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1799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9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全国百校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全国百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曹平

最近,一份“70年来有影响力的100件重要政协提案”名单出炉,引发关注。

人们发现,诸如实施每周五天工作制、设立国家公祭日等不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规划,都源自相关政协提案的智慧。

这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涵盖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领域,第一次全面系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

放眼古今中外,像中国这样具有超长时间历史纵深、超大幅员国土面积、超大数量人口规模的国家,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基础起步,在70年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可谓世所罕见。

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各种复杂问题日益凸显、相互交织的当下,我国依然呈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景象,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社会撕裂不断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社会动荡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中国之治”?

观察“中国之治”,不可不察其制度。

只有深入到制度层面,才能更好把握“中国之治”的奥秘。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正是在这样的伟大制度创造中书写的。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能够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保持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坚强保障。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为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证;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之所以是制度“密码”所在,不仅因为它们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管用的关键因素,还因为它们都是扎根中国社会土壤的伟大制度创造。

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成功创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揭示“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不仅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也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制度的认识和认同。

知优势方能扬优势,扬优势才能固根基。

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深刻认识制度问题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到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我们不仅在实践中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而且在理论上形成了对制度建设规律的系统认识。

只要我们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这一制度,不断增强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摘编自2021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70年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规划,都源自相关政协提案的智慧。

B.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

C.中国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基础起步,在70年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社会撕裂不断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社会动荡形成了鲜明对比。

D.揭示“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能使我们知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才能使我国的根基更加稳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举出“70年来有影响力的100件重要政协提案”的例子,意在说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即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

B.文章在谨慎严密的语言中仍体现出一定的文学性,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C.文章最后三段逻辑严密,平行论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条理清晰的论证。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从……到……”,意在说明揭示“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深入到制度层面,就不能把握“中国之治”的奥秘。

B.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能够保持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主要原因。

C.如果他国照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就不会像在中国一样体现那么明显。

D.只要我们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对制度建设规律的系统认识,不断增强其优势,把它的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下进行的武术快闪。

福建消防救援队组织的音乐快闪《我爱你,中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在成都举行。

(摘编自《时尚传播正能量》,《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2日)

材料二:

起源于国外的快闪,不仅在中国大地上开花,而且迅速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

传统快闪是一种公共空间的行为艺术,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一群人通过网络等联系方式,约定某一时间聚集在指定地点,做出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行为,引起关注后迅速离开。

中国式快闪大大拓展了快闪这一艺术形式的应用场景与价值意义,“快闪”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运作机制来看,中国式快闪通常是由特定的单位、机构或公司组织,目标明确,参与成员大多也彼此熟识。

在呈现方式上,中国式快闪极少“快闪行为”,基本都是“快闪表演”,表演内容以音乐和舞蹈为主,往往经过精心排练,为周围群众献上免费的视听盛宴,有时还邀请旁观者共同参与。

传统快闪往往是“一次性”的,更注重现场反馈,影响力有限。

如今的很多快闪,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二次”乃至“N次”传播,瞄准电视、网络观众这个广大群体。

快闪拍摄剪辑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包括加入外景镜头、跟拍参与成员、表演结束后采访收集现场群众反馈等,内容更丰富。

相比之下,国外的快闪多为个人发起的嬉皮行为,带有明显的玩笑和游戏意味。

而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中国快闪,不仅有更积极的社会意义,还能够以强大的组织力动员起更多社会资源,使快闪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水准和观赏价值。

快闪在本世纪初就已传入中国,直到最近两年才风靡开来,经历了这样的主流化、本土化移植和创新过程。

中国文化讲究含蓄,更需要在行为中找到意义感与价值感。

(摘编自《时尚传播正能量》,《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2日)

材料三:

“为什么参加快闪?

想做点对别人有用的事情。

“很多朋友都参加过了,我也想体验一下。

或许,这就是快闪在表演内容之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的独有魅力。

快闪属于“非正式演出”,并不要求专业门槛,而重在寻常真实,轻松自然,这为普通人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能够锻炼勇气和胆量,在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同时有助社会公益。

快闪背后的心理是“求关注”,因此地点都选在商场、公园、街道等人流密集区域,表演者与围观者的交流互动,是快闪不可或缺的元素,这彻底打破了传统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隔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加速了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化;互联网的普及,使社交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快闪将人们拉回真实空间,在众人的关注和面对面交流中获得情感慰藉。

而对于旁观者,快闪新颖时尚的艺术形式、意料之外的惊奇感受,也能够带来欢乐体验。

“快闪在公共空间里的介入性,打破了原有的秩序,体会到一种脱离日常生活的新鲜感。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夏烈说。

尹庚午和他所在的节目组,已经在思考快闪下一步的突破方向:

“以后可能会运用到其他公益主题,像环保、贫困儿童帮扶、野生动物救助等。

当然也会创新形式,比如尝试VR拍摄。

”毕竟,快闪形式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意料之外”,若过于模式化,惊喜感就会打折扣。

快闪能够流行,还得益于艺术形式与时代的“合拍”。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奇佳看来,快闪持续时间短,录制的视频短,恰好符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观看习惯;大数据的捕捉和推送,也对快闪视频的传播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快闪参与者整体偏年轻化,而现在的年轻人性格更开朗了,更愿意个性表达,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佳山表示,相比父母一辈,年轻人的艺术修养普遍更高,多才多艺,能够更自信、更尽兴地参与到快闪表演中。

