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95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2 大小:2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2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docx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0问

目录

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

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3.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育原则有什么不同?

4.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有什么不同?

5.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

6.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学评价有什么不同?

7.为什么要进行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研?

8.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研是怎样开展的?

9.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研的结果如何?

10.当前我国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

11.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怎样?

12.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

13.社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怎么样?

14.什么是“教学大纲”?

15.“教学大纲”的问题在哪里?

16.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17.课程标准是怎样界定的?

18.课程标准有什么功能?

19.为什么说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弹性?

20.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

21.课程标准的陈述形式是什么?

22.世界各地的科学课程标准有几种陈述形式?

23.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24.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

25.怎样理解“科学素养”?

2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

27.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28.“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29.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0.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31.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32.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33.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34.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35.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6.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

37.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二、科学(3-6年级)课程目标问答

38.什么是课程目标?

39.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40.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

41.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

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

42.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43.什么是科学探究?

44.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

45.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6.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47.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

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

48.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

49.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

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

50.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51.《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

52.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53.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

三、科学(3-6年级)内容标准问答

54.什么是探究?

55.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

56.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

57.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

58.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

59.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60.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

61.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62.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

63.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

64.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

65.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66.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

67.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

68.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

来自哪里?

69.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

70.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71.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

72.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

73.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74.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75.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

76.能通过互联网来从事科学探究吗?

77.其他学科中也在强调探究式学习吗?

78.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79.每次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必然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吗?

80.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81.为什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82.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知识、技能学习有何关系?

83.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方法、能力有何关系?

84.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行为、习惯有何关系?

8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86.怎样理解要“保持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87.怎样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8.怎样理解“科学真理的相对性”?

89.通过科学教育希望学生的日常生活态度有哪些变化?

90.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9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发展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92.本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93.在科学学习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94.在对待自然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95.在对待科学自然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96.在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9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准有哪些特征?

9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准怎样体现在教材中?

99.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标准?

100.教师怎样考察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准的落实情况?

101.“生命世界”在这部分内容在标准中是一个什么地位?

102.如何看待“生命世界”这部分在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103.在“生命世界”这一部分的内容选择上有什么原则?

104.在“生命世界”这一部分内容标准是如何形成目前这样的框架体系的?

105.标准与大纲相比,有哪些重大的不同?

106.如何确定在“生命世界”的学习中体现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

107.在确定“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标准时还注意了哪些问题?

108.对“多样的生物”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如何理解的?

109.对“生命的共同特征”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如何理解的?

110.对“生物与环境”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如何理解的?

111.对“健康生活”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如何深入理解?

112.标准是如何处理小学一二年及初中的相关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处理的相关学科的内容整合问题?

113.“物质世界”为什么分成“物体与物体”、“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三大部分?

114.机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不把“运动与力”归入“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中?

115.在“物体和物质”中为什么要增加“材料”这个新概念?

116.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117.“材料”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新内容,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哪些方面?

118.“材料”与其他部分内容有什么关系?

119.“物质的三态”与原小学自然教材中的“水的三态”有何不同?

120.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有什么意义?

121.如何认识“物质的利用”中三条标准的重要性?

122.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加强安全与健康教育?

在“物质世界”中如何体现?

123.在“运动”部分的学习中,为什么要让学生树立“参照物”和“相对性”的概念?

124.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125.需要详细介绍每一个“常见的力”吗?

126.为什么将“风力、水力”与“重力、弹力”等列在一起?

127.“探究天平和杠杆平衡”应掌握到什么程度?

128.对“简单机械”应掌握到什么程度?

129.在“声音”部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130.标准对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要求吗?

131.如何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32.如何理解光和颜色的关系?

133.为什么标准中没有提到静电?

134.为什么在电路中要强调开关的功能?

135.“磁现象”部分有哪些要求?

136.为什么要突出能量这个概念?

137.“物质世界”中对测量都有哪些要求?

138.“地球与宇宙”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据何处地位,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

139.怎样阅读“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

140.和现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整个具体内容标准按二级主题展开?

141.组成的地球的物质和现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

142.应怎样把握地球运动学天气变化的这部分内容标准?

143.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中为什么要有“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及“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要求?

144.和先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的知识有哪些变化?

145.在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的标准内容中对于地球的公转要了解到什么程度?

146.太阳和月球的标准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147.应该如何把握有关星座的内容?

148.为什么要安排考察宇宙的历史这部分的内容?

四、科学(3-6)年级实施建议

149.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50.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151.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152.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153.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154.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

155.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156.什么是亲历活动?

157.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

158.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159.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

有何差别?

160.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

161.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

162.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

163.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

164.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65.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6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

167.什么是教育评价?

168.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169.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

170.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71.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172.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173.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174.“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17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176.“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177.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

178.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

179.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

180.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

181.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

182.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

183.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84.社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185.如何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的网络资源?

186.为什么说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187.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对教材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188.《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对教材编写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建议?

189.依据《标准》所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半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190.《标准》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191.教师在教学中怎样看待与使用新教材?

192.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胜任小学科学教学?

193.科学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知识?

194.科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195.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要经过哪几个方面的培训?

196.科学教师如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197.在职科学教师的进修学习有效途径有哪些?

198.为了顺利开展科学教学,科学教学必须具备哪些仪器设备和场地?

