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3661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三章第2讲全球性大气环流中图版必修1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最新考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方法技巧]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

[思维拓展] ①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②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③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④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

⑤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S市常被大雾笼罩。

第2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第3题。

3.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由此可排除选项A、C;又因冰岛位于大西洋,处于欧洲西侧,使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流不可能是东北风,故可排除选项D,选B。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5.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C.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

D.济南昼开始短于夜

答案 4.D 5.D

解析 第4题,①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⑤处信风带为东北风;②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动力原因(堆积下沉);⑥北半球的中纬西风风向是西南风。

第5题,结合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知此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四个选择项中,只有D项可能发生。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西北风

C东南风

南亚季风

B东北风

D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项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

地区

冬夏季

风比较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凉爽干燥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方法技巧]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009·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1~3题。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B.N地C.P地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 1.A 2.C 3.D

解析 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

首先过N点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此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第2题,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多阴雨天气。

第3题,M地月平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

A项排除,因为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尼罗河的丰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小麦的收获期是夏初;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

(2009·广东地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5.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在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可判断出甲地此时为东南风。

第5题,由图可知M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气流为主,同纬度海洋上处于高压控制下,气流以下沉气流为主,M地处于回归线附近,所以原有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M地低气压所切断。

考点三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1.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随纬度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特别提示]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 1.B 2.D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图中信息,比如维多利亚湖、赤道等地理事物都是做该题组的切入点。

第1题,该地区为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该地游牧活动随着雨季而移动,B项正确。

该区域无热带雨林,A项错误。

从游牧路线图看并未到达南回归线,C项错误。

该地位于东非高原内陆,并不受飓风影响,D项错误。

第2题,从图中看该游牧活动大多在南半球,图中显示基塔莱9月份降水开始减少,游牧活动应该开始南移,所以到甲地时最有可能是10月,D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甲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 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④沿岸有寒流流经 ⑤沿岸有暖流流经⑥位于低纬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

A.③⑤B.②④⑤

C.①④⑥D.⑤⑥

4.影响图乙所示气候类型与图甲a区域气候类型共同的大气环流形势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D.信风带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b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虽然该地纬度稍高,但由于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并受巴西暖流影响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第4题,图乙所示气候类型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异期,知其为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a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故二者共同的大气环流形势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图2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图1中D风带风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C位于60°S~70°S之间,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2题,结合D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知其为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北风。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

第4题,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盛行西南风。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

读图完成5~6题。

5.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6.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6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并结合图可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半球;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赤道低压气带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

由此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D.7月、东南风

8.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受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由示意图可以看出,在亚洲内陆高纬度地区形成了高压中心,应为北半球的冬季,从图中可直接读出M地风向为西北风,A项正确。

第8题,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10.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 9.D 10.D

解析 澳大利亚西北部也是重要季风区之一。

第9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由于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西北季风;冬季(7月)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东南季风。

第10题,甲风盛行时为南半球夏季,为1月份,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下图为“沿60°W和120°E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气候类型。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④气候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信风带

④西风带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⑧→⑦→⑥→⑤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①和⑧都是雨林气候,③和⑦都是草原气候

C.⑥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D.⑤处常年盛行上升气流

答案 11.D 12.B

解析 O点为极点且位于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①地位于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②~④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⑤地位于南极,为极地气候;⑥~⑧位于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二、综合题

13.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点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甲中B处风带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它与图乙中________(a或b)风带风向相一致。

(3)写出图甲中C处气压带和D处风带的名称,判断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

(4)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5)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E 

(2)东北信风带 a

(3)C副热带高气压带,D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4)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N)。

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E)。

(5)高温多雨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C、E分别为30°和60°纬线。

(2)题,图甲中B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根据图乙中风向右偏可知图乙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由此可知,B处风带的风向与图乙中a处风向一致。

第(3)题,图甲中C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西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根据图乙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可知图乙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

第(4)题,N为极地高气压带,它的成因是:

极地地区气温低,气流下沉,空气在近地面积聚形成高压。

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它的成因是:

北上的西风带与南下的极地东风带在此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低气压。

第(5)题,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季,b处位于东亚,此时盛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14.下图示意某月北纬30°附近地面(或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此时是________(1月、7月)。

(2)图中位于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为________风。

(3)此时在高压地区,水平方向等温线向________(填“低纬”或“高纬”)凸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向________(填“上”或“下”)凸出。

(4)图中气压中心D1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该处的季节为________季,盛行风为________风,该盛行风的成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月 

(2)D2 G1 东南 (3)低伟 下

(4)陆地与海洋相比,比热容小,夏季增温迅速,形成低压中心 夏 西南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

解析 第

(1)题,结合经纬网可知此时北半球大陆主要受低气压控制,为7月份。

(2)题,根据上题分析气压中心并确定我国东部地区盛行风向。

第(3)题,高压分布区此时处于海洋,气温比同纬度大陆地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空为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凸出。

第(4)题,D1为亚洲低压,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此时该处为夏季,盛行西南风,其主要成因是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