“快闪是一种形式,但更重要的永远是内核。

(摘编自《时尚传播正能量》,《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可以体现中国式快闪在运作机制和呈现方式上的特点。

B.如今很多中国式快闪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多次传播,这与国外快闪往往是“一次性”的有很大不同。

C.尹庚午和他所在的节目组下一步会将快闪运用到其他公益主题。

D.陈奇佳认为,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观看习惯使得快闪持续时间短,录制的视频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快闪主要流行在东部地区。

B.快闪在中国大地上开花,而且迅速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式快闪已经超过了国外快闪的水平。

C.快闪在中国的主流化、本土化移植和创新过程,与中国文化的特性密切相关。

D.若没有互联网的普及,社交便不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若没有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便不会发生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化。

6.快闪最近两年迅速风靡开来,可能有哪些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丑娘

李兆权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

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

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

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

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

之后,他问我:

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

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

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

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

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

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

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

要那干什么呢?

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

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

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

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

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

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

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选自《云南日报》1991年7月27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没有回避母亲容貌的“丑”,围绕这个“丑”,作者的思想情感由依恋到满含委屈,最后到理解感动和悲痛愧疚。

B.老师未见母亲,却说她“最最漂亮”,体现了母亲的人格魅力对老师的触动。

C.文章最后一句话照应前文,通过正面描写和直接抒情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D.文章中间部分有三处一句话自成一段的现象,这些段落均不具有承接上文的作用。

8.文中的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有人说:

“写母爱的作品很多,也并不难写;如要论写得好,往往是那些既写出了‘母爱’,也写了‘爱母亲’的。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陈蔡大夫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

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

“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名仲由,又字季路。

“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受儒家祭祀。

性情刚直,好勇尚武。

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B.“兕”为上古瑞兽,状如牛(水牛),苍黑(全身呈现青黑色),板角(就是独角兽那样的犄角)。

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

“兕”中最著名的是板角青牛(太上老君的坐骑)。

古代亦指犀牛(一说雌性犀牛)。

C.子贡,名端木赐,姓端。

“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

子贡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

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D.颜回,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信仰不坚、质疑师道。

子路在回答孔子问题时,认为孔子的仁和智所达到的程度不够。

B.子贡明辨是非、敢于直言。

子贡在回答孔子问题时,认为孔子应该是很少贬低自己导致天下不能容忍孔子的自大。

C.颜回审时知世、笃信师道。

子贡在回答孔子问题时,认为正是因为学说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D.孔子谦逊近人、尊才重德。

当他为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时,便说假使颜回拥有许多财产,他给颜回当管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

(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B.第一、二句中,诗人运用情感起伏不定,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C.第三、四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D.在前四句用“渚”“舞”“云”“雨”四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在”“流”四个漫长柔和的韵脚,韵律富于变化。

15.本诗在时空运用上极具特色。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滕王阁序》中,描绘了一幅晚霞秋水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许多同辈艺术家相比,关山月对外部世界与时代生活的关注之情似乎更为强烈。

()作为一位敏于感受社会风云,又能及时通过艺术的方式做出积极_______的艺术家,关山月不同时期都为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作品。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关山月作为一位感知敏锐的中国画家,能够自觉_______时代精神,对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表现题材,保持一种清醒奋发的姿态。

他善于在作品中_______时代特色,_______社会生活的鲜活感受,特别在对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表现上,他那气势雄强又任情挥洒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喜爱并接受。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时代画像,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榜样。

B.他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时代画像,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榜样。

C.他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时代画像,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榜样。

D.他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时代画像,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榜样。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把握反应融入

B.反应把握反映融入

C.反映融入反应把握

D.反应融入反映把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那气势雄强的艺术风格和任情挥洒的艺术手法,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接受并喜爱。

B.他那气势雄强的艺术风格和任情挥洒的艺术手法,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喜爱并接受。

C.他那气势雄强又任情挥洒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喜爱并接受。

D.他那气势雄强又任情挥洒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接受并喜爱。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学习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浅尝辄止,只是_______就以为掌握了知识,而实际上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问题结论背后的深刻原理都被忽视了,这并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式。

其实,_______,虽然靠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肯吃苦的品质,也能把事情完成,但效率不高,完成质量一般。

那是因为没有抓住做事的疑难之处,死干不如巧干。

真正善做事的人会把疑难问题搞清楚,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往往事半功倍。

这就要求我们________,而不能只浮于表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2日说,今年前11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003.2亿美元,同比增长3.1%。

如果保持这一增速,全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11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高峰在当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持续优化,迈上新台阶,“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特点更加凸显。

高峰介绍,今年前10月,中方自俄罗斯进口农产品同比增长12.4%,对俄罗斯出口汽车增长66.4%。

农业、服务贸易、高新技术产品等新的贸易增长点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对俄“走出去”和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成效显著。

今年1至10月,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7%,一批汽车、制造、电子商务领域中资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项目顺利投产落地。

高峰表示,今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收官之年,双方充分利用第二届进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