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5596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静谧(mì)寥廓(liáo)稽首(jǐ)花团锦簇(cù)

B.懊悔(ào)绾发(wǎn)荣膺(yīng)中流砥柱(dǐ)

C.芳馨(xīn)绮丽(yǐ)桑梓(zǐ)戛然而止(jiá)

D.撺掇(chuān)扶掖(yè)拮据(jū)龙吟凤哕(huì)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项,“稽首”应为“qǐ”;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

C项,“绮丽”应为“qǐ”;形容华美艳丽。

在诗歌风格而言,是指它的辞藻华丽考究,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门庭高贵的气质。

D项,“撺掇”应为“cuān”。

煽动;怂恿。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题的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广东人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塞擦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后响复韵母的“ie”与“uè”难度很大,必须矫正。

(3)善用排除法。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立轩榭相形见拙一泻千里

B.孪生门楣略胜一筹袅袅烟云

C.讪笑藩篱天伦之乐不言而喻

D.告罄馈赠面面相觑一返既往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答题技巧:

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从形旁入手。

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

再如:

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

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2分)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在第四届矿博会上,临武通天玉作品《蝶恋花》流光溢彩,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C.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绿荫中。

D.“飞天•苏仙”,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将给全市人民献上一声场惟妙惟肖的文化盛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项,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正确。

B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正确。

C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正确。

D.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生动逼真。

不能修饰“文化盛宴”。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本题中,“惟妙惟肖”属于修饰对象不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六安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是能否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

B.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践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思想新战略。

C.六安既有享誉全国的秀美自然景观,又有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

D.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冬天的雪,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同季节。

【答案】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D项,属于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比如B项,应是先“提出”,然后再“践行”。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5.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2分)

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

“老师:

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

“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

“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

“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答案】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

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技法1.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技法2.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技法3.把握语体,准确用语。

技法4.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技法5.面陈转述,恰当运用。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亲切感人。

B.《背影》《老王》《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杨绛、鲁迅,文体都是散文,都刻画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作品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人胜。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星期五”是英国作家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7.默写(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5)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6)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7)中考后,你有幸游览新礓,面对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的风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答案】

(1)留取丹心照汗青(

(2)月有阴晴圆缺(3)断肠人在天涯(4)问渠那得清如许(5)各领风骚数百年(6)举杯遨明月(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评分标准:

8分.每空1分,错字、添字、颠倒字均不给分。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古诗鉴赏(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月下飞天镜”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          图。

(2分)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答案】

8.比喻水中映月。

评分标准:

2分。

每空1分,第二空答案与“水”“月”相关即可。

9.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评分标准:

4分。

意近即可。

【解析】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

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本题比较简单,“月下飞天镜”,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使用比喻的修辞。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对于本题,考生应抓住诗题中的“送别”和最后一联中的“仍怜故乡水”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

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

指唐太宗。

②傥:

倘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      )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12.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分)

13.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

【答案】

10.

(1)狱官。

(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评分标准:

4分。

每题1分

11.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12.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评分标准:

4分。

每问2分,意近即可。

13.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评分标准:

4分。

写出甲文观点2分,分析乙文2分。

意近即可。

【解析】

10.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比如本题中的四个词语可以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

第一句中,“所以”,用来……的;“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通“韧”,使……坚强;“曾”,同“增”,增加。

第二句中,“故”,所以;“数”,多次,屡次。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题方法:

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

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这是考查文中使用这些技巧的作用。

应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理解。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六个排比句,举出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之处在于,这些人虽然出身卑贱,但是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而文中举出这六个事例的目的也在于此。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这里把治国比喻成治病,说明国家强大了,但仍然需要小心谨慎。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题干所涉及句子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效果。

比如甲文,这六个排比句的意思是“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乙文,开头所用排比句的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如同治病,病虽然治愈,依然需要适当的照顾,倘若放任它而任由它自生自灭,病也将会再次发作,那样就没救了”。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首先应明白甲文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再结合魏征所说来分析具体的原因。

甲文的观点是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文中唐太宗说“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魏征说“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意思是“现如今国家侥幸得以安定,各国也归顺服从,自然是我们从前就希望的,但我一日比一日谨慎,就怕不能一直维持国家安定到最后”“内外治理使国家安定,我不因为这个而高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回归原文,找到答题的区域。

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

同时要有抓分的意识。

比如本题中,应先明确甲文的观点,再结合唐太宗和魏征所说的话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

“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

“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年灯

肖复兴

(1)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2)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

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

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

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3)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

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

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

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

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4)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

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

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

他不止一次对我说:

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

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

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

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5)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

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

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

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

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6)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

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

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7)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

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8)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

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9)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

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

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

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10)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

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

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

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11)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2月25日,有删改。

14.文章围绕“年灯”主要写了哪几件亊?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槪括。

(3分)

15.赏析第⑥段画钱句子。

(3分)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硬石一样立在那里不动。

16.全文反复出现“年灯”有什么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

(6分)

17.文中老爷子年年亮起年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回家过年”却观点不一。

下面是某社区工作人员就“我们是否应该回家过年”的100份抽样调査结果。

(6分)

(1)请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3分)

(2)针对本话题你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陈述。

(3分)

【答案】

14.①年轻时,母亲为我点灯,温暖着我。

②老爷子从美国回来后,年年点亮年灯,但没能盼回儿孙。

③去年大年夜老爷子点年灯,全家团聚。

评分标准:

3分。

每点1分,意近即可。

15.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执着,期盼全家团圆的强烈愿望。

评分标准:

3分。

修辞手法,1分,作用分析2分。

意近即可。

16.①结构: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成整体;②内容:

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年灯,盼儿孙回家闭聚,突出他内心的执着。

评分标准:

6分。

结构3分;内容3分,意近即可。

17.

(1)大多数人都赞同回家过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赞同回家过年的人数更多。

评分标准:

2分。

每点1分,意近即可。

(2)答案示例:

示例一:

我赞成。

父母年事已高,他们盼望子女回家过年,享受天伦之乐,回家过年也是“孝”的一种表现。

示例二:

不赞成。

过年只是一种形式,在哪过年其实都一样,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来,或者用其他方式向父母尽孝心。

评分标准:

4分。

表明态度,表达恰当,言之成理即可。

(只有态度没有分析不给分。

【解析】

14.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题思路:

①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概括主要情节。

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作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③由于事件复杂,在概括时要避免情节相互交错。

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比如本题中,应找出与“年灯”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照模式进行概括。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第⑥段画钱句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

从题干所问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