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090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中低产田改造外县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

1.1项目管理网络

 

1.1.1我公司将全面管理,突出重点,主抓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

成立独立的项目经理部组织施工,统筹安排工地的所有资源,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一)、积极做好各施工班组的配合工作,互相之间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

严格定人、定位、定责。

确保工程如期竣工。

(二)、施工组织上主体阶段,流水作业,装修阶段的主体交叉。

(三)、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及门卫、食堂、供水、供电等后勤保障上统一分配,进入同一体系管理。

(四)、建立本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坚持每周进行工程例会总结上周计划情况及安排下周计划。

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实行4小时复命制,4小时内必须将问题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向项目经理及监理汇报。

(五)、与设计、政府职能部门、监理等做好协调工作,给工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详见附后)

1.2.1施工平面设计说明:

本工程为新疆和静县2007年退牧还草项目工程,建设地点:

和静县莫合察汉河旁;招标范围:

施工图范围;承包方式:

包工包料;要求质量标准:

合格;建设地点平整、三通一平齐备,市场资源条件好,具备施工条件。

为确保本工程安全顺利的组织施工,以及不影响临近居民和单位的工作和生活,在施工期间,对本工程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并根据现场的场地条件,对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设置,生活区选择施工现场以外离工地较近的地方,并合理布置生产、生活设施,并在临街道路处设置施工大门和各种宣传图牌。

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本着“节约用地、合理紧凑、方便施工”的原则,在有限的施工区域内,对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中设:

钢筋加工场1个、木作加工场1个、模板堆放区和周转材料堆放区1个、砂石料堆放区各1个,现场搅拌棚一个,搅拌棚内设二台搅拌机。

生产区现场的临时设施按自治区建筑施工现场“五小设施”标准,搭设办公室、会议室、警卫室、料具库和钢筋加工、木作及砼搅拌施工作业棚等设施。

生活区可租用一些设施完善房屋。

并根据现场条件设置绿化区和道路,所有临时设施均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报建设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搭建。

在施工现场临街道路入口处,设主要机械、材料、人员出入口,即施工场界大门。

施工用水,在离施工现场最近的村庄拉运,工地设两个蓄水池。

从来供应施工时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本工程临水设计采用埋地管网形式。

施工用电电源,采用发电机发电。

依据施工总平面设计要求、施工机械的布设位置、临时变配电箱的位置和线路走向,并考虑到供电的实际有效因素,确定施工现场临时供电线路的设计(详见附后平面布置图)。

二、施工机械设备投入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额定

功率

KW

设备

状况

1.

挖掘机

卡特

1

美国

2005

135KW

良好

2.

推土机

75

2

洛阳

2004

175KW

良好

3.

装载机

ZL50

2

柳州

2006

145KW

良好

4.

工程质量检测仪

2

南京

2005

良好

5.

经纬仪

J-2

2

南京

2005

良好

6.

水平仪

SD-6

2

南京

2005

良好

7.

脚手架

φ48*3.5

T

20

新疆

2005

良好

8.

钢模板

M2

500

新疆

2005

良好

9.

翻斗车

141

5

国产

2002

141

良好

10.

搅拌机

0.35型

2

国产

2004

11kw

良好

11.

插入式振动器

NL—50

4

国产

2003

6KW

良好

12.

电焊机

DX3-330

1

国产

2004

5.5KW

良好

13.

电锯

1

国产

2003

4.5KW

良好

14.

砂轮切割机

1

国产

2004

12KW

良好

15.

打夯机

1

国产

2003

1.5KW

良好

16.

潜水泵

1

国产

2003

0.8KW

良好

三、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劳动力安排计划一览表

工种、级别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土方

工程

施工

工程

施工

垫层

施工

建筑物

施工

普工

中、高级

40

30

45

40

砼工

中、高级

20

40

模板工

中、高级

15

30

机械工

中、高级

6

4

4

6

瓦工

中、高级

安装工

中、高级

15

电焊工

中级

2

2

2

2

抹灰工

中、高级

 

