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0220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与2015年高考试卷没有对应关系。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听(zhōng)吹毛求疵(cī)下载(zài) 光阴荏苒(rěn)

B.酾酒(shī)偃武修文(yǎn)荫凉(yìn)焚膏继晷(jiù)

C.整饬(shì)转弯抹角(zhuǎn)挨近(ái)外强中干(ɡān)

D.精湛(zhàn)循规蹈矩(jù)稔知(shěn)璞玉浑金(p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隘博奕核威慑醍醐灌顶

B.范文媚俗挖墙角语焉不详

C.法码虚拟掉书袋挑肥拣瘦

D.韬略讹诈撒手锏饮鸩止渴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的星空,还是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A.捉襟见肘高深莫测不足为奇精巧绝伦

B.相形见绌高深莫测不值一提精巧绝伦

C.相形见绌讳莫如深不足为奇巧夺天工

D.捉襟见肘讳莫如深不值一提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林黛玉是一棵世外仙姝。

她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又匆匆地在孤独的环境中凋谢。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带着对宝玉绵绵的恨,沉沉的爱,带着一生都未流尽的泪,她随着飘扬的花瓣,远去成灰。

B.《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能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

阿Q善于健忘,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了,但也有难忘的,临死前他对画押的圈画的不圆一直耿耿于怀。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他认为要实行王道,关键在于保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而他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同时认为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人皆可以为尧舜”。

D.“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这句台词,是哈姆莱特在装疯时对他的情人奥菲利亚说的,目的是假意疏远奥菲利亚,并让偷听的波洛涅斯和国王认为自己是真疯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

《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

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

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

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

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

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

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

衰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

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

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朱熹《论语精义》曰:

“……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

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

圣人亦不敢忘天下。

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

“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

晨门但知晨几,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

”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

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6.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内涵,在孔子身上,这种品格体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B.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C.“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肯定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告”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让他“告”季孙、孟孙、仲孙三子,结果不被三子许可。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B.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C.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

服阕,署威宁府。

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

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

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

寻以母忧去官。

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

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

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

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

“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

“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

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

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

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

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

”诏允行。

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

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

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

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

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

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益囚粮。

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

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pí):

附属的土墙。

②甃(zhòu):

修砌。

③堞(dié):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鞫(jū):

审问。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疏:

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课:

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比:

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勖:

勉励

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3分)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B.①②④C.①③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

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3分)

(2)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3)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4分)

(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5分)

(1),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2)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6)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

乡愁是一枚邮票。

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

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

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仿佛到了天之外。

到达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节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渐渐变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皑皑。

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没有想到冬天也来得这么早。

但再大的雪,也要过中秋节呀!

坐上一辆小型柴油车,赶到一百里外的富锦县城,买回来的月饼,掉在地上能砸个坑,咬得牙生疼。

思念北京,那里毕竟是我的家,那种感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却又无从发泄。

那时生产队的小卖部只剩下了罐头,其他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

最后,买了两筒罐头,是那种香蕉罐头,一个罐头里两根截成四节的香蕉。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香蕉的滋味伴随着乡愁的滋味。

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40年,却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

这40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

40年让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

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

赵园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北大荒。

对于我们知青,它属于荒原还是乡土?

属于乡土,那里却确实曾经是一片荒原,我们只是如候鸟一样的匆匆过客;属于荒原,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知青如今把它当作自己的故乡一样频频含泪带啼地还乡?

