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2140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5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此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质

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

生成了新的分子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

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

两端先碳化;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

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

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三不”:

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

用药匙或V形纸槽

块状及条状药品:

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

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

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

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

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

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

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

体积比%

性质

用途

氮气

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

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

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

0.03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

二氧化碳

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作温室气肥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c、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空气污染源:

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

突出的危害

气态污染物

二氧化硫

含硫燃料的燃烧

引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

氮氧化物

汽车、飞机的尾气

造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

一氧化碳

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燃烧

破坏输氧功能

氟氯烃

空调机

破坏高空臭氧层

固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能见度降低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略重,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的化学性质:

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特有的性质: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点燃CO2

产生大量白烟4P+5O2点燃2P2O5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点燃SO2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O2点燃2MgO4Al+3O2点燃2Al2O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3Fe+2O2点燃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H2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现象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高空飞行、潜水、登山)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②氮气:

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

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10、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

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物质的结构知识点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质子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带电)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原子

(不带电)电)

中子

原子核

电子

(带电)

第一电子层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如O:

氧元素

表示某种元素

一个氧原子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b、意义

注意: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

门捷列夫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7横行(7个周期)

各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18纵行(16族)

*排列依据

*注:

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

地壳:

O、Si、Al、Fe细胞:

O、C、H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

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

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第四单元水的组成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

通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F.检验:

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2H2O===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

H2O+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

H2O+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

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CuSO4·5H2O

水的吸收:

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

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

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CuOCO2

               无机化合物  酸HClH2SO4HNO3

       碱NaOHCa(OH)2KOH

                     盐NaClCuSO4Na2CO3

 

三、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

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

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

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2、化合价规则

(1)有正负;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的化合价不为零。

(2)常见化合价口诀:

一价氟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三五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三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一五七氯都齐全,单质零价永不变

3、化学式:

由数字和元素符号组成的式子

(1)写法:

a单质:

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

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

微观意义c.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1个分子由多少个什么原子组成

(3)应用:

a、已知化合价,求化学式

十字交叉法: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总价为零去检查.

b、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c、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d、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e、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

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

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