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6257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模块练习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专题目标: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

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3+2HCl(浓)==CaCl2+H2O+CO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3+H2SO4==CaSO4+H2O+CO2↑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现象:

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3

CaO+CO2↑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

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右图装置:

例如:

CaCO3+2HCl==CaCl2+H2O+CO2↑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2O2

2H2O+O2↑Zn+2HCl==ZnCl2+H2↑

注意:

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右图装置: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注意!

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

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E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D

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C

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

引申:

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

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性质?

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

长管出短管进

排水法:

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

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

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

氧气

2H2O2

2H2O+O2↑2KClO3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

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气体的净化原则:

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净化的顺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题型体系】

一、气体制备及性质验证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务原理以及性质。

中考考察热点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律以及操作过程

2.实验装置以及药品的选择,并分析选择错误的后果

3.通过归纳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推测制取某种未知气体。

典型例题及练习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

管口字母)______________。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

(4)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实验室中,利用右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

(1)李明同学想利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的O2,应对装置作何改进?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中盛放的试剂是。

(2)李明同学还想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取H2和CO2,请你对他的方案给予评价:

制取的气体

a中盛放的试剂

b中盛放的试剂

评  价(回答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说出理由)

H2

Zn、稀H2SO4

浓H2SO4

 

CO2

大理石、稀盐酸

浓H2SO4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任意写出其中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上述几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用               (填物质名称)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用排水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然后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

二、设计实验

着重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典型例题及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

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

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

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

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一: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固体草酸(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

H2C2O4·2H2O≜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CO,则进气口应为____;

(3)若要验证固体草酸(H2C2O4·2H2O)受热的分解产物为CO、CO2、H2O,则仪器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

(提示:

无水CuSO4遇到水会变成蓝色,NaOH可以吸收CO2且吸收量大于澄清石灰水,生成可溶的Na2CO3,溶液为无色)

(4)某同学设计用草酸制取并收集CO的实验,装置如下图,请你评价他的方案。

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与“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变化的本质看: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从消耗的能源看:

前者要消耗能量,后者不消耗能量

C.从成本看:

制备等量氧气,前者成本低,后者成本高

D.从经济效益看:

前者效益高,后者效益低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必使用的用品是()

A.小棉球B.试管C.药匙D.玻璃棒

3.高温下分解下列物质,理论上不可能产生氧气的是()

A.高锰酸钾(KMnO4)B.氯化钾(KCl)C.氧化汞(HgO)D.氯酸钾(KClO3)

4.以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铁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A.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5.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按要求装好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

A.①②③④⑤B.④③①②⑤C.③④②①⑤D.③④①②⑤

6.要除去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最好的方法是()

A.用沙子擦洗B.用“钢丝球”擦洗C.加热使之剥落D.加少量稀盐酸使之溶解

7.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该方法是组内每种气体的最佳收集方法的一组是()

A.H2、O2、CO2B.H2、CO2、COC.CH4、O2、CO2D.H2、CH4、CO

化学用语

一、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1.要记忆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观察下列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小结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

②表示。

当元素符号为___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二、化学式及其意义:

1.化学式:

用表示的式子叫化学式。

每种都有一定的组成,因此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没有固定的组成,故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下面为乙醇(酒精)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哪些是宏观的意义?

哪些是微观的意义?

化学式表

示的意义

宏观:

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

微观:

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

三、离子及其符号:

1.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____电,阴离子带____电。

2.离子符号的书写:

离子带的电荷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____,标在符号的_____。

如:

钠离子___,镁离子___,铝离子___,氯离子___,氧离子___。

3.要记忆的原子团:

名称

符号

化合价

离子符号

OH

NO3

SO4

CO3

NH4

四、各种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符号前“数字”(化学计量数)的意义:

“数字+元素符号”表示“多少个____”。

如“2Na”表示:

2个钠____;

“数字+化学式”表示“多少个____”。

如“2H2O”表示:

2个水____;

“数字+离子符号”表示“多少个____”。

如“2NH4+”表示:

2个铵根____;

(注:

在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有微观意义——表示粒子的数目)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一个____中含多少个某____。

如:

CO2中O右下角的“2”表示:

一个二氧化碳____中含有2个氧____;

3、“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

一个____带多少个___的___。

如:

CO32-中的“2”表示:

一个碳酸根____带2个________;

4、“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

某元素或原子团的____

中的“2”表示:

氧____的____是-2价;

中的“2”表示:

____中,锌____的____是+2价;

中的”2”表示____中,____的____是-2价。

学习训练

1.按要求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1)酒精_

(2)两个氢离子_(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

2.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

(2)磷元素显+5价____(3)分子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

3.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氢原子____;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

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____;镁单质____。

4.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

(2)2个氢分子___(3)亚铁离子___

(4)氢氧根离子____(5)+2价的钙元素____(6)五氧化二磷____

5.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南澳一号”考古发掘出青花瓷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

青花瓷上的着色剂是氧化钴(CoO),氧化钴中钴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____;青铜器文物上的铜绿可用酸洗,清洗后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____;铁制文物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____。

6.

(1)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5个氢气分子__;②一个铜原子__;

③2个碳酸根离子___;④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

7.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

(2)4个硫酸根离子___;(3)3个氮分子___;(4)碳酸氢铵__。

8.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两个硝酸根离子___②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

③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④世界年产量第一位的金属____

(2)写成下列化学符合中数字“3”的含义:

3Cu表示____________

NH3(氨气)表示____________

9.(3分)维生素B2(C17H20O6N4)可以用于防治舌炎、口角炎、角膜炎和溢脂性皮炎,其主要存在于牛奶、动物内脏、蛋、瘦肉、麦胚、黄豆、花生等食物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l)维生素B2由____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B2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10.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个硫原子____;2个氮分子____,我发现若化学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大于1,则该符号只能表示____(填“宏观”或“微观”)含义

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

(2)2个碳酸根离子____;(3)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

(4)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______;(5)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主要从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面去把握。

1.点:

(1)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2.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陡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

);

(2)缓升型(少数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

);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3.面:

(1)曲线下方的平面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2)曲线上方的平面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

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三、灵活运用溶解度曲线解题

例1.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B.

℃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

℃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时变为饱和溶液

例2.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M、N的溶解度相等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例题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图中你能读出的信息有:

(写两点)

;。

②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有。

③现有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④t2℃时,将60克a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克。

⑤计算P点(t1℃),a、c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2、下图是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7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g。

(2)t3℃时,若将40g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后,所得溶液在图中可表示为(填A或B)点,若将

其降温到t1℃,能析出晶体克。

3、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方法分离;

若A中混有少量C,可采用方法分离;

要从C饱和溶液中提取出C可采用方法

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意义是______。

(2)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g水,A点的溶解度将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填“前者大”或“后者大”或“相等”)。

(3)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例示描述A、B点的变动过程。

A点的变动

B点的变动

①升高温度

向右平移

向右平移

②降低温度

沿曲线下移

向左平移至曲线,再沿曲线下移

③蒸发溶剂

不动

垂直上移至曲线,不再变动

④稀释溶液

垂直下移

垂直下移

(4)将该溶液从状态A改变为B有多种途径。

试设计并简述一操作最简单、结果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将A状态的该溶液降温至T1,过滤除去析出的该物质晶体后,将溶液升温至T3

物质的推断

一、叙述式推断题

1.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

(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

(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

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肯定不含___;可能含有____。

2.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NaCl中的三种混合而成。

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则:

(1)若B能全部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

(2)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4)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有A、B、C、D四种化合物,A是硝酸盐,B是酸,C是碱,D是氯化物,它们能够发生以下反应:

(1)A、B的溶液混合后,出现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C、D的溶液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和食盐溶液;

(3)A和D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则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

(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

5.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是H+、Ag+、K+、Ba2+、OH—、CI—、NO3—和CO32—,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

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四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6.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

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

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1)________;

(2)_______;(3)________。

二、表格式推断

7.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

将其任意编号:

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实验

A+B

A+E

B+C

B+E

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B,C,D,E。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B+E

8.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

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

由此推断4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A.;B.;C.;D.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的有关反应方程式:

A+BC+D

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9.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B;C;D;E;F。

10.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D↓+A(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