过去曾经经过的一切,都融有那样多的情感价值的因素。

对于我们知青而言,北大荒这片中国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

这片荒原,既有我们的认识价值,又有我们的情感价值;既属于被我们开垦创造的荒原,又属于创造开垦我们回忆的乡土。

于是,我更加明白了,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

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节,我再一次要在美国度过。

我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国中部一个很小的大学城,我春天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家华人超市,很小,只能买到一些简单的东西。

而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已经又开张两家华人超市。

前些天,听说新的一家华人超市开张,是占领了原来一家高档家具店的地盘,空间大许多,重新装修开业。

慕名而去,一进门,便看见了熟悉的月饼,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

想必店家也是想赶在中秋节前开业。

赶节日前开业,是中国店家传统的做法,为的就是讨个口彩,在这里是为赢得远离家乡海外人的乡愁。

不管怎么说,毕竟可以吃得到家乡正宗的双黄莲蓉月饼了。

其实,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吃月饼了,觉得油腻又太甜。

但我去这家华人超市的时候,不少华人大学生花比买一个汉堡包贵几倍的价钱买一块双黄莲蓉月饼。

排在我前面到收银台的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块月饼付款的时候,和收银员对话说的是汉语,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北京人。

和她说起话来,她举着月饼一笑:

好几年没回家了,但也要过中秋节呀,怎么也得吃块月饼尝尝家的滋味呀,就当是回家了。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

这一点,赵园说得对,正因为如此,乡愁才有了价值。

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无论是千里迢迢真正意义上的还乡,还是如这位女大学生一样精神还乡。

(选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文章开头引用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话,说明乡愁与距离的重要关联,距离产生乡愁,为后文的议论张本。

B、作者清楚地记得几十年前香蕉罐头的味道,是因为寒冷的北大荒当时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

C、学者赵园认为荒原和乡土之间是有差别的,作者因对北大荒怀有特殊感情,并没有将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分割得那样清爽。

D、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间接地表现了作者对乡愁的认识,是随着自己的经历阅历的增长而逐步加深的。

E、文章夹叙夹议,在娓娓叙述中咂摸出乡愁的滋味,认为“还乡”才是乡愁的最高形式,表达了作者回家的愿望。

17.文中写了哪些“乡愁”?

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4分)

18.文章详细叙述女大学生买月饼的情景,有何作用?

(4分)

19.统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对于“乡愁”有怎样的深刻认识?

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是以杜甫为对象拟写的上联,请从所给的人物中选择一位,把他的名字写在横线上,然后以所给人物作为对象写一句下联。

(4分)

鲁迅毛泽东沈从文司马迁马克思

对象:

杜甫上联:

万方多难化作笔底波澜,成就诗史诗圣

对象:

下联: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

(4分)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物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22、点评下面一段新闻。

要求选好角度,有自己的观点,以“评”为主,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不超过50个字(4分)

自离职央视后,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昨日携个人视频新作《穹顶之下》宣告归来,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

片中,继续柴静的深度调查风格,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

她也首度透露当时辞职的原因是由于女儿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自己才辞职专程陪伴女儿。

她表示,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

雾霾是什么?

从哪儿来?

该怎么办?

“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请以《不能放弃_________的权利》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试卷类型:

A

宜昌市一中201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

(二)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与2015年高考试卷没有对应关系。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听(zhōng)吹毛求疵(cī)下载(zài) 光阴荏苒(rěn)

B.酾酒(shī)偃武修文(yǎn)荫凉(yìn)焚膏继晷(jiù)

C.整饬(shì)转弯抹角(zhuǎn)挨近(ái)外强中干(ɡān)

D.精湛(zhàn)循规蹈矩(jù)稔知(shěn)璞玉浑金(pú)

【答案】A(B.焚膏继晷(guǐ),C.整饬chì,挨近(āi)D.循规蹈矩jǔ,稔知rě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隘博奕核威慑醍醐灌顶

B.范文媚俗挖墙角语焉不详

C.法码虚拟掉书袋挑肥拣瘦

D.韬略讹诈撒手锏饮鸩止渴

【答案】D(A博弈;B挖墙脚;C砝码)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的星空,还是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A.捉襟见肘高深莫测不足为奇精巧绝伦

B.相形见绌高深莫测不值一提精巧绝伦

C.相形见绌讳莫如深不足为奇巧夺天工

D.捉襟见肘讳莫如深不值一提巧夺天工

【答案】B(“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

“讳莫如深”指把事情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