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4075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docx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走进南阳师范学院

独山玉博物馆

 

南阳独山玉矿床地质陈列

世界惟一

独山玉是世界独有的玉石。

玉矿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是秦岭宝玉石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超特大型玉矿床。

独山玉以它特有的成矿条件、特殊的矿床类型、众多的矿物组份、斑斓的多彩色调,在世界玉石家族中独一无二,成为我国独有的玉矿床。

独山玉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崭露曙光,到夏商周已呈繁荣,至秦汉唐宋元明清独领风骚,展示了独山玉万般灵性、厚博精深的文化内涵,自古至今为我国“第二大名玉”,在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成为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信息载体。

随着现代地质学和宝玉石学热的兴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独山玉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无论在地质学、矿物学、矿床学及开采方面,还是在历史文化源渊、现代玉雕工艺及玉雕产业等方面,都获得了众多新的研究成果。

为弘扬中华玉文化的精髓,促进南阳玉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南阳师范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向社会奉献上多年来对独山玉地质诸方面的科技攻关成果,众星捧玉,叫响魅力四射的独山玉文化品牌。

传承玉文化,独山玉通天下!

南阳师范学院

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

 

二00四年九月

独山全景图

 

独山距南阳市东北约10km,属卧龙区七里园乡,位于东经112º33′56″―112º35′32″,北纬33º02′51″―33º04′28″。

独山为伏牛山脉之东延低山,是南阳盆地九座孤山之一。

因“一山突出,单椒杰立”、“怪石瘦碧”而谓之,古代称预山、序山、谢山。

海拔367.8m,相对高度约243m,南北长2.6km,东西宽0.6―1.2km,山体呈椭园状,似卧牛,盛产我国独有的美玉——独山玉。

石之美者独山玉

独山玉为我国的四大名玉之一,是我国独有的玉种。

独山玉色泽艳丽,多彩丰姿,以白、绿、绛、红、黑等色为主,常以2―3种基本色组成多彩玉,构成8大类、120多个品种。

其多彩性是国内外其它玉石不能比拟的。

独山玉中状如凝脂之透水白玉堪与新疆和田羊脂白玉媲美,翠绿泛光的天蓝玉犹如缅甸玻璃地祖母绿翡翠之丽,因而被法国学者誉为“南阳翡翠”,苏联学者称为翡翠矿床。

独山玉质地细腻,玻璃―油脂光泽,硬度极高(>6.5度),加工性能良好,颜色几千年不变,是我国及世界上具有独特性、稀有性的品质高贵之玉石。

附图:

独山岩体地质图(1:

1万)

标本陈列:

各种独山玉料若干块(随形,高0.2宽0.15厚0.1)

独山玉成矿构造背景

研究表明,独山玉矿是在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背景下形成的复成因矿床。

华力西期,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存在一独立演化的近东西向的秦岭洋,洋壳的各种岩浆活动形成了科马堤岩、辉石岩、辉长岩等,成为独山玉的源岩。

华力西期后,秦岭洋壳向华北板块单向俯冲,至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靠近,秦岭洋闭合,并逐渐碰撞而形成秦岭造山带。

强烈的构造活动使基性―超基性岩体抬升,构造侵位形成独山。

在较大深度、较高温度和强烈构造作用下,后期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同时,构造挤压断裂使源岩发生糜棱岩化和重结晶作用,最终形成独山玉矿床。

附图:

独山玉矿区域地质图(1:

50万)

标本陈列:

各种构造、岩石标本若干块(每块长12宽8厚3cm)

独山玉矿物学特征(表)

独山玉矿物成分十分特殊,既不属钠铝(铬)辉石为主的硬玉范畴,也不是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的软玉系列,而是以钙长石为主的钙铝硅酸盐类玉石。

大类

玉石种类

岩石名称

颜色

主 要

矿 物

次要 矿 物

其 他

矿物粒度(mm)

