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4160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docx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

 

XXXXXX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文件编号

XXXJ-2013

文件类别

质量管理

白酒质量管理手册

版本

A

执行日期

2013-10-1

 

XXXXXX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制定

 

1.质量负责人任命书

2.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实施方案

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4.各部门职责和权限

5.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管理制度

6.设备维修、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7.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8.文件管理制度

9.采购管理制度

10.生产作业指导书

11.生产工艺管理考核办法

12.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管理规定

13.关键控制点生产作业指导书

14.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

为推进工厂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确保白酒及配制酒质量持续满足有关法规和顾客要求,现授权“XXX”为工厂质量负责人,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领导并组织工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制度;

2)向总经理报告质量工作情况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3)组织召开公司质量分析会;

4)代表公司与外部各方联络质量工作相关事宜。

 

总经理:

 

年月日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实施方案

一、质量方针:

顾客至上,质量第一,诚信经营

二、质量目标:

1.市场抽查质量、卫生指标达标率100%。

2.顾客满意率100%。

3.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98%。

三、实施方案:

1、严格执行食品法规及产品质量、卫生标准要求。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深入持续运行。

3、对各级人员进行质量、卫生培训,考核上岗。

4、完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的管理。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各部门职责和权限

一、总经理:

1)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关注顾客需求,对产品质量负总责;

2)组织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确保全员理解并执行;

3)确定组织机构、工作岗位,明确各级人员职权,促进内部沟通;

4)任命质量负责人,授权处理质量相关事宜;

5)配置合理资源。

6)组织开展年度质量总结。

二、质量负责人:

1)确保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制度;

2)向总经理报告质量工作情况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3)确保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对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重要性的认识;

4)代表公司与外部各方联络质量工作相关事宜。

三、销售部:

1)负责策划产品的营销方案;

2)负责销售市场的开发;

3)负责产品销售过程的管理;

4)负责做好与市场各方(包括顾客)的沟通;

5)负责收集、分析顾客满意信息,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财务部:

1)负责资金筹措;

2)负责固定资产投资;

3)负责营运资金管理;

4)负责利润分配;

5)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与财务分析。

五、质检部

1)负责制订产品规范、工艺标准;

2)及进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指导,有效开展工艺验证;

3)负责组织开展质量、工艺、卫生检查;

4)负责物料、产品生产及出厂检验;

5)负责组织评审、处置不合格品;

6)负责检验、试验设备、仪器的管理;

7)负责化验室的管理;

8)组织、协调全厂日常质量管理事务,对各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

六、化验室:

1)对化验、检验的结果负责,确保检验、化验的质量、及时性;

2)负责维护化验室的环境条件,确保达到规范要求;

3)负责化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使用管理;

4)负责做好检验、化验记录,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5)负责化学试剂、化验留样的保管,防止失效。

七、业务部

1)负责生产的组织、协调、监控;

2)组织生产车间全面落实质量、工艺、卫生要求;

3)负责生产设施、生产设备的统一调配、管理。

4)对产品质量与卫生负责;

5)全面落实生产计划,严格执行生产作业标准;

6)做好车间内部的产品防护,防止原辅料、加工品、成品受到污染;

7)负责生产设施、设备、工具的日常清洗、消毒及其他维护保养;

8)负责生产现场环境卫生的日常维护、管理。

9)负责库存物品收发;

10)负责建立、保持库存台账;

11)负责库存物品的防护,做好库区的环境卫生;

12)负责盘点并报告库存状况。

13)负责选择、评价供应商;

14)负责物料采购,以满足生产需要;

15)负责控制物料采购质量、采购成本。

 

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品的识别

1不合格品,是指对照产品要求、工艺文件、产品质量、卫生标准等进行检验和试验,被判定为一个或多个质量、卫生指标不符合(未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

2这里所指的产品包括:

成品、半成品、采购品

二、采购产品不合格的控制

1记录:

在《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记录不合格品及其后评审、处理的情况。

2不合格品评审

A评审时限:

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B评审目的:

通过评审决定对不合格采购品的处置方式,包括:

——拒收:

退货应为首选方式;

——让步接收:

仅限于辅料在标称的重量方面不达标。

C评审程序与权限:

品管部主管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明确处置方式。

3不合格品的处置及跟踪

A拒收

——由检验员向采购部退交不合格品,说明理由;

——采购部办理退货,将处理结果(如时间等)通报品管部。

B让步接收

——由检验员在检验记录上注明让步情况,向采购部移交让步产品;

——采购部办理入库。

三、不合格的半成品及成品

1记录:

在《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记载不合格品及其后评审、处理的情况。

2不合格品评审

3评审时限:

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4评审目的:

通过评审决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处置包括:

返工,报废。

5评审程序与权限:

质检部组织评审不合格品,明确处置意见。

6不合格品的处置及跟踪

A质检部向车间下达《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

B返工的控制

——质检部应对返工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车间应按要求进行返工,完成后提交重新检验;

——检验员对返工品进行检验,并记载检验结果。

C报废的控制

——生产车间对判废的产品移放到指定的废品区;

——生产车间每天对废品进行清理、处置,检验员予以监督、见证。

四、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1任何情况下,发现已交付的产品出现不合格时,应当即通知质检部、业务部。

2质检部组织销售部、业务部、车间的代表共同评审不合格品。

3通过评审,以确定:

A不合格品的性质、影响程度;

B拟采取的措施。

4评审后,销售部与顾客进行沟通,就处理办法达成一致,通常应全范围召回。

5质检部在《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记载评审、处理结果。

五、纠正措施

1质检部应组织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订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2质检部应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3质检部应在《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做好纠正措施的实施、控制记录。

设备维修、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设备配置

直接用于生产加工的设施设备应要求:

采用无毒、无害、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不易于微生物滋生的材料制成。

二、设备归口管理

1、业务部建立《生产设备一览表》,以明确公司所有现存设备的基本信息。

2、业务部负责保存设备档案资料,以便于后期的检修、更新。

3、业务部应明确各类设备的使用责任人,明确维护、保养、清洗、消毒要求。

三、设备的维修

1、当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有故障隐患时,生产车间应组织维修。

2、任何设备故障在修复后,业务部均应组织进行验证/验收,以确认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满足工艺、卫生要求)。

3、业务部要做好《设备维修记录》,纳入该设备档案资料。

四、设备的清洗消毒

1、生产车间应对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的原料、成品的机械设备、容器/用具、台架等应定期清洗消毒。

2、清洗消毒时机:

A每天生产完毕后;

B当发现或怀疑设备/器具不洁时;

C停产三天以上后,重新开始生产前;

D检修或维修后。

3、生产车间指定的责任人实施清洗消毒,车间主管监督、检查。

4、清洗消毒要求

A对设备中可分离、可拆卸的机械件,应分别清洗、消毒。

B清洗消毒基本流程:

刮洗——冲洗——清洗——冲洗——消毒——冲洗保洁待用。

C清洗消毒具体作业应执行《食品卫生工具设备清洗消毒制度》。

D每次清洗、消毒后,责任人应做好《设备清洗、消毒记录》。

五、设备检查

每天下班前,车间主管应对设备的完好、清洗、消毒情况进行检查。

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一、确定与配置

质检部根据本公司产品检测的需求,组织确定并购买相应的检测设备。

二、使用前管理

质检部建立《检测设备一览表》,确定编号、校准周期、校准方式等内容。

三、校验/周期检定的管理

1对新配置的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在投入使用前,质检部应送国家法定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2对在用的检测设备、计量器具,质检部应根据《检测设备一览表》规定的周期,制定周期检定计划,并按计划送检。

3所有经检定或校准的装置,质检部应保存其检定或校准证书等。

4经检定或校准的设备,根据结果给予“合格”、“不合格”等标识。

四、使用管理

1应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用的检测器具。

2只能使用有“合格”标识,且有效期内的监测装置。

3检验员做好检测设备的日常清洁清理等,以防止因保护、搬运和贮存不当,导致受到损坏或检定失效。

4当发现检定失效时,应及时重新送检。

文件管理制度

一文件分类及编、审、批

技术、质量文件编制由质检部组织,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二文件发放

1针对文件使用领域,确定发放范围,确保有关人员能随时得到所需文件的有效版本。

2收、发双方应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三文件和资料的更改和收回

1文件如确需更改,应向原编制部门提出申请,由其组织核实后实施必要的更改。

2原编制部门在拟定更改内容后,按原规定要求审批。

3除明显打印错误的个别字、词外,文件的其他更改均应换页或全部换新。

4审批后的更改文本交应按规定的范围分发、更换。

四文件的保管

1各类文件一般应存放处于工作现场,指定专人(如某一执行责任人)保管。

2文件持有人员应保持文件清晰,以便于识读,应防止污损。

3文件持有人员不得复制受控文件,需要时,应报请主管部门增发。

4文件持有人员应履行实施、保管等义务,文件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应报公司质量负责人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采购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业务部应确保所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物,能满足规定要求。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1业务部应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确定供方能力,控制采购风险。

2合格供应商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食品原辅料供方应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

B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能出示有效的生产许可证;

