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5968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第页(共42页)三级数据库技术参考答案及解析

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

(1)C【解析】异步传输模式是ATM,而ISDN是综合业务数字网,故C选项叙述错误。

(2)B【解析】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有:

科学与工程计算、数据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等。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数据与信息处理。

(3)D【解析】WWW是WorldWideWeb的缩写,故A错;Internet还提供电子邮件服务,故B错;WWW是以超文本标记语言和超文本传送协议为基础的,故C错。

(4)A【解析】度为零的结点即为二叉树的叶子,所以根据二叉树的基本性质3(设二叉树叶子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0=n2+1),可知n0=n2+1。

(5)B【解析】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是用来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POP3是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

(6)B【解析】本题考核有关计算机存储体系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按容量来排序是:

磁带,硬盘,内存,Cache,而按访问的速度排序则正好相反。

所以最慢的是磁带,选B。

(7)B【解析】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的表尾插入一个新元素不需要进行结点移动,直接插入即可。

对应的渐进时间复杂度为O

(1)。

(8)B【解析】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算法是:

当插入第i(i>=1)个对象时,前面的V[0],V[1]……V[i-1]已经排好序,这时,用V[i]的关键码与V[i-l],V[i-2],……的关键码顺序进行比较,找到插入位置即将V[i]插入,原来位置上的对象则向后移。

本题中的i只能取1:

第1趟(i=1):

11和15比较,插入:

11,15,9,10,13

第2趟(i=2):

9和11比较,插入:

9,11,15,10,13

第3趟(i=3):

10和9比较,不插入,再和11比较,插入:

9,10,11,15,13

第4趟(i=4):

13和9比较,不插入,和10比较,不插入,和11比较,不插入,和15比较,插入,排序完成。

共比较8次。

(9)A【解析】线性链表具有的特点是不必事先估计所需存储空间大小,插入与删除时不必移动元素,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但不能进行随机访问。

(10)D【解析】根据二叉树与森林的对应关系,将森林F转换成对应二叉树B的规则如下:

若森林F为空,则二叉树B为空。

若森林F非空,则F中的第一棵树的根为二叉树B的根;第一棵树的左子树所构成的森林按规则转换成一个二叉树成为B的左子树,森林F的其他树所构成的森林按本规则转换成一个二叉树成为B的右子树。

依此规则可知:

二叉树B结点的个数减去其右子树的结点的个数就是森林F的第1棵树的结点的个数。

(11)C【解析】处理碰撞的方法基本有两类:

拉链法和开地址法(线性探查法)。

用线性探查法处理碰撞就是当碰撞发生时形成一个探查序列,沿着这个序列逐个地址探查,直至找到一个开放的地址(即未被占用的单元),将发生碰撞的关键码值存入该地址中。

最简单的探查序列是线性探查,即若发生碰撞的地址为d,则探查的地址序列为:

d+1,d+2,…,m-1,0,1,…,d-1

其中,m是散列表存储区域的大小。

(12)B【解析】在队列中,新的元素的插入总是加到队尾,每次删除的总是队列头上的元素。

(13)C【解析】RD是专门删除子目录的命令。

删除一个子目录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子目录为空;②该子目录不是当前目录。

删除该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后便可符合上两个条件。

(14)C【解析】将排序的记录顺次两两比较,若为逆序则进行交换,一趟起泡排序的效果是将关键码值最大的记录交换到了最后位置。

(15)C【解析】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无论是那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其功能可分为5部分:

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需要用到输入输出这些外部设备,所以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16)C【解析】进程调度算法包括先进先出算法(FIFO)、时间片轮转算法(RR)和最高优先数算法(HPF)。

(17)D【解析】在多级目录结构中,在同一级且录中不能有相同的文件名,但在不同级的目录中可以有相同的文件名。

(18)C【解析】根据具有最小带权外部路径长度的扩充二叉树的算法,它的长度为:

