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3909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docx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一语文doc

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7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卷(01)

高三语文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文化与当代中国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

当下,面临时代、国情的深刻变化和多元文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弘扬孝文化更成为当下所需,当务之急。

“银发中国”需要孝文化。

我国现在已步入“老龄化国家”之列,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困难老人数量多,“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十分普遍。

“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挑战。

对于建构养老保障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固然要大力发展经济,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弘扬孝道,文化养老,发挥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作用。

从理论层面上说: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只养亲而不敬,那只是小孝。

养老,绝不只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一个精神慰藉的问题。

中国未来的养老制度体系建设应充分重视孝文化的导向作用,建立一种以孝文化为依托,符合中国国民心理需求,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照顾护理、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的全面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从实践层面上说,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伦理仍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的伦理关系,养老、敬老仍是基本的家庭美德,家庭尤其农村家庭承担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且在较短的时间里,指望“未富先老”的国家完全代行养老之责并不现实。

因此,在政府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弘扬发展以孝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仍然是基本和现实的选择。

“少年中国”需要孝文化。

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在历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当下,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尤其是孝道遭受激烈的冲突与损毁,部分青少年的孝观念处于断裂与冲突之中:

“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和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使一些家庭的代际关系失衡和重心下移,家庭的培养教育功能弱化;信息化及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父母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

纷繁复杂信息的左右,代沟的形成与加深,使少数青少年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对他人缺乏道德感;多样经济成分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使得部分青少年的家庭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使传统孝文化中尊长敬老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几千年来,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多是从孝为切入点,发蒙开篇便是“第一当知孝,原为百善先”。

这种建立在儒家孝道教育思想之上的中国传统教育,是建构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

因此,对于孝,我们应汲取其合理成分,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对于“少年之中国”,无疑是有积极而重要意义的:

一是要以孝文化“事亲、尊亲”,培养青少年尊亲敬老的意识。

天地为人之始,父母为人之本。

从感恩、亲情、孝顺依次生发,形成德性和教养。

这是“物之根本,事之初始,人伦之核心”。

二是要以孝道“全身”,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健康向上。

孝文化将保全身体视为践行孝道的基础,认为爱惜生命、珍惜名誉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这对教育当下青少年摈弃狭隘、自私、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履行对父母、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要以孝文化的“承志”,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

孝文化所要求的对父母的孝心,实际上就是对父母要有责任感,感恩图报,即为责任。

四是要以孝文化的“立身”,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品质,儒家孝文化的所谓“承志、立身”,实际上就是要求子女要继承先祖遗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我们当代中国青少年,应该也必须在善事父母、继志述事的基础上,竭尽全力,入世“公忠”,建功立业,践行责任。

“邻里中国”需要孝文化。

所谓的“邻里中国”,这里指家庭关系之外的各种社会关系。

这在孝文化中同样可以找寻答案。

孝,博爱之始。

孝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亲亲而博爱。

从孝文化“事亲尊亲”推衍开来,能培养人们博爱的人性。

孔子讲: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孟子进而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更有精辟记述: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更明确提出了人们不但要敬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而且要用同样的感情去对待他人和社会。

孝延伸为孝悌,继而又从亲戚血缘关系扩展到邻里乃至社会。

具体说到邻里关系,和谐邻里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现在城市越来越拥挤,但人心与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邻里冷漠已成为当下的社会病,对此我们需要以孝文化的和谐理念为指导,更多地在生活中交流互动,在工作中互帮互助,给社会生活增加亲切感,为人际关系增加温度,营造和谐信任、守望相助的“邻里中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孝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化强调“事亲、尊亲”,要求子女既要赡养老人,又要给老人以精神慰藉。

B.孝文化认为子女爱惜生命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父母、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C.孝文化要求子女对父母要有责任感,感恩图报。

D.孝文化要求子女在善事父母的基础上,要继承先祖遗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要构建养老保障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发挥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作用。

B.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的伦理关系仍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伦理,绝大多数老年人仍靠家庭养老。

C.当下青少年受多样经济成分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家庭观念淡化,尊长敬老的道德观念淡薄。

D.弘扬孝文化,可以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健康向上,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品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困难老人数量多,所以弘扬孝文化更成为当下所需,当务之急。

B.如果不充分重视孝文化的导向作用,就不利于建立符合中国国民心理需求的全面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C.由于我国的养老现状,所以指望政府在较短的时间完全代行养老之责并不现实。

D.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在历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现阶段我们应全面推行儒家的孝道教育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追星不移张钰哲

朱琪红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福建闽侯县一古旧宅院的空旷处,每到晚上,总有个瘦弱的小孩子仰望星空,辨认着北斗七星和闪烁着神秘光芒的星座,孜孜不倦,兴趣十足。

河塘蛙声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喧闹都无法让他分神,他就是自小爱好观察天象,迷上天文学的张钰哲。

 

1923年,21岁的张钰哲赴美求学,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

一天晚上,在同学的宿舍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小册子,而这本小册子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命运。

这是一本普通的天文科普读物,但作者一段令人心泣的卷首语深深触动了他。

“天文学乃中国古学,在我国启昌独早,其研究规模,千年前即已灿然大备,惜后中落……近百年复受晚清腐败政治之影响和军阀的摧残,天文古学更日就消亡,几成绝响。

诸君关心国粹,扶翼文明,想亦深同愤惜也。

” 

读到这里,张钰哲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难道中国真的要沉沦下去?

