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3868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

2018年金平区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1分)

(2)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1分)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以千钧之笔描绘洞庭湖壮观、磅礴美景的对偶句:

□□□□□,□□□□□。

(2分)

(4)□□□□□□□,□□□□□□□,潇潇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2分)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

(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一切都是shùnxī,一切都将会过去。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yán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tìsìhéngliú。

(4)现在,日月光华,zhōudàorúdī,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新搬来的邻居很是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

“来吧,

欢迎叨扰。

B.许老师从教三十周年时,20年前的学生张建向他祝贺说:

“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C.江先生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考上金山中学,亲友们前来祝贺,他连连道谢说:

“托福托福!

谢谢谢谢!

D.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

“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一考试将于1月29日在广州体育学院圆满结束。

(删去“将”)

B.继春运之后,铁路运输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又迎来了一个出行高峰,客流以回乡祭祖、踏青、扫墓和短途旅游客流为主。

(把“踏青”与“扫墓”位置对调)

C.为帮助活动参与者进一步了解毒品危害,本次活动还带领全体人员参观禁毒宣传基地——潮南禁毒教育基地体验馆。

(在“本次活动”后添上“组织者”)

D.家长拍摄、分享孩子负面情绪的视频,可能会在网上引发意想不到的讨论,讨论程度和结果无论如何,都很可能对孩子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把“无论”调到“讨论程度和结果”前面)

5.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4分)

XX网2017年10月2日报道9月30日,记者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获悉,港珠澳大桥的主体桥梁工程桥面铺装工程建设近日已落幕。

海底沉管隧道内装饰、电气等附属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安装,沥青路面铺装工作准备就绪。

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力争年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动工,到今年主体工程全部贯通,港珠澳大桥八年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中国建设史上历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有删节)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出入之迂也(       )

(2)甚矣,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邻家小男孩“始龀,跳往助之”,既体现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也为下文愚公用小男孩与智叟对比,讽刺智叟连小孩都不如的情节作铺垫。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倾倒土石的艰难,突出了移山之难,更体现出愚公移山的信念之坚定。

C.第三段写智愚之辩,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体现“智”者不智、“愚”者不愚,突出体现愚公大智若愚,是真正的智者。

D.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二)(9分)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②?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③不?

”对曰:

“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bì):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箅,放箅子。

②馏:

蒸饭。

③识:

记住。

④易夺:

修正失误遗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俱委而窃听/委而去之

C.炊忘著箅/著我旧时裳

D.如此但糜自可/并自为其名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太丘为什么会原谅儿子元方、季方“煮饭成粥”的失误?

(3分)

(三)(10分)

父母之道重在身教

黄文君

①教育孩子可能是当下一些父母最大焦虑之一。

不断听到妈妈们抱怨养育孩子如何耽误了自己找工作、升职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甚至传出有父母因陪孩子做作业突发心肌梗死等骇人的新闻。

不少父母在咬牙给孩子报培训班,辞职给孩子做陪读,盲目撒钱花时间之后,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②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父母们的认知,他们忘记了,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很难想象,一个妈妈,天天躺在沙发上玩iPad,看肥皂剧,通宵打麻将,却指望孩子做到自律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错的审美品位;一个爸爸,从来不看书,家里甚至连书柜也没有,多年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还苛求孩子做到爱学习、爱思考、爱动手。

③父母是孩子最好和最近的老师,当我们期待培养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优秀特质时,我们首先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备。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表现出来,而孩子总

会从与我们的近距离接触中,体认和感知,从而模仿与学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要主动承认并学习培养,让孩子感知到

我们也在为此而努力,激发其与我们共同成长。

④工作生活有计划性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更有可能为第二天要学习的课程做好准备;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更有可能在拼接玩具汽车接连3次失败之后,执著地继续进行尝试;对自己的工作和服务的公司有责任心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更可能关心班级和身边的事务;一诺千金、言而有信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更可能谨慎地做出某项承诺,而兑现诺言时往往会更积极。

⑤需要指出的是,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在某个具体方面只有自己做到,才能要求孩子努力做到”,而是父母要展现出“做到”所应具备的特质。

比如,不会外语的父母当然不会失去对孩子的外语能力做出要求的资格,只是他们自己应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学好外语所应具备的“持之以恒、勤奋钻研、认真刻苦”等素养,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⑥对父母而言,成功的教育与其说是塑造优秀的孩子,不如说是培养优秀的自我。

