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攻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32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钓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台钓攻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钓攻略.docx

《台钓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钓攻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钓攻略.docx

台钓攻略

台钓全攻略——新手请进

说明:

本文系搜集整理而成,目的是便于广大钓友特别是台钓爱好者的研究和垂钓。

在此亦向所有原作者致谢。

一、什么是台钓

台钓就是台湾钓法,铅坠悬于水中,而钩在底,又指悬坠底钓术。

是由我国台湾省的垂钓高手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探索而总结归纳出的一种装备齐全、动作规范、上鱼率高、集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体的、既舒适又科学的钓鱼方法。

在台湾称之为“悬锤底钓”,主要适用于池钓。

由于不断发展,矶钓、船钓、溪钓也都有人使用。

《台钓秘诀》中对“台钓”的特色归纳为:

1、竿细短、线细、钩小无倒刺,浮漂细长均匀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2、垂钓者坐在美观的晴雨伞下和轻巧的折伞式靠背椅上,有舒适感。

3、钓竿搁放在竿架上,手不离竿,眼不离漂。

4、鱼饵上乘,诱鱼力强,能迅速聚鱼并使萁争先吞钩。

5、一切要求规范化,操作轻松、动作标准、姿普罚簿克俣龋鹩懵矢摺?

br>以池钓为例,台湾池边划定的钓位只一米宽,钓客多时只能是一个挨一个并排坐。

故台湾钓友传入大陆的规范式的钓鲫方法及钓具装备,完全是由于台湾池钓场那种严格的场地和垂钓环境养成的,他们竿长线长一般只需3.5~4.5米,抛钩、扬竿、起鱼这些动作,及坐姿都必须是垂直的,否则,会干扰和妨碍钓友。

二、台钓基本用具

(一)主要用具

1、钓竿:

台钓的主要对象是鲫鱼。

一般活动在1.5米左右深度,靠池边较近的地方,鱼的重量一般在150-300克之间,最大不过500克,因此,钓竿一般选用3.6米-4.5米碳素或玻璃钢中调竿。

当然,也需要根据不同水域情况进行选择。

用碳素竿一定要注意环境,防止触电。

硬调竿比较适合初学台钓者。

2、钓线:

鱼线:

台钓钓线由两部分组成。

从竿尖到铅皮座的一段叫做主线(或母线),铅皮座以下的叫做子线(或支线)。

钓小型鱼线都比较细,因怕小鱼受惊吓所以线要细。

台钓的钓线应选用柔软、切水性好的高抗拉强度钓线。

专钓鲫鱼的主线直径不超过0.20毫米,子线不超过0.10毫米。

这么细的线要是钓到大鱼肯定会跑鱼!

但是,“鱼和熊掌不可间得”,所以宁可多钓些小鱼也不愿钓不到鱼!

鱼线还分为多种:

“陶瓷线”,“尼龙线”……可去鱼具店细细询问,一般根据对象鱼、钓竿和钓线的抗拉强度来选定。

3、鱼钩:

台钓一般钓鲫鱼,不需大钩,且为了摘钩快,采用不带倒刺的鱼钩。

目前市场上有专供台钓使用的无倒刺鱼钩出售,可根据所钓鱼的大小选定相应大小的钩。

若实在买不到无倒刺钩,也可自行解决,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大小合适的钩,比如海津6号钩,用尖咀钳子顺着钩尖的方向把钩的倒刺往回一夹即可。

若出现毛刺,就得劳驾您动手用锉锉一下。

4、鱼漂:

台钓使用的浮漂多是立式浮漂。

形状最好是上下尖,中间大的流线型,整体均匀细长者,并且标示颜色要鲜艳醒目,标示段不可过多。

一般漂头为实心细杆,粗细和铅笔芯相仿。

漂身最好是孔雀羽根或巴尔沙木的,塑料制作的灵敏度不好。

浮漂标示杆(漂尖部分)分为实心与空心两种,实心灵敏性高,但稳定性较差,遇有风吹草动,难辨咬钩的真伪。

因此有人喜欢用空心细塑管标尾。

市场出售的达摩浮漂,常为许多钓者喜欢。

鱼漂的浮力有大有小,可以选用几支同一牌子的不同浮力的鱼漂,根据需要更换。

浮漂的选择应根据水深浅、竿长短、鱼大小、视力好坏来确定。

水深、风大、鱼竿长,适合用大漂;水浅、风小、鱼竿短宜用小漂。

大饵钓大鱼,宜用大漂,反之用小漂。

视力好可用小漂,较灵敏,视力差则可选择较粗较大的浮漂。

但浮漂与铅坠的配合一定要恰当。

5、铅坠:

