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878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案例

《兰亭集序》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文笔很美,但思想略显消沉,其中以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和阅历,很难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习中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加之要求全文背诵,学生不得不囫囵吞枣地背,兴趣索然。

我设计的这节课是在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模式之后的大胆尝试探索,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案例描述]

1、用文学语言讲授美文。

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学氛围,使学生入情入景,走入文中,走到作者内心中去。

2、引导学生美读。

诵读训练中采用教师范背、男女生赛读、个人朗读、学生齐读和听读相结合的方法。

真正做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师生互相提问的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4、力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5、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尤其注意给学生个人提供表演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

一逐层铺垫,创设情境

1、课前交流

师:

上课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是**中学哪个班的同学?

生;**班。

师:

听说**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生:

(笑)是真的。

师:

那大家今天有没有信心在各位专家老师面前展现一下我们**班的风采呢?

生:

有。

师:

好,那我们大声齐喊三遍“我有信心”,好不好?

生:

(声音洪亮地喊)“我有信心,我有信心,我有信心。

石:

今天老师还要给在座的同学提个要求,那就是——所有的同学都要动脑、动嘴,你可以想错,但是不能不想;你也可以说错,但是不能不说,能不能做到?

生:

能。

师:

好,我们正式上课。

起立!

2、导入课文

师:

(以轻柔的钢琴曲为背景音乐,淡雅的古典画面为背景画面)

浙江绍兴的兰渚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许多兰花。

虽然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自从有了王羲之和41位名士在这里的集合,于是兰渚之亭就流芳千古,大大超过了兰花的清香。

当年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纷纷记下了各自的千古风流,而王羲之为这些诗所写的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按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幅书画作品。

(多媒体展示书法作品)

生:

(集中精力仔细看)

师:

这幅书法作品精美吗?

好在哪里?

生:

从这幅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象形文学的古雅与优美。

生:

我看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

师:

然而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其书法的美,更要欣赏其文章的美。

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兰亭集序》这篇美文。

(展示课题)

师:

这篇文章是要求全篇背诵的。

是不是难了点?

生:

(齐声)嗯。

师:

那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示范背全文

(配古筝音乐,配相关画面,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生:

(鼓掌)

师:

老师今年都三十多岁了,尚且能够完整地将全文背下来,大家说,同学们应不应该背下来?

生:

(齐声)应该。

师:

有没有信心背下来?

生:

(齐声)有。

师:

那么背诵的基础是什么?

生:

多读生:

理解

师:

今天我们就以朗读和理解为准则学习这篇文章。

请同学们齐读全文。

生:

(齐读)

3、解题

师:

到这里,老师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了:

…………

二(精彩片段)师生互动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

师: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了朗读,今天老师今天想给大家组织一次男女生朗读比赛,看看咱们班究竟是男生实力强还是女生实力强。

师:

全体男生起立,齐读第一自然段

男生:

(精神十足,大声朗读)

女生:

(鼓掌)

师:

非常棒!

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懂的字词句?

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2、学生自由提问

生:

(默然)

师:

同学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提问题,我们只有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才会培养出答疑的能力。

如果能提出把老师难倒的问题,你可就太了不起了,谁来?

生:

(迟疑,站立)老师,“茂林修竹”的“修”字如何理解?

师:

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修”的意思?

生;老师,我认为“修”在这里是“长“的意思。

师:

很好,那么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有没有见到过这种用法?

生:

(思考)

师:

上学期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

生:

(七嘴八舌)“邹忌修八尺有余”。

师:

对,这两个“修”是同一个用法。

大家还有不会的字词句吗?

师;抓紧时间提问,如果你没有问题,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呀。

生:

纷纷提问。

师:

(同学给予解答或教师解答)

3、教师提问

师:

同学问完了,老师也有几处处疑问,需要向同学们请教,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就重点字词设计的问题)

生:

(有人跃跃欲试)

师:

(鼓励)不要怕出错,今天老师就是要给大家一个说错话的机会,想想看,从小到大,有谁给过你这种机会?

好,有同学勇敢地站起来了。

生:

我想“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是“用来……”的意思。

师:

对,以前我们也学过这个用法,想想看——

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

很好,那么哪位同学试着为我们翻译“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这句话。

生:

(默然)

师:

试试看,答错没关系。

生:

(犹豫)“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出兵的原因是我们两个人在。

师:

(赞叹地)你好厉害,要知道这可是高中语文第六册的内容呀

师:

(补充)这就是我们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所以”的第二种用法——表示原因。

找找看,本文中还有没有这种用法?

