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8881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7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药理学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练习题.docx

《药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练习题.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学练习题.docx

药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药理学是研究()

A.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

B.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

C.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D.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E.设空白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研究

2.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

C.机体如何对药物处置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E.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3.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D.药物的调配

E.药物的加工处理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有()

A.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B.阐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C.研究和开发新药

D.指导临床合理用药E.在我国,可促使中医药现代化

2.较好的开发新药途径包括()

A.广泛提取、合成化学物质进行筛选

B.依据植物分类学寻找近缘植物C.根据构效关系进行定向合成

D.利用生物工程进行生产E.已知有效药物的结构改造或改进剂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用药剂量过大B.血药浓度过高C.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D.药物在体内蓄积E.药物对机体敏感性高

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B.与受体有亲和力并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C.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D.与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E.与受体有强亲和力但仅有弱的内在活性的药物

3.完全激动药的特点是()

A.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与受体有亲和力,有较弱内在活性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与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4.产生药物副作用的剂量是()

A.小剂量B.治疗剂量C.极量D.中毒量E.最小有效量

5.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长期用治疗量所产生的反应

C.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D.药物产生的毒理作用,是不可知的反应

E.属于一种与遗传性有关的特异质反应

6.药物的效价是指()

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C.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D.治疗量的最大极限

E.药物的最大效应

7.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

A.极性增加,利于消除B.活性增大C.毒性减弱或消失

D.活性消失E.以上都有可能

8.感染病人给予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为()

A.全身治疗B.对症治疗C.局部治疗

D.对因治疗E.补充治疗

9.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

A.A药LD50=500mgED50=250mgB.B药LD50=150mgED50=50mg

C.C药LD50=125mgED50=25mgD.D药LD50=50mgED50=5mg

E.E药LD50=100mgED50=25mg

10.药物与特异受体结合,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药物的给药途径B.药物的剂量C.药物是否有内在活性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药物的剂型

11.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ED90/ED10的比值B.ED95/LD5的比值C.ED50/LD50的比值

D.LD50/ED50的比值E.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

12.连续用药较长时间,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出现药效的现象称为().

A.耐受性B.耐药性C.成瘾性D.习惯性E.快速耐受性

13.某病人服用某药的最低限量后即可产生正常药理效应或不良反应,这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A.高敏性B.过敏反应C.耐受性D.成瘾性E.变态反应

14.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醉”现象称为药物的()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应E.特异质反应

15.下列哪个参数最能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E.半数有效量

16.药物的基本作用是使机体组织器官()

A.产生新的功能B.功能降低或抑制C.功能兴奋或提高

D.功能兴奋或抑制E.对功能无影响

17.造成机体病理损害的毒性反应是由于()

A.最大有效量B.联合用药C.剂量过大

D.治疗剂量E.与用药剂量无关

18.对受体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受体有其固有的分布与功能B.受体与药物结合产生药理反应

C.药物与全部受体结合才发挥作用D.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较牢固

E.受体能与激动剂或拮抗剂结合

19.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

A.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B.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C.ED5与LD95之间的距离D.ED10与LD90之间的距离

E.ED95与LD50之间的距离

20.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B.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C.引起50%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剂量D.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E.达到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述对副作用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治疗量时出现的治疗作用B.一般较轻、多为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C.药物固有的作用D.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E.是可以预测并可避免的

2.激动药是指()

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B.无内在活性C.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D.可引起生理效应E.不引起生理效应

3.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后遗效应E.致突变

4.对后遗效应的理解是()

A.与血药浓度无关B.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的药理作用

C.血药浓度过高D.残存的药理效应E.机体产生依赖性

三、填空题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形成可能与、有关。

2.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有、、、、和。

3.药物不良作用的特殊反应的发生机理是和。

4.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和。

5.药物的作用性质有、和。

6.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有和。

7.治疗指数是指与的比值;安全范围是指至之间的距离。

8.竞争性拮抗剂存在时,激动剂的整个半对数浓度效应曲线的变化特点是和。

四、名词解释

1.阈剂量11.停药反应21.药理效应

2.极量12.ED5022.不良反应

3.受体脱敏13.选择性作用23.药源性疾病

4.受体增敏14.受体拮抗剂24.安全范围

5.效能15.受体激动剂25.受体

6.亲和力16.受体部分激动剂26.配体

7.后遗效应17.兴奋作用27.量反应

8.毒性反应18.竞争性拮抗药28.质反应

9.副作用19.非竞争性拮抗药29.常用量

10.量效关系20.药物作用30.特异质反应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药物或其代谢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肾B.胆汁C.乳汁D.汗腺E.呼吸道