正是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定义了孩子成长的路径,因此,他们要重新审视自己,时刻牢记,身边有位稚嫩的“学习者”。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3月21日)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罗列了一系列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现象,引起读者对“父母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引出下文的议论。

B.第②段加点的“很大程度上”一语,既强调了造成父母教育孩子时焦虑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自己没有做好孩子学习的榜样,又有很强的分寸感。

C.作者在第③④段,通过摆事实的方式,论证观点: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优秀特质,必须先让自己具备这些优秀特质,然后通过身教实现教育目的。

D.本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严谨,读来令人信服。

13.下列各项资料中,不能证明“父母之道重在身教”的一项是()(3分)

A.上梁不正下梁歪。

——俗语

B.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肖:

像);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围炉夜话》

C.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

——张海涛

D.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和培养上。

——王宝祥

14.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四)(17分)

永远的向阳花

郭鹏

①姥姥离开我20多年了。

②最后一次见姥姥是1994年的10月。

当时到北京读大学才一个月,得知姥姥癌症已进入晚期,我焦急地请假一周赶回家探望。

意想不到的是,我见到的姥姥面带微笑,之前听说的病痛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她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幸福而兴奋,我也硬是把眼泪憋进了肚子里。

③一周时间,姥姥和我天南地北地聊,回忆我小时候怎么调皮,怎么气她,有时候怎么懂事,哄她开心,还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那些日子里,我记得最清晰的是姥姥乐观豁达的笑容和话语:

“人都得走,活得太长也受不了,我们不老你们怎么长大?

我想得很开,这一辈子早年受不少苦,但孩子们孝顺,现在生活多好啊,很满足,很好。

”她还说,等我回了学校,她就不在医院里受罪了,要回到农村家里,和我姥爷一起,叶落归根,心也就踏实了。

④最后分别的时刻,姥姥还在安慰我:

“没事,大鹏,我身体感觉好多了,过一段学习不忙了你回来,我还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鸡蛋面疙瘩!

⑤一个多月后,姥姥去世了,当时的告别成为了永别。

⑥在我印象里,姥姥的一生像一株向阳花,给予他人的,永远都是温暖和希望。

⑦姥姥从小聪明善良,八九岁就开始伺候老人,30多岁时姥爷去世,她一个

人照顾舅舅和妈妈,凭着一股坚忍豁达的劲儿,撑过困苦的年代,后来又靠种地纺棉花、养鸡卖鸡蛋供妈妈读完大学。

⑧我出生后,姥姥更是辛苦,父母忙于工作,全家的吃穿料理全靠姥姥一人忙活,70多岁了依然起早贪黑,从不知疲倦。

当时家庭收入十分拮据,姥姥却从未让家人受冻挨饿,破旧的小屋里窗明几净,充满温馨,这都是姥姥的功劳。

别人家主食都是在外面买,姥姥则自己动手蒸馒头擀面条,说每个馍每斤面条都能节约好几分钱。

改善生活买点肉,姥姥也要先炼出大油平时炒菜,剩下的炖成大锅菜,多吃几天。

全家人的衣服除了爸爸妈妈上班必须体面一些,我和姐姐的都要买大一点的,多穿一年,她自己则从不添置新衣服,说“老了,旧衣服缝缝补补就行了”。

然而,苦

难让她更知人情冷暖,邻居朋友的事情能帮的就帮,还尽量让别人接受得自然。

⑨记得有一家邻居孩子多,只有父亲工作,口粮不够吃。

姥姥时不时让我们将刚做好的饭菜端过去,说是吃不完剩下的,还把我们姐弟的新衣服送给他们,说是小了,穿不下了。

上世纪80年代,大家都是烧煤球取暖做饭,煤火炉烧起来很难,姥姥主动对左邻右舍说,大家都上班,谁回家看火灭了就来拿烧红的煤球。

替别人着想已经成了姥姥的习惯。

⑩姥姥的言行不知不觉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妈妈上大学时,放寒假总是把师范院校发放的过年费拿出来,让更贫困的同学返乡,自己却留守在学校给大家清洗被褥;我们姊弟长大参加工作,姥姥常提醒我们在外要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所有人都要客气谦虚,吃亏是福。

姥姥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对外孙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那就是: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别人带去幸福,哪怕自己受点委屈。

20多年过去了,姥姥依然像一朵向阳花,在我内心深处灿然绽放,时刻温暖着我。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1月12日15版)

15.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姥姥的一生像一株向阳花,给予他人的,永远都是温暖和希望”。

请通读全文,概括姥姥在哪些方面给予他人“温暖和希

望”?

