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3798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内容。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二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二战的后果及影响。

  认识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

分析二战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各国团结协作,相互联系,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并取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团结合作的意识,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形势的转折,意、德、日相继投降,二战的影响。

  难点:

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图一:

空袭后的伦敦图二:

德突袭苏联图三:

日本偷袭珍珠港

  教师:

观察图片,并回顾所学知识,说一说图片分别反映什么史实?

  学生:

图一:

反映1940年7月,英国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

  图二:

反映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图三:

反映1941年12月,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

  教师:

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他们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

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认识到,要携手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来共同对敌。

这节课,让我们以解说员和评论员的身份走进那炮火连绵,又具合作精神的第7课世界人们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展示:

图为1942年苏联的一张名为“绞死希特勒”的反法西斯宣传海报。

图中的三只手代表哪三个国家?

目的是什么?

  学生:

三个国家为美国、英国及苏联;目的: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教师:

请以解说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有关信息。

  (要求:

阅读课文39页第一、二段文字;提示:

时间、地点、参加国、内容)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学生:

大家好,我在美国华盛顿报道: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期间,各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展示:

  材料一:

(一)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它各国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说道:

“我们唯一能接受的世界是尊重言论自由、人人能信奉自己的宗教,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教师:

1、在材料一中“三国同盟成员”指哪三国家?

通过阅读材料一,你认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说一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有什么进步性?

  学生1:

(小组讨论后回答)三国同盟指德意日轴心国集团;作用: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

  学生2:

(小组讨论后回答)我认为进步性是: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是可以合作的,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

由此可以得出二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采用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更具说服力和理解得出二战的性质。

  教师:

在苏德战场上,莫斯科战役后,德国不甘失败,于1942年7月,把矛头指向了斯大林格勒,再次对苏联发动进攻。

但是,这时的反法西斯国家相会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战争被动局面。

  二、转折——扭转战争被动局面

  展示:

观看《斯大林格勒战役》视频,并结合课本40页下方一段文字,简述:

我看到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学生:

根据自己的了解自由简述,……

  展示:

  毛泽东明确指出:

“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决定性的。

这种决定性,是关系整个世界战争的。

  -----1942年10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

  教师:

分析探究斯大林格勒战役有什么意义?

阅读课本P41上小字,并结合毛泽东预见性的话。

  学生1:

(小组讨论后回答)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军元气大伤,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

不久,法西斯轴心便开始瓦解。

  学生2:

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

苏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展示:

美军和英军分别在太平洋和北非取得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教师:

1942年中到1943年初,三次战役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此时,反法西斯联盟继续扩大战果,最终在1945年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设计意图:

这里采用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认识斯大林格勒战役,更好地认识其意义。

  三、结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教师:

北非战事结束后,盟军进攻意大利,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展示:

  材料: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12月)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

“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学生:

1、寓意:

合作。

共同理想:

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学生:

2、军事行动: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

  教师:

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

相对于苏德战场是欧洲第一战场,诺曼底登陆为欧洲另一新的战场,所以称第二战场。

  教师: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盟军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取得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8月整个法国被解放。

这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军事上的成功联合。

  (设计意图:

采用文字材料而不采用视频,想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各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

  教师:

至此,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多次会议,雅尔塔会议是其中一次。

现在,一起进入会议现场,亲身体会盟国在政治上的联合。

  展示:

雅尔塔会议

  教师:

请报道雅尔塔会议的一些实况。

阅读课本39下方——40页上方文字。

  学生:

大家好,我为你报道: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1945年2月(现在),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三国首脑在雅尔塔议事。

会议内容为:

①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法西斯作战。

  展示: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教师:

分析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影响?

  学生:

进一步协调行动,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

  学生:

美、苏等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其做法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雅尔塔会议带上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教师:

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设计意图:

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各国团结协作,相互联系,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并取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团结合作的意识。

  展示:

  教师:

在解放法国的时候,苏联红军正从东方迅速向前推进,1945年4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希特勒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5月8日,德国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教师:

意大利和德国的投降使日本人前景变得更加惨淡,但日本拒绝投降。

解说哪些史实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观察下面图片和阅读课本42页第一段文字。

  展示:

  原子弹“小男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大反攻

  学生: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等亚洲人民展开了进攻。

  展示:

  教师:

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展示: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开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教师:

阅读上方的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根本保证;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

  教师:

二战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英、法受到严重消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个大国,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战后,……在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选自《高中历史》选修

  学生: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设计意图:

补充官方历史图片、数据和伟人的话,体现历史的严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呼吁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四、深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展示:

  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斯大林

  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美﹒桑塔亚娜

  教师: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德国和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

今天,他们却对历史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学生: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呼吁人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宣传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反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议政府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国家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教师:

  不是为了记住仇恨,

  仅仅为了记住过去,

  避免战争的前提,

  是永远保持记忆,

  并永远保持警惕。

  ……

  战争之痛和平之声

  (设计意图:

更深的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反思过去,认识历史,呼吁人们不要重蹈二战的覆辙,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板书

