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8943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的涵义.docx

心理健康的涵义

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它即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2、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⑴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⑵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⑶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

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

⑷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⑸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⑹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就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5、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渊源于以下四种需要.

(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诸多的研究证实,具有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的要素。

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和必要.

(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它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现代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

国家现代化,关键是使国民心理素质现代化。

而欲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也促使人们重新确立新的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标。

1989年月日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曾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过了“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认为21世纪教育体系要进行一些重点转移:

这些转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向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在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急功近利得狭隘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多弊端.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和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6、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7、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8、

9、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10、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11、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12、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1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三)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四)全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14、

(一)、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必须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

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②针对学生的性别特点。

③针对学生的表现特点。

④针对学生的时代特点。

⑤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

主要体现在:

①树立学生“全人化"发展观念.②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和制定对策。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

注意两方面:

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②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

(二)、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1、概念: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受教育者出发:

①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②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

③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从教育者出发:

①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②尊重学生的选择。

③对学生一视同仁。

(三)、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积极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意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坚持正面教育,积极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2、包含2个基本要点:

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以成功教育为主导发展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作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效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

成功性原则的概念;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

3、坚持发展的观点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②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③要注意“三早”。

早早进行、早作准备、早期干预。

4、坚持发成功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是恰当的.②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③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四)、全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

②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③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15、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心理指导

(二)、智力训练(三)、情感教育(四)、性格教育(五)、耐挫能力培养(六)、人际关系指导(七)、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八)、自我意识发展指导(九)、职业指导(十)、休闲指导16、一)、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

①学习方法指导。

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途径.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与前提。

②学习动机指导。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③学习兴趣指导.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④学习习惯指导.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⑤应试心理指导.17、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①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②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③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④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⑤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18、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①男女智力总体上无差异②男子智商分布离散程度较女子为大③男女在智力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语言:

女孩掌握语言时间早于男孩,语言流畅性、阅读、拼写占优势,语言推理及词汇使用较男孩略差.感知:

男孩—视觉模式(影视);女孩—听觉模式(故事)。

推理:

男孩—逻辑思维;女孩,形象思维。

运动技能:

男孩—速度、力量,爆发力;女孩-精细动作其他:

男孩-机械操作(实验);女孩—艺术欣赏男孩—对物体、事物更感兴趣;女孩—对人更感兴趣(交际)19、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能力:

①语言符号能力。

②数理逻辑能力.③视觉空间能力.④音乐节奏能力。

⑤身体运动能力。

⑥人际关系能力.⑦自我认识能力。

20、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由五种能力组成的有机综合体:

①观察力、②注意力、③记忆力、④想象力、⑤思维力21、观察力训练主要训练: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条理性。

3、观察的理解性。

4、观察的敏锐性。

5、观察的复杂性。

6、观察的精确性.

22、注意力训练主要训练:

1、注意的广阔性.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性。

4、注意的主动性.5、注意的紧张性。

23、记忆力训练主要训练:

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备用性.24、想象力训练主要训练:

1、想象的主动性。

2、想象的丰富性。

3、想象的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5、想象的新颖性。

25、思维力训练主要训练:

1、思维的敏捷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广阔性。

4、思维的深刻性。

5、思维的独立性。

6、思维的批判性。

26、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培养积极的情感,其次是调控消极情感。

①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的发展.②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③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27、性格教育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这两者可以统一在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结构之中。

性格的结构:

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组合而成.28、耐挫能力的概念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29、耐挫能力培养①是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③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3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

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

①获得信息功能。

②自知、知人功能。

③自我表现功能。

④人际协调功能。

⑤社会化的功能。

⑥身心保健功能.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

①调整认知结构。

②克服人际偏见。

③加强个性修养。

④掌握有关知识。

⑤学习交往技能。

⑥掌握调适策略。

31、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由于青春期的提前,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迫切了解相关知识的需要

(2)青少年学生一方面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开始对异性表现出倾慕和追求(3)避免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而出现的越轨、违法和犯罪行为(4)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32、1)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概念:

