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6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docx

届高三化学复习检测卷六人教版

2019届高三复习检测卷(六)

高三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42分)

1.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强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2.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B.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C.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

3.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因温度高会发生燃烧

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共性。

下列分类的依据及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物质能否溶于水,将物质分为易溶物质和难溶物质

B.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单质生成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根据物质中是否含碳元素,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D.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将酸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

5.镁粉是焰火、闪光粉、鞭炮中不可少的原料。

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气体中冷却,有下列气体:

①空气、②CO2、③Ar、④H2、⑤N2,其中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6.某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该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此气体的组成为(  )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2、CO2D.NO、CO2、N2

7.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pH<4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当pH>6时,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C.当pH>14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3分)

8.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9.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内容:

(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4)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物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6)请你补充两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0.已知常温下,AgBr的Ksp=4.9×10-13、AgI的Ksp=8.3×10-17。

(1)现向含有AgI的饱和溶液中:

①加入固体AgNO3,则c(I-)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改加更多的AgI,则c(Ag+)________;

③若改加AgBr固体,则c(I-)________;而c(Ag+)________。

(2)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与AgBr、AgI无关),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种难溶盐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D.溶液中存在两种可以与同一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则Ksp小的一定先生成沉淀

E.难溶盐电解质的Ksp和温度有关

F.加入与原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Ksp变小

(3)现向含有NaBr、KI均为0.002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4×10-3mol/LAgNO3溶液,则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向其中再加入适量的NaI固体,则最终可发生沉淀转化的总反应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3】

35、硫、锌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锌的第二电离能I2(Zn)小于铜的第二电离能I2(Cu),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和S处于同一主族。

H2O及H2S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键长及键角如图所示。

①H2O分子中的键长比H2S中的键长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O分子中的键角∠HOH 比H2S分子中的键角∠HSH 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硫与热的NaOH 浓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为Na2S3。

S3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噻吩( 

)广泛应用于合成医药、农药、染料工业。

①噻吩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σ键,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

),则噻吩分子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_。

②噻吩的沸点为84 ℃,吡咯( 

 )的沸点在129~131℃之间,后者沸点较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锌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已知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B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

,0,

),则C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

②硫化锌晶体的密度为4.05 g·cm-3,晶胞边长为a nm,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a=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化学选修5】

36、药物K可用于治疗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醛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再脱水生成不饱和醛:

请回答: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化合物A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B.化合物C能够发生银镜反应

C.I转化为J属于加成反应

D.K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1molK最多可消耗3molNaOH

(2)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也可以与环氧丙烷(

)发生类似反应G+J→K的反应,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通常采用有机物H为原料合成有机物I,请设计该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在第一个方程式中,H2O2是氧化剂,Fe3+是氧化产物;在第二个方程式中,H2O2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故A项说法正确。

将两方程式相加得2H2O2

2H2O+O2↑,Fe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故C、D说法正确。

由于H2O2分解时产生水,FeSO4的浓度下降,故pH增大,B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2.【答案】A

【解析】反应的△H=+100kJ·mol-1,意味着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100kJ·mol-1,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都高于100kJ·mol-1,因此只有A正确。

3.【答案】D

【解析】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使石蕊变蓝。

钠与水的反应本质是钠与H+的反应,所以钠先与盐酸溶液中的酸反应。

钠在水蒸气中反应产生的是氢气,尽管温度高且反应放热,因无氧气所以不能燃烧。

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因此,用铝箔包住的钠与水反应放出的H2多。

4.【答案】D

【解析】A项,物质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不正确;B项,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有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的,不正确;C项,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钙是无机物,不正确;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加热时O2、N2、CO2等都能与镁反应。

6.【答案】B

【解析】NO2是红棕色气体,某无色的混合气体一定没有NO2,该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体积减少,该混合气体中只有氨气和浓硫酸反应,说明混合气体中有NH3,通过Na2O2后气体呈红棕色,说明有NO、CO2,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一定没有氮气。

7.【答案】C

【解析】A.当pH<4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2e-=Fe2+,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正确;B.当pH>6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2e-=Fe2+,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正确;C.在pH>14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错误;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正极上氧气生成氢氧根离子速率减小,所以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正确.

