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183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

高一物理无锡市梅村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而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B.

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

 

C.

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D.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考点:

质点的认识;时间与时刻;瞬时速度.

分析: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解答:

解:

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其它因素无关,A错误

B、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B错误

C、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C正确

D、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错误

故选:

C

点评: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区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时间与时刻.

 

2.(3分)(2014秋•荔湾区期末)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

B.

C.

D.

地面

考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

解:

“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

A、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B正确;

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

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也是错误的.

故选:

B

点评: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取的参照物,二者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运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

 

3.(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B.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

有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

 

D.

静摩擦力总是阻力

考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

摩擦力专题.

分析:

摩擦力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当摩擦力做为动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而做为阻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

解:

A、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A正确

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正压力成正比,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B错误;

C、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包含弹力产生的条件,故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反之则不一定,C错误;

D、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当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充当动力,相反时充当阻力,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目考查了摩擦力的定义以及性质,重点考查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掌握扎实灵活应用.

 

4.(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在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质量为0.1kg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弹簧伸长了1cm,取g=10m/s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1N/m

B.

10N/m

C.

100N/m

D.

1000N/m

考点:

胡克定律.

分析:

根据胡克定律,结合伸长量和弹力的大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答:

解:

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的基本运用,知道F=kx中,x表示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5.(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2时间内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

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位移﹣时间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从正方向上距原点x1处出发,乙从原点出发,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1.甲比乙早出发t1时间.乙的斜率大,速度大.

解答:

解:

A、位移﹣时间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静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甲从正方向上距原点x1处出发,乙从原点出发,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故B正确.

C、甲在t=0时刻出发,乙在t=t1时刻,则甲比乙早出发t1时间.故C错误.

D、乙的斜率大于甲的斜率,则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

BD

点评:

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问题,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

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6.(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物体以8m/s初速度在水平冰面上滑行,它的加速度大小是0.8m/s2,经15s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小是(  )

 

A.

30m

B.

40m

C.

80m

D.

90m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物体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物体的位移.

解答:

解:

物体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则15s内的位移等于10s内的位移,x=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物体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7.(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成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劈形物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

竖直向下的直线

 

C.

无规则曲线

D.

抛物线

考点:

惯性.

分析:

由题,小球是光滑的,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

解:

据题意,小球是光滑的,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M的支

持力,当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后,M对小球的支持力减小,小球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则小球沿竖直向下方向运动,直到碰到斜面前,故其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

故选:

B

点评:

本题关键要抓住题设的条件:

小球是光滑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其运动情况.

 

8.(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B.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C.

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D.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应用加速度的定义式分析即可;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有加速度,说明物体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能为零.

解答:

解:

AB、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越大;当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故A正确,B错误;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只有当变化所用时间相同时,加速度才大.故C错误;

D、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要抓住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矢量、与速度无关等方面加深理解.

 

9.(3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系住一重物,绳OA与天花板夹角θ不变,当用手拉住绳OB的B端使绳由水平缓慢向竖直方向移动过程中,OB绳所受拉力(  )

 

A.

先增大后减小

B.

始终减小

C.

始终增大

D.

先减小后增大

考点:

向心力.

专题: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分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两个拉力,三力平衡,其中一个力恒力,一个力方向不变,根据图示法分析.

解答:

解:

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两个拉力,如图所示

将两个拉力合成,合力与第三个力重力平衡,由图象可以看出,OB绳所受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加,当两绳子垂直时取最小值;

故选:

D

点评:

本题是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分析问题,其中一个力为恒力,第二个力方向不变大小

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作图分析即可.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0.(4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有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4N、5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A.

13N

B.

10N

C.

4N

D.

0

考点:

力的合成.

分析:

当三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三个力的合力不一定为零,当第三个力不在剩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合力不能为零.

解答:

解:

F1=3N、F2=4N、F3=5N,三个力最大值等于三个力之和.即12N.

F1、F2两个力的合力最大为7N,最小为1N,F3=5N在其范围内,所以三个力最小值是0N.

所以合力大小可能是BCD,而A不可能.

故选:

BC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从而会通过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求三个力的合力范围.

 

11.(4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在木板上有一物体.在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缓慢增大的过程中,如果物体仍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B.

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增大

 

C.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减少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所处状态判断物体受什么摩擦力.

静摩擦力运用平衡条件列出等式表示出来.

根据木板从水平面绕B端逆时针缓慢转动,倾角的增大去判断力的变化.

解答:

解:

A、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知,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一定与f等大反向,故物体所受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A正确;

B、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平衡条件得:

N=mgcosα,α增大,则N减小,故C正确;

D、由平衡条件静摩擦力f=mgsinα,由于木板从水平面绕B端逆时针缓慢转动,所以α逐渐增大,所以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求解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先通过物理规律表示出这个物理量,再根据其它量的变化判断.

 

12.(4分)(2010秋•中山期末)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始阶段乙跑在甲的前面,20秒后乙落在甲的后面

 

B.