自尊心是由概括化了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是个体悦纳自己、尊重自己并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自信心是对自我认同、肯定、接受、支持的一种态度,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的概念:

自我菲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问题类型。

自我陶醉是指过高的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33、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可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

①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

②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

③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④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

⑤使学生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34、职业指导

①职业意识的指导②了解职业的指导③了解自己的指导35、休闲的价值:

①能很好的促进个体身心的松弛②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兴趣③有助于增进个人身心的发展内容主要为:

①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②学会选择适宜的休闲活动方式③懂得遵守休闲伦理道德3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专门课程

(二)、学科渗透(三)、寓于活动(四)、优化环境(五)、运用网络(六)、心理咨询37、心理健康课与思品课有何区别?

(1)课程功能不同。

(2)课程内容不同。

(3)思品课更注重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思品课教师不能保持价值中立。

(4)思品课也在学心理辅导课的技巧,但心理辅导课的技巧性要求更高一些。

(5)思品课允许有更多的灌输色彩,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可能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缺少安全感.38、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学校里搞心理健康教育,在注意到德育和心育各有其内在规律、不能混为一谈的同时,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心育和德育这两件事搞得“泾渭分明”。

我们不是说可以不顾两者的区别,也不是不主张要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化水平;而是说,在中小学现实教育环境中,要接纳心育和德育的内容、形式都有交叉这一事实。

39、

(二)学科渗透学科渗透的涵义:

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0、进行学科渗透的原因第一:

从教育时空层面来说,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

忽略了这一时空,就等于放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

第二:

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利用资源。

第三:

从教育队伍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与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第四:

从心理学学科本身层面来说,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第五:

从教师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六:

从课程层面来说,学科渗透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逻辑。

41、学科渗透的四种策略(语、数、英、政、史、地、生、音、体、美、微……)①教学目标的渗透—科学地设定学科教学的目标②教学内容的渗透—充分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③教学活动的渗透—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④教学评价的渗透—突出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42、学科渗透模式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一、具有潜移默化效果,比心理健康教育课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

二、增强了各学科的魅力,易为学生接纳;大大拓展了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成熟的标志即在于全体教师的“全体参与”。

缺点:

一、学科渗透目前尚处于启动阶段,相对而言,渗透模式较其他模式更难以操作。

二、长期以来,学科教育目标忽视甚至排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导致渗透模式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学科教育目标会出现挤压、重叠现象。

三、各学科首先要完成自身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学科渗透来完成,还需结合其他模式协同进行。

43、(三)寓于活动活动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44、课外活动:

1、教育学活动:

季节性和传统节日活动、主题性活动、系列性活动、即兴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2、知识性活动:

(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报告等)3、科技性活动:

手工、科技节等4、体育性活动:

运动会、拔河、课外体育等5、文艺性活动:

(文学、音乐、书画、戏剧、影视等。

)6、劳动及常规教育:

(晨夕会、班会、团队会等)45、心理辅导课与主题班会课有何区别?

(1)可以采用同样的团体活动载体,但承载的内容不同;

(2)教师角色不同:

权威?

导演?

朋友?

(3)学生心态不同:

有防卫?

无防卫?

(4)价值判断标准不同:

主流?

非主流?

(5)技术含量不同,训导?

自觉地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和各种辅导技巧?

46、活动设计的内容:

1、活动的目的2、活动的内容3、活动的形式4、指导教师或主持人(老师、学生)5、参加者(年级、班级、男女学生人数)6、时间、地点7、活动的准备(场地安排、人员安排、文具、仪器等)8、活动的程序(每一步骤、任务、时间分配、负责人等)9、活动的要求(纪律、操作规程、应变方案)10、活动的总结。

47、活动实施的五个环节:

①把握时机:

新的生活开始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时、遭遇困难和失败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不良倾向萌芽时。

②激发动机。

③精心准备:

心理准备、物质准备。

④具体进行:

再次检查准备工作、必须亲临活动现场、协助学生主持活动、慎重处理突发事件、坚持全程有效指导。

⑤总结工作:

(要求)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语言准确,行文简明48、活动模式特点分析优点:

第一:

寓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之中,拓展了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

活动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第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操作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符合中小学生的天性。

第四:

活动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点:

1、就学校组织的众多活动来看,都有自身的目标、特点和要求,要在活动课程自身目标的基础上融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对活动课程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就教师方面来看,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有较大难度.3、从学生方面来看,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不尽相同,故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难以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49、(四)优化环境

优化环境的八大原则:

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特性性原则6、优势性原则7、筛选性原则8、主体性原则50、校园物理环境优化的三个方面:

一、时空环境。

二、设施环境.三、自然环境优化51、校园心理环境优化的五个方面:

一、信息环境的优化.电视剧《流星花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二、人际环境的优化。

A.教师凝聚力强、工作热情高、竞争合作、师生勤奋进取、互爱B.教师职业道德滑坡、工作懈怠、校园暴力、心理孽待、师生代沟我怀念的两段教学时光三、组织环境的优化。

校风、班风四、情感环境优化。

五、舆论环境优化。

校园舆论、职工舆论、班级舆论52、(五)运用网络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网络世代”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三)完善网络教育体系的需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拓展教育时空。

(2)丰富教育资源。

(3)降低教育成本。

(4)增强预警功能.(5)促进心灵开放。

(6)提高教育质量。

53、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防治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二、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三、交互性和主体间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助人自助"与“互助共进”相结合的原则五、互补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原则六、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七、开放性与规范性相结合原则54、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特点分析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点

(一)网络的丰富性和互通性,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的视野

(二)网络的无边界性和即时性,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三)网络的自主性和自助性,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四)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功能(五)网络的共享性和便利性,解决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供不应求的矛盾(六)网络的形象性和新颖性,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1、网络本身存在的问题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疾病防治,轻发展教育2)重通俗性,轻科学性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的滞后性;

(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的无序性4、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无可控性问题;

(2)背景信息缺失问题;(3)网络操作问题5、受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素质”,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6、网络伦理方面存在的问题55、(五)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涵义:

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1)就是信息提供的过程

(2)就是替人解决问题(3)就是安慰、同情来访者,给来访者提供建议和忠告的过程(4)就是说教(5)就是逻辑分析56、心理咨询的性质:

⑴是解决来访者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⑵心理咨询不是一般的助人行为,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为来访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咨询者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⑶心理咨询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4)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5)寻求心理咨询是基于来访者心理需要的自愿行为。

57、心理咨询的分类:

⑴按对象人数:

个别咨询、团体咨询;⑵按对象不同:

直接咨询、间接咨询;⑶按咨询内容:

心理发展咨询、心理适应咨询、心理障碍咨询;⑷按咨询途径:

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网络咨询.

58、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⑴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⑵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自我的认识;⑶有助于学生有效的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⑷有助于学生纠正某些错误的观念;⑸有助于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59、心理咨询的原则⑴自愿来访原则⑵方案合理原则⑶时间限定原则⑷感情限定原则⑸价值中立原则⑹理解支持原则⑺保守秘密原则⑻认真倾听原则⑼疏导、教育原则(10)非指示性原则60、心理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丰富的知识阅历

(二)扎实的专业训练(三)良好的自我觉察(四)较强的言语能力(非言语)(少用专业术语)(五)敏锐的观察能力(个人、家庭治疗)(六)尽量避免贴标签(个人看法)(七)规范的职业道德61、心理咨询过程的三阶段六步骤一、初期阶段:

⑴。

建立咨询关系、⑵详细收集资料;二、中期阶段:

⑴明确咨询目标、⑵进行指导帮助;三、结束阶段:

⑴追踪和反馈、⑵转诊和停诊。

62、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

(一)提供宣泄和疏导

(二)探寻根源和领悟(三)改进认知和行为(四)促进健康和成长.63、宣泄的涵义:

宣泄是指来访者将其郁积已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问题倾诉给咨询者的过程。

疏导的涵义:

疏导是指咨询者采取措施解除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和障碍的过程。

贯注的涵义:

贯注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应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的叙述,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