C采购品的实物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卫生标准要求,能出示相应证明;

D采购品的实物质量应符合公司《原材料采购标准》等规定要求。

3业务部根据评价结果,拟订合格供应商名单,并根据供货质量定期考核,及时把关。

三、采购文件

1采购前,业务部应根据生产需求与库存状况,制订《采购计划》。

2《采购计划》应明确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到货日期、质量要求等。

3《采购计划》应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4必要时,对重要或大批量物资的采购,业务部还应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

四、采购产品的验证

1业务部应在到货的当天报检,未经检验合格不得投入使用、加工。

2检验员按《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实施检验/验证,并向业务部通报检验结论。

 

生产作业指导书

一、白酒生产作业指导书

(一)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带为关键控制点

(二)生产作业要求

1、粉碎

将原料用粉碎机按照公司标准粉碎备用。

2、蒸煮

将原料倒入酒甄,先用水浇淋,扒平盖好盖,打开蒸汽管阀门通蒸汽,待锅内蒸汽大上,蒸15~20分钟;搅松扒平,再盖盖蒸煮,上大汽后蒸约20分钟,原料变色,。

3、加酒曲

将蒸好的原料倒在地风上,均匀自然摊凉;待温度降到360C左右时,按料1%比例加入酒曲,搅拌均匀;拌料后及时倒入发酵池内进行培菌和糖化。

4、糖化发酵(关键工序)

糖化7天以上,结合品温和室温情况,适当做好保温降温工作,发酵时间为7天,成熟酒醅的残糖分接近于零。

5、蒸馏

经发酵7天以上后,将成熟酒醅装入蒸馏锅中,开通蒸汽管道阀门通蒸汽进行加热;酒开始流出时,截取5L杂质较多的酒头;将所接酒倒进酒罐;酒尾接好并储存待勾兑使用;蒸馏时要注意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要均匀,以免发生压力过大而出现跑糟现象。

5、贮存(关键工序)

A.蒸馏完成后,按酒度和原酒品质分别贮存在相应的贮存罐中。

B.做好《贮存记录》。

6、勾调(关键工序)

A.将原酒按比例抽入勾兑罐内;

B.按产品度数要求加浆进行勾调处理,并放置24小时以上;

C.勾调合格后成品酒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至酒体澄清;

D.过滤后的成品感官须达到标准要求,并做好《勾调记录》。

7、灌装

A.检查,剔除毛口瓶、裂缝瓶、不洁瓶等不合格瓶子。

B.洗瓶工序为:

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反冲倒空滴干。

C.按着装标准要求着装,洗手消毒后进入灌装间,进出灌装间要及时关门。

D.检查运转设备润滑情况,检查各紧固密封件是否松动。

E.启动电机,注意是否有异常响声,盘动是否灵活好用。

F.上瓶前检查酒瓶是否干燥、无异物、无破损。

G.上瓶时轻拿轻放,注意不得用手接触瓶口。

H.注意检查压盖是否完好,须保证不渗不漏。

I.灌装好的半成品传递至包装间,在贴标签同时,注意检查封盖情况,检查酒中有无异物。

J.贴好标签,放入纸箱,成品外观质量好,堆放整齐。

K.停机后及时清理环境、设备卫生;与仓管员作好产品入库手续。

L.临时停电或异常停机后,必须把设备电源开关和阀门设在停关状态,判明原因后再处理设备内的物料。

M.按要求做好灌装机维护和保养工作。

 

二、配制酒生产作业指导书

(一)配制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带为关键控制点

(二)生产作业要求

1、配料

A.目测检查配料有无霉变及异物。

B.按配方要求称取配料并混合均匀。

2、浸泡(关键工序)

A.按配方比例混合配料加入不锈钢浸泡罐中,同时按比例加入40%vol白酒并密封好,浸泡40天以上。

B.做好《浸泡记录》。

3、过滤

浸泡成熟后,抽取浸泡罐上层澄清部分用硅藻土过滤机循环过滤至酒体清澈透明;并测定原酒酒度。

4、勾调(关键工序)

A.将原酒按比例抽入勾兑罐内;

B.按产品度数要求加低度白酒进行勾调,按产品糖度要求加入糖液调整糖度。

C.做好《勾调记录》。

5、贮存(关键工序)

A.勾调好的成品酒贮存在不锈钢贮酒罐中并密封好,贮存时间要求24小时以上,室温保持20~30°C,至酒体澄清稳定。

B.做好《贮存记录》。

6、过滤

A.灌装前将产品进行过滤;

B.过滤后的成品感官指标须达到产品标准要求。

7、灌装(同白酒生产作业要求)

