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7556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5章-6-监测与巡护管理.ppt

第五章自然保护区管理第六节自然保护区监测与巡护管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武装巡护执法活动新疆启动(2006),如果你是某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科长,局长让你开展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你该怎样做?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预调查制定巡护监测计划组织人、财、物开展巡护监测总结撰写报告,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监测与巡护基本概念,监测巡护是自然保护区最基础的工作,是收集了解保护区内各种相关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监测巡护所收集的数据是制定保护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监测监测针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讲,就是指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可以比较的技术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种群、群落等)、非生物环境(水、土壤、大气)及人类活动(生产生活)进行连续观测和生态质量评价的过程。

监测的目的:

了解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保护对象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危害,为调整保护措施、改进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等特点。

监测内容:

1.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等)状况及动态;2.相关干扰因子变化;2.社区关系(社会经济活动)及影响;3.内部管理,监测的作用和意义,确定优先性,找出关键问题,了解趋势,资源分配,催化行动,衡量保护结果,监测“六定”原则,定监测对象(群落、物种等)定地点(样带或样点)定季节定间隔与频次定方法定人员,物种确定,濒危或特有物种旗舰物种或关键物种主要经济物种长距离迁徙或洄游物种极端生态环境物种环境敏感物种特定生境代表物种生态链顶端物种易识别物种,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NationalPark)(美国著名公园)监测内容举例,水质河边水土流失食物放置小路形成荒野游客遇见率游客密度停车场状况,必备知识,植物群落调查和相关生态学知识野外物种识别野生动物调查方法生物多样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技能地形图识别标本采集和制作,二、巡护巡护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沿着一定的路线观察,按要求在巡护表格和笔记本上记录下野生动植物及人类活动情况,并及时将所发现的重要情况上报,及时采取行动制止非法行为。

即巡护员或管护员的工作。

目的是掌握管护区域内人为活动及破坏动植物资源情况,以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打击制止这些非法活动,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章得以有效实施,提高保护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川马边大风顶保护区巡护人又被称为走山人每月400元(2006),巡护的目的:

一是制止非法偷猎、盗伐、放牧、开荒,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章得以有效实施;二是监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三是向人们展示保护区的存在,以及保护工作人员对保护工作的兴趣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巡护员的职责巡护员是自然保护区保护队伍的主体,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一线”人员,从人数上讲,他们应占保护区工作人员总数的70。

巡护员的职责包括:

巡护、报告、执法、防火、观察、监测、保护设施的维护、与社区打交道及一些保护区特别安排的工作。

巡护包括日常巡护和稽查巡护。

日常巡护就是定期地沿固定路线的巡护,稽查巡护则是根据一定的情况(如接到举报)临时确定路线,进行巡护。

巡护时可根据地形和需要,采用步行、骑马、乘车、乘船(各适于什么环境?

)或其他形式的交通工具?

,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通讯和野外工具,如GPS、无线电对讲机、地图、铅笔、笔记本、海拔仪、罗盘、望远镜等。

如果要在野外过夜,还应携带帐篷,还要带什么?

第二节巡护计划的制定,一、巡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巡护计划是保护区管理计划的一部分,管理计划是大的框架,无法明确每个季度、每天如何组织巡护,因此要制定年度或季度性的具体的巡护计划。

巡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巡护路线设计,巡护表格设计(重点观察记录内容),巡护员分工,时间安排,工具用品准备,以及检查、监督和奖惩的办法。

其中日常巡护路线和巡护表格是应相对固定的,因为只有相对固定的巡护,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监测信息。

二、巡护路线的设计日常巡护应该有计划地覆盖部分周边地区、所有进入保护区的道路、与村寨相接的林子、偷猎活动频繁的地带以及各种有代表性的生境,并综合考虑离保护站、哨卡、驻地的距离,路线不宜太长,除特殊情况外,最好当天能够返回或到达中途哨卡。

将较长的巡护路线分成若干段,有利于准确记录数据采集的地点。

巡护路线的安排可考虑让两个巡护队能在某一地点汇合、交换情况,然后再返回驻地。

三、巡护表格的设计巡护表格应提供3个方面的信息:

基本情况,如天气、河流的水位、草叶的湿润程度、火灾、水灾、旱灾造成的痕迹等;遇见野生动物的情况,如数量、痕迹、尸体、幼仔的数量与身体状况等;人为活动的情况,如砍伐、放枪、人数、脚印、窝棚、被偷猎的动物、鱼网、放牧及烧火的情况。

敦化一农民偷猎狍子、野鸡被抓,四、巡护员的分工保护站领导应根据巡护工作量,合理地安排每一名巡护员工作,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技能,创造性地完成巡护任务。

巡护小组应考虑各种特长的人员搭配,各尽所能,互相补充。

应保证每个巡护员有1/2的时间在野外巡护。

巡护员还应参与巡护计划的制定,发表建议。

每一巡护小组必须有一名组长,每一巡护组至少要由两名巡护员组成,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同时也是执法程序需要。

