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5782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docx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WHNYLM/ZD-056-2015)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识别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依据神华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规定了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方法、要求和步骤、评价方法、更新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各部门及各生产厂(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 安健环部是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负责业务活动范围内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三章 控制要求

第七条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一)各单位的生产、办公、后勤、服务中及所使用产品、服务中可控制的环境因素。

(二)各单位厂能够施加影响的的环境因素(如承包方、供应方)。

(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环境因素。

(四)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避免发生遗漏,识别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

1.三种时态:

过去:

是指过去存在的环境因素,其遗留的环境影响现在依然存在;

现在:

是指现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对

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将来:

是指计划中的活动、服务或产品中存在的将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2.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

指服务或设备无故障运行状态;

异常状态:

是指设备开、停、检修等非正常运行时的状态;

紧急状态:

是指不可预见的、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环境影

响的,如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洪水等特殊情况时的状态。

3.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第八条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现场排查法进行识别,各生产单位采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思路,结合工艺流程分析,并依据现场观察、面谈、查询文件和记录收集的信息,考虑每一细化过程的输入、输出两大方面,从中识别出能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因素。

第九条 环境因素识别要求和步骤

(一)全员参与,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方式进行识别。

(二)汇总所识别的环境因素,形成《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三)根据《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汇总,补充、完善,根据需要报安健环部备案。

第十条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一)采用多因子评价法进行环境因素评价,评价时要考虑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环境因素排放频率和排放量、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现有的监控措施、相关方投诉事故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环境污染型环境因素可依据《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进行评分,资源、能源消耗类环境因素采用定性描述法进行评价,然后根据综合分值将环境因素分为A、B、C三类,其中综合评分为A类的直接列入重要环境因素,B类可经讨论后决定是否列入重要环境因素,C类暂不列入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步骤

(二)采用《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评价时,按两组评价因子分别评分:

1.第一组因子包括:

发生的概率m1、发现/预防的可能性m2、影响程度m3,分值为三个因子的乘积m=m1*m2*m3;

2.第二组因子包括:

法规的符合性n1、监控措施n2、事故/投诉n3。

分值为三个因子的和n=n1+n2+n3;

3.根据m和n的具体分值,将环境因素分为A、B、C三类。

第十一条 评价基准和结果。

(一)《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见附件6。

(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过程应以各厂车间组织的形式进行,根据评价结果形成各厂《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并将其上报安健环部备案。

(三)安健环部形成公司级《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公布于公司网站中,发放至各部门及各生产单位。

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十二条 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一)不满足国家或地方污染排放标准要求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制定并实施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以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其它的重要环境因素,考虑有无改进的可能或需求,可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加以改善。

(三)对已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加以改善的重要环境因素,必要时应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制度(包括应急制度)对相关的活动或运行制度给予控制。

(四)对未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重要环境因素必须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制度,对相关的运行活动加以控制。

第十三条 为保持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安健环部组织各厂需定期(一般为一年一次)对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评审,需要时应予以更新。

(一)各厂及安健环部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检查,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检查表》。

(二)当发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与评价: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2.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时;

  3.生产资质变更、生产规模扩大以及新增项目时;

  4.顾客或其他相关方有特殊要求时;

  5.内、外部审核发现环境因素遗漏时;

  6.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后。

第四章检查与考核

第十四条 各部门及各单位根据本制度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第十五条 公司安健环部对各单位执行本制度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健环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二〇一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

1.流程图

  2.WHNYLM/ZD-056-JL01环境因素调查表

  3.WHNYLM/ZD-056-JL02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4.WHNYLM/ZD-056-JL0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WHNYLM/ZD-056-JL04重要环境因素检查表

  6.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

 

附件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流程图

 

 

 

 

 

附件2

环境因素调查表

 单位:

编号:

WHNYLM/ZD-056-JL01

序号

活动/产品/服务

环境因素

状态

环境影响

排放源

控制方法

备注

水体

大气

土壤

固废

厂界

资源

其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编制人:

年月日审批人:

年月日

 

附件3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单位:

 

 

 

 编号:

WHNYLM/ZD-056-JL02

序号

活动过程

环境因素

发生地点

环境影响

控制措施

可能造成伤害影响

m1×m2×m3

n1+n2+n3

评估值

状态

时态

范围

程度

概率

 

 

 

 

 

 

 

 

 

 

 

 

 

 

 

 

 

 

 

 

 

 

 

 

 

 

 

 

 

 

 

 

 

 

 

 

 

 

 

 

 

 

 

 

 

 

 

 

 

 

 

 

 

 

 

 

 

 

 

 

 

 

 

 

 

 

 

 

 

 

 

 

 

 

 

 

 

 

 

 

 

 

 

 

 

 

 

 

 

 

 

 

 

 

 

 

 

 

 

 

 

 

 

 

 

 

 

 

 

 

 

 

 

 

 

 

 

 

 

 

 

 

 

 

 

 

备注

三种状态分为:

正常、异常、紧急

三种时态分为:

过去、现在、将来

可能造成伤害的影响范围分为:

指造成伤害或影响的范围地点(场界内、周围社区、超出社区)

可能造成伤害的影响程度分为:

较大、一般、轻微;

可能造成伤害的影响概率分为:

持续、间断、偶尔

附件4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单位:

编号:

WHNYLM/ZD-056-JL03

序号

活动/产品/服务

活动

区域

污染

因子

环境

影响

体系运行前控制措施

控制

措施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编制/日期:

审批/日期:

附件5

重要环境因素检查表

填写日期:

年月日编号:

WHNYLM/ZD-056-JL04

序号

环境

因素

环境

影响描述

体系运行前

控制措施

控制

措施

存在问题及

防护措施

审批人:

检查人:

制表人:

保存期限:

附件6

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

第一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

发生的概率m1分值

发现/预防的可能性m2分值

影响程度m3分值

已经发生(经常发生,每日不低于1次)5

不可能发现(不可预防)5

影响严重(甚至涉及到分公司外)5

发生的可能性大(曾经发生或偶尔发生)4

难以发现(突发偶发较多,难以预防)4

影响大(分公司内可处理或污染物排放量大)4

有发生的可能(尚未发生但可能性大)3

可发现/可预防,尚无措施3

影响一般(部门内可处理或污染物排入量小)3

发生的可能性小2

易发现,易预防2

影响小(作业者可处理)2

根本不会发生1

有经常性预防措施1

根本没影响1

第二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

法规的符合性n1分值

监控措施n2分值

事故/投诉n3分值

超标/违规12

无3

发生过环境事故未采取措施12

偶然超标/违规6

有0

发生过环境事故采取措施6

在标准内/符合规定3

分公司外投诉3

没有规定0

分公司内投诉1

未发生事故/有投诉已解决0

综合评分等级对照表

n

等级

m

第二组分值

27~12

11~8

7~4

3~0

第一组分值

125~40

A

A

A

B

36~18

A

A

B

C

16~9

A

B

B

C

8~1

B

B

C

C

说明:

m=m1×m2×m3,n=n1+n2+n3,A---重要环境因素,B---不定环境因素,C---次要环境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