20秒末乙追上甲,且甲、乙速度相等

 

C.

40秒末乙追上甲

 

D.

在追上前的20秒末两物体相距最大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由速度图象可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大小关系,分析甲乙两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物体相遇.

解答:

解:

A、开始阶段,乙的速度较大,乙跑在甲的前面,20s后的一段时间内,甲的速度较大,乙仍在甲的前面,直到40s末两者相遇.故A错误.

B、在第20s末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图线的“面积”看出,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乙还没有追上甲.故B错误.

C、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物体相遇,所以40s末乙追上甲.故C正确.

D、在追上前,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故20s末相距最远,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根据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基本能力.本题是匀加速运动追及匀速运动的问题,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13.(4分)(2011秋•儋州校级期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通过A、B两点,若通过A、B连线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v1,由A到B所用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

 

B.

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

 

C.

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

 

D.

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瞬时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作出速度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根据“面积”等于位移,确定出中间位置时速度为v1.在图上找出中间时刻速度为v2,再比较两者的大小.

解答:

解: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图象如图1,设C是AB的中点,则AC=CB,AC与CB的位移相等,图线与坐标所围面积相等,由数学知识得知v1>v2.故A正确,C错误.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图象如图2,AC与CB的位移相等,图线与坐标所围面积相等,由数学知识由图看出,v1>v2.故B正确,D错误.

故选:

AB.

点评:

本题也可以运用运动学公式推导出v1、v2与AB两点的速度关系,再比较大小.

 

14.(4分)(2010•惠安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2有可能是(  )

 

A.

μ1=0,μ2=0

B.

μ1=0,μ2≠0

C.

μ1≠0,μ2=0

D.

μ1≠0,μ2≠0

考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

摩擦力专题.

分析:

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均为零,分别以A和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A与B间、B与地间的摩擦力,若两物体间无摩擦力,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若物体间有摩擦力,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不为零.

解答:

解:

先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否则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则B与地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μ2一定不为零.

故选:

BD.

点评:

本题关键要抓住物体的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常常有学生认为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AB间一定有摩擦力,μ1一定不等于零.要培养根据状态分析受力的习惯.

 

三.简答题:

本题共3小题,共计20分,请将解答填空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15.(4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某同学有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取计数点A、B、C、D、E,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已用刻度尺测量以A为起点,到B、C、D、E各点的距离且标在图上,则打纸带上C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C= 0.16 m/s,纸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1.8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

解: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C=

=

≈0.16m/s

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a=

=

=

≈1.8m/s2

故答案为:

0.16,1.8.

点评: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6.(4分)(2013秋•龙海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 D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即可

C、将弹簧秤拉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B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

考点: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原理,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要求两次拉橡皮筋时的形变量和方向是等效的.

解答:

解:

(1)A、B、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根据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本实验橡皮条两次沿相同方向拉伸的长度要相同.故A、B错误;

C、D、在白纸上标下第一次橡皮条和绳的结点的位置,第二次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表明两次效果相同,即两个拉力和一个拉力等效,而弹簧称不必拉到相同刻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2)A、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并非要求两细绳等长,故A错误;

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

C、用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拉力不能太太,也不能太小.故C错误;

D、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D错误.

故选:

B.

故答案为:

(1)D

(2)B

点评:

实验的核心是实验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进行数据处理等等.

 

17.(12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

(1)打点计时器应该与 交流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连接;在闭合电键前,将小车放置在 靠近打点计时器 一端;(选填“靠近滑轮”或“靠近打点计时器”).

(2)该同学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a 适当使长木板的右端垫高 ,b 要使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3)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F 不变(选填“m”、“a”、“F”);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量关系,应作 a﹣

 图象(选填“a﹣m”、“a﹣

”).

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应联系实际做实验的过程,结合注意事项:

打点计时器应该与交流电源连接,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由此可正确解答;

(2)从减小误差角度考虑,要适当使长木板的右端垫高,为了平衡摩擦力;要使小车前段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研究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正确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即可解答.

解答:

解:

(1)打点计时器应该与交流电源连接,为提供纸带的利用率,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2)从减小误差角度考虑,结合实验图,要适当使长木板的右端垫高,平衡摩擦力,保证小车的合外力等于沙桶的重力;要使小车前段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使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3)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不变;根据F=ma,a=

,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α与力m的数量关系,应作出a﹣

图象.

故答案为:

(1)交流;靠近打点计时器

(2)适当使长木板的右端垫高;要使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3)F;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的运用,以及知道实验的结论.

对于实验我们要明确实验原理、具体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同时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

 

四.计算题:

本题共4小题,共计53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18.(12分)(2014秋•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A沿倾角为30°的斜面向上滑动,斜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0N.(g取10m/s2)求:

(1)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分析图;

(2)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3)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为防止漏力、多力,可按照已知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同时每个力要找出施力物体,其中,摩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