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792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docx

届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一历史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必修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纲课标解读】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考点概括梳理】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法占据。

②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______________的合法席位。

④1971年,美国提出的“_______________”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2)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

①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70年代外交局势转变关键

1.原因:

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美国方面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破产;②________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③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④陷入___________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看①中国_________的增强和________的提高;②有利于对付来自____的威胁;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___________,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2.过程:

①态度转变:

1970年尼克松公开表示愿意访华,中国积极响应。

②____外交:

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③访华准备:

1971年7月,______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尼克松即将访华公告;④总统访华:

1972年2月,______总统访华。

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⑤正式建交:

______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影响: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转变的关键。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

①直接原因--__________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②美国避开了日本政府,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2.过程:

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3年初,中日两国开始互派大使,日本早于美国同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4.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改革开放后)

1.背景: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际。

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重点难点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

……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说明:

尼克松总统(共和党,1969—1974年),卡特总统(民主党,1977—1981年),里根总统(共和党,1981—1989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

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3)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

 

(4)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

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1960年尼克松曾说: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71年,尼克松又说: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尼克松前后两种说法本质一致的地方是

A.美国始终坚持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

B.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始终以自己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D.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3.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

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

B.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个人爱好决定的

C.中美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斗争也有合作

D.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4.下列表述中,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中美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③美国对外战略重大调整的重大步骤④符合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图事件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1972年9月,毛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D.中美关系的缓和

6.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7.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四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A.一个中国B.三个世界C.一国两制D.四项原则

8.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在下图国际会议上形成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上海共识”D.不结盟运动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

“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三: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

(2)尼克松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

为什么?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4)尼克松对华态度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老朋友”指的是谁?

这表明美中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什么问题?

【高考真题再现】

1.(2009年江苏历史11题)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2009年江苏历史12题)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3.(2009年海南历史23题)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4.(2009北京文综40题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

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参考答案

【考点概括梳理】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国际地位的提高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双重代表权1971年10月25日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美苏争霸侵越战争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苏联台湾问题乒乓基辛格尼克松中美联合公报1979中美关系田中角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地区性国际组织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重点难点突破】

【解析】本题以中美关系为核心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较大的是第

(1)、(4)问。

(1)问要求回答材料二相比材料一有何发展之处,需要准确阅读分析理解两则材料,然后从材料中体现出谁代表中国和反对称霸范围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两个公报的意义也就应该从中美关系及世界和平方面去分析概括;第

(2)问通过三则材料的阅读对比可以看出美国对华政策基本立场是一致的;第(3)问解答关键是要注意必须依据材料三来回答,而材料三强调公报是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也就是要从“原则”上来回答,即公报成为双方的原则基础;第(4)问,《与台湾关系法》明显与其它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不一致,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要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什么,该法出台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等方面去分析组织答案。

【答案】

(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

(2)是一致的。

(3)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

(4)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

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解析】在外交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尼克松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不同说法,无论是不承认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资格还是承认中国的重要地痊,都是以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答案】C

2.【解析】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是中美苏三角关系形成的起点,中国也是在这之后开始重返国际舞台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高峰时期,此时苏联国力很强处于攻势尤其在欧洲;美国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无力顾及战略重点欧洲大陆;中国与苏联关系较紧张。

基于上述三点,中美因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

【答案】A

3.【解析】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国家间的关系也以国家间的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因而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就是国家间利益关系的反映。

【答案】A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从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发生在1972年,而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可排除①;尼克松访华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大调整的重大步骤,符合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此后打从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答案】B

5.【解析】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由图片注释知道图片是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

A、C、D三项都可以作为图片事件出现的原因,而B项发生在图片事件之后,故可排除。

【答案】B

6.【解析】图中四位中国领导人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他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原则立场都是“一个中国”。

B、D两项都不是针对中美关系提出的,而“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提出的,显然毛泽东时期不可能有。

【答案】A

7.【解析】图中四位中国领导人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他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原则立场都是“一个中国”。

B、D两项都不是针对中美关系提出的,而“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提出的,显然毛泽东时期不可能有。

【答案】A

8.【解析】本题属于图片式选择题,考查读图能力、再认再现能力。

首先根据图片判断出这是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然后由所学知识得出会议形成的是“上海共识”。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解析】本题以中美关系为中心,考查了材料阅读、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

(1)问由材料可以明显看出尼克松反对承认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第

(2)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可以得出尼克松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和平外交方针;第(3)问考查了材料比较能力,态度变化较简单,而原因的分析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来归纳概括;第(4)问要认识在外交上,外交政策是以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同时也说明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地位;第(5)问联系美国一直支持国民党集团可以看出“老朋友”是谁,这也说明了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答案】

(1)反对承认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2)不成立。

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和平外交方针。

(3)由反对承认新中国到表示承认新中国,要采取主动行动改善中美关系。

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4)美国始终以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得失来考虑国际关系;中国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5)台湾的蒋介石(或国民党)政权。

表明台湾问题将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考真题再现】

1.【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

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

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

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答案】C

2.【解析】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答案】B

3.【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答案】B

4.【解析】回答第

(2)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问题围绕内外因展开回答,以所学知识为主。

第(3)问,按年份顺序回答开放格局的形成,但要具体一些,防止过于笼统。

【答案】:

(2)选答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