一般用铅皮为佳,因便于调整轻重。

6、太空豆、插漂座、返捻环(联结环)、铅皮座。

(二)、辅助用具

1、坐椅与竿架:

竿架与坐椅初期是分离的,现在也有人仍然采用分离的,比较便宜。

但更好的是椅架合一的台钓专用坐椅,即比较通用的钓箱。

竿架和钓箱合为一体,同时可架两支竿,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2、鱼护:

是由金属框架与锦纶丝网组成,长度应为2米以上,直径30--40厘米。

由于鱼护的空间撑开,呈圆筒型,鱼在鱼护中比较安静,避免了对钓点附近鱼的惊扰。

长度大,是便于适应各种不同的钓点,岸边距水面的高度。

要求鱼护挂在支架上,鱼护口连有一细金属丝,或在鱼护口安上“挡针”,十分便利于顺手将钓上来的鱼磕入护内,节省时间。

3、太阳伞:

用来遮阳和挡雨,既保护身体,又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4、工具盒:

装必要的工具与备用的小渔具,如钩、坠、线、太空豆、联结环、浮漂等等。

5、饵料盒:

装各种干湿饵料。

6、抄网。

7、渔具包、鱼竿袋等。

8、其它:

主要是饮食、药物用品携带的袋包等。

除了配齐这些工具外,台湾钓法还明确规定了各种工具的摆放方式、摆放位置、顺序等,采用台钓时都需严格遵守。

在垂钓现场,竿架上搁竿应放在垂钓者正前方,饵料盒位于竿架与垂钓者之间。

垂钓者右手边依次是工具盒、竿袋,与钓者平行位置。

鱼护应设在垂钓者的左前方,手抄网则在正左边。

三、台钓的钓组组合

台钓的钩、坠、漂、线的组合,是台钓能否显示优越性的关键。

1、主线的组合:

主线(即钓线、母线)一般应比钓竿长10-30厘米。

先装上一枚"太空豆",接着装上浮漂插座(漂座),再装入一枚太空豆夹注浮漂座。

然后再装上一枚太空豆,再把铅皮座装上。

再装一枚太空豆,用来固定铅皮座的位置。

最后拴上"返捻环"(也叫联结环)。

目前还有直接带υ型挂钩的铅皮座,或挂○型圈,或直接与子线相连。

2、脑线的组合:

一般认为脑线直径应为主线的1/2,实质脑线只要比主线略小一号即可。

长度约35厘米。

两端各拴上一个鱼钩。

线要从钩的内侧拉出,要牢牢拴住。

拴好后两钩相距约30厘米。

将拴好钩后的脑线对折,形成两钩一上一下,对折处打一个外∞字型结,两钩相差半钩长的距离。

3、与竿尖固定:

在竿尖的尼龙线上打个结,在主线的另一端(无铅皮座的一端)将钓线折回8厘米左右,连打两个“∞”字结,形成一个大环,一个小环。

把线顺入大环,再套到竿尖的尼龙线上拉紧。

解下时拉小环即可。

四、台钓浮漂的调整

(一)台钓漂的构造特点

在台钓漂的构造上,与灵敏度有关的有以下三点:

1、漂头为实心细杆,像铅笔芯一样大小,长度较长;漂身用孔雀羽根或轻木等制作,中间稍粗,两端尖细;漂尖为空心或实心细塑料管,分成若干目(小格),涂上不同的带萤光的颜色。

漂的重量分布呈头重尾轻,浮力着力点靠近尖部,离漂头端点的距离长,入水后容易竖立而且稳定。

整个漂的外形细长,流线型,外表光滑,重量轻,浮力大,在水中沉浮时受到的阻力小。

由于漂尾很细,抗风性能也好。

2、浮漂与钓线的结合是硬连结。

先在钓线上穿上1粒太空豆,然后穿上漂座,再穿上1粒太空豆,把漂座夹在中间,垂钓时漂头细杆就插在漂座上,钓线的动静可以迅速地传递到漂上。

除了下限的太空豆因起竿的动作过于粗猛时可能向下移动外,上限的太空豆一般不会变动。

因此垂钓过程中不需要经常对浮漂的位置进行校正,而且也保证了浮漂反应的灵敏。

3、漂尾很细,直径一般只有0.5~1.0毫米,一目的长度一般是7~13毫米,以平均直径0.7毫米、长度为10毫米计算,一目产生的浮力为3.9克(本身的重量由整个漂体承担省略不计),这是在鱼钩接地很轻的情况下,鱼咬钩时拉沉一目所需的力量(假定钩、坠、线受到的阻力不算),这个力量是很微小的,与棒形的漂或漂尾粗的风漂比较,当然就比较灵敏。