四、材料(周转材料)投入计划

主要材料(周转材料)用量计划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用于部位

进场时间

1

组合钢模

m2

500

砼工程

2008.9.18

2

复合木模

m2

100

砼工程

2008.9.18

3

脚手架钢管

20

砼工程

2008.9.18

4

杨木板

m3

10

砼工程

2008.9.18

5

钢扣件

500

砼工程

2008.9.18

五、管理人员投入

本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配备一览表

拟担任的岗位

职称

从事专业年限

人数

项目经理

工程师

14

1

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18

1

专业技术员

技术员

10

1

质量检查员

技术员

8

1

专职安全员

工程师

8

1

见证取样员

技术员

7

1

资料员

技术员

7

1

统计员

经济员

10

1

预算员

工程师

10

1

材料员

经济员

6

1

会计员

中级

7

1

出纳

会计员

8

1

机械管理员

助工

11

1

六、施工技术方案

6.1测量定位放线及轴线标高控制方案

(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

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

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4)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轴线控制桩。

;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m的倍数。

(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图1)。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

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

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当场区长、宽大于100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如图)。

图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

(a)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

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

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要的。

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

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

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外控法施工要点:

施测时将经纬仪进行竖向投测。

(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6.2渠道挖方工程: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渠道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6.2.1主要机具:

6.2.1.1挖土机械有:

挖掘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6.2.1.2一般机具有:

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6.2.2作业条件:

6.2.2.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6.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6.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6.2.2.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6.2.2.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6.2.2.6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6.2.2.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6.2.2.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6.2.2.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6.2.3.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6.2.3.2坡度的确定:

6.2.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6.2.3.2.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rn。

6.2.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6.2.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5m。

6.2.3.2.1.4坚硬性粘土一2.0m。

6.2.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

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l-3的规定。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3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

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

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

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

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

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

6老黄土1∶0.101∶0.251∶0.33

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

?

注:

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6.2.3.2.3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1-4确定:

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表1-4

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

1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15

坚硬1∶0.75~1∶1.00

硬塑1∶1.0~1∶1.25

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1∶0.5~1∶1.00

充填砂土1∶1.00~1∶1.50

注:

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6.2.3.2.4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

6.2.3.2.5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

6.2.3.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6.2.3.3.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

6.2.3.3.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6.2.3.3.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6.2.3.3.3.1端头挖土法:

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

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6.2.3.3.3.2侧向挖土法:

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6.2.3.3.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

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6.2.3.4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6.2.3.4.l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6.2.3.4.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

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6.2.3.4.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6.2.3.5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6.2.3.5.1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6.2.3.5.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6.2.3.6雨、冬期施工:

6.2.3.6.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6.2.3.6.2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

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2.3.6.3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

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6.2.3.6.4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

一般不小于30cm。

6.2.3.6.5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

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

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

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6.2.4.1保证项目:

6.2.4.1.1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6.2.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5。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1-5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23表面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50-0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6.2.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6.2.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

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6.2.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2.6.l基底超挖:

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6.2基底未保护:

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6.2.6.3施工顺序不合理: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2.6.4施工机械下沉:

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

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

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6.2.6.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6.2.6.6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2.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2.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土方平整施工:

考虑平整区域内的土方平衡,在推土机推土前,对开挖区域内的树桩、树根、杂草、垃圾、废渣等有碍物利用机械结合人工彻底清除,然后先把表层原田面耕作土25cm用推土机分两层推土剥离后,堆放在施工区域内,暴雨时需用塑料布遮盖,避免暴雨淋刷使土壤大量流失。

表土剥离后,再用装载机进行细平工作,局部高差较大处,由装载机铲运土方回填,尽量做到挖填同时进行,场地平整后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平整时应采取就近原则。

防止表土层底部为漏水层,在施工时应注意场地高程的控制。

并按照设计要求用装载机运土,推土机配合平整进行回填处理。

6.3渠道土方回填工程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肥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

 

6.3.2.1材料及主要机具:

6.3.2.1.1土:

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

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6.3.2.1.2主要机具有:

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6.3.2.2作业条件:

6.3.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6.3.2.2.2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

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6.3.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

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6.3.2.2.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

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6.3.3.1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6.3.3.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6.3.3.3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6.3.3.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6.3.3.5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6.3.3.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6.3.3.7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6.3.3.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6.3.3.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