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69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

18.《朱德的扁担》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

(课件出示朱德像)。

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

朱德

师:

“朱”字是个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朱”字),手竖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朱”。

(生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师:

这两横,第二横要写得——

生:

长一些

师:

下面的撇和捺——

生:

要舒展。

师:

他是谁?

生齐答:

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

“朱德”)

师:

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

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1:

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

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2: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师:

你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

从网上找的

师:

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3:

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

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

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

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

(出示:

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

扁担

师:

(板书:

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

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1:

可以用来挑粮

师:

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2:

可以用来挑水

师:

(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

方便

师:

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

为什么呢?

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放大出示:

朱德记,生齐读)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生:

言字旁,加个己。

师:

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

右边的竖弯钩不能出头。

师:

(在田字格中范写,用红笔写竖弯钩)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知道这个“记”什么意思吗?

是表示要记住吗?

生:

不是,是记号的意思

师:

(出示:

记号,标志)在这里“记”表示“记号,标志”,就是朱德在扁担上做了个——

生齐:

记号。

师:

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

朱德

师:

(板书:

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

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1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

扁担

师:

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2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

生齐:

朱德

师: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

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

你们突出了——

生齐:

“朱德”和“扁担”

师:

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

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

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

(板书:

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

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

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师:

(板书:

挑)战士们见了,怎么做的?

生:

战士们都劝他,让他不要再挑粮了。

师:

(板书:

劝)朱德听不听劝?

(生摇头)战士们又怎么做的呢?

生:

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

(板书:

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

朱德同志同志又做了一根扁担。

师:

(板书:

做)

完成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做

劝藏

战士们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读要求)

师:

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zhìshǒuɡōnɡɡānɡ

同志坚守围攻井冈山

bìchǎnjì

必须生产标记一块儿

quànbìnɡ

劝说并

dílùdǒu

敌人山高路陡

fěnsuìyuè

粉碎翻山越岭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

“冈”“攻”“并”后鼻音。

“路”声母是l,“粉”前鼻音)

师:

老师现在把它们的拼音去掉,顺序改变了一下,你还能认识吗?

(分行出示词串)

朱德扁担井冈山

坚守粉碎敌围攻

山高路陡翻山越岭

(指名读)

师小结:

这排列有规律的,节奏鲜明的词串,每一行就向我们展示了故事中的一幅画面,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学生齐读)

师:

(点击:

“攻”“守”变红)让我们将目光停留在这变红的两个字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是一对反义词。

师: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攻的反义词是——

生:

守。

师:

(出示带有田字格的“攻”和“守”)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生1:

“攻”字左边是个“工”,右边是个反文旁。

师:

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

“工”字要把横改成提。

生2:

反文旁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生3:

“守”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个寸。

师:

小朋友们用熟悉的部件加起来记刚学的生字,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识记方法。

敌人对我们井冈山根据地围攻,我们红军就要——

生:

坚守

(出示:

围攻——坚守)

师:

下棋的时候,对方进攻,你就要——

生:

防守

(出示:

进攻——防守)

【将生字放在词串中认读,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词串中的一对反义词,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并在语境中拓展相关的反义词,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便于学生灵活运用。

师:

刚才读课文时,有几个长句子你读得顺畅吗?

(出示长句子: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这个句子说的谁呀?

生:

朱德同志

师:

他去干什么呀?

生:

去挑粮

师:

他一个人去的吗?

生:

不是,他和战士们一道去的。

(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学生根据划分的停顿记号齐读。

师:

我们遇到长句子时,就这样,中间停顿几次,吸吸气再读,句子就不觉得长了。

用这样的方法,请你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

(出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学生自由练读,讨论)

(出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齐读)

师:

长句子会读了,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和评价。

【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读通读顺长句子是读好课文的基础,所以,在长句子的朗读指导上,我用一个句子进行范例,进行方法指导,通过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语义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师: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

生:

2句。

师:

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

生1:

我知道了时间是1928年。

生2:

我知道了是在井冈山上。

生3: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和毛主席会师了。

师:

你们真会读书,能从这句中读出这么多东西。

以后读书就得这么读。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会师是什么意思?

师:

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谁跟谁,在什么地方会师?

生:

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会师。

师: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指着图片介绍)这就是井冈山,看,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指着图片中的人物)这是谁?

生:

毛主席

师:

1927年,毛主席带领部队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

这是谁呢?

生:

朱德同志

师: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

生:

会师

师:

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

生:

增多了

师:

力量更——

生:

强大了

师:

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师:

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

生2:

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生3:

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师:

是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生4: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师:

是呀,大家多开心啊!

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

(生齐读第一句,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

(指图,引读第二句)红军在——

生:

山上

师:

山下不远处就是——

生:

敌人

【借助图片,随文理解“会师”,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的介绍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理解。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战士们是怎样高兴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体会战士们会师时的兴奋和激动,第一句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师:

(出示带田字格的“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

上面是个“士”,下面是个“心”。

生2:

上面“士”字,第二横短。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教师范写,“士”字第二横用红笔写。

)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所以上面是个“士”字。

你会给这个字组词吗?

生1:

同志

生2:

斗志

师:

我们比赛的时候要有斗志,争取拿——

生:

第一名

生3:

志气

师:

我们小孩儿要有志气。

生4:

志向

师:

是的。

我们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

(出示词语:

同志志向志气立志,学生齐读)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习字册上把这节课学的5个生字描红1个,临写1个。

(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识字写字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

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我把生字从结构的角度分类,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培养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

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在相互肯定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观察字形的兴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

课后请大家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出示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