出发前,应该给巡护员下达明确的书面任务,以便让他们清楚本次巡护是什么形式的巡护。

五、时间安排巡护计划应明确规定日常巡护的时间次数。

日常巡护的时间应是相对固定的,每条路线每半个月应进行一次巡护。

稽查巡护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一般在旅游旺季、生产季节、狩猎季节、防火季节应加大稽查巡护的力度。

延吉:

偷猎狍子和马鹿。

俩男子原本在林场山上给人养猪为生,后来盯上了山里的野生动物。

从捕杀野生动物自己吃肉,到对外出售,尝到了甜头又开始伙同老乡做起了倒卖野生动物的生意。

为掩人耳目,男子将捕猎枪支拆卸后藏进了袖筒,结果还是被眼尖的民警发现了。

六、工具用品的准备巡护计划应列出巡护所需的物品,并安排人员和经费,购买欠缺的物品。

在巡护任务较松的季节,安排人员,检查维护野外用具,以保证巡护时所有用具处在良好状态。

七、检查监督及奖惩办法巡护计划必须规定检查监督和奖惩办法,以保证巡护计划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相信巡护员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巡护任务,以奖为主,惩罚为辅。

无论检查监督,还是奖励、惩罚,都是为了把巡护工作做好。

检查监督的内容主要是:

看巡护员填写的巡护表格是否正确完整;是否做了巡护笔记;是否按原计划到达了某个指定地点等。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监测与巡护基本内容,一、动物监测与巡护1监测巡护内容野生动物监测:

包括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年度和季节的数量变化)、生境选择、天然林禁伐和退耕还林后野生动物栖息地变化数据收集。

干扰因子监测:

以人为干扰为主。

例如在很多保护区内都有社区居民放养牛羊马,放牧对该保护区的影响程度等需要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才能得知。

人为活动包括放牧、偷猎、挖药、盗伐、旅游等。

2监测巡护方法:

固定监测样线,随机巡护样线固定样线监测为主随机样线巡护为辅的方法。

具体包括:

1)布设监测样线,抽样强度为每10km2布设1条,长度控制在3-5km。

2)确定监测方法,监测人员手持GPS、罗盘仪等沿着固定监测样线行进,仔细观察样线上野生动物活动痕迹及干扰因子情况,按要求仔细填写监测记录表中相应的项目。

为了避免以后重复记录,对每次记录得动物痕迹应在当次记录后将其破坏。

监测样线的单侧距离控制在520m范围。

3监测巡护强度固定样线监测一般每年不少于4次,加强可至每两月1次,随机巡护样线则根据各保护区干扰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进行自身调整。

4监测巡护表格和填写要求

(1)监测巡护表格包括监测线路表、生境表、干扰表等。

监测线路表:

主要对监测线路进行描述,反映线路基本情况,动物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情况,对监测人员工作量进行评估。

生境表:

主要收集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位点上的生态环境及相关信息,反映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干扰表:

主要收集监测线路上人为活动情况,从而反映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情况,常常合并到线路表中。

(2)填写要求真实性,不允许进行推测伪造。

学术造假完整性,填表人员应对相应表格进行完整填写,避免错填和漏填。

客观性和高质量性,严格实际情况、外观,避免主观判断出现。

整洁性,表格填写时尽量小心,避免表格污渍,字迹清楚,不潦草。

相关性和系统性,多收集信息,对最后的分析起到相关的作用。

只要是真实的信息,进行客观的表述,就是有用的信息。

各保护区应建立起表格及时检查和输入的机制。

表1XXX自然保护区监测线路表(本套表共计页:

其中线路表页,生境表页,粪便咬节表页),痕迹干扰信息监测表,自然保护区社区典型村情况调查表,二、植被监测监测内容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种群结构、生长现状和变化趋势。

监测方法自然保护区植被监测采用样方法。

根据保护区的植被情况,每100km2确定一控制点设定监测样线,在监测样线上从最高点开始每300m海拔设置正南正北向的方形样方,并对样方四角定桩标记。

通常乔木层样方大小为20m20m,灌木层样方大小为5m5m。

监测强度自然保护区植被监测具有其特殊性,一般监测强度在3年一次或者5年一次。

监测表格及填写根据植被监测的要求及所要收集的数据信息,填写植被监测所需要的内容及相关信息。

保护能力监测,三、社区监测1监测内容社区监测内容包括:

(1)社区自然地理概况:

生物资源资料(过去的科研情况)、水文气象资料、地质资料等。

(2)社区人口情况:

人口数量、民族组成、文化结构以及社区人口动态变化趋势。

(3)社区资源利用现状:

薪碳来源、使用数量,社区居民与森林的依存关系,对矿产品或其它资源的利用情况。

(4)社区居民收入来源及状况:

居民收入情况,家庭收入来源和家庭主要开支,以及农户的需求,从而了解社区居民经济状况。

社区参与监测,(5)社区耕地情况:

社区耕地面积、退耕还林面积,居民耕地承包与开荒面积,其它活动占用耕地面积。

(6)社区农作物种植和牲畜家禽养殖情况:

社区居民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面积、产量,牲畜家禽主要品种、数量、存栏数和出栏数以及产品出售情况。

(7)社区公路状况:

社区内公路长度、公路级别。

(8)野生动物危害情况:

野生动物对社区居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指对庄稼和家畜的损害。

赔偿,2监测方法社区监测采用P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社区监测内容中的相关情况。

选择周边社区的1-2个自然村为调查监测对象,选择要求:

生产生活与保护区密切相关,位于保护区境内或与保护区相邻,薪柴来自于保护区或保护区边界周围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森林,经济收入来源少且贫困落后,有狩猎习惯的少数民族村。

在选择监测农户时应考虑具有代表性,涵盖富裕、中等、贫穷农户,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

(1)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其核心在于赋权,即将老百姓的权利还给老百姓,老百姓自己的事由他们自己做主。

以当地老百姓为主体开展社区工作,外来者起的只是协助的作用。

(2)问卷调查发放问卷了解社区监测内容中的相关情况。

3监测表格及填写,监测表格典型村情况调查表:

主要反应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基本情况。

包括典型村面积、人口、收入、文化结构、产品结构等一些基本情况。

农户社会经济调查表:

主要反应被调查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

包括住家位置、家庭人员组成情况、家庭收入和开支情况、在保护区周边或保护区内的生产生活活动等。

填表要求真实性:

典型村资料通过访问村干部和查阅乡政府统计资料获得,农户经济情况通过监测人员访问获得,不允许进行推测伪造。

完整性:

填表人员应对相应表格进行完整填写,避免错填和漏填,对于表格中未涉及的内容,而监测人员认为对栖息地有影响的社区活动,如自然灾害等,应在备注栏中说明。

整洁性:

表格填写时尽量小心,避免表格污渍,字迹清楚,不潦草。

附:

监测表格XXX自然保护区监测大熊猫主食竹样方表,表4-7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调查表,四、入侵物种监测管理“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区外,在那里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影响或破坏的外来物种。

预防1.所有人都应该认识到自然保护区也有被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2.相关内容应列入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中;3.注意自然保护区物资运输中,要严格防止外来物种被带入;4.生态系统恢复和栖息地管理工作中,要尽量采取乡土物种;5.物种重引入中要严格按照重引入工作的程序进行;6.自然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

控制完全预防外来物种的入侵的难度很大,因此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栖息地改造:

包括放牧、水淹、排空水、更换树种、有机物等。

化学防治:

能够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但是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机械防治:

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但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

生物防治:

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综合控制:

将生物、物理、化学、人工、栖息地改造等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物种的目的。

克氏螯虾(Procambiusclarkii),牵牛(Ipomoeanil),五、野生动物危害管理

(一)野生动物的危害:

野生动物危害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般认为,凡是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及人类的其他一切切身利益有直接危害或者严重威胁的动物所造成的破坏和不良后果则称为动物的危害。

(二)危害的防范管理措施1确定危害动物种类及数量在对野生动物实行防范控制管理措施之前,应通过各种方法鉴定出是何种动物所造成的危害。

可以通过查看动物活动痕迹、粪便以及通过危害对象的一些特征鉴定出危害动物的种类及大概数量,并分析造成危害的原因,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

2制定防范管理措施一是不伤害但能防止其危害的;二是伤害性的,即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1)非伤害性防止管理方法这类方法适用于鸟类、食肉类及一定数量的大型有蹄类动物。

具体措施包括:

网状围栏法、电围栏、壕沟、划定缓冲带、烟熏、轰赶等。

(2)伤害性防止管理方法:

人为控制(猎捕),

(2)伤害性控制方法1)猎杀,即通过人为狩猎,来减少有害动物的数量。

猎杀措施包括枪击、网套、陷阱、笼夹等。

猎杀必须在有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切不可乱杀甚至杀绝,否则会食食物链破坏,造成新的危害。

2)毒杀,即利用化学药物来捕灭危害的方法,即化学防治。

3)天敌,采用招引有害动物的天敌来防止有害动物的危害。

狐狸防治鼠兔,六、野生动物救护管理1、野生动物救护的目的及对象野生动物救护的目的是通过人类的帮助,将那些受伤、生病、迷途或者罚没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归野外。

野生动物救护的对象除了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野生动物以外,还应包括国家和所在省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涵盖的野生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国际候鸟保护名录涉及野生动物,以及被海关、森林公安等执法机关罚没的境内外非法贩卖及走私的野生动物。

2野生动物的救护流程野生动物的救护大多从伤病野生动物的接收开始,按照先后顺序,救护的基本流程包括:

接收、运输、稳定、初始检查、安乐死、治疗、护理,以及野放前的康复、评估、环志、释放等环节。

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01年成立,顺义区):

http:

/(北师大),3.野生动物救护的基础设施参考国际野生动物救护的经验,实施救护所需的设施及装备应包括:

运输工具、接收和安置动物的场所、检查及医疗设备等。

4.野生动物的救护管理野生动物救护主要包括种类辨识、捕捉和运输、常规检查、安置笼舍、营养供给、康复和评估、放归野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