特征

白独山玉类

透水白玉

细晶钙长岩

乳白、灰白

钙长石

培长石

黝帘石绿帘石

<0.051-0.05

质地细腻油脂玻璃光泽  半至透明

干白玉

强黝帘石化斜长岩

灰白

干白

钙长石拉长石黝帘石

透辉石绿帘石透闪石

方解石榍石

绢云母

0.01-0.05

质地较粗 油脂光泽不透明

绿白独山玉类

绿白玉

透辉石强黝帘石化钙长石

绿、绿蓝

黝帘石钙长石拉长石

透辉石阳起石

榍石、葡萄石方解石

0.01-0.05

质地稍粗不至半透明

天蓝玉

含铬白云母钙长岩

翠绿 暗绿 豆 绿

钙长石铬白云母

黑云母绿帘石

榍石

金红石

0.01-0.03

玻璃光泽半至透明质地细腻类似翡翠

 绿玉

含铬白云母斜长岩

绿  淡绿 油 绿

钙长石铬云母拉长石

透辉石

榍石

金红石

0.02-0.05

紫独山玉类

 紫玉

黑云母钙长岩

淡紫 紫  浅棕色

钙长石拉长石

黑云母绿帘石

0.01-0.05

质地较细玻璃光泽微透明

青独山玉类

 青玉

辉石钙长岩

豆青

深蓝

单斜辉石  钙长石拉长石

透辉石阳起石

榍石

0.03-0.5

质地较细   玻璃光泽微透明

黑独山玉类

 黑玉

糜棱岩化、黝帘石化辉长岩

黑绿

辉石钙长石角闪石

黝帘石绿帘石阳起石

玻璃光泽微至不透明

黄独山玉类

 黄玉

绿帘石、黝帘石化斜长岩

褐黄

黄绿

橄榄绿

钙长石拉长石黝帘石绿帘石

阳起石

0.02-0.2

玻璃光泽微透明 稍干

红独山玉类

红独玉

强黝帘石化斜长岩

粉红

干红

肉红

钙长石黝帘石

透辉石

0.04-0.06

玻璃光泽微透明

质地稍粗稍干

杂色独山玉类

杂玉

各种蚀变的斜长岩

白、绿、紫、黑等色相间和色块组成多色

斜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黑云母

阳起石透辉石

榍石

方解石

玻璃光泽不-微透明

附图:

矿物显微照片(f5.f25)、电镜扫描照片(中国独山玉p53彩图3-9、3-11)

标本陈列:

各品种玉石标本、各品种原岩标本(块度12x8x3cm)

 

独山玉的质量评价及分类

独山玉以多色组合、配置和谐为其独有特性。

独山玉以翠绿、玻璃地、透水为上品,其中天蓝玉和透水白玉为稀有之珍品,而黑白为主的则占多数,即墨黑、黑绿、黑花、梅花斑、黑白花是主要颜色特点。

结合工艺美术的具体要求,可将独山玉分为以下四个品级。

品  级

工 艺 要 求

在玉石中所占比例(%)

 特  级

纯绿、天蓝、翠绿、透水绿白,质地细腻,无杂质、白筋、裂纹、棉柳,透明度好至较好,块度形状适宜,重量要求在5kg以上

 10

 Ⅰ  级

白、乳白、绿白、暗绿等,颜色鲜艳、分布均匀,质地致密、细腻,透明度一般,无白筋、裂纹、杂质、棉柳,块度、形状合适,块度在10kg以上

 20

 Ⅱ  级

干白、干绿白、 紫、杂色等,色泽较艳丽,质地细腻致密,无杂质、裂纹,少白筋、棉柳,块重要求无限制

 50

 Ⅲ  级

干白、干绿白、杂色等,颜色较艳丽,质地较致密细腻,有一定杂质、白筋,块度形状一般,重量无严格要求

 20

 

附图:

四个等级的独山玉料

标本陈列:

四个等级的独山玉料(随形,抛光)

 

独山玉成矿模式

基于系统研究,目前按江富建老师归纳的独山玉成矿模式简述:

东秦岭造山带原为一古秦岭洋壳板块,随之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岛弧和橄榄质科马堤岩、辉石岩、辉长岩等。

晚加里东―早华力西期,华北与扬子板块相向运动,秦岭洋关闭,造山带形成,地幔岩浆分异并成岩浆房后,岩浆分异出辉长、辉石和斜长岩浆,为独山玉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

俯冲继续,含斜长石且带有致色元素的后期岩浆热液沿构造通道充填交代,在低压高温(350º—500℃)条件下形成独山玉。

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叠加,使岩体和玉石交代蚀变,终成多彩玉石。

其模式如图。

 

