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09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docx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使用:

2012年  月

课题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课标感悟

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重点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学习过程

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

心得体会

我有妙招

链接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

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

当时,日本国范围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

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神武天皇,是圣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的“皇纪”。

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的年份。

辛酉年每60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

按道皇居二重桥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

而第21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

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

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21日)。

按照这种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纪2649年。

结果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

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为地安插了10位虚构的天皇。

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日本史。

后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飞鸟时代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

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幕府时代

1192—1852年

在12世纪,日本形成了称霸关西的平氏和称霸关东的源氏两大势力集团。

1167年,平氏集团首领平清盛任太政大臣,从此武士开始掌握实权。

源氏和平氏两大集团在1180年与1185年爆发两次战乱。

此后,各武士集团之间争斗不断,先后出现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又称足利幕府)和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

期间日本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多次对外征战,使得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混乱内忧外患频发。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明治维新

1852—1912年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

许多日本人在黑船叩关后觉醒,力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明治维新就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

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

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

另外还统一了货币。

明治政府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

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

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

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东方唯一的帝国主义列强。

大正、昭和时代

1912年7月30日—1989年1月7日

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

大正天皇在位15年,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

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

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

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

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

美军单独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

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

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

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法西斯军国主义彻底失败。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通过法律使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以补充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

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在日本经济停滞了20年后超越了日本,但是人均GDP仅是日本的1/10,社会福利远不如日本。

在很多其他经济领域,比如对外投资还落后于日本。

因此不能说“日本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已被中国取代。

”目前,日本仍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发达国家。

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德川幕府的统治

黑船事件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解题

探究与展示

第一目:

德川幕府的统治

探究1:

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关键句要优先看每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建立:

17世纪

构成: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统治)

农、工、商、贱民(被统治)

政策:

封建等级制度

闭关锁国

开始动摇:

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社会矛盾尖锐(大盐平八郎起义)

闭关锁国的原因,联系P109学习延伸2.阅读与思考

问题探究、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探究2:

【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

商人的地位。

武士地位的变化。

思路引领:

幕府统治阶层的构成和等级制度。

答案提示:

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下级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生活的贫困。

迫于生计,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并逐渐滋生了反抗思想,因此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开始危机。

 

第二目:

黑船事件

探究3:

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日本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产生的影响:

导致了《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导致了英、俄、荷、法等国类似的侵略,

导致了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立租界等各种主权的丧失,

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面向世界。

黑船事件本身,以学生阅读理解为主

第三目: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探究4:

日本社会危机加剧的表现?

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

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

探究5: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

日本社会状况的变化。

思路引领:

从消极影响和客观上的推动作用两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结合本课测评第2题,分析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日本社会的不同层面的正、反影响,如何进一步动摇了日本封建经济,同时也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状况,即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说明由于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

反思:

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课题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课标感悟

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重点

“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难点

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学习过程

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

心得体会

我有妙招

链接

快速阅读上一课识记内容

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尊王攘夷”

倒幕运动的兴起

戊辰战争

解题

探究与展示

第一目:

“尊王攘夷”

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根源: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直接原因:

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

标志:

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

任务:

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尊攘派)

基础:

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商人

武装:

“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

局限:

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

结果:

1863年8月政变。

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长州藩屈服,运动失败。

第二目:

倒幕运动的兴起

探究2、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原因: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有识之士认识到:

要免受西方侵略,不能光靠盲目“攘夷”;依靠幕府不能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领导:

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根据地:

西南强藩

“大政奉还”:

倒幕派:

联络更多的藩参与倒幕,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争取天皇朝廷的支持。

幕府:

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结果:

“大政奉还”

第三目:

戊辰战争

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根本原因:

“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对时局还持观望态度。

直接原因:

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

目的:

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过程:

1月:

鸟羽、伏见战役,攻占大阪。

4月:

捣幕府老窝江户,幕府不战而降

胜利原因:

国内: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

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

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

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国际:

西方列强宣布中立;

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结果:

彻底打垮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

问题探究、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探究4: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题关键:

理解“攘夷”思想是怎样发展为“倒幕”思想的。

思路引领: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盲目“攘夷”思想被抛弃,“开国”思想被接受。

答案提示:

相同点:

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

不同点:

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小结: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

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

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

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

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

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

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反思:

日本倒幕运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尊王攘夷、大政奉还和鸟羽、伏见之战等史实。

援引一些史料,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体会日本民族求变自强的必然性。

课题

第3课  明治维新

课标感悟

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

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学习过程

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

心得体会

我有妙招

链接

快速阅读上一课识记内容

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

明治维新

废除旧体制

发展新经济

倡导文明开化

建立新军队

解题

探究与展示

第一目:

废除旧体制

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二目:

发展新经济

探究2、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币制改革:

1871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土地改革(土地制度;地税改革)内容和影响

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影响:

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地税改革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殖产兴业”内容:

第一,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第三目:

倡导文明开化

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西方文明。

2)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西化。

探究4、【学思之窗】如何评价“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第四目:

建立新军队

探究5、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建立新军队的内容:

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一方面引进新式武器,并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另一方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探究6“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哪里?

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

新组建的这支日本军队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

①它由军部指挥。

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

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

②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武士道”本来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尚武”等精神。

这一切都决定这支军队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探究7、用最简洁的名词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

对明治维新内容理解基础上的高度概括。

思路引领:

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概括。

答案提示: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探究8、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解题关键:

对日本工业发展的过程及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认识。

思路引领:

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而英国工业革命是手工工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

答案提示: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而且,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具体表现为:

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

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等等。

小结: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反思:

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以“除旧”和“布新”两大栏目,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课题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标感悟

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日本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重点

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

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

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学习过程

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

心得体会

我有妙招

链接

快速阅读上一课识记内容

2’

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

走向世界的日本

1889年日本宪法

崛起为东方强国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识记

默写

解题

探究与展示

第一目:

1889年日本宪法

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经过、内容、特点和影响。

背景:

农民暴动

中小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过程:

1885年伊藤博文开始主持制定,1889年颁布。

内容:

实行君主立宪制

议会的设置

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影响: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有利于日本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

第二目:

崛起为东方强国

探究2、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

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在经济、军事和国际地位等方面的表现

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三目: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

明治政府建立之初的既定国策就是对外扩张;

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对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的具体史实。

侵略朝鲜:

《江华条约》

侵略中国:

侵占琉球

侵略台湾

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4、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解题关键:

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等方面考虑。

思路引领:

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答案提示:

积极:

1.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并在此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消极: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

小结:

明治维新是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部压力的催化作用,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主要任务是摧毁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为此,明治元勋们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在“富国强兵”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获得了成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并且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明治维新主要是在中下级武士的领导之下进行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这使得日本在刚刚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后不久就走上了侵略别国的道路,同时,这也是到今天为止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仍然很猖獗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应该对日本的政策动向保持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

反思:

由于这一课要求学生分析理解的内容较多,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表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分析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