2×16+2×21+2×30+10×3+3×12=200。

(19)A【解析】可剥夺方式即在就绪队列中,一旦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优先级的进程存在时,便立即进行进程调度,转让CPU。

(20)B【解析】中断处理—般按顺序完成以下工作:

①保护被中断程序的现场;②识别中断源,分析中断产生的原因;③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④恢复被中断程序的现场,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

(21)B【解析】多道程序设计的方法是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的,故B正确;而程序并发执行和此问题不相关,程序的顺序执行和时间片轮转都不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故A,C,D选项错误。

(22)B【解析】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3个抽象级别,从外向内依次为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模式又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不涉及数据物理存储,是数据库管理人员视图。

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它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结构,它是系统程序员视图。

(23)B【解析】选择又称为限制(restriction),它是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条件的诸元组。

(24)D【解析】本题考核有关进程的基本知识。

(25)A【解析】关系模式设计不当可引起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

(26)D【解析】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均是抽象的查询语言,这些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DBMS中实现的实际语言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能用作评估实际系统中查询语言能力的标准或基础。

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那是一种语义概念。

包括两个主方面:

①与现实世界中应用需求的数据的相容性和正确性。

②数据库内数据之间的相容性和正确性。

(27)C【解析】关系的性质

①每列中的分量来自同一个域;②不同列的分量可以来自相同的域,但是不同列的属性名不能相同;③列的顺序可以交换;④行的顺序可以交换;⑤一个关系中不能有相同的元组;⑥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28)D【解析】数据库设计方法中比较著名的有新奥尔良方法,它将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4个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29)B【解析】应用层属于最上层,位于DBMS核心之外,处理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应用,包括应用程序和终端用户的事务请求和查询要求等。

(30)D【解析】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31)A【解析】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数据模型(DataModel)也是一种模型,它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数据模型的,因此,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32)A【解析】关系模式中的属性相当于数据库中的字段,它的个数是不固定的。

(33)A【解析】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整个DBMS的核心,数据库和应用程序都放在主机上,用户通过终端来并发地存取数据,共享数据资源,这种系统又称为主从式或主机/终端式系统。

(34)D【解析】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遵循如下原则:

一个实体类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一个联系类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参与该联系类型的各实体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转换成关系的属性。

(35)C【解析】本题涉及三个表的连接查询.需要我们解决的是Where后面的连接条件,首先连接表S与SC,连接条件为S.S#=SC.S#;然后再连接表C和SC,连接条件为C.C#=SC.C#。

这样就可以将三个表连接起来。

但从题目分析,同时还要在连接后所形成的表中满足Sex='男'和Cnamc='计算机文化'。

通过分析,连接是同时满足的关系.故应用“and”连接,因此where子句内容应为:

S.S#=SC.S#andC.C#=SC.C#andSex='男'andCname='计算机文化'。

(36)A【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模型的基本知识。

由于关系模型中信息被组织成若干二维表,而每一张二维表表示一个二元关系,因而正确答案为A。

(37)D【解析】在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实际存储中,通过链接指针实现结点间的联系。

(38)B【解析】计算机系统发生的主要故障主要是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磁盘故障。

(39)D【解析】A选项没有写出所要操作的表名;B选项把姓名写反了。

C选项没有写明条件。

(40)B【解析】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叫做主属性。

在这道题中全部属性都是主属性。

(41)D【解析】关系数据库中,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表与表之间的公共属性实现的。

例如:

有学生表和选课表,都有学号这个属性,对应的属性宽度和类型相同,便可以通过学号建立联系。

(42)C【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

数据操纵模块不包括视图的定义,因此答案C不正确。

(43)B【解析】建立数据的目的是使用数据库,即要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更新、连接等操作,关系操作就是对关系进行这些操作。

关系操作规程是基于关系模型的。

关系模型给定了关系操作的方式、能力和特点。

关系操作可以用关系代数和关系运算来表达。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运算包括选择、投影和连接。