难道天文古学在中国从此就要消亡了吗?

 于是,1925年,张钰哲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并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天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28年11月22日夜,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一个高挑儿身材,面庞清秀的中国小伙子一边摘下眼镜揩去激动的泪花,一边不禁高喊着:

“捉住了,捉住了!

我终于把它捉住了……”

两年中,他一直在苦苦地追索,在茫茫星海中找寻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

为了它,两年时间张钰哲从未睡过一个好觉,伴随他的只有伸向星空的天文望远镜。

多少个不眠之夜过去了,张钰哲熬红了双眼,深陷的面颊显露出苍白的容色,但他依然如故,仍在星海中搜寻。

经过连续的观测和精密的轨道计算,张钰哲确信两年前他发现的一颗星是从未有过纪录的新行星。

今天,当这颗星再次进入他的观测网时,他轻按相机快门,终于将这颗新星留在了底片上。

张钰哲的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

 

依照国际惯例,发现者有权为它命名。

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此时心潮澎湃:

天文学乃是我国古学,成就早就领先于世界各国。

只是到了近代,我国才落后于西方,就天上闪烁的行星来说吧,没有一颗是中国人发现的。

多少年来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发现了行星,中国的名字也将在太空遨游。

“就叫它‘中华星’吧!

”张钰哲坚定地说。

 

1945年,一个留学法国的哲学博士,声称用八卦占卜发现了第十大行星--木王星,时任民国宣传部长的张道藩还在《中央日报》上撰文鼓吹,引发了舆论界一阵热捧。

 

很快,一篇题为《你知道行星是怎样发现的吗?

》的文章在《大公报》发表,向“用八卦发现木王星”的伪科学进行驳斥和抨击,各种追捧谬论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张钰哲。

 

1949年9月,他返回南京,积极参与紫金山天文台的重建工作。

他除了忙碌于领导发展紫金山天文台和全国的天文工作以外,同时坚持天文观测和计算工作。

张钰哲虽是台长、导师、长者,但他从来都是和他的学生张家祥等轮流导星,一人一片,一观测往往就是通宵。

人几乎冻僵了,钢笔水也冻住了,只能用铅笔来记录。

对此,张钰哲常说:

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

 

经过近40年的观测研究,张钰哲开创的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和他领导的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共拍摄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张,获得有价值的精确位置数据9300多个,发现了1000余颗新小行星,并计算了它们的轨道。

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和3颗紫金山彗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1978年,《国际小行星通报》宣布:

为纪念张钰哲在天文学上的杰出贡献,哈佛大学天文台将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编号为第2051号。

1986年7月21日,84岁的张钰哲在南京逝世。

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深埋在紫金山天文台内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地面上没有任何标记。

相关链接:

①1902年2月16日,张钰哲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职员家庭。

1950年5月20日,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②1941年9月21日我国西北部可见日全食。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饿时期,张钰哲和队友克服重重困难,携带各种仪器,行期42天,行程3200公里,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从昆明到甘肃临洮观测日食。

最终,观测队拍摄到中国境内中国天文学家自拍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

这是首次在我国境内利用现代天文仪器进行的日全食科学观测。

(有删改)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钰哲赴美求学,本是想学机械工程和建筑的,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想法,所以他没有学习机械工程和建筑,转而研究天文。

B.张钰哲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对观察天象感兴趣,夏天晚上,河塘的蛙声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喧嚣声也不能吸引他。

C.抗日战争时期,他和队员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利用现代天文仪器进行的日全食科学观测的梦想。

D.张钰哲和他领导的紫荆山天文台行星室开创了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国外求学的时候,一本小册子改变了张钰哲,也正是这本小册子使得天文学将要在中国消亡的时候得到了拯救。

B.张钰哲因为找到了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按照国际惯例,他的发现被“国际行星中心”定名为“中华星”

C.一个留学法国的哲学博士声称用八卦占卜发现了第十大行星,引发了舆论界的一阵热捧,很快张钰哲就写了一篇文章对伪科学进行驳斥和抨击,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D.本文虽然是传记类文本,但是作者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和侧面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执着、爱国、低调的天文学家的形象。

E.哈佛大学天文台将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行星,命名为“张”,是因为张钰哲在天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张钰哲曾说:

“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杭州巷10号

夏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

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

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

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

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

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

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

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

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

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

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

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

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

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

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

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

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

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

“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

“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

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

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

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

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

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

”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

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

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

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

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

“磨剪子嘞,戗菜刀!