8.【答案】

(1)石油;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解析】

(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9.【答案】

(1)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2)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镁带、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试液、AlCl3溶液

(3)

(4)金属性:

Na>Mg>Al;非金属性:

Cl>S

(5)Na、Mg、Al、S、Cl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6、7,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而减小,所以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6)方案一:

测定0.1mol·L-1的Na2SiO3、Na3PO4的pH,由此判断两种盐溶液的水解能力,得出硅酸、磷酸两种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

方案二:

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磷酸溶液,可发生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

【解析】该题综合性很强,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并且以实验方案设计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答该题要认真审题,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系统分析,填出(3)表中内容。

再结合实验要求,得出实验目的、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分析(5)。

该题中的实验对第三周期的元素进行了实验探究,但没有涉及Si和P两种元素,结合Si、P两元素在第三周期的位置和其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利用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或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的水解程度等方法。

10.【答案】

(1)①变小 ②不变 ③变小 变大

(2)B、E (3)AgI、AgBr

AgBr(s)+I-(aq)≒AgI(s)+Br-(aq)

【解析】

(1)①加入AgNO3时c(Ag+)增大,则c(I-)减小。

②因原溶液已饱和再加入AgI时,AgI不再溶解,c(Ag+)不变。

③加入AgBr时,AgBr会溶解使c(Ag+)增大,故c(I-)会减小。

(2)若类型不同,Ksp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A不正确;因温度不变,加水时虽溶解平衡右移,但溶解度和Ksp均不变,B正确;Ksp为溶解平衡后,离子浓度幂的积,故C不正确;当盐类型相同时D项才正确,类型不同时不正确;E项正确;F项Ksp应不变,故不正确。

(3)因n(Ag+)=n(I-)+n(Br-),故生成AgI、AgBr两种沉淀。

再加入NaI后,c(I-)增大,AgBr会转化为更难溶的AgI。

35、【答案】3d104s2Zn失去的是4s1的一个电子,铜失去的是较稳定的3d10上的一个电子电负性:

O>S,原子半径:

O

O>S,两个H一O键的成键电子对将偏向O,从而增加了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键角变大,故H2O分子中的键角更大V形sp39

吡咯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噻吩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107·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以填空或简答方式考查,涉及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基态微粒的电子排布式、电离能及电负性的比较)、分子结构与性质(化学键类型、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子空间构型的分析与判断);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类型、性质及与粒子间作用的关系、以晶胞为单位的密度、微粒间距与微粒质量的关系计算及化学式分析等)。

(1)锌的原子序数为30,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Zn的第二电离能失去的是4s1的一个电子,铜的第二电离能失去的是较稳定的3d10上的一个电子,故锌的第二电离能I2(Zn)小于铜的第二电离能I2(Cu);

(2)①因O的电负性大于S的电负性且O的原子半径小于S的原子半径,故H2O分子中的H—O键长比H2S中的H-S键长短;②因O的电负性大于S的电负性,两个H一O键的成键电子对将偏向O,从而增加了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键角变大,故H2O分子中的键角更大;(3)S32-的价电子对数为4,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结合的原子数为2,故S32-的空间构型为V形;(4)①根据噻吩的结构可知,噻吩分子中含有9个σ键,硫原子2对孤电子中的一对与2个双键共轭,形成离域Π键,故噻吩分子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

;②由吡咯的结构可知,吡咯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噻吩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吡咯的沸点高于噻吩;(5)①根据晶胞结构图可知,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即A点为原点;B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

0,

),即在面心,C点应在体心,其坐标参数为(

);②由晶胞可知,此晶胞中含有4个ZnS,结合密度公式:

,4.05g·cm-3=,a=

36、【答案】CCH3CHO

+2Ag+3NH3+H2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A.化合物A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故A正确;B.化合物B含有—CHCl2,相应的化合物C的两个羟基脱水形成醛基,所以化合物B能够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C.I转化为J的同时生成水,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C不正确;D.K分子含有两个酚羟基和一个酯基,酯基水解产生羧基,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1molK最多可消耗3molNaOH,故D正确。

故选C。

(2)从化合物G的分子式及物质性质可知化合物D是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

(3)E→F发生银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生成物中环氧丙烷的氧原子既可以在环氧丙烷碳链中间碳原子上,也可以在环氧丙烷碳链一端的碳原子上,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为

(5)A的苯环侧链含有两个酚羟基和一个甲基。

若该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侧链为两个酚羟基和甲基,则两个酚羟基位置对称,这样的结构有两种;若该同分异构体苯环侧链为酚羟基和—OCH3,则这样的结构有1种;若该同分异构体苯环侧链为——CH2OH和酚羟基,则这样的结构有1种。

符合条件的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有机物H为原料合成有机物I,将氯原子水解为羟基,再将羟基氧化为羰基即可,流程图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