199.如何布置科学专用教室?

200.如何布置学校里的科学活动园地?

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

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

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

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

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

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

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

一些有识人士指出:

“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

”他们提出:

“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

”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

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在“2061计划”与其他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底正式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是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及国家标准。

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世界教育界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国家课程》中,科学首次与英语和数学一起并列为中小学的三门核心课程,可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

《英国国家课程》自1988年开始发布后,曾先后做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的重大修改开始于1999年。

新版本的《国家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2000年8月起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

“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

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

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

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进修。

各国的教育系统应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搞好新的课程设置,采用新的教学法和教学资料。

2.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英国没有在《国家课程》中对每门课程给出各自的原则性目标,而是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提出了学校课程的总目标,即“促进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体力各方面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未来成人生活的机会、责任及经验。

这里,目标分为两部分。

“促进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体力各方面的发展”指出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里需要指出的还有“在学校和社会中”这个范围。

学校不仅要对学生在校内的行为负责,也要对其校外的行为负责;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发展负责,也要对将来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与所起作用负责。

目标的另一部分是“为他们提供未来成人生活的机会、责任及经验”,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一切工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让学生在踏入成人社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具备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能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并有意愿和有能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为他们提供与此有关的各种机会、责任和经验。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主席理查德•科劳斯纳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艾尔伯茨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前言“行动的号角(CALLTOACTION)”中指出:

“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学生都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一个既定目标。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是为使国家能够达此目标而编撰的。

“我们大家,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同科学素养都是厉害攸关的。

懂科学,你才有可能领略到你在领悟自然界的事理时油然而生的充实之感和兴奋之情。

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你才有可能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个人的各种决策,去参加讨论关乎全社会的各种科学问题。

有很扎实的科学基础可以强化人们日常所用的许多能力,诸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等。

我们社会的经济生产率与我们的劳动大军的科学本领和技术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也必须有机会使自己成为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人,《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是以这样一种信念为前提的。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所规定的学校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

●        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

●        在进行个人决策之时运用适当的科学过程和原理;

●        智慧性地参与那些就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举行的公众对话和辩论;

●        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运用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理解及技能来提高自己的经济产出率。

 澳大利亚小学科技课大纲中也提到:

“科学技术是这个现代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些领域中新奇和快速的变化对于所有学生都是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

为了个人、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种种理由,我们必须把年轻人培养成这个科学技术化社会的积极的参与者。

其小学科学技术课程大纲中指出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应为:

“科学是以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认识世界,这些认识一旦被证实,便能被接受。

科学不仅是个知识体,也是个探索的过场。

科学追求客观,但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它必然受到人类价值观的影响。

科学活动(实验和解释的发展)不断生成知识,其速度之快,甚至专家们都很难跟上本领域的发展。

所以,科学教育必须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技能。

科学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自身和环境,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发展独立的理性的思想和负责的行动。

它强调第一手经验,调查,设计,解决问题,以及明晰事理的能力。

并指出:

科学和技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

●        管理他们的日常活动;

●        提供机会发展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革新能力;

●        理解周围的世界及影响世界的事物;

●        发展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        评价和使用技术产品;

●        有效地发现、判断和利用信息;

●        懂得科技对于男人和女人的一生都是同样重要的;

●        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自然和人造环境的问题;

●        接受对改进环境质量的责任心的考验;

●        更有效地解决与科技问题有关的道德难题。

这些学习也帮助学生做好准备,为澳大利亚和全世界未来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的福利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具有一定知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将需要:

●        参与未来的建设;

●        对地方、国家、世界、社会、经济、环境和道德伦理问题能作出正确的处理;

●        能有主见地审视科技领域的发展;

●        能对科技的持续发展作贡献;

●        能作恰当的职业选择。

●        懂得科技对于男人和女人的一生都是同样重要的;

●        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自然和人造环境的问题;

●        接受对改进环境质量的责任心的考验;

●        更有效地解决与科技问题有关的道德难题。

 俄罗斯自然科学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

●        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        帮助学生养成可促进个人自我决策和自我实现、追求自我完善、接受继续教育、推动公民社会发展、巩固和完善法制国家的个性品质;

●        使学生掌握学校教育大纲中“自然科学”教育领域各学科的基础;

●        传授构成自然科学观的各组成部分;

●        传授自然科学的实用部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完成具有目的性和建设性的活动;

●        使学生对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全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体系中的地位具有基本认识;

●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日本在《日本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的目标为: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爱,通过系统观察和实验,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界的情感,达到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形成科学观点和认识。

以上这些实际上就是对“科学素养”涵义的具体阐述。

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国家的益处是无疑的。

在这个被人们称作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拥有知识的人才的竞争。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作为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措施。

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能使公众提高审美情趣,增强道德观念,选择理性的生活方式。

任何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民族是不可能在公共或个人问题上作出明智的决策的。

一个民族整体科学素养的有无与高低往往决定了由其所组成的社会的质量,不仅是科技方面的、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

同时,科学素养也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加公民的就业机会;可以使他们面对飞速发展的技术所提出的新要求充满信心;可以使他们识破形形色色的迷信和伪科学现象,并给予有力抵制;可以使他们对某些影响个人生活或经济的问题作出更合理的决定,如饮食、医疗、安全、能源使用、环境保护等问题。

此外,科学素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