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7561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docx

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概述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表达的经济思想,无论如何赞誉也不为过。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司马迁还具有那么清晰的经济自由的思想,他关于经济活动以及商人的看法对当下中国也是有极大借鉴意义的。

在政府和民间经济的关系上,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样的观点在时下中国听来也有振聋发聩之感。

司马迁的这个经济自由的思想影响了历代中国人,并且还会继续影响下去。

他的民本的思想以及对商人求利平和开放的心态,已经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一、导入

大家知道,《福布斯》排行榜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富豪排行榜。

而《福布斯》排行榜的母体是《福布斯》杂志,那么,《福布斯》是什么时候创刊的?

1917年。

《福布斯》创刊的时候并没有排行榜,直到1982年才首次推出福布斯富豪榜,一经推出后便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一年一度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在全世界受到密切关注。

比如大家熟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Gates)以890亿美元连续24年位居榜首。

所以,自从1982年福布斯首次推出富豪排行榜,直到今天总共30多年的历史,即使从创刊到现在也就是一百年。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货殖列传》就是关于先秦到汉代的富豪榜,这个排行榜可是要比福布斯早了整整两千年。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先秦到西汉时期的富豪榜是如何排名的?

现在我们来解题,《货殖列传》是什么意思?

《货殖列传》就是一群“货殖者”的列传。

那什么叫“货殖者”呢?

就是能殖货之人。

什么叫“殖货”呢?

“殖”就是生殖,“货”就是钱。

所以“殖货”就是生财。

《货殖列传》就是能够生财的这一批人的列传。

“货殖”一语并非司马迁所生造,其实在《论语》中就已经存在。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

“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货殖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

“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

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

《货殖列传》最主要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一、全国经济地理区划。

如果要做生意一定要先知道经济地理情况怎么样。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地理区划。

在司马迁以前是没有人把全国分出经济地理区划的。

二、先秦与西汉的富豪排行榜。

三、把全国分为十数个文化风俗区。

要做生意一定要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外国人到中国来做生意,也要懂得中国人的人情习惯。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头一次有这种分法的。

四、发展经济与生财之道的多样性。

这四部分是《货殖列传》的主要内容。

另外,在篇首有两段话很重要,一段是老子的话,一段是司马迁自己的话。

这是很少见的,他写列传一开始总是说事情,然后把自己的意见放在最后,叫“太史公曰”。

而《货殖列传》一开始讲老子的话,然后讲自己的话。

大家都知道老子提倡“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司马迁拿老子这段话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说神农以前我不知道,尧舜以来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存在了。

为什么?

尧舜以来,人的声色之好已经提高要求了,耳朵要听最好的音乐,眼睛要看五光十色的东西,嘴巴要吃最好的食物,身上要穿最好的衣服。

有了这些要求,就不可能“小国寡民”,一定需要有货物流通才行。

二、司马迁排行榜

接下来我们来看司马迁排行榜中有些什么。

先秦时期

先秦还有一个简明的排行榜,有七名超级富豪。

先秦五人:

1、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著《范蠡》二篇,今佚。

[1]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

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

“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

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

苏东坡曾经写道:

“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二、孔子门徒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三、周人白圭,“乐观时变”,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而发家。

四、鲁国的猗顿,用盐起家。

五、邯郸郭纵,“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这是先秦五大富豪。

秦代有两个人:

一个是乌氏倮,靠畜牧发家,牲畜多到用山谷来衡量。

他的牲畜不是用“头”来计数,而是以“谷”来计算。

另一个是巴寡妇,四川的巴寡妇叫清,她的祖先有一个丹穴,“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

战国时代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

丈夫死后,巴寡妇清守着家族企业,凭雄厚财力保卫一方。

秦始皇表彰其守贞之节,封其为贞妇,为她筑女怀清台。

是秦始皇陵里大量水银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军事上的特殊地位,与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乌氏倮被国家当作上宾礼遇。