2.药物的首过效应影响药物的

A.作用的强度B.持续时间C.肝内代谢

D.肾排泄E.药物的消除

3.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中,最重要的酶是()

A.细胞色素b5B.细胞色素P-450C.单胺氧化酶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4.某药半衰期为2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A.6小时B.10小时C.15小时D.20小时E.24小时

5.大多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B.脂溶扩散C.易化扩散

D.滤过E.胞饮

6.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7.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E.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8.下列哪一个药物是肝药酶抑制剂()

A.氯霉素B.苯巴比妥钠C.苯妥英钠D.利福平E.戊巴比妥

9.生物利用度(F)表示()

A.FB.F=

C.F=D.F=

E.F=

10.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

A.恒比消除,t1/2不定B.恒比消除,t1/2恒定

C.恒量消除,t1/2不定D.恒量消除,t1/2恒定

E.恒比消除,t1/2变小

11.某药一次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为32mg/L。

该药t1/2=1.5小时,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经450分钟后血浆药物浓度应为()

A.2mg/LB.4mg/LC.8mg/LD.0.5mg/LE.lmg/L

12.阿斯匹林的pKa是3.5,在PH为2.5的胃液中,可吸收的理论值是()

A.99%B.0.1%C.10%D.90%E.99.9%

13.一个pKa=3.4的弱酸性药物,在pH=1.4的胃液中解离度为()

A.0.1%B.1%C.10%D.99%E.90%

14.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

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E.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15.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是()

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C.辅酶II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水解酶

16.常用的肝药酶诱导剂是()

A.苯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安定D.保泰松E.氯霉素

17.某药的t1/2为3时,每隔1个t1/1/2给药一次,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6小时B.10小时C.15小时D.20小时E.25小时

18.半衰期是指()

A.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D.药物排泄一半所需时间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19.下列错误的描述是()

A.阿斯匹林合用碳酸氢钠可使其排泄减慢

B.苯巴比妥合用碳酸氢纳可使其排泄加速

C.青霉素合用丙磺舒可使其排泄减慢

D.增加尿量可加快药物自肾排泄

E.弱酸性药物在碱化尿液情况下排泄快

20.如以[A-]代表弱酸性药物解离部分,以[HA]代表非解离部分,则=()

A.10pH-pKaB.10pKa-pHC.10pH+pKa

D.10—pH—pKaE.epH-pKa

21.可避免“首关消除”现象的给药方式()

A.口服B.舌下给药C.肌肉注射D.皮下注射E.呼吸道给药

22.下列叙述属首过消除的是()

A.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射,使血浓度降低

B.口服硝酸甘油,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青霉素口服被胃酸破坏,吸收入血药量减少

D.注射心得安经肝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E.水合氯醛灌肠,经肝代谢使药效降低

23.按血浆半衰期给药,约经几个t1/2达稳态血浓度()

A.1个t1/2B.2个t1/2C.10个t1/2D.5个t1/2E.立即

24.pKa是指()

A.药物90%解离时溶液的pH值B.药物99%解离时溶液的pH值

C.药物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D.药物全部解离时溶液的pH值

E.药物不解离时溶液的pH值

二、多项选择

1.肝药酶包括()

A.细胞色素P-450B.单胺氧化酶C.辅酶IID.黄蛋白E.胆碱酯酶

2.影响药物跨膜被动转运的因素()

A.载体B.药物的竞争性抑制C.药物分子大小

D.药物的脂溶性E.能量

3.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肝药酶表现为()

A.专一性低B.个体差异大C.易受药物的诱导

D.不受药物抑制E.使多数药物生物转化

4.药物体内过程包括()

A.吸收B.分布C.生物转化D.排泄E.作用于受体

5.药物消除的方式包括()

A.生物转化B.与血浆蛋白结合C.肝肠循环

D.肾排泄E.再分布到脂肪组织

三、判断题

1.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

需要载体和能量,但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利福平、氯霉素、异烟肼、保泰松和西米替丁是肝药酶的抑制剂()

3.口服药物和直肠给药都会发生首过效应。

()

4.血浆药物按恒量消除时,药物血浆半衰期随血浆药物浓度高低而变化。

()

5.药物的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大,非解离型的药物易跨膜转运。

()

6.每隔一个t1/2给予等量的剂量,当首次剂量加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

四、填空题

1.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中主要的酶系是,与形成一个氧化还原系统。

重要的肝药酶诱导剂是,当与双香豆素使用时,可使后者的作用减弱。

2.促进苯巴比妥排泄的方法是尿液,促进水杨酸钠排泄的方法是

尿液。

3.体内药物按恒比衰减,每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经个半衰期血浆药物达到稳态浓度。

