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2585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x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学难点:

从最后二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想象。

  

问题导入

师:

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

火柴)

师:

你们玩过火柴吗?

你会为了点燃一根火柴而害怕挨打吗?

(生:

不会)

师:

可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因为火柴在寒冷的大年夜里冻死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

想)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互动合作

1、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读之后想想,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小女孩,你会用一个什么词?

2、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过几次火柴?

每一次她都看到了什么?

是真的看到了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你对哪一次划亮火柴感触最深,找出句子读一读。

展示交流

师:

同学们,读了之后,你想用几个词来形容小女孩的遭遇?

(生:

寒冷、恐惧、饥饿、孤独、痛苦)

师:

可是,老师从文中却看到这样的一句话: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引出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3.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

无助的小女孩!

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

她一共点燃了几次?

(生:

5次。

(师引导说出)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和第五次看到了奶奶。

师:

下载我们就跟着小女孩,走进一次次擦火柴,解读幸福

(一)温暖(第一次憧憬)

1、出示句子。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板书:

温暖)

2、瞧,这一段特别有意思,前后有这样一个巧妙的对应,你发现了吗?

3、朗读感悟。

(二)满足(第二次憧憬)

出示句子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板书;满足)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1、出示句子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这颗圣诞树太大了,太美了。

(朗读得很美。

2、进行口语交际

①找到一个女同学扮演小女孩

②其余同学就是当贺卡

③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1、出示句子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板书:

慈爱)

2、引导呼喊奶奶——

3、指导朗读

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如果说原来的“啊”是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3、引导学生对奶奶说话

4、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

“奶奶!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当时情境宁静而感人。

(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出示句子“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

回顾课文,梳理幸福

1、出示五次幻想内容的文字,用不同颜色体现

2、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让学生讨论。

3、师小结(书:

渴望)

4、结合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5、对比左右概括总结

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

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

6、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

7、写出想对小女孩说的话配乐

巩固拓展

1、学到这儿,你想对造成小女孩生活如此痛苦的沙皇统治者说些什么?

2、再次读课文,感受小女孩现实的痛苦和心中渴望的幸福。

3、试试写一首诗送给这位小女孩。

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2、把自己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14火柴的小女孩

温暖寒冷

饥饿满足

恐惧隐忍幸渴望安宁

孤独福慈爱

痛苦快乐

 

《凡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体会课文意思。

通过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想象凡卡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遇的苦难、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难点: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凡卡》是以人名命题,主要人物是凡卡。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简要说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体会到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

当时社会是个怎样得社会?

 

  (课文主要讲凡卡写信的事。

凡卡是个孤儿,九岁去当学徒,学徒生活非常痛苦。

当时社会非常不合理)

 

  你还懂得了什么?

 

  

(2)指名说说课文中那几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

 

  (3)把写信内容的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再认真读读课文,课文中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外还写了什么。

 

  2、生按要求阅读思考,师辅导答疑。

 

  3、讨论交流。

 

  

(1)课文除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怎样写信,怎样寄信,写了凡卡写信的时候和寄信的以后想到的事情。

 

  

(2)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本文是按照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4、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四、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学后讨论。

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

汇报学习情况。

 

  (知道凡才九岁,是三个月前来鞋匠这儿当学徒的,他写信的时间是圣诞节的前夜,他是背者老板偷偷的写信的。

 

  凡卡偷偷地写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他担心的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可以看出,凡卡写信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老板发现。

 

  2、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鞋匠、学徒、立柜、生了锈、圣诞节。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凡卡在给爷爷写信中写了那些内容?

根据信的内容说说凡卡受

 

  了那些苦?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学生边读边勾画、分组讨论。

提示:

可根据“他写到”、“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到”“凡卡接着写到”把信的内容分四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写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写凡卡受尽折磨;第三层写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写凡卡没指望了。

 

  2、重点学习第二层。

 

  

(1)指名读第八小节。

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凡卡生活的艰苦难熬?

 

  

(2)学生勾画、批注、准备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的

 

  挨打:

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那皮带打;老板娘拿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 “从鱼尾上弄起”。

 

  挨饿:

吃的“简直没有”菜、茶,“只有老板才大吃大喝”;

 

  挨冻:

,而且睡不好,他睡在过道里,小崽子一哭就只好摇哪个摇篮。

 

  (4)出示投影,结合课文表述。

 

  (5)小结: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劳动,遭受这么多的痛苦,怎么忍受得了呢?

所以他写信恳求爷爷带他回家。

 

  从中体会倒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苦,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3、凡卡给爷爷写信时的心情怎样?

是怎样变化的?

 

  

(1)读作者叙述和信的内容部分。

找出凡卡心情的语句。

画“——”表示。

 

  

(2)学生交流、引读文中句子教师点拨。

 

  (担心——抽噎——伤心——满意——希望)

 

  (3)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凡卡撇撇嘴,那脏手背揉揉眼睛。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旧带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穿,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讨论后交流汇报:

 

  从第一句中体会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从第二句中“只穿着长衫,跑到街上去。

”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早写接他回家,好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

 

  从第三句体会到信寄出后的轻松心情。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1)重点指导朗读凡卡写信时表达凡卡心情的句子。

 

  

(2)指导读凡卡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去的句子。

要读悲痛的语气、哀求的语气。

 

  三、学习凡卡联想部分。

 

  

(1)指名读4、5小节。

思考: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

为什么想起这些?

 

  联想起爷爷守夜的情景和乡村冬夜景色。

生:

汇报。

 

  

(2)凡卡又联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联想到这些?

 

  凡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

这段回忆充满欢乐的情趣。

 

  四、研讨本文表达特点。

 

  

(1)学生讨论,准备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部分。

这两段回忆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文章细节描写也很突出,更加突出中心。

 

  (3)文章还有那些特点?

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五、总结扩展

 

  

(1)有感情得分角色朗读。

 

  

(2)小练笔。

《我与凡卡比童年》                             

 

  板书设计:

 

15 凡卡

 

             写信前(担心)——写信时(伤心)——写信后(希望)

 

             生活痛苦、命运悲惨、社会黑暗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

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

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树桩分养羊群。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板书课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板书: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

    (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

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

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

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

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

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

    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走进居里)[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照片)

   她是谁?

(板书:

居里夫人)通过看图,她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用一个词来形容。

(美丽、端庄、沉稳。

)(板书:

美丽)有人说她美丽。

有人说她端庄,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再请同学们读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

爱因斯坦曾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着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

谁愿意来读一遍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伟大、杰出、了不起、卓越)是这样的,着名作家梁衡把大家的感受融在一起写了这篇文章。

(补全板书:

跨越百年的)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老师想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

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

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解读美丽:

同学们围绕“美丽”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真了不起,真会提问题。

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文中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