”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

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

主任问我:

“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

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

“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

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杭州巷的幽深、古朴、热闹非凡的环境,为下文写老太太成为杭州巷唯一的住户做铺垫。

B.小说采用了散文化的手法,将跌宕起伏的故事娓娓道来,文章哀而不伤,让读者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C.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不仅表现了“我”为了劝说老太太同意拆迁的良苦用心和睿智,也体现了老太太的机警和对旧居的不舍。

D.小说结尾“我”善意的谎言,写出了“我”对于拆除“杭州巷”的矛盾心理,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如何处理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的思考

8.小说中老太太回忆了杭州巷的历史,描写杭州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5分)

9.小说写了关于城市拆迁的故事,请探究其中作者的情感以及你对城市拆迁的看法。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

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

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不应。

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

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

“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伯行寻乞病,上不许。

鹏翮请责前任巡抚于准及思恭偿十六万,馀以官俸役食抵补。

上曰:

“江南亏空钱粮,非官吏侵蚀。

朕南巡时,督抚肆意挪用而不敢言。

若责新任官补偿,朕心实有不忍。

”命察明南巡时用款具奏。

伯行又疏奏各府州县无著钱粮十万八千,上命并予豁免。

噶礼贪横,伯行与之迕。

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交通关节,榜发,士论哗然,舆财神入学宫。

伯行疏上其事,正考官左必蕃亦以实闻,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按治,伯行与噶礼会鞫,得举人吴泌、程光奎通贿状,词连噶礼。

伯行请解噶礼任付严审,噶礼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讦奏。

上命俱解任,鹏翮等寻奏晋与泌、光奎通贿俱实,拟罪如律;噶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

上切责鹏翮等掩饰,更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覆按,仍如前议。

上曰:

“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

噶礼才虽有馀而喜生事,无清正名。

此议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议。

”明日,召九卿等谕曰:

“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

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朘削几半矣。

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

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

”遂夺噶礼官,命伯行复任。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於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

“入圣门庭在是矣。

”尽发濂、洛、关、闽诸大儒之书,口诵手抄者七年。

始赴官,尝曰:

“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因自号曰敬庵。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话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B.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C.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D.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

B.“署”在文章中意思为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

“调”的意思为调任、调动。

“改”的意思为“改任”。

C.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贡士”。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

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伯行,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他学宗“程朱”,积极传播程朱理学;他居官清正廉明,深得康熙皇帝称赞。

B.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因布政司库存亏空,代理布政司使职务的陈鹏年建议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亲自上疏奏明此事。

C.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进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

张伯行和正考官左必蕃上疏奏明这件事,并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

D.因江南乡试一事,噶礼和张伯行均被解职。

而康熙帝认为张伯行居官清正,噶礼的操行令他不能相信,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5分)

译文:

(2)始赴官,尝曰:

“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登河北城楼作①

王维

井邑②傅岩③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作者隐居终南山时创作的一首感怀诗。

河北,唐代河北县,今山西平陆县。

②井邑,人口聚居之地。

③傅岩,地名,商代贤士傅说隐居之地。

14.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述的是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给人以辽阔与沧桑的感觉,又为后面写景设置了一个较为虚空的背景。

B."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虚实结合,"孤舟"带给读者寂寥,"岸火"却给人以温暖,"渔家"与"夕鸟"更唤起了读者思乡回家的感受。

C.“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自由快乐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体现了高度成熟的盛唐风格。

D.题目指出了观景的视点--河北城楼,古代登临之作都是通过对情景和历史的描绘而表现作者个人感慨或情怀,这首诗在题目中也隐含了这样的趋势。

E.王维的这首诗,"情景俱胜",在对画面的描绘中将感情融入,达到了如盐融于水般不着痕迹的效果。

15.“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两句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作者在现实与冲突之后表现出超然于世的句子是

“,。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①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提到雾霾的主要物质—黑炭,是锁链结构,两克的黑炭打开面积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它可以吸附很多致癌物和重金属,令人叹为观止。

②北京某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其实,我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以如履薄冰的姿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实施细则,坚守廉洁从政底线。

④2月4日,台湾复兴航空一架客机起飞不久擦撞高架桥,破降基隆河,机身断成好几戒,有行车记录仪拍下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⑤“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⑥在刚刚结束的第49届世乒赛中,中国军团不孚众望,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东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