附图:

独山玉成矿模式图

标本陈列:

独山玉料(随形)

 

独山玉矿体赋存特征

独山玉玉脉密集带主要赋存于独山东西两侧断裂挤压带的碎裂次闪石化辉长岩、糜棱岩化辉长岩的次级构造内。

构造带规模分别长约1200m,宽120—150m和1200m,宽60—90m,走向330º,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50º―70º,密集带 在446m以上。

玉脉多呈大小不同的脉状,占70%以上;次为透镜体,约占20%;其它为网脉状、囊状、窝状、树枝状及不规则状。

玉脉最长20m以上,长10m的占5%,1—10m占43%,大量是1.0m以内,约占52%,脉厚多为0.1—1.0m,最厚达2.0m以上。

玉脉总体倾向以北东东为主,次为南东东向。

玉脉具有多期性和不同颜色相互交叉、平行排列,在剖面上呈鱼群状斜列叠置,平面上呈密集带状分布的特点。

已勘查探明的储量和估算,独山玉储量总计在20万吨左右。

远景储量巨大,但有待继续勘查。

 

附图:

(1)多期玉脉相互交叉(照片玉脉交叉,u盘)

(2)多期玉脉似平行排列(照片:

特级独山玉料,u盘)

标本陈列:

平行排列玉脉之独山玉料(大块)

 

独山玉古代探采方法

独山玉古代探采十分困难,先民们由偶然发现到主动寻找和小规模的挖大窝、打竖井、开平硐,多种探矿方法结合采玉之后,开展了挖土筋、采破碎带中的石筋,并用火烧烤淬水降温产生裂痕来采玉。

随着火药和冶铁工具的出现,人们开始打眼放炮采玉,并使用开挖工具,独头尖镢、撬扛、钢楔子、大捶、挖勺等以及照明用的火镰、燧石、火绳、火麻杆、香油灯、土腊及后期的洋油、洋腊等。

古代“打玉”,工具简单,全部手工操作,条件极差,只能采获浅部玉石,采量极少。

古代人们积累的探玉采玉经验,为近、现代采玉提供了参考。

目前独山上留下的近1000个大小不等的古采矿坑、矿井,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为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见证。

照片:

古人采玉工具——大锤

 

附图:

独山玉古代开采矿洞(独山玉古矿洞,U盘)  

标本陈列:

古代采玉工具(灯,撬杠等)

 

独山玉的现代开采状况

独山玉的现代开采始于1958年,在原多个打玉班的基础上创建了南阳市独山玉矿。

1965年、1980—1985年、1996—2002年河南省地质局19队、12队、地勘一院三次对独山玉矿进行了详查,基本上查明独山玉的赋存特点、物质组份、玉石分类、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和远景等,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宝玉石学家在独山玉地质学、矿物学、矿床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独山玉开采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独山玉矿开采探矿也由半机械化到实现机械化,目前主要机械有空压机、凿岩机、矿车、汽车及轻型钢轨等设备。

玉矿开采引入了“静态控制爆破”和“金刚石链条锯切割”新技术,使开采的玉石破碎率由30%降到10%,玉石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目前,独山玉矿已成为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管理有序的现代化采玉企业,年采玉石100—150吨,为推动我国玉雕产业的发展、振兴地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精品陈列

独山玉之光

独山玉,也称南阳玉,又叫南阳翡翠,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玉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900—前5500年)晚期、仰韶文化早期,生活于南阳黄山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异于白河河床砾石的稀有玉种——独山玉,遂开始了上山采玉的活动。

他们把采集的玉料,分别做成玉斧、玉楔、玉铲、玉镰、玉刀、玉镞、玉凿、玉锤等工具,用以生产和生活。

由于独山玉器较之一般石器具有特殊的硬度、比重、光泽、质地和美学特征,因此,这类新材料工具,一经投入农业生产便发挥了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岁月的转移,黄山玉器加工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加工技术日臻完善,加工产品惠及南阳盆地甚至更远一些地方。