(二)台钓漂的选用

浮漂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按标示竿可分为硬尾漂和软尾漂;按材质又分为孔雀羽、巴尔沙木、化学合成等。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选择。

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

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

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

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

再如:

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

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

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

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

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三)台钓浮漂的调整

1、正常情况下的调漂

台钓在正常情况下,对浮漂的调整通常是调四目钓二目。

调整浮漂,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浮漂座捋近铅片座,使鱼钩至浮漂标示杆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

然后,在空钩的状态下,在铅皮座上增加或减少铅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自漂尖端起4个小格)。

这时,鱼钩和铅皮座都悬浮在水的中间,而不是沉在水底,故称“悬坠钓法”。

在开始调整时,要在铅片座上多卷些铅片。

投入钓点水中后,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说明铅片过重,可用剪刀把铅片剪去一点再试,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钩坠的位置悬在水中,就算符合标准了。

第二步,在调好四目的基础上,两只钩子都挂上饵,投到钓点,并将主线全部压入水中。

这时浮漂就会慢悠悠地全部沉没在水里。

然后将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并且双钩沉底。

调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开始垂钩了。

鱼若吸饵,则浮漂的标示杆全部沉没于水中。

对于高质量的浮漂,如果鱼饵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则浮漂会在水中上升一目,倘若鱼饵已全部溶于水中,则浮漂应是四目浮于水面,表示此时饵已溶化,变成空钩子浮悬于半水,就应及时换饵了。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

调三目钓一目或者调五目钓三目行不行呀?

回答是可以的,下面一节也将证明这三种调法的效果是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

因为如调五目、六目的话,快要到尽头了,再要调灵的话就没有多少余地了,而且垂钓时漂尾露出水面太高了,受风的影响就会大一些;如果调三目,钓的目数范围就小了,只能钓一目,要调灵的话只能再调半目了。

为什么钓二目呢?

这个"二"字是由调四目这个"四"字决定的,因为两目产生的浮力与双钩的两小团饵料的重量(扣除本身产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调四目钓二目,钩、饵接地轻,保证了适中的灵敏度。

2、特殊情况下的调漂

实践证明,正常情况下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是最基本的调法。

但是随着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调四目钓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调整。

例如,气压低、水质不好、鱼过饱或胃口不好、觅食行动缓慢轻微,往往鱼饵被吃光了,浮漂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反应,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更灵敏一点。

反之,如果天气好、水情好、鱼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鱼多,抢着找着吃的,而浮漂反应又很灵敏,甚至鱼游动对水产生的冲击都会使鱼饵移动,鱼还没咬钩,浮漂就有反应,以致起竿总钓不到鱼,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迟钝一点。

调的目数多少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钓的目数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

这样,除了调四目钓二目这个基准外,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调法:

1、调灵钓灵;2、调灵钓钝;3、调钝钓灵;4、调钝钓钝。

  

从形式上和理论上讲,这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际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

现在以调四目钓二目作基准,分析如下:

(1)调灵钓灵

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

例如,调五目钓一目,这样,浮漂反应就灵一些。

(2)调钝钓钝

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

例如,调三目钓三目,这样,浮漂反应就会迟钝一些。

(3)调灵钓钝

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

例如,调五目钓三目,一个灵,一个钝,数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

如果盲目地把调四目改为调五目钓三目,那就会成了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

其实为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四目钓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

(4)调钝钓灵

与调灵钓钝刚好相反,减少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

例如,调三目钓一目。

一个钝,一个灵,效果相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

这样调在垂钓还没有开始时是可以的,但从调四目钓二目改为调三目钓一目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怎样调才灵?

怎样调才钝?

要记住两点:

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

二是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

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

调、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更钝。

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般不应采用。

3、结论和应用

(1)用台湾钓法进行塘钓,为了提高效果,必须讲究浮漂反应的灵敏度,因此要求选好漂,更要调好漂。

讲究灵敏度,不是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越灵越好。

浮漂反应的灵敏度大体有灵、中、钝三个范畴。

但是,中的范畴是正常情况下适用,是主要的、大量采用的;灵和钝的范畴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只有在鱼情、水情、天气等不正常的情况下,才需要调得更灵一点或钝一点。

调四目钓二目与调三目钓一目或调五目钓三目灵敏度是一样的,属中的范畴,在一般情况下灵敏度是适中的,但是比较起来,调四目钓二目优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这个调法的人也多。

(2)怎样调才灵?

