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5391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docx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式作业设计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题目,学生仍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这些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能从多方面检测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有的应用题甚至就是机械地模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缺少情趣的作业形式已经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极为不利。

我们力图让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整合,缺乏自主设计作业的学习方式成为过去。

因此,本课题研究旨在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趣;增强学生对作业行为的现状认识;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发展思维、构建知识模块、整合知识单元、形成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作业设计同样应以人为本。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

“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让人人在数学上都到得到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进行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3、元认知理论。

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

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参与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练习内容及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以开放性的学习策略来解读封闭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爱作业,乐于学习。

3、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促进其个体发展,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与其它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其数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

1、对北师大版教材中的练习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

2、数学作业与其它各科作业的整合与利用。

3、数学文化对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发展动向,做好资料信息的加工、处理,指导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分年级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学生作业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员会议,讨论课题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3、案例研究法:

开展学生数学作业的个案研究,拟采用重点、抽样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调查。

随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

五、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从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准备阶段

1、建立课题组,召开年级组会议。

2、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施准备。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实施阶段

1、组织实施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检查,实施中期评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或论文等活动。

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整理学生的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作文、数学天天练等实践性作业。

3、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实践过程:

(一)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培训力度。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

我们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

如: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数学版)、《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与学》等刊物,有效的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了市县级的培训。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因课制宜地整合设计作业,并致力于教学活动中。

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等活动形式,要求写好一定的读书笔记。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因课制宜地整合设计作业,并致力于教学活动中。

同时,学校领导也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互动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还曾两次派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科研学习,使课题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研讨争鸣,抓实过程。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

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顾及整合性,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努力地思考着,实践着:

怎样设计一些学生乐做且能促进有效学习,促进学科整合,促进个体发展的作业。

如写数学日记:

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说话、写些简短的话;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逐步培养他们写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写写数学日记方面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他们听,让学生认识到写数学日记并不难,给他们信心;第二步,定主题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第三步,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在学生日记评价方面我们做到了:

及时阅读,适当归类;评语沟通,动之以情;作品展示,成功激励,且优秀作品学校统一纸张誊写、装订成册,学生们可高兴啦。

现在,写数学日记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作业习惯。

实践证明,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但加强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是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再如,创编数学手抄报,这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工作:

实践活动、实际调查、搜集、筛选、编排资料、报头制作、版面设计、画图着色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活动,也能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创编过程中认真细致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阶段:

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2次,分年级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培训编制手抄报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版面设计、报头设计、题头设计、插图与花边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了一些漂亮的手抄报的画片,顿时学生创编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第二课时,教学手抄报编绘制作步骤,即准备阶段和编制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工具和文字材料,编制过程先是版面设计,然后是抄写过程,再是美化过程。

第二阶段:

学会创编数学手抄报。

学生创编的手抄报我们先是贴在教室的四面墙壁上,大家互相参观、互相评议、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然后用利用学校宣传栏在全校展示,每学期还进行手抄报评比活动,优秀作品装订成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2、教材中练习题的整合设计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载体,教师不能将数学习题仅仅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而应对习题挖掘、调整、重组或改编,即对练习题整合设计,努力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以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灵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习题的最大教育功能。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是摒弃教材中所有练习,而是对其补充和完善。

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带领同年级组老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调整练习题的顺序,让知识结构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例如:

六年级下册第5页圆柱的表面积,可对练习作如下调整:

先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题,学生加深理解表面积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表面积的方法;然后在利用掌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试一试“无盖水桶铁皮面积”;最后辨析练习,这样的练习设计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2)、充实练习,以实现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灵活性、趣味性、思考性等。

目的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层次性是指设计练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

思考性,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上,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比如:

教材中计算教学,缺乏口算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补充相对应的口算练习,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

而对于枯燥的笔算计算,我们可设计为快乐填一填,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我是计算小能手,我是森林小医生等等作业形式,变枯燥为趣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样练习,以实现练习的人文性,现实性,探索性。

例如根据练习内容设计游戏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

如:

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岳晓稳老师让学生做一回小小装潢设计师:

如果你家的新居要进行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潢建议书吗?