尤其是黄山加工的独山玉铲,质地坚硬,刃部锐利,五彩斑斓,美仑美奂,为山川精英,人文灵蕴。

可以说,以独山玉铲为代表的玉器,虽然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消逝、埋没于桑田之下,但它毕竟开创了中国古代独山玉开发利用的先河,同时也拉开了中国玉都——南阳玉雕的序幕。

沙盘——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遗址

遗址

简介

黄山遗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位于南阳市东北郊白河西岸、独山与丰山之间,

古称蘘山,因“昔有居民被蠱毒,神女教食蘘荷,毒愈,故名”。

黄山遗址是一处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古文化遗存。

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房屋,曾被郭沫若主编的高等院校历史教材《中国史稿》所引用;出土的独山玉铲,有“中华第一铲”之称。

1963年,黄山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照片:

独山玉铲

龙山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15.5cm宽10.2cm

      1959年黄山出土

      现存河南省博物院(A11,U盘)

 

照片:

黄山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著名玉文化、文物考古专家黄山遗址调研留影(2004年3月25日)自左至右:

江富建、祁蒲实、杨育彬、许顺湛、赵春青、杨伯达、曹桂岑、栾秉璈、吴国忠、杨焕城、王建中、周世全、张得水(黄山合影,U盘)

 

陈列标本:

黄山遗址全景图

(照片或u盘)

揭开黄山独山玉器的历史“盖头”

为了彻底揭开黄山独山玉器的历史“盖头”,南阳师范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先后十二次来到黄山,用传统的文物普查和国际流行的“区域系统调查(SystematicRegionalSurvey)”的方法,对遗址和距离遗址约2.5公里的中国产玉名山——独山进行了多学科、捆绑式地面调查,获取了一批裴李岗文化晚期、仰韶文化时期、屈家岭文化晚期的石器、玉器和陶器等遗物,初步揭开了距今约六、七千年悠久而又神秘的独山玉开发利用的历史。

附照片:

南阳师范学院

遥感影像图

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

陈列标本:

丰富的文化遗存

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物相当丰富,调研中我们在田间、地边、沟谷、坟头等处,已采集到各类遗物1200余件,其中石器有石斧、砺石及石钻等;独山玉器有铲、斧、犁、镰、凿、楔、锛、刀、镞、球等;陶器有鼎、钵、甑、罐、碗、杯、盆、盉、锉、纺轮、弹丸等;另有汉白玉镯及一些不知名器。

根据器物特征分析,这里除了有裴李岗晚期文化遗存外,主要是仰韶文化的遗存,也有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

附图:

采集的独山玉器照片若干

陈列标本:

黄山“村”——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村”

黄山,是一座由云母石英片岩构成的低山,海拔152米。

黄山遗址座落于黄山之上,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一般高出地面约17米。

遗址东临白河,北、西、南三面与平原接壤,北、西北有盛产石灰岩、汉白玉的蒲山和丰山,西南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产地——独山,山环水绕,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河流、山林、平原为生活于黄山的人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条件。

约距今7500年前,一支大抵来自中原地区东北部的先民来到了黄山,揭开了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第一页。

仰韶文化时期,他们住在“独成一室”、“两间互通”或六间“交错相连”的房屋里,用打制或磨制的石器、玉器从事农畜牧业生产,并掌握了制陶、琢玉和纺织技术,过着比较稳定的聚落生活。

附:

(1)生活场景(半坡图1)

  (2)今日黄山(u盘)

陈列标本:

各种石器

     

黄山遗址地形图

消失了的黄山先民……

从裴李岗文化晚期(距今约7500年前)开始,经仰韶文化时期,至屈家岭文化晚期,黄山先民们大致在南阳生活了三千余年,他们用原始的独山玉石工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南阳远古文明。

之后,便消失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4000年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附照片:

(1)黄山文化层东部:

(黄山文化层,u盘)

(2)黄山文化层南部:

(黄山文化层二,u盘)

(3)黄山文化层西部:

(黄山文化层三,u盘)

(4)黄山文化层北部:

(黄山文化五,u盘)

陈列标本:

(1)裴李岗、仰韶、屈家岭文化各种陶器

玉山

黄山的骄傲——独山玉生产工具

在黄山遗址散存的遗物中,有大量的独山玉料和独山玉器,器形有斧、楔、铲、镰、锛、凿、刀、镞、锤、球等。

颜色斑烂驳杂,主要有绿、白、青、黑等色,一般为墨绿、黑绿、黑白、绿白结合的花斑玉和多色玉。

由于独山玉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所以黄山玉斧、玉铲、玉镰,便成了人们砍伐树木、深翻土地和收割谷类、稻类农作物的主耕农具。

约7500年前,黄山出现了双弧刃、鞋底状打制的独山玉铲;仰韶文化时期,黄山先民的独山玉制造业大抵与石器制造业已“分而治之”,从而成为独立于农业、畜牧业和其他手工业之外的重要部门。

附图:

1、独山玉犁、玉镰(玉犁,u盘;照片)

2、(半坡图2、3)

标本陈列:

复制、仿制的黄山独山玉生产工具

(1)打制独山玉器

     (2)磨制独山玉器

     (3)其它独山玉器

黄山名牌产品——独山玉铲

黄山先民们加工的独山玉器中,最为丰富的是独山玉铲,既有打制的,又有打磨兼制的,还有磨制的,且形状、大小多样,制作精美,使用痕明显,成为黄山先民远近闻名的名牌产品。

独山玉铲不仅满足了本聚落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走出了黄山,走进了今南阳市十三个县(市)区众多类似的史前聚落。

这一现象说明,黄山玉铲在南阳远古拓荒史上,有着如同封建社会铁犁和现代社会拖拉机一样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附照片:

独山玉铲  

裴李岗文化  

现存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博物馆(见照片)

独山玉铲  

仰韶文化  

现存南阳市博物馆(见《学术研究文集》彩照,背景换一下)

  

标本陈列:

复制、仿制的黄山独山玉铲

独山玉铲(悬挂)

(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复制放大4倍)

长宽:

80、40cm

独山玉铲(悬挂)

(河南省博物院藏品复制放大4倍)

长62cm

宽40.8cm

注:

孔要两面对钻,由大变小

南阳新石器时代独山玉铲分布图

标本陈列:

复制、仿制的各遗址独山玉铲

独山玉器的琢磨

古人云:

“玉不琢,不成器”。

琢,就是雕琢、琢磨。

新石器时代的琢玉,是一项很复杂的工艺过程,大体经历了打制、切割和琢磨几道主要工序。

打制,就是打击、剥削,使之制品成为粗坯的过程;切割,就是开片、剖玉,使之制品成为细坯的过程;琢磨,就是借助磨制石器的技艺,将制品加工为成品的过程。

在黄山遗址上,可以看到一定数量的、有打剥痕迹和切割痕迹的独山玉器遗物,更可看到非常丰富的、有磨制痕迹的独山玉器遗物;同时还可以看到一种“克玉”治器的工具――砂岩钻具、石英砂岩磨棒和石英砂岩砺石。

这种玉、石共存的现象,大抵印证了《诗·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不可攻玉”的记载,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打剥、切割、琢磨独山玉器的远古治玉图。

 

附图:

独山玉器制作工序(考古与文物P61)

附照片:

(1)独山玉石的切割照片

   (2)独山玉铲钻孔照片(实物放大)

   (3)切割痕照片(放大)

(4)石钻照片

标本陈列:

(1)切割痕独山玉片、铲

     (2)石钻、石磨棒、砺石

     (3)复制的可对接的有切割痕的独山玉铲

独山玉器加工制造基地

调查研究表明,南阳盆地十三个区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均发现有独山玉器,多以生产工具为主,数量极大、分布范围甚广、代表性玉器典型,且以黄山式独山玉铲为标志。

由此可见,黄山遗址是一处为本聚落生产独山玉铲等农业生产工具的制造场,又是一处向周边聚落单位提供玉铲等制品的供应地,因此可以认为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一处区域性玉器加工制造业的中心和基地。

独山玉为黄山先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玉料,它不仅满足了当地先民生产生活需要,而且出走了黄山,覆盖了现今南阳盆地名区、县,促进了新石器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黄山独山玉制造场得以生存、发展,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附照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洪朝教授一行

(u盘)考察黄山独山玉器遗址留影(2004、11、7)

自左至右:

刘晓强、王建中、周世全、刘明利、史群、

赵洪朝、员雪梅、江富建

独山玉之路

玉石之路,一般指古代新疆和田玉输入中原之路,这里一条遗失于历史迷团的古道。

然而,黄山玉料、玉器并非来自遥远且险阻的中国西部,而是来自眼下不足3公里的独山。

独山玉那美丽的颜色,异乎寻常的硬度,为生活于黄山的先民们所景仰,为脚下白河滩的各种砾石所不及。

约在裴李岗文化晚期(距今约7500年前),黄山先民们便开始了采玉、用玉的历史。

那时,独山的地表到处是玉,有墨绿、黑绿、黑白、绿白花斑玉和多色玉,也有白玉、绿玉、青玉、黄玉、紫玉、红玉等单色玉,但均限于地表散存玉块。

对于藏在岩体中的“独翠”,即使出露部分,也因手无寸铁而不得不怏怏而去。

采玉之后,采玉人手提肩扛踏上回家之路。

由此可以推定,即使新石器时代“就地取材”的用玉说能够成立,也非现代人想象之易事。

附照片:

(1)黄山先民眼中的独山:

(近:

黄山遗址;中:

黄山村;远:

独山)

(黄山看独山-,u盘;照片)

(2)全国玉文化学术界泰斗杨伯达先生与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富建在黄山遗址调研独山玉器(2004\3\25)(杨江对话,u盘)

标本陈列:

独山上

 

南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精品陈列

斑斓故土

田野调查与考古发掘表明,今南阳地区白河、唐河、湍河、丹江流域及淮河上游广泛分布着新石器时代裴李岗、仰韶、屈家岭、龙山时期文化遗址。

南阳师范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开展的独山玉文化调查研究,进一步印证了南阳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序列、编年和诸文化谱系;同时新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器形有斧、铲、凿、镰、刀、镞等,其质地分属于青、绿、墨、白、绿白、黑白、酱黄和花斑独山玉,从而形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独山玉大地。

生活在南阳各遗址的先民们,用独山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其它生产活动,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蒙昧”和“野蛮”的面貌,创造了璀璨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和多姿多彩的独山玉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展厅中央]

沙盘——南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遗址分布图

 

照片:

南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遗址分布图(遥感影像图)

一、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遗址

白河古河流。

东晋以前称“淯水”,从水,淯声。

东晋为避简文帝、司马昱讳及滩多沙白,改名白河。

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中国猿人南召直立人就生活在白河上游鸡河与鸭河一带,故有南阳母亲河之称。

白河源于河南嵩县伏牛山玉皇顶东麓,流经嵩县、南召、方城、卧龙、宛城、新野至湖北襄阳与唐河汇流,经襄樊市东注入汉水,全长329.3公里。

支流有松河、温凉河、梅溪河、十二里河、潦河、湍河、刁河等。

流域内古文化遗址十分丰富。

其中,旧石器时代有南召小空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有:

竹园、黄山、十里庙、后英庄、高河头、张小洼、安国城、马圈王、太子岗、凤凰山、李村、红土嘴、潘寨、灰土坡、莲花池、凉马台、寨上、冢上寺、冢洼等遗址。

遗址内均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

二、唐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遗址

唐河古河流。

战国、两汉称泚水、比水,唐至明称泌水,清至今称唐河,因贯古唐州,故名。

源于方城士峰山南麓,流经方城、社旗、唐河、新野至湖北襄阳与白河汇流,称唐白河。

全长247公里。

上游称潘河,至社旗与赵河汇流称唐河,支流有毗河、泌阳河、三家河、清水河、蓼阳河、江石河(东岸);三里河、清河、赵河、桐河、绵延河、涧河(西岸)等。

流域内有平高台、八里桥、游方庄、谭岗、茅草寺寨茨岗、迴龙镇、陡坡嘴等遗址。

内均有采集的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

三、湍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遗址

湍河古称湍水。

因水流湍急,故名。

源于内乡、南召、嵩县交汇的伏牛山南麓,至大块地汇成湍源。

《山海经·中山经》:

“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

”流经内乡、邓州、新野,注入白河,全长216公里。

主要支流有长城河、黄水河、默河、得子河、尹凌河、赵河、礓子河等。

流域内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八里岗、竹肖坡牛王、茶庵、杨营、小河、朱岗等。

遗址内均有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