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8288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最直接的目的是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

 

2.《华盛顿的起床号》一书中说,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

林肯使用“联邦”和“国”频次的变化,表明他逐步意识到(    )

A.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性B.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D.解放黑人奴隶的必要性

 

3.促使北宋科学家沈括“石油必大行于世”的预言付诸实践的重大发明是

A.万能蒸汽机B.汽车C.飞机D.内燃机

 

4.《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

“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这指的是

A.但丁及《神曲》B.伏尔泰及启蒙思想

C.牛顿及力学三定律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5.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5周年。

读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指出哪一组数字代表的国家是协约国集团

A.①③⑤B.①②③C.④⑤⑥D.②④⑥

 

6.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

“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

……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

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

”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

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7.“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

这场革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

”这场革命首先发生在

A.莫斯科B.萨拉热窝C.克里米亚D.彼得格勒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前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以下选项与这个”年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罗斯福新政B.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9.“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

”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结束沙皇统治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D.防止生产过剩

 

10.下面《凡尔赛条约》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条款是()

A.AB.BC.CD.D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某部19世纪后期的电影中有如下情景,你认为可能会被吐槽的是()

A.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B.男主角驾车带爱犬游巴黎

C.男女主角默默相视,旁边茶几上的电话嘀嘀直响

D.女主角在白炽灯下完成绘画作品

 

12.“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0万。

”下列成功应对并缓解这场危机的是(  )

A.罗斯福新政B.华夫托运动C.卡德纳斯改革D.彼得一世改革

 

13.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二、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

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

邦联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于是1787年5月,各州派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材料二:

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问题。

在经过4个月的不断争论与妥协后,制宪会议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制定出了宪法草案,随后提交各州制宪会议审议通过。

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到需要成文宪法来巩固其成果的历史阶段了。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1)根据材料一,判断指出“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

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会议争论的哪一类问题没能解决?

第二类问题最后是通过确立什么原则来解决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这部宪法的重要意义。

 

科技:

无谓福祸,惟人善使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位发明家的科技成果分别属于哪个时代?

(2)人们普遍认为: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将下列佐证上述观点的选项,分别填入表格。

A.工厂制度B.垄断组织

C.飞机D.电灯泡的发明

E.美国内战F.城市化进程加速

G.汽车生产流水线的推广H.俄国农奴制改革J明治维新①推动经济变革   ②推动政治变革(或革命)   ③影响生活方式    

(3)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

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

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

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第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

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年】

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避免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3)分析如图所示,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

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的俄国,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生活困苦,暴动频繁,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

固专制统治,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答案】

C

【考点】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分析材料可知,林肯使用“联邦”和“国”频次的变化,表明林肯在内战中的最高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

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在战争初期接连失利,为扭转局势,林肯政府在1862年9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使北方获得雄厚的兵源。

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C正确。

故选C。

3.

【答案】

D

【考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了内燃机,这是以石油为燃料的动力机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D项

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答案】

D

【考点】

近代科学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打击了了宗教创世说,“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生存斗争的强调”符合进化论的思想,D符合题意;但丁及《神曲》论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A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B不符合题意;牛顿的力学三定律主要是论述物理学领域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

【答案】

A

【考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的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其中①③⑤代表的是由法国、俄国和英国组

成的协约国集团,②④⑥代表同盟国集团,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答案】

A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发展历程。

【解答】

从歌曲中无法得到选项A的信息,符合题意,故选A;

根据材料中的“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可知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由“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可知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由“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可知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7.

【答案】

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1917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革命指的应该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彼得格勒,而非是莫斯科、萨拉热窝和克里米亚,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8.

【答案】

D

【考点】

苏联的工业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映欧洲陷入绝望的重大事件。

【解答】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和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均符合题目要求,而D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属于积极、进步的重大事件。

故选D。

9.

【答案】

B

【考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解析】

依据题干的“1921——1922年经济年度的粮食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B符合题意;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结束沙皇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实现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执政期间,1921——1922年是列宁执政。

故C不符合题意;防止生产过剩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D

【考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辛丑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信息“《凡尔赛条约》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条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一场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其中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美等国瓜分,这最能体现出其分赃的性质。

选项D符合

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11.

【答案】

A

【考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选项中汽车流水装配、汽车、电话、白炽灯均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中汽车、电话、白炽灯均发明于19世纪后期,而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是在1913年才开始的,因此BCD都符合史实,A不符合史实,其错误会被观众吐槽。

12.

【答案】

A

【考点】

罗斯福新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0万。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

指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渡过了这场危机,所以A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3.

【答案】

C

【考点】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

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综合题

【答案】

美国独立战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第二类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权力制衡原则。

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把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

据材料“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

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

邦联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于是1787年5月,各州派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宣告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块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据材料可知,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是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根据材料“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争论的第二类问题最后是通过确立权力制衡原则来解决的;独立战争后,美国制订了《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根据材料“在经过4个月的不断争论与妥协后,制宪会议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制定出了宪法草案,随后提交各州制宪会议审议通过。

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到需要成文宪法来巩固其成果的历史阶段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把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A,B,G

(3)环境污染或军火生产用于战争或贫富分化等(任举一例即可)

【考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发明家是瓦特,属于蒸汽时代;图二的发明家是爱迪生,属于电气

时代。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形成了现代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发明了电灯,由此可知,①推动经济变革的是A.工厂制度、B.垄断组织、D.电灯泡的发明;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

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由此可知,②推动政治变革(或革命)的是E.美国

内战、H.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③影响生活方式的是C.飞机

、D.电灯泡的发明、F.城市化进程加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或军火生产用于战争或贫富分化等。

【答案】

(1)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建立。

国际秩序:

凡尔赛—盛顿体系。

(2)原因:

利用美国对西欧援助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依托国内原有的良好工业基础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再加上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3)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经济模式:

斯大林模式。

(4)不同意。

理由:

大国虽然有利益冲突,但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加强国家合作。

【考点】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苏联模式

苏俄新经济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解答】

(1)据材料“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

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第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

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指的是十月革命后,建立苏维埃俄国;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最终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据材料“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避免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利用美国对西欧援助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依托国内原有的良好工业基础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再加上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3)据材料“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赫鲁晓夫改革有关,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

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了苏联粮食产量。

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4)不同意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

原因在于大国虽然有利益冲突,但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加强国家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