聪明的你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方案。

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4)单元整合练习,比如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三单元学习了分数除法后,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分数乘法除法对比练习及加减法计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固点、连线、串面、结网。

(三)、反思过程不断校正

课题从开题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期间,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对作业整合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以寻求小学数学作业整合设计的基本方式,以便推广应用。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在合肥市教研室刘学山主任的指导下,在我校阚雨丽校长的具体策划下,两年多来,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实验,已取得

了预期成果。

(一)成果方面:

(1)、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尊重教材,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习题挖掘、调整、重组或改编,设计出了“整合系列作业”。

如:

“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游戏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

且汇编成练习题集、课例集,并在我校推广应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在探索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面,设计了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等类型的作业。

且对学生较为优秀的作品统一装订成册,作为学校的一个教学资源。

(3)针北师大版教材中需要渗透的数学文化知识也已初步整理成册,供各年级组老师选择试用。

(4)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建构起了自己对数学作业整合设计的独特见解,促进了自己教学能力的增长,促进了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成长,促使部分教师从“实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成功转化。

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及反思,执教的研讨课、参赛课均取得一定成果。

其中孙惠玲老师写的《小学数学作业整合设计的策略》、徐美琴老师写的《关注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质》、岳艳红老师写的《数学作业整合设计带来的精彩》在2012年度全省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分别获得一个贰等奖、两个三等奖:

孙惠玲老师写的《读懂学生,激活课堂》、岳艳红老师的《让数学课堂在动态生成中焕发生命活力》、岳晓稳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均在2011年市中小学教师论文评审中获贰等;翟慧娟老师的《让问题走进课堂,培养问题意识》在2010年市中小学教师论文评审中活动一等奖,她执教的《体积与容积》一课在省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孙惠玲执教的《鸡兔同笼》、岳艳红执教的《摸球游戏》、张淑影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分别获市中小学优质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徐美琴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购物策略》均获县优质课一等奖;且执教的《栽蒜苗》和张淑影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在2011年与马鞍山市花山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同课异构”活动中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翟惠娟老师在2011年获得“宿州市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二)成效方面:

1、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1)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两年来,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使学生的作业面貌,作业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明显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

数学作业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与利用,改变了学生的作业形式,在想一想,做一做,找一找,编一编,练一练,动手实验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办数学手抄报、开设数学乐园、写数学日记、写作业心得体会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再如:

让学生课内外了解数学文化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数学家探索知识的艰辛与荣耀,这种精神的力量转变了部分学生情绪急躁,学习思想倦怠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毅力,树立了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2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

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与实施,课题组教师有了作业精品意识,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布置前教师都经过了深入地思考或经过了一定的加工、设计,杜绝了重复无效的作业,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增强,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

对于家长而言,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在悄悄变化,对老师的认同度也在慢慢的提升。

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在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3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

由于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每个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会存在着不同,在进行相互交流的时候,让他们认识到再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正确的评价自己,学会扬长避短。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优化

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本课题的提出、研究,打破了以往那种把现成的习题当作业的简单形式;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单一练习形式: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设计了有目的性、层次性、趣味性、灵活性、人文性的作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灵活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

此种种,不仅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一种无形的提高。

为使其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持续提高与和谐发展

.1作业设计得到重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以往老师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其设计教法,学生做作业都是随课本安排。

至于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有效性、趣味性考虑很少。

本课题的实施,使老师逐步认识到作业设计在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及学习成绩上的重要性。

现在设计作业已经成为数学组教师集体备课时的重要探讨内容。

老师们设计的作业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以最大的信息量,学生有兴趣,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学生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2教师布置作业的科学性增强

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对这一说法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并逐渐成为课题组教师的自觉行动。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安排布置前老师都要精心设计。

3.改革了作业的评价方式

评改作业时,不能只是打“×”或“√”,还要因人而异地给予适当的评价。

实践证明,教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作业,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这种整合作业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在县教体局连续两年抽测考试中,我校数学成绩都荣获第一名。

在2011年县教体局举办的教研活动中,我校特色数学作业受到领导和与会老师的一致赞赏,目前已在部分兄弟学校推行。

(八).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课题研究过程中感悟作业的变革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强调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沟通与有机结合,以及学科之间的整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仅仅变革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作业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积极性,我们觉得作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应该是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互动行为,构建相关的校本研究,让多学科的任课教师参与。

到底该怎样使多学科的作业变革无缝对接是我们实验过程的一大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