其后,秦始皇强迫六国豪强贵富共12万户迁到国都咸阳,以便于帝国的监视和控制,寡妇清亦在此之列,不久后寡妇清死于咸阳。

巴寡妇清以女子之身跻身战国七大富豪之一,足以令人称奇。

其家族从事的是丹穴业,也就是采炼丹砂,因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所以传及数代而不坠,垄断丹砂开采的生意,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

其家财之多约合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两,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依附者上万,私家保镖两千余人,凭借雄厚的财力而保一方平安。

先秦五个加上秦代两个,共七人,真的是做什么都可以发财,就看你的本事。

只要你发财,司马迁就会把你放入排行榜,要是没有司马迁的记录,两千多年以后的人怎么会知道呢?

这些都要感谢司马迁。

西汉时期

蜀卓氏

川西——四川西部姓卓的人,川西的卓氏家族。

这一家族的先世是赵人,就是河北人。

秦灭了赵以后就将卓氏迁到了四川。

秦灭了各国,都要把各国的富人迁走。

有两种迁法,一种是迁到首都,集中管制起来;另一种是迁到偏远的地方,让他们不能作祟。

许多被迁的人都行贿官员,希望把自己迁到近的地方,不要走得太远。

但卓氏夫妇有眼光,为什么?

因为他们早有信息,很早就知道川西山区有铁矿,因为有铁矿就可以搞冶铁,发展冶炼业,所以他们自愿远迁到临邛,就是现在的川西邛崃县。

其后,“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就是有“铁山”,有“鼓铸”。

炼铁是需要很大的鼓风机的,“鼓铸”就是炼铁后铸出来的一块块的铁锭。

“运筹策”是什么?

过去中国人都是用筹算的,是不用笔算的。

“倾滇蜀之民”就是压倒云南、四川那些地方的老百姓,最有钱的是“倾国倾城”。

“富至僮千人”,就是请了千百个工人。

当时请一千个工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企业了,现在请一千个工人的企业也不算小。

“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就是说有钱了,他就可以打猎,可以享受和皇帝差不多的快乐。

卓氏的具体财富有多少,司马迁没有明说,但有钱而快乐到可以与皇帝相比,那真的是豪富了。

我有一点怀疑,看上司马相如的卓文君恐怕就是这一家的人。

冶铁能致富,在汉代是很重要的。

今天依然如此,否则不会不断出现重复建设的钢厂。

现在我们国家产钢量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一年生产2亿吨。

1958年我去参加“大炼钢铁”,那时的口号是“头可断、血可流,1070万吨不可丢”。

那一年原本制定的指标是535万吨,因为“大跃进”翻了一倍,变成1070万吨。

1070万吨对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过去是很困难的。

最后是怎么完成的?

大家都砸锅卖铁,树木也都被砍伐光了,用来烧炭,家里的铁都拿出来充数,才凑成1070万吨。

钢厂是赚钱的,但我们还是被别国掐住喉咙了,因为我们国家缺乏铁矿石。

所以汉代那个时候,谁拿到铁矿石,谁就可以成为首富。

同样在临邛,以冶铁发家的还有一个叫程郑的人,也是一个富豪。

宛孔氏

宛是现在河南西南边的南阳,南阳现在在中国的地位不高了,但过去南阳的地位是很高的。

孔氏原是魏国人,秦把他们迁到南阳来。

这一家族本来就是以冶铁为业,到南阳后依然重操旧业,“家致富数千金”。

“数千金”是什么意思呢?

一金是指重量一斤的黄金,“数千金”就是数千斤黄金的意思。

曹邴氏

这个家族在鲁西,今山东西部。

这里的人历来很俭啬,都是很小气的人,曹氏家族尤为典型。

他们也是以冶铁起家,因为冶铁比较赚钱。

“富至巨万”,“巨万”就不是单单的一两万,而是上千万,这样才称得上“巨万”。

“巨万”后面的单位就是钱。

一斤黄金等于一万钱,我给大家一个基数,大家就明白这个钱多到什么程度了。

后来这人又投资商业金融,“贳贷行贾”遍天下。

“贳贷”是什么?

