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5537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docx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A.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预测方法

B.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实验设计

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汇总法

D.统计模型、大量观察、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2.变量是()

A.可变的质量指标B.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

C.可变的品质标志D.可变的数量标志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

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

7.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B.调查的目的不同

C.调查的单位不同D.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

8.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

9.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10.某市工业企业2005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6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11.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A.划分各组界限B.选择分组标志C.确定组数D.确定组距

1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

1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B.大于100%

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

14.2004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

1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B.众数

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

16.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17.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

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和2500B.800和2250C.800和2500D.750和2250

18.计划规定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7%B.107.4%C.97.9%D.110%

19.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多少,超额完成多少()。

A.133.33%、33.33%B.101.44%、1.44%

C.101.60%、1.60%D.98.43%、–1.57%

20.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A.12%B.150%C.111.11%D.11.11%

21.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A.位置居中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D.出现次数最多

22.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

23.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4.标志变异指标中最易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全距B.标准差C.离散系数D.平均差

25.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6.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2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

C.2%×5%×8%×7%D.(2%×5%×8%×7%)-100%

28.统计指数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

A.质量指标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D.总指数

29.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0.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表示()。

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31.在销售量综合指数

中,

表示()。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1.某企业是总体单位,数量标志有()

A.所有制B.职工人数C.月平均工资

D.年工资总额E.产品合格率

2.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人口总数B.单位产品成本C.职工人数

D.人口密度E.合格品率

4.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旅客周转量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C.历年商品销售量

D.历年牲畜存栏数E.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

5.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利税总额C.利税总额

D.职工人数E.固定资产原值

6.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D.众数E.中位数

7.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就是组平均数

8.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7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A.200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     B.200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

C.200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     D.200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

E.200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

9.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称为()

A.序时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发展速度

10.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11.统计分组是()

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

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

1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13.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A.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B.研究总体现象的结构和比例C.研究总体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便于汇总数据E.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14.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

D.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E.频率又称为次数

15.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B.普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

16.在金融机构的设备普查中()

A.金融机构是调查对象B.金融机构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17.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

A.指标名称B.计量单位C.计算方法

D.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E.指标数值

18.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A.平均工龄B.生产工人平均日产量C.人均粮食产量

D.平均年龄E.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19.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工资B.性别C.年龄D.工龄5年E.身高

20.某地区2004年底人口数为10000万人,储蓄机构网点有4000个,则储蓄机构网点密度为()。

A.2500个/人B.2500人/万个C.0.4个/万人

D.4个/万人E.25000人/个

21.派氏的综合指数公式是()

A.

B.

C.

D.

E.

2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

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

2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B.单位产品成本C.出勤人数D.人口密度E.合格品率

24.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25.要了解某地区的失业情况()。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医生,则医生是标志表现

26.计算和应用平均数时,不受数据中极端数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

C.众数D.中位数E.加权算术平均数

27.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采用的公式有()

A.

B.

C.

D.

E.

28.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

29.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1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30.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是()

A.时期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时点指标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B.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C.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D.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E.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1.位置平均数包括()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

32.下列指标和时间构成的数列中,属于相对数时间序列的是()

A.年末总人口B.出勤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

D.职工工资总额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3.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

三、判断题

1.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以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来区分的。

()

3.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必须在某些性质上是相同的,至少有一方面性质是相同的。

()

4.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5.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6.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7.相对指标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比较的基础,从而判断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

()

8.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9.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10.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

11.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1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

13.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

14.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

水平。

()

15.对全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1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17.调查时间就是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

18.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

19.平均数时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是能相加的。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它们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3.结构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关系。

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有什么作用?

5.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6.什么是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五、计算题

1.据下表计算各年环比增长速度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定基发展速度

100

105

111

117

124

环比增长速度

2.1999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3.有两个班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的平均分数81分,标准差9.9分,乙班的考试成绩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分)

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0

80-90

14

90-100

2

合计

50

要求:

(1)计算乙班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

(2)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性。

4.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表:

品种

价格

(元/千克)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

并说明原因。

5.有三个企业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等品率资料如下:

企业

计划产量(件)

完成计划%

实际一等品率%

500

340

250

103

101

98

96

98

95

合计

1090

求:

(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计划百分比

(2)平均一等品率

6.某商店1990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

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

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7.1990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

(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1.1

1.4

1.5

1.2

2.8

1.5

2

1

1

合计

5.5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

并说明原因。

8.某地区对某种商品的收购量和收购额资料如下:

商品

收购额/万元

收购量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A

B

200

50

220

70

1000

400

1050

800

 

试求收购量总指数和收购价格总指数。

9.某商店2000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

56

55

49

43

40

50

45

63

70

 

又知1999年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

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10.某产品资料如下:

等级

单价(元/斤)

收购量/斤

收购额/元

一级品

二级品

三级品

1.20

1.05

0.90

2000

3000

4000

2400

3150

3600

要求按以下三种方法计算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1)不加权的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3)加权调和平均数。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12.

(1)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8%的商品,问物价指数是多少?

(2)若销售量增长50%,零售价增长20%,则商品销售额增长多少?

13.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价格与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

价格

产量/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A

B

C

40

30

60

42

33

68

200

800

500

240

880

480

要求编制三种产品的:

(1)产量总指数;

(2)价格总指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DDBDD6—10AACBB11—15BCCDC16—20BDCBD21—25DDBAC26—31DADACB

二、多选题

1.BCDE2.ABE3.BDE4.BDE5.ACDE

6.DE7.ABD8.BDE9.AD10.ADE

11.ABCD12.ACE13.ABC14.CD15.ABCDE

16.BD17.ABCDE18.ABD19.ACE20.CE

21.AC22.ABCDE23.BDE24.ABCE25.ABE

26.CD27.ABD28.ACE29.ABD30.BCD

31.DE32.BCE33.A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19××√×

四、简答题

1.

(1)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用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一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2)质量指标一般是通过数量指标直接或间接计算而得到的。

2.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3.

(1)比例相对指标有反映总体结构的作用,与结构相对指标有密切联系,所不同的是二者对比方法不同,说明问题的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反映的比例关系是一种结构性比例,一般侧重有一个经验数据。

(2)强度相对指标也反映一种比例关系,相对比例指标而言,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依存性比例而非结构性比例,不存在经验数据。

4.在编制综合指数时,把不能直接相加的量过度到能够相加的量所引入的媒介因素,就称为同度量因素。

其作用为:

(1)把不能够相加的量转变为可加的、具有经济意义的量;

(2)具有权数的作用,通过其取值的不同就可以衡量因素的不同的相对重要程度。

5.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表现为:

(1)概念不同。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

(2)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标志中,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

①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②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6.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五、计算题

1.解:

2002年环比增长速度等于105÷100-1=5%

2003年环比增长速度等于111÷105-1=5.7%

2004年环比增长速度等于117÷111-1=5.4%

2005年环比增长速度等于124÷117-1=5.98%

2.解:

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

3.解:

(1)

=9.80

(2)

V甲<V乙甲班平均分数代表性强。

4.甲市场平均价格=0.32元/千克

乙市场平均价格=0.325元/千克

经计算得知,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其原因是乙市场价格较高的蔬菜销售量比重大于甲市场,也可以说,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的蔬菜销售额比重大于甲市场。

5.解:

(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500×103%﹢340×101%﹢250×98%)÷1090=101.23%

(2)平均一等品率

(500×103%×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