(44)C【解析】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一般采取并发控制方法。

(45)D【解析】关系数据模型能表示实体间的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联系。

(46)B【解析】函数依赖是事物之间相关性的一种表述,是属性固有语义的表现。

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U的子集。

若对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X称为决定因素。

根据合并律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传递律可知选项C正确;根据增广律可知选项D正确。

(47)A【解析】OracleDiscoverer/2000是一个OLAP工具,主要用于支持数据仓库应用。

OracleDesigner/2000是Oracle提供的CASE工具,能够帮助用户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

OracleDeveloper/2000是Oracle一个较新的应用开发工具集,用以实现高生产率、大型事务处理及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应用系统。

(48)A【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知识。

数据存取层的处理对象为单个元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9)D【解析】PowerScript语言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类似的语句,有变量定义语句、赋值语句和流控制语句等;二是与数据的接口语句,嵌套在PowerScript中的SQL语句,SQL语句和PowerScript之间可以互传变量,这类语句主要用于操纵数据库。

(50)B【解析】ALTERTABLE语句的一般格式如下:

ALTERTABLE<表名>

[ADD<新列名><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DROP<完整性约束名>]

[MODIFY<列名><数据类型>]

ADD子句用于增加新列和新的完整性约束条件;DROP子句用于删除指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MODIFY子句用于修改原有的列定义。

(51)C【解析】表示关系的属性时,各个属性之间的分隔符选用“,”。

(52)C【解析】PowerBuilder使用专门接口或ODBC,可同时支持与多种数据库的连接。

(53)B【解析】数据库实施阶段包括两项工作:

一是数据的载入,即包括A选项的建立库结构和C选项的加载数据;二是应用程序的编码和调试,即D选项的系统调试。

(54)D【解析】本题考查并发操作引起的数据不一致性的基本概念。

由于一个事务在执行期间,另一个事务的修改操作使得前者的两次读操作返回不同值,因而引起不可重复读的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D。

(55)C【解析】无共享的结构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最好的并行结构;在并行处理中,许多操作是同时执行的,而不是串行处理的,共享磁盘系统有时又称作群机,并行系统通过并行的使用多个CPU和磁盘来提高处理速度。

共享磁盘系统有时又称作群机,而不是共享主存储器系统,故C选项错误。

(56)B【解析】数据库维护阶段的故障维护工作是指恢复遭到破坏的数据库。

(57)B

(58)D【解析】在ER图中,长方形表示实体,椭圆形表示属性,菱形表示联系。

(59)A【解析】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表,是一个虚表,其既可以被定义,也可以被删除,如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其视图中查询出来的数据也随之变化,若导出某视图的基本表被删除了,其视图也不存在了,故选项B、C、D是错误的。

(60)A【解析】分布式系统与并行系统不同,并行系统中处理器是紧耦合的,它们形成了单一的数据库系统;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一些松耦合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不共享任何物理部件。

二、填空题

(1)【1】跟踪方式【解析】保护方式和跟踪方式是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时所能采取的基本行动方案。

(2)【2】安全攻击【解析】本题考核有关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对于网络安全性的研究涵盖了网络安全攻击,机制和服务三方面内容。

安全攻击是指所有有损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操作;安全机制是指用于检测、预防或从安全攻击中恢复的机制;安全服务则是指提高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安全性的服务。

(3)【3】n/2【解析】从有n个结点的顺序表中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的结点个数是n/2。

(4)【4】二进制【解析】本题考核有关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

(5)【5】B+【解析】B+树的所有关键码都出现在叶结点上,上面各层结点中的关键码均是下层相应结点中最大关键码的复写。

(6)【6】2【解析】B树是一种平衡的多路查找树,多用于组织外存储器中文件的动态索引结构。

一棵m阶的B树或者为空或者满足以下条件:

①每个节点至多有m棵子树;②根节点或为叶节点,或至少两棵子树;③中间节点至少m/2棵子树:

④叶节点均在同一层次,且不含信息(实际为标志查找失败使用)。

本题根据②可以得到填写两棵子树。

(7)【7】哈夫曼树或最优二叉树【解析】扩充二叉树:

当二叉树里出现空的子树时,就增加新的特殊的结点——外部结点。

对于原来的二叉树中度为1的分支结点,在它下面增加一个外部结点;对于原来二叉树的树叶,在它下面增加两个外部结点。

哈夫曼树:

利用哈夫曼算法构造的具有最小带权外部路径长度的扩充二叉树,即所构造的二叉树对于给定的权值,带权路径长度最小。

由哈夫曼树的构成,我们得知,题意所给条件完全符合哈夫曼树。

(8)【8】应答时间【解析】时间片的值应根据进程要求系统的应答时间和系统的进程数来决定,如果要求系统快速应答则时间片小一些;如果进程数少,则时间片可以大一些,这样可减少进程调度的次数,提高系统效率。

(9)【9】互斥使用资源【解析】形成死锁要有4个必要条件:

互斥使用资源;占用并等待资源;不可抢夺资源;循环等待资源。

(10)【10】概念结构【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知识。

(11)【11】已提交

(12)【12】中断【解析】中断是指当计算机系统中发生某个事件时,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处理该事件的程序。

执行完后再返回原先程序断点继续执行的过程。

引起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

(13)【13】数据有没有结构【解析】文件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之间不存在联系,因而从总体上看数据是没有结构的,而数据库中的文件是相互联系的,并在总体上遵从一定的结构形式。

数据库正是通过文件之间的联系反映现实世界事物间的自然联系。

(14)【14】概念模式【解析】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的整体逻辑描述,不涉及物理存储,称为DBA视图。

内模式具体描述了数据如何存储在存储介质上是系统程序员用一定的文件形式组织起来的一个个存储文件和联系手段,也是由他们编制存取程序,实现数据存取,称为系统程序员视图。

外模式是模式的一个子集,面向用户,是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用户视图。

(15)【15】可串行化的【解析】如果多个事物在某个调度下的执行结果与这些事物在某串行调度下的执行结果一致,则称该调度为可串行化的调度。

可串行化是多个事物并发执行的正确性准则。

(16)【16】ORDER【解析】应该使用查询语句SELECT,使用通配符“*”表示输出全部属性,使用谓词ORDERBY和两个属性名实现多重排序。

(17)【17】完整性约束【解析】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

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

(18)【18】顺序封锁法【解析】预防死锁有一次封锁法、顺序封锁法。

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

顺序封锁法是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实行封锁。

(19)【19】集合【解析】ORDBMS提供类型构造器,用于构造复杂对象的数据类型。

主要的类型构造器为:

组合(记录)、集合和引用。

组合是由值的一个记录组成的数据类型,也称做行类型。

定义组合类型时指明类型、每个组成成分的名字和数据类型;集合是另外一种非常有用的类型构造器,setof(T)直接用于createtable:

语句的类型名的位置,表示该类型的值是类型为T的对象的集合;引用也是一种类型的构造器。

引用是指向任意类型的值的指针。

Ref(T)直接用于createtable语句的类型名的位置,表示该类型的值是指向—个类型为T的对象的指针。

(20)【20】BCNF【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模式规范化中的基本概念。

标准预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

(1)D【解析】TCP/IP协议的特点有:

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

整个TCP/IP设备在网络中具有惟一的IP地址。

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2)B【解析】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它不仅是硬件与所有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而且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

(3)C【解析】考虑到一个元素在入栈之前,另一个元素可能出栈的情况,再根据出栈情况来判断,栈中至少要有3个单元,存放最后出栈的a6、a5、a4三个元素。

(4)B【解析】将23,14,9,6,30,12,18依次按散列函数K(k)=kmod7计算,并按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结果是14,18,23,9,30,12,6。