  板书设计:

  一、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二、转折——扭转战争被动局面

  三、结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四、深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等相关史实。

  

(2)分析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及探究的能力

  (3)通过引导分析二战的性质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进行阅读、分析,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通过对历史地图及表格的识读,培养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寻找史料,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并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2)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特别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能够团结起来,建立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

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突出重点方法:

(1)通过课程导入中展示海报《UNITED》等资料和新课讲授过程中出示《联合国家宣言》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从而突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2)通过美国投掷原子弹、《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苏联对日宣战》等图片材料(或讲述谜语故事: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打我国古代一著名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日本投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2.难点:

二战的历史启迪

  突破难点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分析二战有关的数据表格,了解二战的影响,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这段历史。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上网查找关于二战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二战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也可观看反映二战的影片。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设计一:

温故知新

  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发生?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和最大规模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答案提示: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的策源地形成;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2)德国突袭波兰、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

  (3)法西斯国家备战充分以及闪电战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英法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最后被法西斯各个击破。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战火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遭到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面对共同的敌人,英、法、美、苏联等国将何去何从呢?

是继续妥协或孤立作战,还是携起手来,建立统一战线?

他们选择了联合、选择了团结,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设计二: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

“俄国人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二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说:

“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

”丘吉尔说:

“有美国在我们这一边,是最高兴的事。

  材料三海报《UNITED》

  思考:

三则材料反映了英美苏等国有什么共同愿望?

  (加强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英美苏等国都认识到:

只有合作,才有出路,才能打败法西斯,取得反法斯战争的胜利。

下面首先学习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画,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

  2.讲授新课

  一、联合

  1.《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出示图片),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

  引导学生思考: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教师小结:

从此,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日益增强,从而扭转了战局,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

  2.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行动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者和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有什么作用?

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

时间:

1945年2月

  参加者: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内容:

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作用:

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影响:

有利于减轻中国战场压力,加快日本投降;但会议签订的秘密协定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团结就是力量。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战斗力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二、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出示挂图《斯大林格勒战役》,利用挂图简单讲解战役概况,最后小结。

  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此次战役德军共损失约150万兵力,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还有3000架飞机以及大量武器装备。

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1943年2月,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是整个二战的关键性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前后,美军和英军分别在太平洋的中途岛和北非的阿拉曼击溃日军和德意军队,成为这两个战场的重要转折。

1943年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军开始从东线反攻德军,并要求英美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苏德战场的压力,以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出示挂图,让学生讲解战役概况及作用,解释欧洲第二战场的含义。

  学生讲解后教师小结: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实施了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

  指挥这场战役的艾森豪威尔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儿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

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

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诺曼底登陆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三、胜利

  1.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4月27日,苏军集中了250万人、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冲破了希特勒在柏林筑成的三层防卫圈,攻入柏林市中心,双方进行了短兵相持的巷战,红军战士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4月30日攻克了柏林,苏军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

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教师先后出示两幅图片)

  德国投降后,只剩下日本法西斯在负隅顽抗。

但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它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

  2.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出示材料让学生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

  设计一:

图片分析

  分析材料:

(1)指出图一、二、三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2)分析出现图四结果的原因。

  答案提示:

(1)图一、二、三与图四是因果关系。

  

(2)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主要有:

  ①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②苏军出兵对日作战,给日本东北关东军以沉重打击;

  ③特别是中国解放区战场展开了全面大反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设计二:

谜语故事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胜利后,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了一次庆祝宴会,国共双方代表及记者汇聚一堂。

席间,一国民党记者为助兴出了一道谜语请大家猜。

谜面是: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打我国古代一著名人物。

结果,国民党记者的谜底是“屈原”,共产党记者的谜底是“苏武”。

教师可据此设问:

“屈原”、“苏武”在此的含义是什么?

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小结。

  “苏武”论和‘屈原”论都是片面的。

它们对加速日本投降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

这一故事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还能借此打破学生的“共产党记者的观点一定正确,而国民党记者的观点一定错误”的定势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分析日本投降原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性质。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正义必胜。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根本保证。

  (3)反法西斯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4)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

  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那么,二战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

  阅读课文,结合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讨论二战的影响?

  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参战人数军队伤亡平民伤亡物资损失

  61个17亿人1.1亿人5000万人以上9000万人4万亿美元

  教师点明: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那么,我们从中应得到哪些有益的启迪呢?

(组织学生讨论)

  提示:

(1)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

这一段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

以学生活动为主,避免教师一讲到底,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课后小结

  设计一:

反思过去,面向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留给后人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我们引用美国将军麦克阿瑟1945年9月2日在东京受降仪式上向全世界人民发表的一段讲话作为本课小结:

“今天,枪声平息了,巨大的灾难结束了,伟大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尝过失败的痛苦,我们也享受胜利的喜悦。

从这两者中,我们懂得了绝不允许再出现倒退。

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保持我们在战争中赢来的东西……”

  请问同学们:

麦克阿瑟说的“在战争中赢来的东西”是指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