某药半衰期为80分钟,如按此方式消除,血药浓度由78mg/ml降到9.75mg/ml需要小时。

4.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及保泰松与双香豆素合用时双香豆素抗凝作用的变化分别是和,其作用改变的机理分别

和。

5.在一级动力学中,一次给药后经过个t1/2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6.血浆半衰期(t1/2)是指,连续多次给药时,必须经过个t1/2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7.药物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其转运快慢主要取决于、、和,弱酸性药物在性环境下易跨膜转运。

8.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及。

五、名词解释

1.pKa7.主动转运13.肝药酶诱导剂

2.肝药酶8.表现分布容积14.肝药酶抑制剂

3.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9.生物利用度15.半衰期

4.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10.首关消除(首过效应)16.稳态血药浓度(坪值)

5.肝肠循环11.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

6.被动转运12.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

六、问答题

1.举例说明肝药酶活性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一、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

A.年龄和性别  B.肝、肾功能 C.遗传缺陷D.药物耐受性E.精神状态

2.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A.受体水平拮抗B.干扰神经递质转运C.相互影响排泄

D.生理性拮抗E.生理性协同

二、名词解释

1.耐受性4.耐药性2.成瘾性5.习惯性

3.配伍禁忌6.依赖性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种神经为NA能神经()

A.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所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骨骼肌舒血管神经支配的受体是()

A.β2受体B.N1受体C.N2受体D.N受体E.β1受体

3.NA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A.酪氨酸羟化酶B.多巴胺β羟化酶C.多巴脱羧酶D.MAOE.COMT

4.有关NA的合成,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多巴胺脱羧生成NAB.多巴在囊泡外生成多巴胺

C.酪氨酸羟化酶使酪氨酸变成多巴D.酪氨酸是合成NA的前体

E.NA合成限速步骤在酪氨酸羟化酶反应

5.β2受体分布于()

A.心脏B.支气管和血管平滑机C.胃肠道括约肌D.瞳孔扩大肌E.皮肤

6.β1受体主要分布在()

A.心脏B.皮肤粘膜血管C.支气管平滑肌D.内脏血管平滑肌E.肌肉

7.以下哪种效应不是N受体激动效应()

A.心率减慢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胃肠平滑肌收缩

D.腺体分泌减少E.虹膜括约肌收缩

8.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的NA的主要的消除方式是()

A.被单胺氧化酶代谢B.突触前膜将其再摄取入神经末梢内

C.被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代谢D.经肝脏代谢灭活

E.经肾脏直接排泄

9.根据递质的不同,将传出神经分为()

A.运动神经与植物神经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C.胆碱能神经与NA能神经D.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

E.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

10.下列描述哪项正确()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是AD能神经

B.神经末梢释放的NA的主要消除途径是神经末梢再摄取

C.支气管平滑肌上β1受体兴奋时,支气管扩张

D.神经节上的胆碱能受体是N2受体

E.皮肤粘膜血管上分布的AD能受体是α、β受体

11.虹膜括约肌存在()

A.α受体B.N1受体C.N2受体D.β2受体E.M受体

12.N2胆碱能受体主要分布在()

A.骨骼肌运动终板上B.交感神经节C.副交感神经节

D.植物神经节E.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官上

13.NA能神经递质生物合成的顺序是()

A.多巴胺-多巴-NA-ADB.酪氨酸-酪氨-多巴胺-甲AD

C.酪氨酸-多巴胺-AD-NAD.酪氨酸-多巴-多巴胺-NA

E.酪氨酸-多巴胺-多巴-NA

二、多项选择题

1.M受体兴奋效应包括()

A.心脏抑制B.血管扩张C.内脏平滑肌收缩

D.瞳孔缩小和腺体分泌减少E.脂肪分解

2.下列受体与其激动剂搭配正确的是()

A.α、β受体-肾上腺素B.β受体-异丙肾上腺素C.M受体-毛果芸香碱

D.N受体-烟碱E.α受体-去甲肾上腺素

3.胆碱能神经包括()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D.骨骼肌的血管舒张神经

E.运动神经

4.N1受体分布于()

A.肾上腺髓质B.植物神经节C.骨骼肌D.皮肤血管E.骨骼肌血管

5.化学结构属儿茶酚胺类的药物是()

A.NAB.DAC.EPHD.ADE.ISO

三、填空题

1.皮肤、粘膜血管存在受体,汗腺存在的胆碱能受体是受体。

2.按递质分类,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属于神经,支配全身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属于神经。