026(5)B【解析】局域网是一种通信网络,它主要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和通信设备组成,这里所说的通信设备是广义的。

包括计算机、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局域网覆盖一个小的地理范围,从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到几公里的地理范围。

(6)B【解析】本题考核有关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运算器对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处理外部向计算机传送的信息,输出设备处理把计算机信息转换为人或者其他设备能够接受的信息形式;而从事解释指令、执行指令的部件是控制器。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

(7)A【解析】选项A对应的运算,需把第1000个元素到第11个元素依次后移一位,共需移动990个元素;选项B对应的运算,只需从第1个结点开始,顺序查找到第10个结点,再进行两次交换指针即可;选项C对应的运算,在顺序表中删除一个元素,需把删除元素的后面元素前移,共前移10个元素;选项D对应的运算,在链接表中删除结点,只需进行一次指针的修改即可。

综上所述,A对应的运算操作步骤最多,执行时间最长。

(8)D【解析】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功能独立(即能脱离网络工作,也称为自治计算机)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9)C【解析】直接选择排序第一趟扫描就可以把最大的关键码找出来(不必等到排序结束)其他几种排序方法都必须等到排序完成才能找到最大关键码。

(10)C【解析】计算机系统中有限的资源与众多请求分配资源的进程间会存在矛盾。

当若干进程需求资源的总数大于系统能提供的资源数时,进程间就会出现竞争资源的现象,如果对进程竞争的资源管理或分配不当就会引起死锁。

(11)A【解析】二叉树的基本性质3:

设二叉树叶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N2+1。

一棵树深度为K且有2k-1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他的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到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才是一棵完全的二叉树。

度为零的结点即为二叉树的叶子,所以根据二叉树的基本性质3。

可以知道答案为N0=N2+1。

(12)C

(13)D【解析】排序方法有很多种,在这些排序方法中,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方法,直接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和堆排序是不稳定的。

(14)B【解析】程序状态字PSW由条件码标志和控制标志构成,其中控制信息是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根据需要用指令来设置的,而状态信息是由中央处理器根据计算的结果自动设置的。

(15)A【解析】在UNIX系统中,一个命令的执行会花费一些时间,为了避免等待,可采用后台方式执行命令。

让Shell识别后台进程的方法是在命令后跟上符号“&”。

(16)B【解析】引起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

发生中断时被打断程序暂停点称为断点。

CPU暂停现行程序而转去响应中断请求的过程称为中断响应。

处理中断源的程序称为中断处理程序。

(17)C【解析】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可以用顺序存储方式存储,也可以用链接方式存储,队列是树的层次次序周游算法的实现。

(18)B【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归并排序的空间开销。

对n个记录的文件进行归并排序,执行时间为O(log2n),需要的附加存储空间为O(n)。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

(19)C【解析】系统在目态下只能够执行非特权指令。

不能执行特权指令,故C选项错误。

(20)C【解析】进程调度算法中的轮转法:

就绪队列按FCFS方式排队。

每个运行进程一次占有处理器时间都不超过规定的实际单位。

若超过,即调用调度原语而形成就绪进程轮流使用服务器。

FCFS算法指先进先服务算法又称FIFO算法。

(21)A【解析】死锁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3种措施:

资源的静态分配策略;允许进程剥夺使用其他进程占有的资源;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法。

(22)D【解析】人工管理阶段是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批处理,其主要特点是:

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3)B【解析】文件的顺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物理结构,只要知道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起始地址(首块号)和文件长度(总块数)就能很快地进行存取。

(24)C【解析】本题考核操作系统有关作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在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中,既要反映作业的运行情况,并且又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的是作业控制块。

这是因为作业控制块中保存了对作业进行管理控制所必须的信息。

作业控制块在作业运行中始终存在,并且不断变化。

只有作业完成或作业退出系统时,才清除该作业控制块。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

(25)D【解析】本题涉及3个表的连接查询。

需要我们解决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