怎样调才钝?

要记住两点:

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

二是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

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

调、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更钝。

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般不应采用。

(3)实际上如何应用呢?

一般地讲,到达钓场以后,应先按正常情况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进行调漂。

垂钓过程中遇到问题,再根据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需要再调整的话,先不要改变调的目数(即不改变铅坠重量),而是上下移动浮漂的位置,增加或减少钓的目数。

倘若这样调还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动大一点的"手术"的话,那就只好增减铅坠的重量、改变调的目数,再加上调整钓的目数。

调灵钓灵、调钝钓钝就属于这种情况。

说得具体一点,垂钓中发现浮漂反应迟钝,影响上鱼时,把浮漂下捋一点,把原来钓二目改为钓一目或半目。

如果还不够灵,再去掉一点铅皮,增加调的目数,使其成为调灵钓灵。

反之,如果感到浮漂过于灵敏,需要迟钝一点,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点,把原来的钓二目改为钓二目半或三目,如果还不够迟钝,再在铅坠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为调钝钓钝。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钓者都喜欢在家中水桶里用自来水调试浮漂,这样做虽然方便,但调试好的漂拿到钓场应用,常出现不准确的情况,结果是"闭门造车",出而不能合辙。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在不同的池塘垂钓,水的清浑、酸碱度不同,水的比重也有差异,高灵敏度的漂坠匹配,对此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调试浮漂,最好在垂钓的现场进行,才能保证调试精确无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五、抛竿与提竿

抛竿的动作要领 台钓中抛竿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抛竿要求落点准确,钓饵落水轻,母线能压水。

抛竿的姿势可分为立抛和坐抛两种。

立抛要求垂钓人直立在确定钓位,坐抛则由垂钓者坐在凳上,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动用腕、臂及腰部力量。

抛竿准确到位,根据垂钓水域的具体条件、气象情况可分为:

1、垂直荡送法:

握竿手臂端平,一手捏住脑线中下段,将竿线成上下垂直并对准竿架所指前方,利用腕上扬的暴发力和竿梢的弹性将钓抛出,随后手臂向前压低竿身,使竿梢接近水面。

钩、饵、坠、主线被抛至前端时与竿、手臂成一条直线,并且在落水之前其前冲力与竿的牵引力互相抵消力零,以使钩、饵轻轻入水。

既不回弹,也不打弯。

这种抛竿适宜在无风的环境使用。

2、横向弹送法:

在有风的情况下采用此法,具体作法是:

竿梢接近水面,离水面越近,风的阻力越小。

拉紧钩线,使竿梢尽量弯曲,根据风力,算好提前量后,横向弹甩钓线,使钓线贴进水面向前到位。

3、上抛甩送法:

站在水中垂钓时可使用此法。

具体作法是:

如同单手扔长鞭。

只是用力要柔和,以竿向前甩时不出响声为准。

抛竿的落点应力求准确。

因为台钓中使用的钓饵多为粉末状,多次抛饵后落在水中溶化,使这一水域中饵料丰富,吸引较多鱼群,因此抛饵应落在此处,不超过直径为60厘米的圆弧内。

抛竿钓饵落水时,响声需小,以免惊散鱼群。

浮漂将要立稳时,把浮漂以上的母线用竿梢轻轻地全部压入水中,并顺势把鱼竿拉回20厘米左右,浮漂下沉立稳后,再向前送回20厘米,使浮漂在水中保持端正的姿势,与钓竿垂直,然后将竿搁在竿架上,此时竿尖没在水中。

竿尖没入水中是台钓的特点之一,好处是:

1、可使从浮漂到竿尖这一段主线,大体绷直,有助于提高鱼的命中率;2、主线压入水中,可减低风力的影响,鱼竿较少晃动;3、竿梢入水并收紧风线,可使浮漂处于滑动范围之中,鱼咬钩必会扯紧主线,浮漂即会下沉,从而提高灵敏度。

