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58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docx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周

第五单元之《琵琶行(并序)》(总第13课时)

【项目名称】:

透视历史的烟云

课时安排:

共3课时,第1课时

备课日期: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

a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b了解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c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d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能力目标: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项目准备】

教师准备:

充分备课,力求精到的知识点。

学生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准备,笔记要准备好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阐述项目任务:

知识链接/示范讲解:

『相关知识』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本文写作背景

『项目实施』

一、项目任务:

整体感知,听朗读录音,注意字的读音,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二、任务分析:

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

如需要掌握的知识则采用死记的方式,不允许模棱两可;精彩的描写的句子,采用的方法是理解加感悟的方法。

培养学生主观的理解能力。

三、项目实施:

1、制订方案: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题参与的方式。

师生共同学习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而过程中质疑,在反复质疑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之后呢,教师要对文章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力求学生识记清楚。

文章学习结束时,总结好全文的知识点,已备学生查漏补缺。

2、确定方案:

(1)师生共同学习文章

(2)学生反复阅读文章,质疑环节。

(3)师生总结知识点

(4)教师检测,学生查漏补缺。

3、实施方案:

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ǔ)恬(tián)谪(zhé)思(sì)霓裳(cháng)六幺(yāo)嘈嘈(cáo)间(jiān)关虾(há)蟆(má)名属(zhǔ)教坊(fāng)绡(xiāo)钿(diàn)篦(bì)呕(ōu)哑(yā)

嘲(zhāo)哳(zhā)

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讲析小序

1、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

贬官降职。

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铮铮然有京都声:

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

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

"倡"通"娼"。

这里指歌妓。

命酒:

吩咐摆酒席。

命,动词,叫,吩咐,命令。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

脸色黄瘦。

转徙:

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

心境平静,自觉安适。

恬然,平静坦荡地。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

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项目评价』

1、成果展示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能深入思考,并能谈出自己的见解。

2、过程评价

采用师生共同分析文章方法,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心中有所依,阅读时不盲目。

『项目总结』

《琵琶行》第一课时的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因为字词比较多,学生完全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尤其要注意这些字词。

后续学习也很重要,需要进一步努力。

『项目拓展』

白居易写这篇作品的相关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项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便于下节课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后记】

本课时主要注重阅读,文章进行初步的理解,我通过几个小问题的抽测,觉得已经完成了本课时的任务。

第五单元之《琵琶行(并序)》(总第14课时)

【项目名称】:

透视历史的烟云

课时安排:

共3课时,第2课时

备课日期: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

b、 品位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情感目标:

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3、能力目标: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项目准备】

教师准备:

充分备课,力求精到的知识点。

学生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准备,笔记要准备好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阐述项目任务:

知识链接/示范讲解:

『相关知识』

朗读全诗,入情入境

回顾诗歌内容,进入情境

『项目实施』

一、项目任务:

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

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任务分析:

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对于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需要学生集体讨论,归纳总结。

而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个问题的分析,则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三、项目实施:

1、制订方案: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题参与的方式。

师生共同学习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而过程中质疑,在反复质疑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之后呢,教师要对文章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力求学生识记清楚。

文章学习结束时,总结好全文的知识点,已备学生查漏补缺。

2、确定方案:

(1)师生共同学习文章

(2)学生反复阅读文章,质疑环节。

(3)师生总结知识点

(4)教师检测,学生查漏补缺。

3、实施方案:

(1).复习导入:

(2).朗读全诗,入情入境:

抽六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回顾诗歌内容,进入情境。

A小组合作,问题研讨:

1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强烈控诉。

2从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哪些句子能够反映?

这种心情又是如何引发的呢?

明确:

作者的心情:

孤寂伤感,凄凉落寞。

“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诗句可以看出。

这种心情表面上源自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饯别宴上的气氛,以及琵琶声的凄苦和琵琶女的遭遇,但实质上还是源自诗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沉浮而带来的心灵触动。

3作者在这样的心境下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明确: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明确:

因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从琵琶曲中听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感慨。

具体说来:

出自京都:

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

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谏贬江州

B总结归纳,把握主题:

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总结归纳。

C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项目评价』

1、成果展示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能深入思考,并能谈出自己的见解。

2、过程评价

采用师生共同分析文章方法,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作者和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郁闷和哀怨的心情。

『项目总结』

《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的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在阅读时还有很多掌握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理解。