生:

(认真找)“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师:

非常好,一定要记住这两种用法。

下一个问题……

生:

(抢答)

师:

(适当点拨补充)……

(对高中生来讲,文言文的知识点既难懂又枯燥,所以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自主的探究学习就显得很重要了。

这个教学片段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课堂中,既有学生向学生提问,又有老师向学生提问;既有学生回答学生,又有老师回答学生;既有解决新问题,又有复习旧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点的,并且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一般方法。

三(精彩片段)精雕细琢赏析课文

1、鉴赏第一段

师:

请全体女生起立,齐读第一段,我们一定要超过前面男生的朗读。

女生:

(大声齐读)

男生:

(鼓掌)

师:

我想先请一位同学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生:

记叙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相关情况。

师:

(板书)简练点,就是“记叙集会盛况”。

师: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会?

师:

首先写了时间,几个四字短语?

生:

三个。

师:

齐读。

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师:

接下来写什么?

生:

地点。

师:

怎么写?

生:

会稽山阴之兰亭。

师:

在遍地兰花的兰亭集会真是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那么集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

修禊事也。

师:

对,举行消灾祈福的仪式,那么来者均为何人?

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师:

来者都是高雅之士,接下来如何描写集合的环境?

生: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师:

(出示相关画面)作者仅仅用了16个铿锵悦耳的字眼就写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流小,飞花溅玉。

想一想,这些美景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生:

赏心悦目

生:

心旷神怡

生:

神清气爽…………

师:

如果你是诗人,置身于如此美景中,你会做什么?

生:

做诗。

师:

还有呢?

生;饮酒。

师:

所以接下来写到的是——

生:

(齐声)活动。

生:

(齐读)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师:

(出示“流觞曲水”画面)请大家描绘此情景。

生:

(沉思)

师:

(引导)文人都是高雅之士,他们的聚会自然免不了酒与诗……

生:

他们流觞曲水,诗兴大发,纷纷临流赋诗,虽然没有丝竹管弦之胜,仍然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生:

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流,回到了当年的兰亭盛会上,我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其诗意人生。

师:

(忘情地)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

直到今天,每年的 三月三日 ,还会有许多书法家、文学家、画家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师:

如此美的环境,如此美的聚会,还有如此美的——

生:

天气。

师:

怎么写的?

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师:

接下来,作者定会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

仰看,天地是如此的广阔,宇宙是如此的浩淼;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得繁茂昌盛,生机盎然。

王羲之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于是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生:

“信可乐也”

师:

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也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大家说,文章写的美不美?

生:

美。

师:

美在哪里?

生:

景色写得美。

生:

天气写得美。

师:

还有呢?

生:

人物美。

生:

活动美,也就是风流美。

师:

语言美不美?

生:

美。

师:

哪位同学概括一下语言的特点?

生:

优美。

生:

节奏感强。

生:

清新。

生:

朴素易懂。

师:

这一段写的信息多不多?

生:

师:

字数多不多?

生:

不多。

师:

语言的什么特点?

生:

简练。

师:

所以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语言特点:

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师:

接下来就请一位同学化身为集会的诗人,为我们有感情地诵读第一段。

生:

(自告奋勇)抑扬顿挫地读。

师生共同鼓掌。

师: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按照上面的思路试着背这一段。

生:

(齐背)

(大屏幕展示全段写作思路)

(赏析美文,就要营造一种学习美文的氛围。

本教学片段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性语言将学生带到了兰亭集会的场地,让学生入情入景,幻化为集会主人,设想当时的情景,谈论自己的看法,从而顺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深切地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魅力和作者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赏析的基础上加强诵读,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鉴赏第二段(略)

思路:

四:

授之以渔,学以致用

1、学法指导

师:

如果说文章第一段可以用一个“乐”字概括,第二段可以用一个“痛”字概括,那么第三段又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呢?

生:

(在段落中找)“悲”。

师:

那么作者么悲的是什么,又因何而悲呢?

请同学们课下自学第三段。

注意自学古文的方法,概括一下有几个步骤?

生:

(七嘴八舌)

师:

(总结)反复朗读、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加强背诵。

2、课外拓展

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案例反思]

我讲授的《兰亭集序》一课是文言文教学的大胆尝试。

整节课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有朗朗的读书声,有悠扬悦耳的音乐,有精彩语言的描述,有动情流畅的背诵,有颇有见地的评论。

同学们陶醉在美文的意境之中,听课教师也为之振奋,为之感染。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我想: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一定能将古文课上得有滋有味,摇曳多姿。

值得反思的是:

一节课只有45分钟,老师无法兼顾到所有的学生,这样一些学习成绩差或性格内向的同学可能就没有表现的机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唤起这类同学的个人表现欲,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中来,这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