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8944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docx

《常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2.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

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

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

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

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

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

B.这种声波的音调可达145dB以上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7.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回声测距

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

8.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

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9.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0.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11.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

从中我们可知( )

A.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B.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慢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

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灯的

二、填空题

13.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14.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减弱噪声的。

15.

(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______(填“快”或者“慢”),并且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效果比在空气中_______(填“好”或“坏”)。

(2)“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

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大(填声音的特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

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我们通过_____来辨别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音;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____________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传递信息”)

17.常见的伴奏乐器有竖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铜锣,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18.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产生的。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9.以下是同学们学习物理以来,研究声现象时的部分场景,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以及在物理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将如图中的三个有关声现象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1)如图甲:

物理课上,老师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

国庆假期,晓雯同学来到天坛游玩,她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自己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3)如图丙:

小涵同学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0.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三、解答题

21.一列长210m的列车,在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某人听到笛声38.5s后,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若火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且保持不变,问:

(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多少____?

(2)这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____?

22.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求这个人离两峭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3.十一黄金周期间,小虎和家人去游玩,来到大草坪的中央,对着前方680m远的大山大喊一声:

“啊”(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两个不同声音的时间间隔为最小0.1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出发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24.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

汽车静止

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

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25.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同学合作估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两人选取长为510m的长铁轨,小明站在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亮站在铁轨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26.用超声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

B

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则不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低,音调较低;相反,如果没有积水或积水很少,就容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高,音调较高。

据此可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B。

3.D

解析:

D

A.卡片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这个实验不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故A不合题意;

B.要想探究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那么要轻拨和重拨木梳的齿,改变木梳齿的振幅,不是快拨和慢拨,故B不合题意;

C.探究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那么要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故C不合题意;

D.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快拨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B

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A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解析:

D

A.这噪声很刺耳,耳朵能听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A错误;

B.145dB是指声音的响度,B错误;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响度,C错误;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耳罩是保护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C

A.回声测距,通过回声得知距离大小,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

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

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选项C符合题意;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真空不能传声,不能传递信息,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项不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

D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C.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故C错误;

D.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D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C

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

C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根据超声波的特点求解。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脉冲人耳直接听不到,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超声波脉冲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项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超声波也是声波。

12.D

解析:

D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点。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A项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B项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轻声”指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C项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灯的,D项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音调90

解析:

音调90

[1]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4.振动响度声源处

解析:

振动响度声源处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指声音的响度。

[3]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指车辆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5.快好响度

解析:

快好响度

(1)[1][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士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点,并且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2)[3]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

16.音调音色声音能传递信息

解析:

音调音色声音能传递信息

[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3]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17.音色真空

解析:

音色真空

[1]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他不能直接听到锣声。

18.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分析】考查噪声的概念及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解析:

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

【分析】

考查噪声的概念及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故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降低。

19.变大回声音调

解析:

变大回声音调

(1)[1]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介质减少,传声能力变弱,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介质增加,传声能力变强,铃声的响度变大;

(2)[2]晓雯同学在说话的过程中会产生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晓雯听到自己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3)[3]同一把钢尺,音色一样,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那么振幅一样,响度一样,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生变化,振动部位的长度发生变化,那么声音的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会发生变化。

20.音调响度

解析:

音调响度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三、解答题

21.40s340m/s

【分析】

(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为车长加上隧道的长度,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等于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减去听到笛声的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空气中的声速.

(1)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

s=s车+s隧道=210m+510m=720m,

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t声=t-t人=40s-38.5s=1.5s,

这时空气中的声速:

答:

(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40s;

(2)这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点睛】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和声音通过隧道的时间.

22.1025m和175m

【分析】

人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是声音到达较近的峭壁再反射回来的时间;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是声音到达较远的峭壁再反射回来的时间;设探险者到较近的峭壁的距离为s1,则探险者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2=1200m-s1,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求出探险者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和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根据t2=t1+5s列方程求解.

设人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到较近的峭壁的距离为s1,则

设人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2,s2=1200m-s1,

,由题知,t2=t1+5s,即:

,解得:

s1=175m,s2=1200m-175m=1025m.

23.

(1)4s;

(2)可以听到回声

(1)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680m×2=1360m

由v

可得,听到回声的时间

t

4s

(2)因为人脑的反应时间为0.1s,4s大于0.1秒,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点睛】

知道人和大山的距离,可求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利用公式t

求出听到回声的时间;若能达到0.1s以上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听不到。

24.

(1)680m;

(2)650m.

(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

t=

×4s=2s,

由v=

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

s=v声t=340m/s×2s=680m;

(2)54km/h=15m/s,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15m/s×4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

2s=s声+s车=1360m+60m=1420m

s=71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s−s车=710m−60m=650m.

答: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25.

(1)1.5s;

(2)0.1s;(3)5100m/s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1.5s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t铁=t空-Δt=1.5s-1.4s=0.1s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v铁=

=5100m/s

答: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1.5s;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是0.1s;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

26.4500m

解: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得该处海水的深度为

s=vt=1500m/s×3s=4500m

答:

此处海水约有4500m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