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对采集的能源计量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并与绩效挂钩,实现了企业节能工作持续推进。

三是深化法制计量工作。

完成了我县4家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的申报考核工作。

组织开展了加油机专项检查、计量助农专项检查和定量包装专项检查。

上半年共检查加油站73家,加油枪260支,农资销售店93家,定量包装商品193批次,合格率98.2%。

(三)标准引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办理产品执行标准证书年审2个,办理企业商品条码3个,受理企业标准备案3个,标准文本全部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完整率100%。

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服务力度,协助京山轻机股份有限公司填报了《湖北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计划任务书》。

二是有序地开展组织机构代码的各项办理业务。

年检代码621家,新办代码证469家,代码年检扫描率100%。

今年3月1日起,我局实行了组织机构代码办、换证零收费。

并于4月11日主动取消了90元的组织机构代码公告费,该项收费并不在县政府要求实行零收费的项目之列。

为保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方便企业办证和年审,我局标准化科整建制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对企业办证实施包办制,严格推行行政服务事项“三日办结制、五日上报制”,建立热线电话,进行满意度调查,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包办制”畅通无阻,成为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亮点。

并且要求单位主管领导每周不定期检查,现场处理业务,真正做到“人到中心来、章在中心盖、证在中心发”。

(四)安全监管工作实现全覆盖

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夯实。

一是对全县获证的120家食品企业和173家小作坊全部建立了质量档案。

然后在此基础上,层层签订了区域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使监管工作责任更加明确,工作更加具体。

二是有计划有组织开展食品行业行政执法检查,陆续开展“食品添加剂”、“纯净水”、“吊白块”、“食用植物油”“塑化剂”等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整治,排除了不安全因素。

三是不断加强日常巡查。

与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逐家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委托检验协议书,确保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食品质量安全。

半年共出动监管人员230人次,检查食品企业数115家。

组织开展了调味品、挂面、糕点、纯净水、大米等9类食品监督抽查工作,抽查范围涉及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

接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出厂检验委托近123个批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在今年备受瞩目的“三聚氰胺清理排查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以及“塑化剂专项整治”的省级监督抽查中,我县生产的相关食品质量稳定,合格率达到100%。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不断健全。

一是认真开展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工作,上半年组织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共80人,实现重点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的要求。

二是认真开展了“百日大会战”活动。

搞好了重大节日、安全生产月和特殊时期的大检查。

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82家,设备180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3份,督促整改隐患203处,确保了安全事故为零。

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坚持从源头抓监管,相继精心组织了农资、食品、家电下乡、建材等专项检查活动,确保了全县各类生产活动健康有序。

上半年全县共查处各类案件65起,结案49起,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百余万元。

查处制售伪劣案件1起(化肥20余吨、货值2.7万元),打假下乡进村32个,抽取样品78个。

检查全县范围内生产和销售化肥、农药等重点农资产品门店150余家,与农资产品生产、销售商签订《农资产品质量承诺书》150余份,张贴农资产品“红黑榜”1000余份,有效地保障了农民朋友的春耕工作。

二是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体系,坚持24小时值班制,确保一旦出现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质监队伍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近期,钟祥、天门等地相继出现因页岩砖质量问题,从而引发村民集体上访的事件,经各级媒体相继进行曝光和追踪,逐渐成为焦点问题。

县质监局迅速行动,成立了京山县页岩砖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针对全县9家页岩砖厂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应生产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改正,对整改不达标的我们将强制关闭。

防微杜渐的快速反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五)省级包装机械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新产品的不断更新,产品质量的检验项目越来越多,要求的检验手段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我局质检机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发展到今天检验条件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县质检所仅仅拥有76台检验设备、129个检验产品和64个检验参数。

针对此情况,2010年以来,我局围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需要,对社会效益、地方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关系进行了多方论证,开始积极筹建湖北省包装机械检测中心,力争创建高水平的质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以先进的技术检测手段,为政府提供准确的质量安全信息,为政府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撑。

这项工作得到了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多次过问项目建设问题,在土地征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实行零收费划拨了25亩土地。

目前,该项目已经省质监局局长办公会研究讨论通过,并且正式对县政府回函,明确意见。

我局也正在规划设计该项目基础建设之中。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产品质量水平不高。

我县产品总体科技含量较低,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于传统食品、水泥、纺织、化工等行业,创新能力较弱。

少数企业仍然存在无标生产情况,品牌意识不强,企业创牌主队性不足,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质量目标和发展战略。

二是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保障工作需要加强。

一方面是质量兴县日常工作经费。

我局承担的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的大量具体日常工作,如召开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质量专家培训和质量专家库建设、质量状况分析、质量信息发布、名牌推进工作,市长质量奖调查摸底、顾客满意度调查、质量状况公告等工作,都需要有力的经费支持。

工作经费不足,导致部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全县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范围广,数量大,呈现小、多、散、乱的特点,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薄弱环节。

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42号)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质监部门的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验收费、特种设备收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但是由于质监部门实行垂管,有关经费纳入预算的要求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是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发展相对滞后。

我局实验室基础设施差,实验室面积小,布局不合理,既不能满足当前检验工作的要求,也限制了检验机构的发展。

全县高端检测机构基本没有,检验设备老化,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不足,部分类别产品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还存在空白。

正在筹建的省级包装机械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经费不足,延缓了支持我县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

借此机会,恳请县政府帮助敦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规定和要求,解决质量兴县和两个安全监管的必要经费。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积极推进“质量兴县”战略,鼓励企业以质取胜。

进一步健全名牌企业培育后备库,制定目标,进行名牌产品梯度培育;全面提升我县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加快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构建高效检验检测体系。

切实加大质量工作经费和技术装备投入,加快湖北省包装机械检测中心筹建工作,为我县打造轻工机械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综合运用国家有关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进一步严格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把市场准入关。

建立科学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行全程监管。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夯实中小企业质量基础。

加强标准化、计量和检验检测等基础工作。

指导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内部质量责任制度,强化产品质量的全员负责制,实现从原材料进入到成品出厂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