扬竿的动作要领 台钓的提竿是最后一个关键动作。

首先讲一下台钓的握竿,常用的方法是手握竿把拇指压在竿上面,另四指在竿下面形成握式,但食指向前托住鱼竿,这种方法一般钓法均常为使用,较适合各种鱼况;另一种方法是手背朝上食指向前压在把柄上,拇指在侧与其它三指形成握竿姿势,最适于钓鲫鱼,可以避免过分剧烈的动作。

当然其它握竿的方法也可用,主要根据自己的习惯。

提竿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提竿时机。

台钓中母线较长,鱼儿吞钩应迅速提竿。

提竿的动作也非常讲求规范化,即将鱼竿向前推出,然后将手臂伸直,举过头顶。

1、钓小鱼提竿动作:

小鱼扬竿动作是手心握住竿尾部,食指顺竿手腕轻轻用力,手感上鱼,轻轻倒竿将鱼从窝中引出后,提出水面。

这样钓到鱼就不会惊跑窝中的其它鱼,反而其它鱼儿会认为被钩的小鱼吃了独食跑不见了,这样就会越聚越多,也就会越钓越多,到那时,没有一个好身体会吃不消的。

2、钓大鱼提竿动作:

首先拿竿要对,鱼竿尾部要放到肘部,手自然放在竿上,握紧钓竿,漂尖出现反映时,快速向前直推,尽快将大鱼从深水提到上层水域,然后,根据鱼的大小或引或遛,引出窝子,待鱼疲乏无力挣扎时再用抄网抄起。

注意!

这里快速向前直推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动作?

怎样的感觉?

简单:

只要看看家里人是如何炒菜的动作就行了。

六、取鱼

讲求动作技术规范化的台钓,必须使用鱼护。

鱼护须放在距身体较近的水中,护口向上,钓到鱼时便于装入其中。

如鱼不大,提上时用手提脑线顺势将鱼放在鱼护的口的挡针上轻轻一磕,因鱼钩无倒刺,鱼很容易的掉入护中,然后装饵再钓。

如鱼大系抄网抄上来的,左手握住抄网,右手将鱼竿放回竿架上,然后左手从抄网中抓住鱼体,使其头部向上,右手先将鱼坠撩出网外,并取下空钩拿在手中,以防挂破手抄网,再将鱼口中的鱼钩摘下,随即用左手连鱼带网翻扣在鱼护口上使鱼落入护中。

再上饵重钓。

七、鱼饵

台钓的特点之一是饵料的诱钓合一。

诱鱼的办法是先用较大的饵料捏在铅皮座上,抛至钓点后,向内拉回20--30厘米,再扬竿,如此连续4、5次。

再将比钓饵稍大一点的饵料挂在两只钩上,连续抛十次左右,使饵逐一垂地,这样窝子便已形成。

再将双钩挂上饵料,抛向窝中,浮漂稍有动作立即提竿,反复几次使鱼变得急躁,且鱼儿越聚越多,便可正式垂钓。

饵料的选择。

省事起见,台钓中的鱼饵最好在商店购买,因为台钓对鱼饵要求高,需专门配备,对于不同的鱼种,需各自具备香、腥甚至甜味。

当然自己也可配制,不过比较麻烦。

鱼饵的软硬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在刚开始垂钓时应和制偏软的,这样溶水快,可充当诱饵吸引附近鱼儿前来。

垂钓一段时间后,应选用稍硬的粉团,这样保持持久,利于鱼儿吞钩。

根据水的深浅,鱼咬钩的快慢等加以考虑,一般要求入水沉底后1分钟之内溶化为好。

鱼饵上钩的方法,应有两个要求,一是钩尖要在鱼饵的中间;二是钩底与饵底平行。

饵的形状可以是球形、圆锥形或圆柱形均可。

不论制成何种形状,需要符合这样一些原则:

第一、鱼饵的大小要合适,需与浮、坠等浮力合理配比;

第二、软硬要合适,水与饵的比例约为1:

1,揉搓成小团后在空气中放置4分钟-6分钟吸收空气后再使用;