后续学习也很重要,需要进一步努力。

『项目拓展』

关于《琵琶行》这部作品: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左迁:

指降职、贬官。

湓浦口:

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

京都声:

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善才:

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

命酒:

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

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

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

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长句:

指七言古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项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运用也需要加大理解。

【教学后记】

本课时主要注重对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悲惨身世的描写,体会作者政治上被贬的郁闷感情,品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通过课堂的交流,我觉得学生对两个关键的知识点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五单元之《琵琶行(并序)》(总第15课时)

【项目名称】:

透视历史的烟云

课时安排:

共3课时,第3课时

备课日期: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b、赏析课文人物形象,掌握艺术表现手法,品位课文精美的语言

c掌握“行,左,长,信,恨,却”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2、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3、能力目标:

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

【项目准备】

教师准备:

充分备课,力求精到的知识点。

学生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准备,笔记要准备好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阐述项目任务:

知识链接/示范讲解:

『相关知识』

播放曲调优美带有感伤色彩的琵琶曲,带来直观感受。

本文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项目实施』

一、项目任务:

赏析诗歌第4、5两段,第4段可分为几层?

归纳层意。

二、任务分析:

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如对诗歌的伤心,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就可以解决,而对于归纳层意则需要老师指导点拨归纳。

三、项目实施:

1、制订方案: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题参与的方式。

师生共同学习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质疑,在反复质疑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之后呢,教师要对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理解。

最后,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对学生进行检测,查漏补缺。

2、确定方案:

(1)师生共同学习文章

(2)学生反复阅读文章,质疑环节。

(3)师生总结知识点

(4)教师检测,学生查漏补缺。

3、实施方案: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然后师生点评。

2、具体实施

(一)、赏析诗歌第4、5两段。

1、请学生朗读第4、5两段。

2、第4段可分为几层?

归纳层意。

明确:

可分三层意思。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感慨。

第二层中间十二句,写诗人自述谪居的郁闷心情。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诗人听后的感受,愿为她的再次演奏写《琵琶行》一诗。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听琵琶声叹息是因为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技艺打动了诗人。

"又闻此语重唧唧"是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以后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

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诗人想到了自己,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产生感情共鸣的思想基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进而自叙了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心情,交代了产生感慨的原因是由于彼此有着共同的遭遇。

4、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

明确:

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

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

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

(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

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

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5、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

明确:

因为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托的需要。

6、分析第5段。

明确: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诗人的一片盛情与悲怀深深打动了琵琶女,她既同情诗人的不幸遭遇,又感激诗人的知遇之恩,这复杂的情感共鸣化作了不似前声的凄凄之音致使"满座重闻皆掩泣"。

尽管"凄凄不似向前声",但诗人并没有展开笔墨描绘这"凄凄"之声,而是以一句高度的概括写出了重弹的特点,语言精炼,笔墨经济得当。

写重弹的效果,也一改前面借景抒情的笔法,而为直接写听者的反响,"满座重闻皆掩泣",使悲剧气氛更为浓烈。

简约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余地。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最后两句以设问收束全诗,从侧面表现自己重闻琵琶之后的强烈感受,哀怨之情令人潸然泪下。

这两句紧扣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句,使全诗的主题表达,在感情的层次上得到了升华。

(二)、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

全诗共有四处景物描写:

第一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是烘托秋风瑟瑟的悲凉气氛,表现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

第二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将浸月。

"这是通过江水茫茫,月沉荒江的景物描写,抒发诗人离别时的悲凉情怀。

第三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这是用"悄无言"和江心沉月的景物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反衬主客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

第四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这是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表达琵琶女孤独寂寞的心情。

 

3归纳总结、对比阅读,课外拓展

『项目评价』

1、成果展示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能深入思考,并能谈出自己的见解。

2、过程评价

采用师生共同分析文章方法,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心中有所依,自主向外扩展。

『项目总结』

《琵琶行》第三课时的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因为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大体掌握了本课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学生在本课时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理解,但对于本文艺术特色的把握不是太好,因此在以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努力。

『项目拓展』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自号“醉吟先生”。

唐代诗人。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东北)。

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主要作品

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项目作业』

掌握文中重点虚词

背诵第二段

【教学后记】

本课时主要注重阅读归纳扩展,对文章进行整体的理解,我通过几个小问题的抽测,觉得已经完成了本课时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