(4分)

16.仔细阅读第②段,回答下面问题。

(5分)

(1)“我”得知姥姥病重赶回家探望,见面时却发现“姥姥面带微笑,之前听说的病痛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是为什么?

(2分)

(2)“我也硬是把眼泪憋进了肚子里”中的“硬是”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17.第⑩段写妈妈上大学时帮助“更困难的同学”,有什么作用?

(4分)

18.文章的标题是“永远的向阳花”,写的却是姥姥。

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4分)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旅途上,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走过的足迹。

我们走过童年,走过游戏;走过苦读,走过奋斗;走过成功,走过失败;走过温暖,走过冷漠;走过沙滩,走过草原;走过春走过秋,走过风走过雨……走过这些旅程,我们体验过快乐、悲伤,品尝过酸甜苦辣,有过彷徨迷惘,也有过深深的思索。

这些经历和思考,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在你走过的成长旅程中,有什么经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那时,你遇到了什么?

经历了什么?

如何“走”怎样“过”?

走过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你以“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A)鲁智深一者初做和尚,二来旧性未改,瞪起双眼,骂道:

“直娘贼!

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

”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

智深用手隔过,揸(zhā)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智深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

鲁智深道:

“洒家饶了你这厮!

”踉踉跄跄颠入寺里来。

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

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

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ɡè)关了。

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

二三十人都赶得没路。

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监寺慌忙报知长老。

(B)那大王摸进房中,叫道:

“娘子,你如何不出来接我?

你休要怕羞,我明日要你做压寨夫人。

”一头叫娘子,一头摸来摸去。

一摸摸着销金帐子,便揭起来,探一只手入去摸时,摸着鲁智深的肚皮。

被鲁智深就势劈头巾带角儿揪住,一按按将下床来。

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

“直娘贼!

”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

那大王叫一声:

“做甚么便打老公?

”鲁智深喝道:

“教你认的老婆!

”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刘太公惊得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

太公慌忙把着灯烛,引了小喽啰,一齐抢将入来。

众人灯下打一看时,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赤条条不着一丝,骑翻大王,在床面前打。

为头的小喽啰叫道:

“你众人都来救大王。

”众小喽啰一齐拖枪拽棒,打将入来救时,鲁智深见了,撇下大王,床边绰了禅杖,着地打将出来。

小喽啰见来得凶猛,发声喊,都走了。

刘太公只管叫苦。

(节选自《水浒传》)

1.选文(A)节选自“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水浒传》中,鲁智深除了“大闹五台山”外,还有哪2次“大闹”?

(2分)

2.选文(A)描述了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的情形,三四个月后,他再一次大闹了五台山,又是怎样闹的?

(4分)

3.古典名著《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鲁智深的形象就很受读者喜爱。

选文(B)体现了鲁智深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这个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018年金平区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答题卷

1.基础(10分)

(1)□□□□□□(1分)

(2)□□□□□(1分)

(3)□□□□□□□□□□(2分)

(4)□□□□□□□□□□□□□□(2分)

(5)□□□□□□□□□□□□□□

□□□□□□□□□□□□□□(4分)

2.

(1)

(2)(3)(4)(4分)

3.()(3分)

4.()(3分)

5.(4分)

标题:

(2分)

理由:

(2分)

6.

(1)

(2)(3)(3分)

7.(4分,各2分)

(1)

(2)

8.()(3分)

9.()(3分)

10.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3分)

11.

(3分)

12.()(3分)

13.()(3分)

14.

(4分)

15.

(4分)

16.(5分)

(1)

(2分)

(2)

(3分)

17.

(4分)

18.

(4分)

19.作文(50分)

题目:

走过

附加题:

1.(2分)

2.

(4分)

3.

(4分)

2018年金平区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说明;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说法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附加题从严给分。

一、基础(共24分)

1.(10分。

本题共5小题,每句1分,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句得分为止。

(1)即更刮目相待

(2)飞鸟相与还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