第三、不能使用和制太久的粉团。

尤其夏天粉团在空气中发酵很快,应当场炮制及使用。

也有人上下两个钩用饵大小不一,或下钩饵小,上钩饵大;或下钩饵大,上钩饵小(据说更为灵敏),各有千秋。

但必须注意,采用那种装饵方法,都必须在调整浮漂时即确定,以便调整好调目与钓目,使垂钓时正确反映鱼钩在水下的状况与鱼咬钩的情况。

如果使用荤饵如蚯蚓、小虾等也可以,但由于其自身重量较轻,需在钩上适当配重,才便于调整浮漂。

八、台钓的具体应用

台钓鲫

水库中的鲫鱼一般来说比池塘个头大,密度低,加之水库中水较深,小杂鱼多,地形杂,常有风,故一般不采用拉饵造成柱状雾区的办法,多采用搓饵钓底的办法。

总的原则是夏天高水温期钓钝些,春秋低水温期钓灵些。

水库中钓鲫鱼时,常碰上鲤、鳊、草、鲌、鲢等鱼,故即使钓鲫鱼,也把钩换稍大的,线用稍粗些的。

夏天时,浮漂调4目,钓4目或5目,让一钩刚触底或一钩完全触底子线还弯曲些。

如果鱼咬钩比较勤,双钩可都用雾化较好,雾化后有絮状残留物的商品饵;如果咬钩比较稀,下钩可用较粘耐泡的传统面饵,上钩用商品饵,春秋时,浮漂调4目,钓3目或2目,下钩挂较粘耐泡的传统面饵或蚯蚓、红虫,上钩搓商品饵。

一般不用打窝子,只是开始垂钓时,用商品饵搓大饵,连送十多竿,以后则边钓边诱不必再考虑撒诱饵了。

台钓鲤

鲤鱼是水库垂钓的主打鱼种,个头大,劲头足,上钩后手感特别猛,故钩要大,线要粗。

鲤鱼是底层鱼,一般以底钓为主,调漂时尽量调钝些。

钓鲤鱼时子线不必太长,以10厘米左右为好,并且上下钩距离不必大,以1-2厘米为好,有时钓大鲤鱼时甚至让双钩平齐,两根子线一般长。

调漂一般调4目钓5或6目,让下钩支线弯曲钓饵卧底,上钩钓饵刚刚触底。

若遇上大风天时,可换上两钩平齐支线10厘米的双钩,把漂调得再钝些,使铅皮座着底,双钩都卧在水底,以便固定住钩饵不走漂。

鲤鱼对水底颗粒较大的饵料和大饵团感兴趣,故钓鲤鱼时不必刻意追求雾化,饵料入水后三、四分钟便化成糟食那样的松散状态或像棉絮那样的状态最好,这样的状态钩就埋在其中,鲤鱼见到后常常一口连饵带钩都吸入嘴里,中钩率较高。

钓鲤鱼要耐心地守,不要总怕钩上无饵频频扬竿换食。

只要窝子形成了,就应每隔一段较长的时间换一遍食,谁有耐力谁钓大鱼。

另外钓鲤鱼时最好竿柄上配失手绳或拉砣线,以免竿被突然上钩的大鲤拖入水中,也可大鱼上钩后方便遛鱼,缓解大鲤猛烈的冲撞。

台钓鳊

钓鳊鱼钩线与钓鲫鱼相同即可,但支线需长些为好,上下钩的距离要大些,一般让两钩相距12厘米,上钩支线长10厘米,下钩支线长22厘米。

调漂时要双钩挂饵,以漂尖露出水平5目左右为好。

钓饵上钩用雾化性能好有絮状残留物的商品饵,如东峻鲫鱼饵、老鬼九一八、金龙疯食2号等。

下钩用传统面饵为好,我一般用玉米面和生豆面蒸成窝头,再掺些麯酒和白糖,夏秋季节用新成熟的玉米胚芽效果也较好,刚开始垂钓时,最好先用碎豆饼屑,麸子和湿沙土撒到窝子里,随后先钓浮,让钓饵在半水开始垂钓,如无鱼咬钩再往上捋漂10厘米,让钓饵慢慢靠近水底,如不咬钩每隔10分钟左右便撒一把用碎豆饼屑,麸子和湿泥沙做成的诱饵。

一般浮钓鳊鱼时咬钩都是有力地一顿,随即浮漂便往顶起几目,在发现漂顿或上升时扬竿都可中鱼。

鳊鱼爱成群活动,发现某一点某一深度上鱼后,要记住这一点和这一深度,尽量保持钓点安静,分秒必争地垂钓,鱼上钩后要立即侧拉引其出窝。

鳊鱼咬钩就是一阵,短者三、五分钟,长者二、三十分钟,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努力提高效率,不上鱼时要把饵和备用钩及抄网等准备好。

台钓鲢鳙

钓鲢鱼钓饵必须雾化性能好,因为鲢鳙鱼对雾状的食物情有独钟,即便不是酸臭饵,香饵也能引得它们蜂拥而至。

东峻鲫鱼饵和日本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