3.受体主要分布于,兴奋时的效应是。

4.交感神经的节后胆碱能纤维有支配的神径和支配的血管舒张神经。

5.AD能神经突触前膜的受体有和受体,它们激动的效应分别是或NA的释放。

第六章拟胆碱药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B.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

C.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D.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E.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2.新斯的明可用于治疗()

A.青光眼B.重症肌无力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A+B+CE.B+C

3.手术后肠麻痹首选药是:

()

A.毒扁豆碱B.阿托品C.毛果芸香碱D.新斯的明E.654-2

4.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

A.PhysistigmineB.PilocarpineC.Neostigmine

D.PhentolamineE.Scopolamine

5.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宜选()

A.毒扁豆碱B.新斯的明C.毛果芸香碱D.酚妥拉明E.酚苄明

6.治疗青光眼可选用()

A.新斯的明B.阿托品C.山莨菪碱D.毛果芸香碱E.东莨菪碱

7.用作中药麻醉催醒剂的药物是()

A.毛果芸香碱B.新斯的明C.毒扁豆碱D.麻黄碱E.阿托品

8.新斯的明对下列哪一效应器兴奋作用最强()

A.心脏B.腺体C.眼D.骨骼肌E.平滑肌

9.新斯的明的作用原理是()

A.直接作用于M受体B.抑制Ach的生物合成

C.抑制Ach的代谢D.阻碍Ach的贮存

E.直接作用于α受体

10.新斯的明可用于()

A.青光眼B.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C.支气管哮喘

D.感染性休克E.以上都不是

11.新斯的明最强的作用是()

A.兴奋胃肠道平滑肌B.兴奋膀胱平滑肌C.兴奋骨骼肌

D.缩小瞳孔E.增加腺体分泌

12.毛果芸香碱的缩瞳机制是()

A.阻断虹膜α受体B.阻断虹膜M受体C.激动虹膜M受体

D.抑制胆碱酯酶E.激动虹膜N受体

13.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是()

A.激活AchEB.激动M-RC.抑制AchED.阻断M-RE.兴奋a-R

14.节后拟胆碱药是()

A.毒扁豆碱B.毛果芸香碱C.新斯的明D.有机磷酸酯类E.阿托品

15.毛果芸香碱滴眼可产生哪种作用()

A.缩瞳B.视远物清楚C.上眼睑收缩

D.前房角间隙变窄E.对光反射不变

16.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实现的()

A.膀胱括约肌收缩B.骨骼肌收缩C.瞳孔扩大肌收缩

D.唾液腺分泌E.睫状肌舒张

17.胆碱脂酶抑制药不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青光眼B.重症肌无力C.手术后腹气胀D.阿托品中毒E.琥珀胆碱中毒

18.毒扁豆碱滴眼后瞳孔缩小的机理是()

A.兴奋瞳孔括约肌上的N2受体B.阻断瞳孔括约肌上的N2受体

C.兴奋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D.阻断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E.抑制AchE

19.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斯的明的用途()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C.中毒性休克D.重症肌无力E.非去极化型肌松药中毒

20.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对视力的影响是()

A.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B.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

C.视近物、远物均清楚D.视近物、远物均模糊E.视物基本无影响

2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

A.抑制磷酸二酯酶B.抑制单胺氧化酶C.抑制胆碱酯酶

D.抑制腺苷酸环化酶E.直接激动胆碱受体

22.下列哪个药物属于胆碱酯酶复活药()

A.新斯的明B.氯磷定C.毒扁豆碱D.安贝氯铵E.阿托品

23.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于M样症状的是()

A.瞳孔缩小B.腹痛腹泻C.流涎流泪D.小便失禁E.肌肉震颤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效应是通过激动M受体实现的()

A.心率降低B.胃肠道平滑肌收缩C.瞳孔括约肌收缩

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E.冠脉扩张

2.新斯的明对骨骼肌作用强大的原因是()

A.直接兴奋N1受体B.直接兴奋N2受体C.抑制胆碱酯酶

D.促进运动神经末稍释放AchE.提高N2受体对Ach的敏感性

3.新斯的明可用于治疗()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重症肌无力C.术后腹气胀或尿潴留

D.M胆碱受体阻断药中毒E.机械性肠梗阻腹气胀

4.新斯的明临床用于()

A.解救阿托品中毒B.竞争型肌松药中毒C.青光眼

D.虹膜炎E.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抗胆碱酯酶药包括()

A.毛果芸香碱B.新斯的明C.毒扁豆碱D.毗斯的明E.依酚氯铵

6.关于毛果芸香碱的描述,下列哪几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