 

生产工艺管理考核办法

一、各岗位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二、在生产过程中,车间主管应对各工序的生产作业情况进行巡视,以督促操作工严格执行工艺要求,杜绝违章操作。

三、工艺纪律检查

1生产部主管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每月至少对车间组织两次工艺纪律检查,检查时间不固定、不事先通知。

2工艺纪律检查应覆盖所有工序,并重点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加大检查力度,每周应检查一次。

3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

A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B是否对工艺参数进行了监控,并做好了监控记录。

C工艺监控记录填写是否符合准确、完整、及时等。

D在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及卫生管理方面,是否符合厂的有关规定。

4业务部主管对违反工艺的情况应及时责令纠正,必要时予以处罚、下达书面整改要求。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操作工应经常培训合格后上岗,以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工艺、卫生常识,熟悉生产作业要求,能熟练使用、操作生产设备设施。

二、车间主管应确保在用的生产设备状态良好,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

三、各级生产人员应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使用、不加工、不流转。

三、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能有效地防止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四、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严格按工艺操作,确保食品生产符合工艺及卫生要求。

五、检验员应按生产作业指导书、检验制度的要求,加强对生产加工质量的检验,认真做好检验记录,确保只有合格品才能投入使用、继续加工。

六、考核

1生产主管应不定期地对生产过程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场责令整改。

2生产主管应每月向公司质量负责人报告当月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状况。

3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公司质量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原因,寻求对策,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管理规定

一、应对公司食品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食品质量及安全。

二、关键控制点的生产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且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三、对关键控制点的生产作业指导书,应通过试生产等方式予以验证,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验证的重点包括:

——糖化发酵过程:

糖化发酵温度及时间。

——浸泡过程:

原料配比及浸泡时间。

——贮存过程:

贮存时间、稳定性。

——勾调过程:

原酒配比、酒精度。

四、生产主管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清洗消毒的频次。

五、在糖化发酵、贮存、勾调配制、浸泡工序的作业过程中,操作工应严格执行有关的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并做好生产监控记录,包括:

《糖化发酵监控记录》、《浸泡记录》、《贮存记录》、《勾调记录》。

六、生产主管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生产技术指导的频次,并对这些工艺参数进行监控。

 

关键控制点生产作业指导书

一、白酒关键控制点生产作业指导书

1、糖化发酵(关键工序)

A.糖化24小时以上,结合品温和室温情况,按料1:

1.2比例加水进行发酵,适当做好保温降温工作,品温保持在32度,发酵时间为7天,成熟酒醅的残糖分接近于零。

B.做好《糖化发酵监控记录》。

2、贮存(关键工序)

A.蒸馏完成后,按酒度和原酒品质分别贮存在相应的贮存罐中。

B.做好《贮存记录》。

3、勾调(关键工序)

A.将原酒按比例抽入勾兑罐内;

B.按产品度数要求加浆进行勾调处理,并放置24小时以上;

C.将勾兑好的产品进行过滤;

D.过滤后的成品感官须达到标准要求。

F.做好《勾调记录》。

二、配制酒关键控制点生产作业指导书

1、浸泡(关键工序)

A.按配方比例将原料加入不锈钢浸泡罐中,同时按要求比例加入40%vol白酒并密封好,浸泡40天以上。

B.做好《浸泡记录》。

2、勾调(关键工序)

A.将原酒按比例抽入勾兑罐内;

B.按产品度数要求加低度白酒进行勾调,按产品糖度要求加入糖调整,并放置24小时以上;

C.将勾兑好的产品进行过滤至酒体澄清透明;

D.过滤后的成品感官指标须达到产品标准要求。

F.做好《勾调记录》。

3、贮存(关键工序)

A.勾兑好的产品贮存在不锈钢贮酒罐中并密封好,贮存时间要求24小时以上,使酒体澄清稳定。

B.注意密封,避免酒度降低。

C.注意贮存间室温,要求保持在20~30°C、并注意湿度对存酒的影响。

D.做好《贮存记录》。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一、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检验制度

1对采购的每一批次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应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检验。

2检验员应按要求检验每批报检的物料,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及台帐》。

3应确保只有检验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4对发现的不合格物料,应按《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管理制度》的规定予以处理。

二、成品出厂检验制度

1本公司成品在出厂前,应按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出厂检验。

2检验员应在《产品出厂检验报告》上如实记录检验结果。

3检验合格后,检验员签发合格证,产品方可出厂。

4对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管理制度》。

三、委托检验的计划安排

对产品标准要求中的铅、锰等项目,业务部组织每六个月送样一次,委托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