“贳贷”就是放债。

所以,在曹氏家族的影响下,邹鲁一带的人都不好好读书,而喜欢下海,当时就有“读书无用论”了。

邹鲁一带可是孔圣人与孟亚圣的老家,这一带人家过去读书的风气是很盛的,到了曹邴氏时,大家都不好好读书了,与现在的有些人一样。

齐刀氏

齐就是山东半岛,山东有两种风俗。

我们老说山东是齐鲁大地,其实齐和鲁是不一样的。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这是孔老夫子的话。

齐提高一点就变成鲁,鲁再提高一点就是道了。

齐与鲁是不一样的,齐地有优良的商业传统,这是姜太公留下来的传统。

山东刀氏家族,那里的风俗是看不起奴仆的,尤其是蛮横狡猾的奴仆,让人都害怕。

但是刀间这个人很厉害,招引了许多这样的奴仆,而且放心让他们去“逐渔盐商贾之利”,还让他们结交官府,结果是“起富数千万”。

这就是能利用人力资源而致富的典型。

周师氏

周师氏是指洛阳师氏家族。

洛阳是东周天子之都,位于天下之中,最利于行商。

东边和齐王做生意,西边和秦帝做生意,北边和赵帝做生意,南边和楚帝做生意。

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是最好的做生意的地方。

所以周师氏广泛开展商业贸易活动,资产达到“七千万”。

这一榜样为洛阳许多人所模仿,甚至为了做生意而过家门而不入,成为一种风气。

现在也有很多人为了做生意,晚上也不回家。

宣曲任氏

现在搞历史、地理的人都还没有考证出宣曲是什么地方,大概是在现在的陕西关中一带。

任氏家族的祖先做过秦朝管粮仓的官员。

秦朝将要灭亡时,英雄豪杰抢的都是金银财宝,只有这位任氏老祖宗独具慧眼,不抢金银财宝,只要粮食。

楚汉相争,一共打了四年。

四年下来,老百姓都无法种田了,没有东西吃了,使得一石米涨到一万贯钱。

任氏有粮食,所有的金银财宝就自然而然都到了任家。

一般的富人有了钱都穷奢极侈,但任家却折节为俭,继续投资农业。

一般人买田置地和购买牲畜,都捡便宜的买,而任家却挑质优价贵的买,保证质量优势,财运保持了很多代。

桥姚

借着农牧业起家致富的还有桥姚一家。

他借边关的开放而得利,有马一千匹,牛两千头,羊一万只,粮食多至万钟,一钟是六斛四斗,也就是六百四十升。

长安无盐氏

此无盐氏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其始末,不知道他的老祖宗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后代是谁。

要不是司马迁把这个人记录下来,我们都不会知道,其他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这个人。

他的发财就是靠第一桶金,这一桶金是靠冒险而得来的。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住在首都的这些列侯封君都要充军,都要去攻打七国,而且需要他们自己准备军服、军粮和装备。

这些都需要自己出钱,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他们的封地都在关东,不在长安,钱也都在老家,所以要借高利贷。

但很多人是不肯借钱给他们的,因为七国叛乱时,叛军声势颇大,连皇帝都害怕。

汉景帝因害怕,于是用计诛杀晁错,想以此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换得叛乱的平息。

此时,别人不敢借钱,只有无盐氏敢放高利贷,他赌皇帝一定会打胜仗,看准叛军一定会败。

无盐氏就借高利贷给列候,利息是以一还十。

三个月后,叛乱平定。

无盐氏获息十倍,成为关中首富。

这是典型的风险投资,需要眼光和魄力。

以上是西汉初年到西汉中期最重要的有头有脸的富豪。

在这些人之后,司马迁还一笔带过首都长安附近地区的其他富豪:

“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

”这些人都很有钱。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豪排行榜,一点附会的成分都没有。

此外,在这个核心排行榜之前有一个先秦排行榜,我们所讲的先秦包括春秋、战国加上秦代,因为秦代只有十几年,所以历史上把秦以前都叫先秦。

在此榜之后,汉代还有另一个小排行榜。

西汉小排行榜

上小榜的这些人,所从事的多是所谓拙业或为时人所看不起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行业,但因为他们是“用奇胜”(出奇制胜),所以依然赚了大钱,上了榜。

一共有九种行当,九种人物:

一、种田是最难以发财的拙业,但是秦扬这个人富盖一州,一个州有好几个郡。

二、盗墓是奸事,而田叔以此起家。

现在盗墓也是很发财的,好多考古发掘队都是等盗墓贼挖完后才去的。

三、赌博是恶业,而桓发以之发财。

现在还有人在澳门大发其财,普京、金沙这些赌场都是发财的地方。

四、跑单帮是为人最不齿的贱业,但是雍县有一个乐成以之富饶。

五、贩卖牛羊油脂的人地位很低下,但雍伯以此致千金。

六、卖淡酒,就是卖浆,只是小本生意,但是有一位姓张的靠卖淡酒成为千万富豪。

七、磨剪子镪菜刀更是薄技小道,有谁想到会发财?

而有一位姓郅的,却能够做到钟鸣鼎食。

八、做腌腊生意实在是容易,就是熟食、卤猪肚、酱油鸡,这些很容易,但是有一位姓浊的由此做到驷马连骑。

九、当兽医只不过开些粗浅的药方,医兽不如医人,但张里这个人却因之而富贵。

以上九个人就是九种行业的代表。

当然司马迁并非鼓励奸业贱行,他并不是鼓励大家去搞赌博、去盗墓,只是作为历史学家,他敢于担当,历史上存在这样的现象,他敢于把这些事情如实地记载下来。

可惜千百年来,很少有人能赏识司马迁这种思虑过人之处。

在西汉中期儒家已经被宣布为“独尊”的时代,司马迁仍然特立独行,指出能发财致富的人也是“贤人”。

这样做是不容易的,因为“贤人”都是孔老夫子的学生,而孔老夫子是圣人,只有孔老夫子的学生才是“贤人”。

司马迁没有明说这些人是大家的榜样,但目的却是公开的,那就是“令后世得以观择焉”,意思就是让后代的人看着办吧:

我所记载的这些人,你们会不会向他们学习,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事。

司马迁做这样的事,是冒着危险的,所以后世有人说《史记》是谤书。

好在有司马迁这个人,有《史记》这部书,我们中国得以光辉不少,得以与世界其他有历史的文明古国称兄道弟,甚至能够比他们还了不起。

要是没有司马迁,我们就会减色不少;没有《史记》,我们就要减色不少;没有《货殖列传》,我们也要减色不少。

《货殖列传》还有其他方面的各种启示意义,除了列出空前绝后的排行榜外,还在经济学方面有许多感悟,对后世有许多启发,我们略引一些警句为例: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就是说,没有钱的人只有下力;稍微有一些钱了就斗智,就看谁的智力更强,谁的钱就赚得更多;已经有很多钱了,或者已经有相当的财富了,就开始争时了,时对了财产也就多了。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

司马迁还特别注意在发家致富过程中“时”的作用,显见他对市场经济观察之深切。

他称范蠡“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赞白圭“乐(善)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争时是理财的最高境界,所以要“既饶争时”,“与时俯仰”。

《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第一段

老子曰:

“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

”必用此為務,輓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注释】

“货殖”,居积并经营财货以增值生利,也就是经商的意思。

“《老子》”,春秋(一说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所著书,又称《道德

经》。

以上引文见《老子》第八十章。

今传本《老子》文字与此小有出入,作“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輓”,通“晚”。

“輓近世”即近世、近代。

“涂”,堵塞。

“几”,音jī,近于。

《老子》一书中说:

“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第二段

太史公曰:

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埶能之榮使。

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注释】

“神农”,传说中的古帝,时在伏羲之后、黄帝之前。

古史中又称之为炎帝、烈山氏。

据说神农始教民制作农具,从事农业,又尝百草、为医药,以治民疾病。

“《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辑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其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朝堂宗庙宴飨祭祀时用的配乐歌诗。

据说曾经孔子删订,为儒家经典之一,又称《诗经》。

“《书》”,即《尚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上古典章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文件和原始资料。

据说曾经孔子删订,为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经》。

“虞”,指帝舜。

传说帝舜原是古部落有虞氏的首领,后受尧禅让有天下。

“夏”,有夏氏首领禹开创的朝代。

据传禹治水有功,帝舜禅位给他。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并称王,开“家天下”之始。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案,《尚书》中有《虞书》、《夏书》各若干篇,所记为虞、夏时事,但据近人考证,其实是春秋、战国时人的作品。

今传《诗经》中亦无虞、夏之诗。

“声色”,音乐和女色。

“刍豢”,供食用的家畜。

“刍”指食草的牛羊之类,“豢”,指食谷的犬豕之类。

“夸矜”,夸耀。

“势能”,权势。

“渐”,音jiān,渐染,浸润。

“户说”,挨户劝说。

“说”,音shuì。

“眇论”,精妙的言论。

“眇”,通“妙”。

“道”,通“导”。

“整齐”,整顿而使之齐一。

【译文】

太史公认为:

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

至于象《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也不能感化改变了。

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第三段

夫山西饒材、竹、穀、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枏、梓、薑、桂、金、錫、連、丹沙、犀、瑇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棊置:

此其大較也。

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注释】

“山西”,战国秦汉时称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北)或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以西地区为山西。

“材”,木料。

“榖”,音gǔ,一种乔木,树皮可用来造纸。

“纑”,音lú,麻类作物,其干茎纤维可用来织布。

“旄”,牦牛。

“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广大地区为山东。

“江南”,此指长江以南直至南海的广大区域,比现在所说的“江南”范围要广。

“纑”,音nán,同“楠”,一种材质坚密而带芳香的名贵乔木。

“梓”,音zǐ,一种材质较较,可用来制作乐器和建筑木材的乔木。

“连”,通“链”,铅矿石。

“丹沙”,即朱砂,一种红色矿物,是汞和硫黄的天然化合物,可用来提炼水银(汞),也可用作染料和药物。

“瑇瑁”,或作“玳瑁”,音dàimào,一种海龟,其甲壳可用作装饰品。

“玑”,音jī,形状不圆或颗粒较小的珍珠。

“齿革”,象牙及各种野兽的皮革。

“龙门”,指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西北和陕西韩城东北的黄河两岸,夹河耸立,形似阙门。

“碣石”,指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北。

“旃”,音zhān,通“毡”,厚重的毛织物。

“筋角”,动物的筋可用作弓弦,角可用作弓上的装饰品或其他日用品。

“棊”,同“棋”。

“棊置”,如同棋子布置在棋盘上。

“大较”,大略。

“中国”,此与“四夷”相对而言,指华夏民族所居的区域。

“奉生”,奉养父母于生时。

“送死”,办理父母丧葬之事。

“虞”,本指掌管山泽的官吏,此处指在山泽中以采伐渔猎为生的人。

“政教”,刑赏等政事和教化。

“发征期会”,征发货物,限期会集。

“征”,求。

“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谓某地物贱,当求物贵之地往销;某地物贵,当求物贱之地购取。

“劝”,致力于

太行山以西出产很多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美女,江南盛产楠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广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

以上所说的,是物产的大概情形。

这些物品都是中国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

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出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

这哪里是因为国家颁布了政令来要求才做到的呢?

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

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

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

第四段

周書曰:

“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

”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則饒,原小則鮮。

上則富國,下則富家。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

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

是以齊富彊至於威、宣也。

【注释】

“《周书》”,《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